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24章 青龍二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但這還沒完。

  同一天的晚上17點,并州衛星發射中心。

  一枚CZ6R2火箭一級進入減速程序,調整方向對準回收工位。

  這是長征六號火箭“云開”版系列的第11次回收,此前成功回收8次,失敗2次,最近一次連續6次成功回收。

  顯然長征六號的狀態已經穩定了下來,基本可以做到高回收率了,但這一次,所有人的心里都跟第一次回收一樣緊張。

  因為這一枚長征六號用的不是支撐腿回收,而是格柵舵回收。

  R2,指的就是回收方式改變。

  這是在為以后的6米、11米級箭體格柵舵回收鋪路,后兩者試驗起來不但成本高而且準備時間太長。

  長征六號雖然因為自重太輕難度可能更高,但用其做試驗還是輕松許多。

  到現在為止,算上超算里的迭代,“云開”回收控制系統已經到了第六代,模擬格柵舵著陸100次成功,所以才進行了這次實際測試。

  相比于過去,這枚長征六號的回收姿態更加穩健,略微傾斜著流暢勻速下降,斜著靠近已經張開兩個支撐架的回收塔。

  然后,在幾百雙期待的眼神中,CZ6R2毫不減速地準確撞上了回收塔。

  空心的箭體碰到鋼鐵,瞬間被折斷裂開,剩下的燃料逸散而出被尾焰點燃,以一團明亮的火焰結束了這次回收任務。

  強烈的爆響連附近的村莊都聽見了,抬頭望去就能看見傍晚的山中出現了一處明亮的地方。

  “新遠三號火箭二級首次回收失敗,疑似箭體出現裂紋。”

  “長征六號新回收方式第一次嘗試失敗,回收塔被高溫燒毀,沒有出現人員損失。”

  8月12、13、14三天,華國陣營火箭試驗三次失敗。

  長征十號是YF77出現問題,長征六號初步調查發現又是萬惡的傳感器故障,而新遠三號……

  郭申、謝廖夫、安德羅夫等一眾新遠高層盯著從海里撈上來的二級火箭殘骸。

  從200多米高摔下來如果是在陸地上那肯定只有撿碎片了,但是落點在海上,箭體基本完好,只是受了內傷不能再用了。

  檢查報告已經出爐,不是箭體裂縫,問題出在箭體氧化劑貯箱的泄壓口,這個小細節沒處理好導致在發動機關機過程中壓力局部持續增高,頂破了隔熱層。

  這是新遠的首次火箭試驗失敗,雖然不是什么重要問題,但還是說明了系統只在技術上實現了可靠,實際生產設計的系統工程師也不是神。

  但在外界看來,尤其是NACA和一眾航天機構,則是紛紛松了口氣。

  新遠100成功率的神話終于被打破了,航天局更是兩個壞消息,總算有點正常航天的樣子了。

  馬一龍連夜發推林炬對他本次回收失敗表示遺憾,同時稱贊這次失敗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是可回收火箭“開創性”的一步。

  洛克達因公司也現身對媒體表示,YF77還不如半個世紀前土星五號二級用的J2氫氧發動機,從設計上就是不可靠且落后的。

  就連JAXA都敢將自己的LE9氫氧發動機拿出來炫耀一下,畢竟數據上YF77更低不是?

  國內的反應其實倒還好,已經開始“理性”占據主流的網上群體并沒有多大的批評身影,反而對林炬發布的那條“雖然回收失敗,但我們已經找到原因并獲取了完全的實驗數據”微博瘋狂點贊。

  畢竟XAP從無敗績也說不過去,一點小失敗也算不得什么。

  就連長征十號也沒受到太多輿論壓力,總體還是領先SLS不是?

  長征六號嘛……大家又不是沒見過可回收火箭炸。

  實際上今年到8月為止,全世界炸掉的可回收火箭已經超過20枚了,華國獨占7枚。

  這7枚火箭來自四家命民營航天企業,他們在下決心購買新遠的回收系統解決方案之前頭鐵不信邪自己試,只有一家的亞軌道火箭因為最大高度只有10公里成功了兩次,其余準備入軌的火箭全都失敗。

  最離譜的一枚回收的時候失去控制,直接墜落在了鯨海。

  不過現在他們消停了,都在6月后陸續接受了新遠的成熟子系統出售方案。

  因為航發委的部件開放態度,現在國內的民營航天企業數量增加到了17家,從深空設備到火箭制造都有,而且資金和規模都比原世界線大得多。

  畢竟只要有錢什么關鍵部件都可以買,那就是考成本控制和結構設計了,這入場難度多低?

  就在8月下旬藍劍航天就準備發射“青龍二號”火箭,箭體直徑3.8米,芯級采用了7臺K120V發動機,最大起飛推力875噸,起飛質量670噸,不回收LEO運力27噸,回收運力20噸。

  這差不多就是加強版的獵鷹9號,只是9臺梅林1D發動機換成7臺更大推力的K120V,二級采用了更先進的新遠25噸級氫氧發動機,載荷系數特別高。

  獵鷹9號現在老馬對外報價單發5200萬美元,青龍二號呢?他們對外的報價是3.5億!

  5700萬美元,但每公斤成本只有獵鷹9的76。

  相比于同樣使用3.35米箭體且運力也為20噸的長征七號,青龍二號因為發動機更少也應該更便宜一些。

  當然,青龍二號能這么便宜的報價只是目前宣傳的噱頭以及幕后的民營資本想要搶占先機。

  5700萬美元肯定是各方面綜合后的最低價,有得賺,但利潤率不太多。

  因為回收控制系統是買的,發動機是買的,箭體需要投入資金,二級發動機每用一次也要買,配套設施也要買,發射場都要租……

  但只要堅持下去,等賺到錢把自己的班子搭起來了成本就能下降不少,反正林炬覺得利潤率在100左右努努力是能夠到的。

  藍劍算是一眾民營小弟中技術實力相對較強的,但也有技術不夠大力出奇跡的:

  恒大航天。

  聽名字就知道是哪家企業投資的,雖然技術上一無所有,但資金確實充足。

  從箭體技術到發動機直接買航發委目前允許出售的,設計方案都買,廠房和人員也靠著充沛的資金在迅速擴大。

  當然,傳統的BAT三巨頭也在蠢蠢欲動,不止一次有媒體報導他們有進軍航天的意向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