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三十四章 重賞之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現代留過學

  元豐八年八月已亥(十四),中秋節前一天。

  在大部分大宋官民,都在為了迎接中秋佳節而準備的時候。

  北方,河北大名府。

  章惇立在堤岸上望著暴雨下的黃河,洶涌咆哮著滾滾向北。

  數不清的民夫,都已經動員起來,在堤岸下如同螞蟻一樣,匯聚成人流。

  在禁軍、廂軍的管控和引導下,將一個個麻袋裝滿土石,然后將之堆磊到堤壩下。

  剛剛緊急趕工做好的‘龍門吊’的滑輪在工人的拉動下,發出嘎嘎的聲音。

  然后數十袋沙石,就這樣被吊上了堤岸。

  短短一天,這一條河段上,就已經有上萬個裝滿了沙石的麻袋。

  “陛下秘授的法子,真是好用……”在他身旁,苗授看著禁軍、廂軍們,有條不紊的安排、管控著民夫們參與防汛。

  分片包區,將河段分成不同的區域。

  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當即兌現工錢和賞錢。

  就像現在,這條河段今天的一萬個麻袋送上堤壩后。

  有關官員當場就兌現了該給的工錢——民夫一天一百二十文。

  禁軍和廂軍們,也兌現了他們的賞錢。

  他們因為只是監督、疏導和指揮,所以只有一半的工錢。

  但別急,那位陛下別出心裁的發明了河道安全錢、搶險錢等名目的賞格。

  雖然都不多,但架不住名目多。

  這里五錢,那里十錢,一天下來只要河道不出事,就是三十多錢到手。

  此外,第一個發現險情的人并發出預警的人,給賞錢五十千!

  于是,每天晚上,巡河的工作,成為了香餑餑。

  禁軍們打破腦袋,都在爭搶。

  這在過去,根本不可想象——巡河的事情,大家都是能推就推,實在不行就走個過場。

  熙寧十年曹村決堤,就是因為巡河的人沒及時發現險情,導致管涌……又因為河道官反應不夠快,沒有進行封堵。

  于是整個大堤,在洪水中崩塌……

  滾滾洪水,直接撲向了泗水,然后沖入淮河……

  現在就不一樣了。

  區區五十貫的賞格,就調動了禁軍的巡河積極性。

  昨天晚上光是這一條河段,就有十幾個幸運兒,拿到了賞格。

  加起來也就幾百貫的賞錢。

  但卻保住了這條大堤和身后數十萬百姓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名府。

  無論怎么算,這筆錢都花的極為劃算!

  “省佐……省佐……”

  忽然,遠方河堤上,一騎疾馳而來。

  他背上插著象征緊急的令旗:“宋昭宣命我來告急……”

  “小張口河段,發生管涌……”

  “人手缺乏,請立刻調動禁軍騎兵馳援!”

  章惇聽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小張口?”他回憶起昨日的巡視,迅速想了起來:“可是小吳口之前的那條堤壩?”

  來人點頭:“正是!”

  章惇立刻對苗授道:“苗指揮,河北百萬百姓,全賴指揮了!”

  苗授自然知道事態緊急,當即點頭道:“末將得令!”

  小張口決堤不要緊,就怕聯動小吳口。

  小吳口一旦也決堤……

  整個黃河北道都可能再次改道!

  就像熙寧十年那樣橫掃整個河北東路……

  只是想想,兩個人都是頭皮發麻。

  大名府以北,百五十里外。

  數不清的麻袋,被軍民們丟下去。

  但轉瞬就被洪水沖走,根本無法穩定堵塞缺口。

  好在,宋用臣早有準備。

  所以,很快的十幾個被繩索緊緊捆在一起的麻袋,外面被竹條、鐵絲嚴嚴實實的圍起來,足足有著兩千斤重的龐然大物,被龍門吊吊起來。

  然后在工匠的操作下,吊運到管涌口上方。

  緊接著,工匠松開了鉤索。

  兩千斤的土石,掉入管涌的缺口中。

  這一次它穩穩的沉入水中!

  宋用臣見狀大喜,立刻喊道:“快!快!將麻袋丟下去……”

  周圍軍民,立刻得令,一個個麻袋丟入滾滾的河水中,有的被沖走,但也有的留了下來。

  一個時辰后,危機解除。

  宋用臣已經癱倒在地。

  堤岸上的軍民們,也都癱軟下來。

  總算……平安了……嗎?

  宋用臣不知道,但他記得這已經是今天堵塞的第三個管涌了。

  這條河堤,已經有兩三年沒有好好維護。

  到處都是漏洞!

  錯非大家讓人送來了足夠的麻袋,打造了可以吊運一千斤甚至兩千斤的東西的龍門吊。

  小張口早已經決堤!

  宋用臣勉力站起來,看向河堤上。

  這兩天準備好的沙袋,都已經差不多了。

  一萬五千多個麻袋現在只剩下數百個了。

  要是再發生管涌……

  后果不堪設想!

  可是……

  宋用臣看著在堤岸和堤壩下,都已經精疲力竭的軍民。

  他知道的,這些人也到了極限!

  他們從今天早上,一直奮戰到現在,連水米都沒有進。

  還有一百多人因為失足或者眼看著管涌擴大,縱身跳入洪水之中,以身堵決。

  必須要有援軍才行!

  可附近的百姓,都已經被征調了。

  連老人孩子,都去挖土、裝土了。

  “現在,也就只能希望,苗授麾下的禁軍騎兵可以在下次管涌前,及時趕到了……”宋用臣在心中祈禱著。

  苗授策馬在前,在他身后,八千多騎兵全部不穿甲胄,只帶著大量麻袋和繩索、鐵絲,在河堤之外形成了好幾個騎兵縱隊。

  戰馬飛馳,和洪水比速度!

  將士們士氣高昂,人人奮勇當先。

  絲毫沒有過去秋汛時的畏懼和退縮。

  苗授知道,這是因為什么?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天子砸下重金,還怕官兵不效命?

  這一次官家給了他苗授授權,讓他順利征調了包括京東西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的所有騎兵,總計是一萬多騎,將這支力量,作為這次秋汛的預備隊、救火隊。

  當然,想要讓這些人賣命,賞格就得開夠!

  而當今官家,雖然年少,但對人心卻看得很透。

  直接開出了前所未有的賞格!

  所有騎兵軍卒及時趕到,就給一百錢,參與防汛再給每天一百錢。

  堵塞成功,人均再給賞一百錢!

  此外,還有大量其他各種名目的賞格!

  突出的就是一個大方慷慨!

  在這樣的重賞下,騎兵的騎卒們就算最后什么事情都不干,一個月下來平均每個人也能拿到好幾貫的賞錢。

  若是能參與幾次搶險,人均賞錢就可能是十幾貫。

  堪比一次大戰的賞格了!

  此外,相關武臣,也都按照著戰事來計算功勞。

  直接將防汛的事情,和邊功掛鉤了。

  于是,上上下下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

  從騎兵指揮到下面的大頭兵,早就摩拳擦掌,要建功立業了!

  這才有了苗授一聲令下,整個大營的騎兵,在半個時辰內就完成整備,然后跟著他一起出發的事情。

  噠噠噠……

  馬蹄聲震動著。

  遠方的小張口堤岸已在眼前!

  萬幸!

  河堤還在!

  苗授興奮異常!

  所有騎兵看到堤壩還在,一個個都大叫起來。

  就像是在戰場上,看到了敵軍的帥旗就在他們眼前一樣興奮!

  于是,數千騎兵迅速加速,直奔堤岸而去。

  苗授率領的騎兵如同潮水般,奔向堤岸。

  遠方的官道上,遼國回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慶生辰的使團,遠遠的眺望著宋軍的行動。

  數千騎如同奔雷一般,飛馳到堤壩下。

  然后,人人下馬。

  立刻投入了防洪搶險工作。

  金貴的戰馬,就地變成了馱馬。

  這一切,都被遼使看在眼中。

  “南朝人護衛桑梓時,竟是如此兇悍……”遼使蕭不達也,看著發生在他眼前的一切,感慨起來。

  數千騎兵,疾馳救援,下馬后不需要動員,也不需要號召,自動投入搶險。

  哪怕在大遼,也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當這樣的事情,出現在他眼前時,蕭不達也就已經知道。

  若南朝人將這種風貌帶到戰場上。

  那么恐怕就是大遼天子的皮室軍甚至宮帳軍出馬,也討不得好!

  于是,蕭不達也說道:“陛下是對的!”

  “大遼不可再與南朝發生間隙了……”

  “每年三百萬貫,足夠了!足夠了!”

  左右隨從,紛紛點頭。

  當他們看到宋人騎兵,在他們眼前,舍生忘死的沖向堤岸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南朝人今非昔比。

  如此高昂的士氣和如此強烈的積極性。

  即使大遼,恐怕也只在太祖、太宗和承天太后執政時出現過。

  興宗皇帝之后,就成了傳說了。

  他們卻根本不知道,這一次救援,大宋光是賞錢就是人均一兩貫。

  于是,即使是素來被人認為不堪戰、不堪用的河北、京西兵馬,也變成了敢戰、能戰之士!

  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讓懦弱者變得勇敢,使貪婪者瘋狂,讓殘暴之人也能彬彬有禮。

  苗授率部及時趕到,終于讓本已經到了極限的小張口堤壩,轉危為安。

  而,更讓人高興的是——在河北連續下了大半個月的雨,在這天傍晚終于停歇下來。

  隨著暴雨在中秋節前停止。

  黃河的汛期,也漸漸走向尾聲。

  不過,沒有人敢大意。

  暴漲的河水,沒有退下前,整個河北都是不安全的。

  數十萬軍民,依舊需要繼續防守。

  今年的中秋節,從大名府向北直到河北的恩州,漫長的數百里河段上,數十萬人都將在堤壩下渡過元豐八年的中秋節。

  啊,八月要結束了。

我看了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