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章 二鳳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最新網址:ixsw孔明在天上飛,張飛在地下轉。

  黃月英在驚呼,龐統在艷羨,劉備和關羽在相視而笑。

  馬良覺得理所當然,蔣琬則是有些神往。

  對幾人來說,這個消息是實實在在的意外之喜!

  漢亡一千七百年矣,然這些南中遺民的后代,依然認為自己是漢朝子民!

  這群被后世稱為佤族的漢民們,不知高祖不聞漢武,唯知諸葛亮一人矣。

  孔明使勁拍了張飛胳臂兩下才得以被放回地面上,頭昏目眩間也只能交代一聲:

  “后切莫為之。”

  龐統忍不住道:

  “孔明究竟做了什么能收這些南夷漢民之心?”

  從如今捋下來的歷史中,孔明出發十二月返回,滅不臣,定南中,梳理古身毒道,置各地太守。

  而且次年就要開始轟轟烈烈的北伐,直到最后一次病死在戰場上。

  那么這些佤族漢民所說的約定,只能是在平定南中的這一年所做的。

  可孔明究竟做了什么?這也是其他人所好奇的。

  丞相對于南中的文治并沒有留下太多文字,但勝在有口口相傳。

  &nb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sp;即使現在去到當地,佤族人也會跟你講述他們的祖先與諸葛亮的故事。

  一代代的老人傳下來了當初的故事:丞相平定南中以后,面對佤族祖先盡其所能。

  選育良種,保存種子,農耕技術,造房之法,馭牛之法,植桑養蠶,紡紗織布。

  這片奉行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不毛之地,就此被丞相引入了文明之火,生生不息,堪稱是最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扶貧下鄉。

  同時丞相也懂得因地制宜,比如普洱這個地方,光照不強溫度恒定,多雨且土質松散,很適合茶葉的推廣種植。

  丞相教授他們的種茶之法,讓普洱茶聞名世界,直到今天現在,普洱茶依然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也由此,云南當地奉諸葛亮為茶祖祭祀。丞相也真正的做到了他隆中對中的“南撫夷越”這個策略。

  后來羅貫中在演義中對丞相的南中之策總結的很好:誠欲服其心,不欲滅其類。

  “服其心而不滅其類。”劉備嘆服。

  “武帝御十萬甲士亦未竟之事,成于諸葛孔明也!”關羽雙目中贊揚之色甚顯。

  雖然這些講的都是治理,但是在關羽看來,這便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正如此前武侯祠的那副攻心聯。”關羽是真的來了興致,當場吟誦道: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孔明定是兵法大家也!”

  關二爺下了自己的定論。

  “哐啷!”

  張飛扭頭看去,只見龐統不小心將幾案上的茶杯給打落到了地上。

  張飛哈哈一笑,過去幫龐統撿起茶杯,然后拍拍龐統的肩膀:

  “龐軍師,你跟丞相可是齊名呢,勉哉勉哉。”

  這差不多就是讓龐統努力的意思,但只能招致龐統的大白眼:

  你一個被親兵謀害的統帥勸我勉哉?

  看著茶杯中的茶葉,龐統又想起來身旁這個臥龍的茶祖稱號,頓時喝茶的心思都沒了。

  耕種、筑房、種茶這些技藝算不得高明,龐統也算粗通。

  但從沒想過有一天這些東西也能用來“服其心同其類”,能用來平一地之亂。

  龐統心亂如麻。

  馬良則是雙眼放光的認真抄寫。

  光幕中丞相的經驗,他之后安撫的五溪蠻的時候是不是也能用上?

  而且,如今有了光幕庇護,定然沒有了夷陵之敗,他馬季常也能做更多事情。

  既然在荊州已經有了安撫五溪蠻的經歷,馬良猜到時候自然也免不了去南中走一遭。

  這些俱是能夠直接拿來便用的對策,對他來說是真有大用!

  如此說不定千百年后此地在贊頌丞相修祠建廟的時候,白眉之像也能在丞相身側從祀?

  馬良一邊抄寫一邊嘿嘿直樂。

  正是因為丞相對南中的這些策略,一千七百年后班老王和班洪王的抗英才能那么堅決。

  對他們來說,千年前的約定丞相在當時便已經做到了,他們的生活被改善,走出了蠻荒。

  抗擊英國侵略者,也不過是遵守祖先與丞相的約定罷了。

  但咱們也都知道,英國佬向來是癩蛤蟆愣裝小青蛙—長得丑來玩兒的花。

  41年時候,佤族人一覺醒來發現,他們成英屬緬甸人了!

  英屬緬甸與果黨簽訂了“41年線”,將班老班洪兩塊地給賣了!

  此后佤族人堅持斗爭,全國各地人士也都持續的聲援支持佤族人的抗爭。

  直到咱們建國后60年代才終于和緬甸重新劃定邊界,讓班老班洪兩地重新回到中國。

  “班洪抗英紀念碑”如今便矗立在班洪,見證著這一段被丞相親手開啟的可歌可泣的抗爭歷史。

  眾人沒法評價,就只是覺得……

  “后世的后輩們,真不容易,竟被欺侮至此。”劉備搖頭。

  張飛想不明白:“此地有孔明傳說,有漢民,說漢話,如此竟能被送與鄰國?”

  “當時的君臣,俱是賣國之輩?”

  關羽則是摸著胡子,看著光幕中比周圍房子都要高的,名為紀念碑的東西心里冒出了一個想法:

  “此非勒石記功乎?”

  關羽越想越明白:

  “勒石記功,立碑作傳,不就與這紀念碑別無二致?”

  “以后百姓觀此碑石長大,能銘記此段歷史,亦能不忘父輩拼殺,好!”

  張飛不解:“那這碑是銘記的班老王還是班洪王?”

  “都不是。”關羽搖頭,指著光幕道:“三弟,此地能重歸漢地,有班洪王之功,然最大功勞莫過于班洪百姓。”

  “此地世代皆記孔明恩惠,故而是為漢民這個身份而……抗爭!”

  關羽眼神明亮,只覺得后世這個朝代頗為大手筆:

  “立碑而夸功,其功所夸者,乃此地百姓耳。”

  眾人一時間俱是鎮住了,但光幕上出現的紀念碑詳細圖卻讓他們由不得不信。

  這座碑上書“班洪抗英遺址碑”,底座四四方方,其中一側有一碑面,密密麻麻全是人名。

  班老王的名字并沒有特意標注,淹沒在同樣大小繁多的名字中。

  廳內沉默不語,一時間都有點想不明白。

  沉默中唯有孔明一直面帶笑意,且在看到紀念碑時,笑意更盛。

  南中地區,有武力威懾,有南人治南的保證,有我古身毒道的利益捆綁,對于弱勢的南夷還有丞相的扶貧。

  可以說丞相在南中基本就是靠著60分的資源打出來了95分的效果,實在是盡力了。

  錢糧就位,南中既平,那么內政就需要好好理一下了。

  一般來說丞相治蜀的功勞也會從《蜀科》說起,因為丞相的治蜀方針俱是從此處開始。

  《蜀科》施行后,益州大族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咱們以前的主君劉璋多好啊,威刑不肅之下,咱們有錢有權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結果他們荊州這群臭要飯的來了之后居然要保護小民?這日子沒法過辣!

  史書記載,丞相治蜀時候是嚴而不酷,賞罰分明,公正公平,百姓無怨。

  由此可見丞相歪打正著的領悟了法律的核心作用之一: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孔明品味著光幕說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名詞。

  先秦時便有法家嚴刑峻法,圍繞律法究竟應該寬容還是嚴峻,吵吵了幾百年。

  但如今光幕帶來了屬于后世的知識,對于律法的作用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世家豪族大姓需要律法嗎?不,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厭惡律法的。

  他們有私兵有奴隸有家仆,可以依此橫行鄉里,百姓小民如何去傷害他們?

  大族弄權,大姓握錢,壯者靠力氣,百姓小民能仰仗者,唯有律法。

  孔明剛把腦海里的想法梳理完畢,一抬頭便看到龐統熱切的眼神:

  “孔明,那蜀律應該還未修?”

  得到孔明的確認之后龐統眼神也愈發熱切:

  “那不如,等戰事平定之后,伱我同修蜀律?”

  “臥龍鳳雛修律法,想來也是一段佳話。”

  孔明呵呵一笑,選擇了拒絕。

  丞相律法的成功已經是公認,不多贅述,值得一說的是大赦令這個玩意兒。

  劉璋父子治蜀時“歲歲赦宥”,在丞相這里是妥妥的反面教材。

  到了丞相自己治蜀時候,僅在劉禪登基時候發過一次赦令,隨后再也沒發過。

  而在丞相死后,季漢剩下的近三十年國祚里,大赦令達到了十二次。

  丞相苦心維護的依法治國也成了笑話,算是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后來到了唐時,千古一帝,太宗李二鳳經常和群臣聊治國。

  當時二鳳就很贊賞丞相對于大赦令的態度,認為大赦令并不能幫助國家安定,反而往往是禍亂之始。

  但可惜二鳳雖然看的明白但做不到,貞觀年間依然發過幾次大赦令,雖然額外強調了貪贓枉法不赦,但本質上依然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李世民:????

  李世民:朕從未有過李二鳳這個諢號!!!!

  廳內眾人剛覺得這個千古一帝的名字有點奇怪,然后便看到了光幕上異常顯眼的文字。

  馬良琢磨了一下:

  “這李世民,便是李二鳳?”

  3K字先發。

  晚上還有一章3K。

  (本章完)

  最新網址:ixsw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