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回到學齋,整個學齋內的眼睛,都看了過來。
  “汝霖兄……”
  學齋的齋長,來到宗澤面前,拱手問道:“汝霖兄方才是去面圣了?”
  宗澤點點頭,這沒什么好瞞的。
  這齋長笑了笑,問道:“未知天子可有德音下降于吾等太學生?”
  這就多少有些不懷好意了。
  果然學齋內的其他內舍生的眼神在此刻都變了。
  太學雖非官場,但其中爾虞我詐的兇險程度卻也不比官場差多少。
  依元豐二年頒布的《國子監敕試令并學令》規定——內上舍生等該推恩注官者,每年不得過二人;免省者,每舉不得過五人;免解者,每舉不得過二十人。
  每年最多兩個出官授官名額,每三年最多五個進士名額(所謂免省試,就是保送殿試,而殿試不黜落),每三年最多二十個貢試名額(保送禮部試)。
  而太學有兩千四百人。
  即使只算內舍生與上舍生,也是四百人。
  這么多人,都在搶那僅有的名額。
  自然是豬腦子打出狗腦子。
  什么招數都有人敢用,也愿意用。
  宗澤到太學雖只數月,但也知道太學內部的情況了。
  他聞言,拱手道:“當今天子圣明,自有德音下降……”
  他看向那一雙雙火熱的眼睛,不緊不慢,不疾不徐的轉身,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道:“官家寄語我太學諸生……”
  所有人立刻全體起身,面朝皇城方向,恭身下拜:“臣等恭聽德音教誨!”
  太學生們,禮儀、言行也是考試成績的一部分。
  且是要被計入總成績里,一切綜合評價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如今大宋的太學,是有學分的。
  學分不夠的人,是會被勒令退學,遣返本貫的。
  所以,太學生們的朝廷禮儀與制度,都是滾瓜爛熟。
  便是朝臣,恐怕也不如他們熟練。
  于是整個學齋都匍匐于地。
  宗澤清了清嗓子,鄭重的道:“官家德音曰:明年開春,朕將再幸太學,考校諸生功課!”
  所有人抬起頭,然后集體頓首:“唯!”
  興奮在學齋中蔓延。
  天子親策?
  好!很好!
  到時候,就是我一鳴驚人的時候了!
  宗澤繼續道:“此外,官家還寄語于我等……”
  “命我輩太學生,當博覽廣識,不負圣心,不負天下!”
  “唯!”眾人再拜。
  宗澤說完,就摸了摸懷中的一張字條。
  這是他拜辭時,官家身邊的大貂鐺,交給他的字條。
  上面是官家的御筆文字,是囑托他,要帶動太學學風,不可埋頭讀書的訓示。
  摸著御書,宗澤繼續道:“官家更言:我輩太學生,當多與實務,常往武學、算學、律學及諸司走動。”
  “明日,將有詔書下降,專門言及此事!”
  眾人互相看了看,神色各異。
  趙煦的御攆,在內東門前下降。
  刑恕的身影,就在那內東門前的小殿前出現了。
  趙煦見了,當即命人將刑恕帶了過來。
  “陛下!”刑恕在行禮完畢,得到趙煦許可后,就湊到他身邊,低聲道:“今日北虜正使耶律琚告臣言,其北虜主已降詔,勒令其副使耶律儼安分守己……”
  這自然是委婉的說法。
  事實是,從遼國的國信使,在都亭驛里,以耶律洪基的口吻,嚴厲訓斥了耶律儼,將耶律儼都快罵的玉玉了。
  然后,使者以耶律洪基的名義,褫奪了其副使的全部職權,并將談判的大權,全權交托耶律琚。
  耶律琚得此大勝,自是喜不自勝,立刻就和刑恕說了。
  趙煦聽著,也不意外。
  遼國如今頓兵高麗,據說有足足十幾萬大軍,已經深入高麗。
  其先鋒可能已經打到了高麗開京。
  可,這并沒有什么卵用。
  因為冬天馬上就要來了。
  遼人的兵鋒,將在冬將軍面前凍結。
  想要拿下開京?起碼也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了。
  所以,耶律洪基想要滅掉高麗?
  這是很困難的事情。
  沒看到,開戰以來,高麗人自己都是穩如泰山,根本不相信遼人能滅掉他嗎?
  那個高麗僧統官到現在都沒有來汴京求援就是證據!
  趙煦輕聲對刑恕道:“那就開始與北虜的橡木進口談判吧。”
  “卿可將朕的意思告知北虜,讓北虜主知曉。”
  這就是要開始給遼人輸血了。
  目的,即是要鼓勵遼人,繼續在半島上用兵。
  乃是趙煦在現代學到的帝國主義絕技之一。
  “諾!”刑恕領命,然后又道:“陛下,夏使嵬名謨鐸這些日子,一直在催促朝廷,盡早將兩國和議條款公之于眾。”
  趙煦呵呵的笑了笑:“不必理會他!”
  “待其國主國書入京再談此事!”
  嵬名謨鐸的心思,趙煦是知道的。
  無非是想要生米煮成熟飯。
  拖到熙河那邊下雪。
  西夏人屆時是進退兩難。
  而熙河路搞不好,能拿到大批的免費勞動力!
  “對了……”趙煦想起了一個事情:“有司言,吐蕃阿里骨蘇之弟南黨征,已經入境,待其入境,卿安排一下,讓鬼章與之見一面,好叫吐蕃人知道,朕沒有殺他,相反對其優容有加!”
  吐蕃是一個很有統戰價值的政權。
  對大宋來說,哪怕阿里骨將來繼續和黨項人勾勾搭搭,甚至建立聯盟。
  但只要青唐城還在,只要吐蕃還是一個獨立的政權。
  那青唐吐蕃諸部,就一定能給大宋牽制一部分西夏兵力和精力。
  而阿里骨和青唐城,只要有可能是絕不會完全倒向西夏的。
  因為,他們現在和黨項人,在同一個生態位上。
  他們是絲綢之路的競爭對手。
  在絲綢之路的貿易利潤面前,吐蕃人和黨項人,必然互為敵人。
  “對了……”趙煦忽然想起了一個事情,問道:“鬼章在禮部如何?”
  “鬼章入京以來,就頗為恭順,對朝廷的要求有求必應……”
  “前兩日,其親筆所書的書信,已經寫好,并由臣遣人送去了西海,與其子結瓦齪!”
  趙煦微笑著點頭:“善!”
  如今,當也不例外。
  而現在,結瓦齪手下有多少人口?
  “刑愛卿……”
  “臣在……”
  “想不想去熙河?”趙煦看向他。
  刑恕嚇了一跳,趕緊拜道:“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
  “奈何臣不通邊事,不懂諸羌……”
  熙河路,如今是朝野上下關注的重點,也是朝中公認的將來出將入相的地方。
  最妙的是,如今的熙河路的果子,已經熟透了,就等人去摘了。
  更妙的是——栽樹的人,在明年或者后年,都會陸續離任。
  趙卨老了,這一任做滿,就肯定要準備致仕。
  向宗回、高公繪是外戚,他們在熙河,功勞撈的差不多,錢也賺夠了。
  無論是宮中還是朝中,都不會讓他們在那邊久留。
  所以,他們都會離任。
  而接任者,只要躺著,蕭規曹隨,就必然沾光。
  所以,刑恕清楚,官家這是有意栽培他。
  但他知道自己的能耐和斤兩。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刑恕不確定,自己要是出知外郡了,官家還能惦念他幾天?
  可別到時候,他前腳出京,后腳就有不要臉的占了他的坑,搶了他在官家面前的位置。
  他只是試探一下刑恕而已。
  就是,這熙河路經略使的人選,確實得及早的選定下來了。
  而擺在趙煦面前的選擇其實并不多。
  他當年連手實法都敢搞,其在河東,甚至學著契丹人,反向打黨項人的草谷。
  這世界上,沒什么事情是呂惠卿不敢干的。
  而且,你不要看呂惠卿殺心這么重。
  但其實他和章惇,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自洽的邏輯來說服自己。
  而且,這套邏輯是來自于孔子、孟子。
  當然——是他們理解中的孔子與孟子。
  比如說,這些家伙都認同王安石字說中對忍這個字的解釋。
  忍,有容忍之義,但也有殘忍、殘酷之義。
  正所謂: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為不如是,不足以天下一俗而成吾志!
  三代的先王,就是這么教的俺們,俺們是在倡行先王之政。
  在這些人的理解中,他們殺人,是為了天下,為了道義,是有目的性的,為了排除后患,為子孫造福。
所以他們殺的心安理得,也不會和其他儒生一樣扭扭捏捏,有什么心理負擔  此所謂:造膚險者,所以不待教而誅!
  所以,呂惠卿去了熙河,倒是很合適。
  就是,可能很多人不會想他去。
  即使章惇,怕也是不想和呂惠卿同朝用事。
  而其他人,像章楶,過于君子了,去了熙河可能會水土不服。
  范純粹更不用說——他到了熙河,怕是會當場心臟病發作!
  蒲宗孟沒有什么道德,可他道德敗壞天下皆知。
  鄧綰也是同樣的道理——名聲太差了,都堂不會同意。
  韓縝雖然能滿足條件,但這個家伙是十足的墻頭草,在趙煦這里的信任度很低很低!
  江寧的王安禮?趙煦不好調動他。
  想著這些人,趙煦有些惆悵了。
  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可能。
  “搞不好……”
  “最后去熙河的,可能會是曾布!”
  因為曾布在很多方面,都滿足了要求。
  他資序夠,能力也夠。
  同時,他和章惇、呂惠卿一樣,是認同王安石字說的很多解釋的。
  但趙煦就是不爽。
  誰叫這曾布曾子宣,造他的謠,被他抓了現行?!
  于是,對其是橫看豎看,怎么看都不順眼。
  講真,沒有隨便找個理由,安排曾布去嶺南吃荔枝或者到崖州釣魚,趙煦的個人素養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