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47章 隋唐嘉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不過說到古代李衛公的形象,根據當時社會環境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依然還是拿這個二鳳將李衛公比作司馬懿的《隋唐嘉話》做例子。

  這個中還有關于李靖的另一個故事:

  大概就是說二鳳呢,想培養人才,但是自己當皇帝太累了,于是就把侯君集扔給了李靖,讓李衛公給他開小灶。

  本來這應該也算一對佳話了,畢竟一個是秦王府元從,一個是開國頂級名將。

  結果學了一段時間之后,侯君集一封小報告打到了李世民那里,說李靖要謀反。

  李世民自然好奇啊,于是就拉兩人過來對峙。

  侯君集振振有詞:

  每次教兵法,到關鍵部分就不教了,你這不是想藏私謀反是什么?

  李靖同樣振振有詞:

  如今中原安定,教的這些兵法皮毛已經足夠安制四夷了,結果你想全都學,不是想謀反是什么?

  二鳳自然是不相信的,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后來侯君集有一次得勝班師歸來回尚書省述職,騎馬過了省門數步而不自覺。

  而你說巧了不是,恰在此時,老胳膊老腿兒的李靖就站在旁邊給見到了。

  當時李靖就跟旁人說:“君集意不在人,必將反矣”。

  但旁人都作笑談,覺得是李靖老年癡呆了,沒人在意。

  結果幾年后,侯君集與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情敗露被殺,旁人頓時驚嘆:李衛公見微知著也。

  文學作品往往要聯系時代,《隋唐嘉話》的作者劉餗是玄宗時的開元年間步入官場,安史之亂前后病逝,近距離見證了大唐盛世的傾頹。

  文中李靖數次痛陳侯君集欲反,就如當時滿朝都知道安祿山欲反一樣。

  而后筆鋒一轉,開始寫李世民以司馬懿比李靖,未嘗也不是在指著太宗罵玄宗。

  《隋唐嘉話》這本書本身的藝術成分很高,除了關于李靖的記載還說了不少有趣的,如:

  楊廣因李淵臉上皺紋太多,所以叫李淵阿婆。

  唐朝因為長安人太多,所以有了進城要靠左走的規定。

  以及天下第一寶帖《蘭亭序》被李二鳳拿去陪葬的說法也是出自這里。

  “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這個說法到底為不為真,可能只能等將來給二鳳開棺才知道了。

  不過李靖打完吐谷渾封衛國公之后,為了避嫌連親戚都不見,更遑談發表危險言論。

  這位老爺子多半是沒空去尚書省散步,并且鑒定反賊的。

  不知道咱們這一代能不能親眼看到昭陵開啟,看看蘭亭序到底在不在。

  很難的啦,技術準備不充分的話,誰開誰就是千古罪人,但怎么樣才算技術準備充分?沒人知道。

  話說我直到現在都看不明白,侯君集怎么想謀反的?怎么敢謀反的?

  可能老侯覺得自己有豐富的造反經驗吧……蛐蛐天可汗,豈不是手到擒來,手拿把掐?

  這樣看李老爺子也是挺忙的,從隋朝邊臣到托塔天王,從活到死,升官兒就沒停過。

  杜如晦都不用去看,此刻無論是陛下還是自己,臉上的笑意多半都僵住了。

  侯君集謀反只能說比較可惜,但縱觀歷史也不是沒有此類先例。

  但伙同太子謀反……嗯,好像也有先例。

  坐在小馬扎上的王玄策登時間就感覺這殿內的溫度下降了十倍不止。

  一股冷意似乎從地板上爬起來沿著自己的脊柱直沖天靈蓋,讓王玄策打了個寒戰。

  此等秘聞,重臣國公尚還能說道。

  他王玄策不過蛐蛐一介縣丞……

  李世民當然沒空去關注王玄策的想法,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李承乾這個名字回蕩在他心頭猶如黃鐘大呂。

  心情激動下,不由得右手緊緊捏著孫思邈的手腕,痛得這藥王忍不住道:

  “陛下,臣還有帶清熱丸。”

  李世民默然,趕忙松開手。

  不過藥丸倒是不至于,李世民也不喜歡展示弱態。

  也許是近半年食魚頗有成效,也許是關于此事心里雖不愿面對但早有推測。

  畢竟他偶爾也還要去大安宮與親爹太上皇請安來著。

  總之,太陽穴雖有輕微刺痛感,但并無大礙,甚至還有空去推斷一下時間:

  “侯君集滅高昌建功乃貞觀十四年,也就是說承乾直到此時還是太子……”

  也就是說太子謀反的事情大概在貞觀十七八年前后,之后皇子治才成了太子。

  而今年不過貞觀四年,時間倒是還長久,或許確實應當去仔細看一下反戾太子舊事以作警醒。

  李世民心里細細思量,其他人都閉口不言,包括長孫無忌。

  畢竟單侯君集的話確實簡單,但其中一邊是妹婿,一邊是大外甥,并且牽涉到皇家家事。

  這種事情長孫無忌會給陛下除了行動和建議外的一切支持。

  “朕已著手解決此事,舊禍定難重演。”

  最終李世民用一句話為這個小波瀾蓋棺定論。

  除歲同樂,應當確實算是解決吧?

  那武家小娘確實有玲瓏剔透之心,近月能感覺到承乾較之以往已經活潑不少。

  唯一問題就是想到這小娘后來是自己的才人……李世民掐斷了這個念頭。

  這段話標志著此事暫且壓下,看大唐皇帝怎么處理太子就是了。

  那么另一邊也就理所應當的……

  “只需大家一言,臣定將執侯君集縛于殿前。”

  尉遲敬德起身請道。

  不過這次房玄齡就先搖頭了:

  “豈能因十年后未出之罪,加刑今人?”

  尉遲敬德坐了下去,他也明白過來,若是真按這么算的話,陛下就理應先斬了太子……

  氣氛略有沉悶,蘇定方看著光幕上的文字一副瞠目結舌的樣子:

  “這后世既崇陛下,因何想掘昭陵?”

  這還得要李靖與蘇定方小聲說明了一下他才明白過來:

  “千年多戰亂,史冊典籍多有損毀,如此算來陪葬于陵墓者反倒留存頗為完善。”

  對后世的開陵之行徑,李世民雖然不能接受,但也理解。

  畢竟那曹氏墓如何待遇也通過光幕知曉,昭烈帝墓依然祭祀也是看的明白。

  甚至一時間還振振有詞了起來:

  “既如此,《蘭亭》合該入昭陵!”

  “否則豈非讓后世子孫失望?”

  杜如晦一臉淡定:

  “既如此,請陛下將《蘭亭》真跡祭送于光幕,贈后世。”

  李世民當即不說話了,于是笑聲也充斥在甘露殿中。

  不過杜如晦也就說說,畢竟看這后輩聞莽之所言,即使送過去了,怎么證明是真的也是個大問題。

  侯君集為什么要謀反是許多人想破頭也想不明白的問題。

  這里丈育UP主倒是可以斗膽做個推測。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路徑依賴,它同樣適用于社會學、心理學、歷史研究等等。

  簡單說就是技術或者制度的演變都很容易依賴路徑,不管這個路徑是好還是壞,侯君集可能就是如此。

  首先,老侯同志算得上是將星,但算不上名將。

  滅高昌之后,老侯忘了此戰是李二鳳力排眾議推進的,在破了高昌國都后老侯就忘了自己姓啥了。

  帶頭縱兵劫掠高昌府庫,并且在沒有告知中央的情況下私自對高昌王室權貴做了流放的處置,這就是老侯干的事兒。

  有鑒于此,班師回國后迎接老侯的是牢獄之災,雖然艱難脫罪,但封賞是不要想了。

  于是老侯就跟李承乾攪合在了一起,本人與東宮來往密切,女婿賀蘭楚石也擔任了東宮千牛衛,算是李承乾的心腹。

  但從貞觀十四年到貞觀十七年,這注定是讓二鳳血壓拉滿的三年。

  這三年,魏王李泰在編《括地志》,走在青史留名的康莊大道上。

  晉王李治在討李世民歡心。

  太子李承乾在搞男人。

  貞觀十五年因私引突厥群豎入宮被李世民一頓臭罵后,李承乾就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貞觀十六年李承乾看上了十余歲的太常寺男樂童稱心,特邀同吃同住,并在身邊寵信道士秦英、韋靈符等人。

  二鳳知道了大怒,于是拉起來嘚巴一刀全砍了,結果李承乾以淚洗面,給男樂童稱心在東宮立牌位,并帶著東宮上下一起憑吊,結果自然又是一頓臭罵。

  兄弟們在對著太子之位沖鋒,太子本人岌岌可危,于是李承乾問老侯怎么辦。

  老侯略微尋思了一下,翻出來當年玄武門的PPT,改了幾個字就交給了李承乾。

  這時候侯君集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因為站在他的角度來看,初唐真正的猛將就兩人,北面的李世民和南面的李靖。

  如今李世民當了皇帝都二十年沒打過仗了,李靖更是垂垂老矣不能行事,而且咱老侯還親自操刀過玄武門。

  整體就還是那句話:優勢在我。

  意外發生在有所聯絡的齊王李祐身上。

  而這個意外也簡單的令人感覺難以置信:

  李祐的老師權萬紀是個復古派,以魏征為偶像,有事兒沒事兒就要勸諫,不讓夜不歸宿,不讓開趴體,齊王很不快樂,而且不服管教,經常頂撞。

  權萬紀處理方法很簡單:伱把你家長給我叫來。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李世民臭罵李祐,李祐給權萬紀添堵,權萬紀給李世民打小報告,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

  最終權萬紀受不了了,要上京告御狀。

  李祐也干脆,直接截殺了權萬紀并肢解。

  可,怎么跟老爹交代呢?

  李祐一拍腦袋,有了主意。

  于是在無糧無兵無錢的情況下,齊王殿下造反了。

  造反還沒十五天呢就被同縣兵曹鎮壓,扭送長安。

  然后審著審著,老侯和李承乾就都被挖出來了。

  老侯的玄武門2.0版PPT還沒用上呢,整件烏龍事情就已經結束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