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六十一章 趙煦百姓為什么就不能體諒朝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現代留過學

  八三看書,我在現代留過學!

  在汴京這樣的商業城市,有賞賜萬事好商量!

  趙煦賞賜一下,頓時所有工人的積極性都暴漲!

  他們當著趙煦的面,演示了一次蜂窩煤或者煤球的制作過程。

  篩石炭的篩石炭,和泥的和泥,做煤球的做煤球。

  蜂窩煤這種東西,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無非就是篩煤,然后以黃土和泥,再用一個鐵制的模子,一個一個脫模出來。

  最后將煤球交給天氣,自然晾干就算成了。

  短短時間,數百工人,便制造了成千上萬的煤球。

  一個個煤球在汴河堤岸前的空地上,一排排整齊的擺滿。

  場面頗為壯觀,趙煦見著也是滿意無比。

  在汴京城,斗米百錢的價格,已經維持了十幾年(這已經是熙寧變法,漲過一波價了之前更低,嘉佑米價斗米六十文)。

  同樣,一稱石炭六十錢的價格,從熙寧至今也沒有變過。

  于是,出現了一個奇景——東南的米,在千里迢迢,運到汴京的時候,其售價居然和在蘇州、杭州、揚州一般。

  有些時候甚至還要便宜一些!

  以至于,汴京城明明在北方,但主食卻是稻米,而非小麥!

  石炭,也是一般。

  河北的石炭,一稱四五十錢,經過三百里水路運輸后,在汴京的售價,才六十錢!

  注意,這些都是售價。

  也就是說,還有中間商要賺一筆的。

  這種補貼力度,連文官士大夫們都看不下去!

  以至于前不久,右司諫王覿上書說:官糶甚賤非所以致商賈也……京師之民,舊多食麥,今多食米,以米賤故也……使旁郡之米、麥入京者浸少,豈長久之策哉?

  所以他希望,提高開封府的糶米價格。

  也就是常平倉的批價——乞京師常平米,一斗其價,以百錢為定。

  趙煦看完,就給王覿點了個贊。

  連對王覿的印象都改觀了很多——誰說舊黨大臣沒用的?

  你看,這不就是個大忠臣嗎?

  朕早想漲價了!

  可沒辦法說出口啊!

  卿真忠臣也!

  朕之嘴替!

  然后……然后……

  王覿就被整個汴京圍攻!

  聽說連他租的民居的主人,都不肯繼續租房給他了,直接將其一家趕了出去!

  還是趙煦好心,讓章縡在店宅務的閑置宅邸里,安排一個民居給王覿,不然他一家人在汴京連落腳的地方都要沒有了!

  汴京人,是真的一點也不體諒君父的苦衷!

  漲點米價怎么了?

  是,王覿提議的米價是漲的有點多(漲價幅度百分四十左右)。

  但趙煦認為,汴京人應該尊重市場規律。

  你們吃的米,本就不市場也不自由。

  完全是吃的補貼,王覿說的對——長期吃補貼米是會嚴重打擊北方諸地糧商販糧入京的積極性的。

  萬一將來生嚴重干旱,大運河停擺怎么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汴京百姓應該為朝廷,為自己多想想。

  奈何,這些話趙煦不能說,也說不得。

  頂多私下指示童貫幾篇洗地文章,但沒卵用。

  那幾篇文章一,胡飛盤這個名字,一度成為了罵人的代名詞。

  直到,童貫按照趙煦指示,趕緊文批判王覿,這才沒有讓汴京新報的公信力爛掉。

  既然漲不了價,那就只能想別的辦法創收了。

  蜂窩煤,就是趙煦創收的利器。

  在天馬坊觀看了蜂窩煤的制作工坊,趙煦又親自觀看了蜂窩煤的燃燒。

  看完之后,他非常滿意。

  便將隨行的賈種民,叫到面前,問道:“街道司,如今汴京百姓一戶人家,冬日一稱石炭可用幾日?”

  賈種民是專門負責和汴京廂坊里的商戶、百姓打交道的,對民生情況,他是了解的,當即恭身道:“奏知陛下,臣問過了街道司的吏員,如今京中平均一稱石炭,尋常五口之家大抵能用兩到三日。”

  一稱就是十五斤,也就說汴京百姓五口之家取暖、做飯所需的煤炭消費量,下限在每天五斤,上限則可能達到七斤左右。

  趙煦聽完點點頭,他知道的,這應該就是正常的平民百姓在冬天的取暖、做飯的燃料消費了。

  而一稱石炭售價是六十錢上下,也就是說每天的取暖、做飯費用在二十錢到三十五錢之間。

  考慮到,賈種民接觸和詢問的,都是吏員,所以,這是汴京的中上階級家庭的采暖、做飯燃料費用。

  廣大貧民,尤其是底層百姓,在這方面肯定會非常節省。

  一稱石炭,用上五天、十天都很正常!

  他轉頭看向沈括,問道:“沈愛卿,一稱石炭,可產多少個炭球?”

  沈括答道:“奏知陛下,臣奉旨驗證炭球之法。”

  “今已試得,炭球以七成石炭,三成黃土較為合適,炭球重半斤上下(宋斤,約350克),故此一稱炭可得炭球約七十至八十個(需要篩炭)。”

  趙煦又問道:“一個炭球能燒多久?”

  沈括道:“奏知陛下,這要看所用的灶爐了……”

  “若是做飯所用之炭灶,不開火時,一灶用炭球三個,當可保一晝不滅……”

  “若開火,則大抵一個炭球,可為一家做飯之用。”

  “若是取暖,以暖爐為之,則一家之需,一日三個足矣!!”

  趙煦在心里面悄悄的算了一筆帳。

  取一稱炭,制七十個炭球的下限算。

  依沈括所言,一家五口,大概一天六個炭球,就可以滿足取暖、做飯之費了(灶臺之間的炭球可以轉移)。

  這樣算的話,趙煦心中就已經有底了。

  這炭球的出廠價,可以定下來了。

  于是,他對賈種民道:“街道司,京中馬上就要進入嚴冬,朕深為百姓寒苦憂心。”

  “有意將這炭球,平與京中百姓,以解百姓寒苦!”

  “這樣,街道司將天馬坊有炭球一事,告知京中大小石炭腳販!”

  “炭球以六個一組售賣,每組定價十二文。”

  “而彼等京中販賣,以十五文一組為限。”

  “為鼓勵石炭腳販,卿告知諸腳販,炭球商稅皆免!”

  此時此刻的趙煦,小臉微紅,說的是義正言辭,完全是一副為了百姓著想,為了汴京人民著想的模樣。

  就和他在現代直播間里,見過的那些主播們一樣。

  純粹是為了百(家)姓(人)謀福利!

  但實際上,他已大賺特賺。

  京中石炭一稱售價六十,但石炭腳販在炭場批,一直都是五十錢左右一稱。

  而趙煦如今拿著蜂窩煤,賣給腳販子,卻是六個一組,一組十二文。

  一稱石炭,經過加工,最少可以得七十個炭球,也就是十二組,價值一百四十四文,較之過去增殖了接近2.9倍。

  而天馬坊這里的炭球制造工坊,是趙煦指示沈括,學習綾錦院的先進經驗建立起來的。

  采用計件工資制度!

  每做六個炭球,就給一文工錢,平均每個雇工,如今每天大概可以做一千到一千五百個炭球,也就是每天工錢可以到手一百七十文到兩百五十文。

  屬于是汴京勞動力價格的中上水平。

  不過,他們得完成從洗煤、篩煤、和泥、制造到晾干,最后入庫的全部工作,所以實際上并不能每天都拿到這個數。

  他們唯一的福利,就是炭場包兩餐,每個月兩斤登州魚干。

  此外還有個隱藏福利——他們算是專一制造軍器局的雇工。

  四舍五入,屬于趙煦這個皇帝的雇工。

  一般汴京的地痞流氓是不敢招惹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的。

  對趙煦來說這點人工成本微不足道。

  唯一的投入,也就是需要給這些工人提供原料和生產資料。

  但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他的。

  像石炭,就堆在這里。

  也就是制造炭球用的鐵模現在很貴很貴!

  屬于標準的高科技產品——每一個都是專一制造軍器局內的大匠,精心制造而成。

  不要看,這鐵模結構簡單。

  但,想要造出來,可不容易!

  光是為了讓鐵模成型,就需要用到范鑄法。然后,由匠人細細打磨內壁,使其內壁光滑。

  這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

  其他組件的制造,也不簡單。

  所以,每一個鐵模的造價都很高!

  起碼一百七十貫以上!

  但也正是因此,這反而可以筑起技術壁壘。

  于是,在短期內,趙煦得以手握一個壟斷暴利行業!

  壟斷鐵模,也就壟斷了炭球。

  而炭球的利潤,可比食鹽還要高!

  而這取暖、做飯又和鹽一樣是必需品!

  尤其是冬天,再窮的人,也離不開廉價的石炭!

  而趙煦開的蜂窩煤技術,無論是經濟性還是持久性、燃燒效率上,都遠超汴京人過去傳統的石炭取暖。

  不夸張的說,每年靠著官營炭球,賺上數十萬貫,輕輕松松。

  結束了在天馬坊的視察,趙煦在群臣簇擁下,回到開封府,在這里聽取了蔡京有關汴京近來的工作匯報,并象征性的決斷了幾個案件——這些案子,自然都是蔡京等人精心挑選出來的。

  都是那種可以充分揮他這個官家,仁厚、愛民以及關愛百姓的特點的案子。

  做完這些事情,趙煦就在燕辰的護衛下,乘上御攆,結束了今天的視察,返回皇城。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