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10章 曙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吃瓜群眾們熱烈迎接了世界第一大航天飛機先鋒號降落,目睹了五名經驗豐富的宇航員昂首挺胸地走下地面接過鮮花。

  但是他們并沒有離開,因為在機場的對面,瓊州發射場2號工位的總裝大樓燈火通明。

  長征十號遙二火箭已經完成總裝,就要在未來三天擇機發射。

  根據披露信息,這一次飛行任務將搭載完全體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以及四個假人(性別未知)前往月球軌道,進行無人環月飛行任務。

  長征十號的月球軌道運載能力有45噸,新一代載人飛船只有22噸左右,剩下23噸也沒有浪費。

  完全體的著陸器還沒有收尾依然在測試,但航天局制造了一臺可以用的半成品“模型”,還是裝到了飛船的前方。

  這個半成品“模型”的代號是“滿月”,著陸部分和正式版本完全一致,不同的是上升器。

  著陸器上搭載的是有人駕駛月球車、一些簡易探測器等,同時提供電力和通訊;載人部分則與上升器設計為一體,是登月宇航員往返于月表和月軌以及生活的空間。

  載人部分暫未完全定型,不過這個半成品登陸器依然會發揮作用。

  它們將在庫姆撞擊坑進行一次無人著陸,將兩輛月球車和一些探測儀器與工具送到那里,不出意外那里以后也是載人登陸的著陸點。

  然后最近的四只探索者機器人將會把收集到的55公斤冰層和、月壤、月巖樣品裝進上升器里的冷藏設備,帶著它們與環月飛行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會合。

  當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也會將這55公斤的樣本帶回來,以供地球進行分析。

  這樣長征十號遙二任務不僅能驗證火箭和飛船,還可以進行一次采樣量達到55公斤的無人返回任務,一舉多得。

  這還得多虧了巡視器是探索者II,能夠攀爬供人員上下的樓梯,這才能把樣本送回來。

  航天局始終對原計劃嫦娥五號的取樣返回任務被探索者II頂替耿耿于懷,這次打算一口氣帶回50多公斤樣本,足夠上百個科研院所都分一份使勁研究,以及讓上級在出訪的時候不經意間送1克月壤樣本,樸實無華地炫耀一下。

  況且通過對不同樣本采集點的數據進行分析,也能方便科學家了解庫姆撞擊坑周圍更加詳細的資源分布情況,以便及時搶占先機。

  “為什么不把玉兔二號抓回來?抓那個玩意干嘛?”

  發射中心,佘院士對于林炬的想法有些不理解,雖然上升器的燃料富余完全可以多把幾臺機器人帶回來,但是這又不是科研樣本,帶回來放博物館里給中小學生參觀嗎?

  林炬:“佘老,可是玉兔二號都壞了,而且論功能也比不上玉兔三,還不如搬回來當個紀念品呢……”

  佘院士:“那也不行,玉兔二號上面還有和德國合作的科學儀器,總不能現在直接撤了。”

  相比于結實可靠的玉兔一號,玉兔二號的運氣實際上不是太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降落地點磁力比較充足,太陽能電池板總是沾灰影響效率。

  更倒霉的是在一次探索者一號再過去給它擦灰的時候跳到了一塊脆弱的月巖上,迸濺出的碎片將一塊發電板打出一個凹坑,導致其有效工作時間再次降低。

  探索者一號也不樂觀,當初為了多帶點電池導致活動的八條蛛足占比重量較高,對于關節的磨損很厲害,在高強度的工作后縫隙里塞滿了帶電月塵,它的身體也漸漸沒有之前靈活了。

  加上跳來跳去的沖擊,地面預估探索者一號在當前境況下差不多還能這樣工作四個月,就會因為關節磨損過于嚴重不得不限制行動,進入“退休”狀態直至報廢。

  所以探索者一號的總壽命差不多就是一年,雖然較短,但是想想它的工作量之大,完全對得起僅僅一千多萬的造價了。

  不過比起探月,實際上林炬更想吐槽的是航天局發力后的瘋狂速度。

  長征十號雖然注定是理念落后的一次性產品,但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研發并制造出來,只能說原來還是壓力太小沒動力,個個都忙著評職稱忽視了世界競爭,現在就好多了。

  SLS火箭下一發什么時候?反正比長十遲很多了。

  想到探月,林炬對佘院士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佘老,阿波羅計劃做了一次飛船全狀態繞月飛行是因為技術原因不夠,為什么曙光計劃也做一次?其實我覺得都可以直接在第三發火箭上實施登陸任務的。”

  佘院士:“阿波羅計劃確實是技術因素,第一次登月的時候著陸器自動計算機都因為內存不足死機了,所以上人要謹慎一些;長十……主要是第一次YF77出了點故障,不然我們這一次就可以載人繞月,下一次直接登月了。

  雖然下一發長十登月理論上可行,但我還是決定穩妥些,關乎人命,以最小心的態度都不過分。再說了,現在進度已經很快了。”

  作為曙光計劃總師,佘院士此時說的話自然會影響到計劃的進展,基本就是事實。

  林炬:“那登月航天員呢?現在確定了吧?”

  佘院士:“兩個乘組都確定好了,其實半年前就基本定了下來,具體是哪些人我不能說。”

  雖然嘴上說著保密,但林炬其實差不多是知道的,新遠的宇航員和航天局都是一起訓練,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知道大致情況,不過心照不宣嘛。

  “你們呢?H2應該差不多了吧?”

  佘院士所說的H2,是搭載了A100的初始版H2航天飛機。

  外界所傳的所謂航天局買下第三架H2M半真半假,航天局確實買了一架,不過那是909工程用的,現在進度才一點點呢。

  新遠自己的建造計劃本來就是首批兩架H2和兩架H2M,最先完成的三個機體中優先把前進號建造任務的常規動力版造了出來,第三架就在等A100正式量產進行裝機測試。

  第四架、第五架H2也已經開建,一架就是909工程軍方(委托四院)購買的,造好機體后會拉到四院的秘密基地進行武器安裝。

  第三架H2的命名還沒想好,作為第一種載人核動力大型航天器,還是得取個有意義的名字。

  林炬:“A100的地面測試已經完成了,結果還算理想,我們不打算再多做試驗,下一次就直接把量產的A100裝上去,預計5月或者6月載人進行首飛。”

  H2最初是設想使用甲烷燃料的A100發動機,不過在進入實際研究后發現甲烷分子量太大實在難以達到要求的比沖,就還是改回了系統出售時的液氫燃料,完全達到了設計目標。

  氫原子的質量只有甲烷分子的1/16,是提高比沖的最佳之選,就是貴了些和存儲麻煩,但對于A100來說也不算是什么大問題。

  佘院士雖然也對A100有一些了解,但還是對這臺堪稱劃時代的發動機如期達到設計指標感到震撼。

  假如真的按照設想的技術參數,H2完全可以帶著5名宇航員和登陸艙從近地軌道出發,用10到20個小時到達月球后進行登月,然后在7到8個小時以內返回地球,總共消耗不超過10噸燃料。

  這一章還沒寫完,實在太忙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