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徐徐降臨,文彥博半閉著眼睛,聽著歌女婉轉的小唱。
  文及甫悄悄的走到他身邊,蹲下身子。
  “什么事情?”文彥博問道。
  “大人……”文及甫將一張,還帶著油墨味道的小報,遞到了文彥博手中。
  “這是今天忽然出現的一份小報……”
  文彥博沒有看內容,只是問道:“一份小報而已,有什么特殊的嗎?”
  文及甫道:“大人……它是印的……”
  “印的?”文彥博立刻坐起來。
  他可太熟悉小報了!
  因為小報的出現和盛行,是在慶歷之后。
  小報一般都是手抄,數量很少,所以最開始只會出現在汴京城的瓦子和勾欄中——只有這些人口聚集的地方,才會為了招攬生意或者維持人氣,專門花錢收買消息。
  一些小報,甚至干脆就是那些瓦子背后的大人物所豢養的。
  譬如說桑家瓦子背后,就有著楊家、曹家的影子,還有著大內大貂鐺的身影。
  所以,一開始的小報首先都是在瓦子、勾欄里出現。
  然后才被人手抄出來,帶到外面。成為汴京市民閑暇時的談資,也是很多措大們炫耀自己見多識廣的一種方法。
  文彥博拿起那張小報,看著這張無論布局還是排版都截然不同。
  甚至還有了名字的小報。
  他的瞳孔猛然擴大。
  “汴京新報……”他念著名字:“居然打出了招牌……”
  再感受著紙張,質量一般,是大相國寺那邊文房店里最常見的紙張。
  然后,文彥博看向版面上的字跡。
  確實不像手抄,有些類似版印,但沒有版印清楚、分明。
  字里行間,還有著墨跡殘留。
  文彥博笑了,他將這張汴京新報拿著放在眼前,仔細閱讀。
  第一版第一頁,全文寫了宋遼新約。
  這好像是今天上午才敲定的盟約吧?
  所以,肯定不是雕版,雕版根本來不及!
  文彥博看著這汴京新報的內容,越發的感興趣了。
  “大人……”文及甫在旁邊說道:“您看第二版的評論文章……”
  文彥博點點頭,將這所謂的汴京新報上,用著一行豎排的‘第二頁’三個字,以類似騎縫的辦法,分開的版面。
  標題首先映入眼簾:本報評論員胡飛盤曰……
  再看文字,幾乎是粗鄙不可,一文不值。
  沒有用任何典故不說,就連文字也盡可能用的是結構簡單的字詞。
  筆畫也是能少就少,盡可能的選的是魏晉隋唐時代的書法家們書寫時簡化的文字。
  但是……其中內容,卻叫文彥博眼睛亮了起來。
  因為,那個叫‘胡飛盤’的所謂評論員,在極盡吹捧了大宋官家的英明神武,描繪了遼使的卑躬屈膝和折服后,話鋒一轉,直接點明了這次宋遼新約履約后的未來。
  用胡飛盤的話說就是‘一歲三百萬貫,遼人得之,只能買我朝之物……’
  ‘我朝瓷器、茶葉、茶磚、蜀錦及其它精巧、奢靡等遼人所愛之物,必將迎來遼人的搶購……’
  將這份所謂的‘汴京新報’看完,文彥博就笑起來:“有趣……”
  文及甫蹲在文彥博面前,低聲問道:“大人為何說有趣?”
  文彥博道:“自仁廟迄今,歷代官家,對小報避之唯恐不及,想方設法的躲避窺探……”
  “卻不知,此事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文及甫不懂的看向文彥博。
  文彥博看著這個已經愚笨到這個地步的兒子,他搖了搖頭,好在他已經看開了。
  外戚……其實愚笨一點,更好。
  太聰明的外戚,可是會被人忌憚的。
  于是,也懶得再說,只是抓著手里的‘汴京新報’,慢慢的靠在塌上,悠悠的說道:“將來的宰執們,可就有得頭疼了!”
  現在他就已經知道要將小報掌握在手里了。
  等他長大了,親政以后。
  宰執大臣就等著傷腦筋吧!
  作為曾經的宰相,文彥博很清楚,在大宋皇權和相權,一直在不斷的博弈中平衡。
  仁廟、英廟時代,是相權的巔峰。
  仁廟垂拱而治,英廟則是不得不垂拱而治。
  但先帝在位時,特別是元豐時代,是大宋皇權的巔峰!
  先帝甚至別出心裁的發明了讓宰執大臣到福寧殿交罰款的辦法,來強化皇權。
  同時,通過制度設計讓首相(左相)的權力小于次相(右相)。
  進而使得相權,完全成為了皇權的工具——王珪的三旨相公之名,其實完全就是拜先帝所賜。
  而如今那位,不過幼沖,卻已經盯上了那個可以成為皇權輔助工具的小報。
  甚至開始嘗試掌握、控制、馴服小報。
  真的只能說人家不愧是父子。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所以……
  將來的宰執們,每一個都沒有好日子過。
  不過,這和他文寬夫有什么關系?
  反正他文家未來幾十年也不可能再出什么宰執了。
  韓府。
  右相康國公韓絳,此刻也拿到了一張汴京新報。
  “大人……”他的孫子韓壁,在他面前報告著:“此物今日下午開始,就在整個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散播開來……”
  “據說是有人在散發……”
  “開封府的鋪兵們看到了,也不敢動手……”
  韓絳將手中的汴京新報看完就放下來:“誰敢管?”
  “借蔡元長十個膽子也不敢管這個事情!”
  蔡京什么人,韓絳從前不了解,但他現在可太了解!
  自從韓絳上任后,開封府的蔡京立刻主動向他靠攏。
  韓絳想做什么,開封府都是全面配合,從無推脫。
  特別是在役法的調整和調查上,是蔡京親自帶人,跟著張璪跑的。
  接觸下來后,韓絳就已經知道,那個蔡京的能力和才干,在年輕一代的大臣中無人能及!
  然而,在同時,這個官員沒有任何理想信念。
  過去蔡確在臺上,蔡京就是蔡確最堅定的支持者。
  現在輪到他韓子華在臺,蔡京就是他康國公韓絳的堅定支持者。
  甚至未來呂公著、司馬光上臺,他照樣可以是呂公著和司馬光的左膀右臂。
  所以,這種人不升官,天理難容!
  但同時,這樣的人,也太過可怕。
  讓韓絳對其忌憚不已,更不敢隨意得罪,從來都是客客氣氣,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
  因為韓絳知道自己老了。
  但他的兒孫,卻還要繼續混仕途。
  而蔡京這樣的人,恩情未必會報,仇卻是肯定會嘗!
  “開封府蔡元長都不敢管?”年輕的韓壁大驚失色:“這‘汴京新報’的背后之人,這么厲害?”
  韓絳看著自己的這個長孫,微笑著道:“那可不是厲害這么簡單……”
  “而是沒有人敢招惹……觸碰……”
  誰敢碰這個事情?
  碰的不好,就是滿門受災!
  朝野上下誰不知道,現在福寧殿的主人記憶好,而且特別能記仇呢?
  韓壁卻是深吸一口氣:“難道是高家人?”
  韓絳笑了笑也不怪這個孫子。
  因為好多事情,韓壁根本不知道。
  譬如說,這‘汴京新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印刷的,而且肯定不是雕版——時間上來不及,雕版的字跡也要清晰的多!
  譬如說,皇城司下面的探事司,如今在都堂宰執眼中,完全隱形了。
  為什么?
  還不是大家都看清楚了,到底是誰在真正控制探事司!
  反正肯定不是太皇太后!
  若僅僅是這樣,韓絳或許還能有底氣,在明天的朝會上,假裝不知道‘汴京新報’是誰的東西,捅破這層窗戶紙。
  將那位染指輿論的試探,扼殺在搖籃里。
  但是,河北洪水退去,河防安然無恙的消息傳來后。
  韓絳就已經再也不想和那位對抗了。
  他現在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完自己最后的一個宰相任期。
  將他該做的事情做好。
  然后舒舒服服的退下來。
  其他事情,韓絳可是一點不想碰了。
  原因很簡單。
  官家,已經威權立矣!
  大名府的洪水,在官家的威權面前,退了下去。
  這是事實!是政績!更是功績!
  沒有任何人能否認——無論是宮里面傳出的消息,還是兩宮自己親口承認的事實都宣告了朝野一個事情:正是官家的推薦、堅持和安排。
  才有了章惇、宋用臣、苗授掛帥河北,督導河防的事情。
  才有了兩宮圣旨,出先帝封樁庫錢帛以賞軍民的事情。
  河北大名府和河北各州的數百萬百姓和數十萬頃良田因此得以保全。
  于是,一個八歲的官家,就已經建功立業的奇跡就這樣出現了。
  而大宋推崇文治,文治又以治河第一。
  官家指揮河防,親旨出封樁庫錢帛,大獲成功。
  作為老臣,韓絳太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了?
  首先,河北民心、軍心,特別是那些拿了官家賞賜的禁軍、廂軍,從此就都將歸心。
  丘八們就是這樣的。
  誰給錢,就聽誰的!而官家給的賞錢又快又多。
  丘八們用屁股想都會知道,他們該效忠誰,又該聽誰的!
  其次,這次河防后,論功行賞。
  將提拔一大批文官武將,這些人是靠誰提拔上去的?
  他們自己還不清楚嗎?
  最后,就是章惇、苗授帶去的上四軍了。
  這些人,也會歸心。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那位陛下,已經是一個幼年的弱化版天策上將了。
  韓壁看著祖父的笑容心里面多少有些發毛,他小心翼翼的問道:“難道不是高家?”
  韓絳依舊只是微笑。
  年輕人,知道太多也不好。
  而且,這種事情靠人教是不行的,得自己領悟、自己揣摩。
  否則的話,永遠都別想有什么進步的空間。
  未來到了官場上,肯定會被那些從地方州郡的選海里殺出來的人杰給玩弄在鼓掌中。
  福寧殿。
  趙煦已經洗漱好,躺在床上,蓋好了被褥。
  長明燈的燈光中,帷幕外,一個身影來到了近前。
  “大家……”石得一低聲喚著。
  “嗯?”
  “第一期汴京新報,已經刊行完畢……”石得一低聲說著:“一共五萬份,都已經在汴京內城和外城發完……還有一千多份,依照圣旨,送去了白馬等地……”
  “善!”趙煦點點頭:“辛苦卿了!”
  “為陛下效命,老臣之幸也!”石得一恭恭敬敬的再拜,然后趨步退下。
  長明燈的燈光,在帷幕外隨著晚風搖曳著。
  冉冉檀香,驅散著初秋的蚊蟲。
  趙煦躺在御榻上,望著頭頂的殿梁。
  他知道的,接下來,他就要將精力放到專一制造軍器局上去。
  朝堂上的事情,可以減少干預了。
  既是為了自己好——他要長身體,需要足夠的休息。
  同時也是為了讓時間沖淡此事帶來的漣漪。
  控制了輿論,也間接掌握了軍權,他的訴求已經完全滿足。
  再繼續表演下去,搞不好大臣們會火急火撩的請他親政!
  (本章完)
  請:m.yetianlian.cc我在現代留過學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