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5章 新飛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一只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讓你去還不高興?組織上選擇你那是重視你,擱10年前能有這好事?就算是聯盟人都做不到,再說了,這又不是讓伱去旅游,是為我們尋找工作方向!”

  說話的人是黎璽,他來航發委是求援的,長征五號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新長征五號將使用的YF135發動機就不說了,準確的說應該叫YF135K,是可重復使用版本,六院說最早2018,最晚2019,能趕在長五2020首飛之前搞定。

  由于使用新的6米直徑箭體,長五的箭體技術難度還是蠻大的。

  7臺YF135,起飛推力2600噸,重量2000噸,這個數據放在6米直徑的箭體上就意味著火箭的高度會很高,結構得再度加強。

  更別提還要做通用CBC,讓中間芯級還要承受兩邊各2600噸的推力,可以想象至少連接機構要全新研發了,而且一定是相當的強大才行。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長征五號怎么回收?

  穩妥起見當然是繼續支撐腿回收,但是佘院士前幾天找到他說,支撐腿回收可行性能通過,但是要考慮未來的項目。

  未來的項目當然就是未來的可復用超巨型火箭長征九號了。

  起飛推力一萬噸,吊打全球一切火箭,近地軌道運力300噸,可以打一整艘登火飛船的那種!

  長征九號的回收方式就不能用支撐腿垂直回收了,太高大太復雜,理想的方式就是像新遠二號一樣想辦法托住格柵舵,回避掉高度問題,而且還有更大潛力。

  但格柵舵回收……怎么說呢,何倘聽到的時候一臉“寧可去死”的表情,并聲稱八院太忙了讓他登月之后再來找……

  沒想到蹭個會,居然蹭出了大新聞?

  在下面開始吵吵嚷嚷的時候大佬及時讓眾人安靜,溫和說道:

  “這個太空進修呢其實也帶有那么一點點獎勵意識,不過本次選拔上去的人才都在各自領域做出了突出成就,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也完全值得這樣的獎勵;

  同時他們回來后也是要被委以重任,更加努力地帶領華國的航天事業前進!上級和我交流了很多次,意思是同志們不要帶有什么心理負擔,這本來也是我們向太空邁進所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

  大佬說完就坐下了,示意眾人發表自己的意見。

  林炬“唰”地一下舉起手:

  “那個,我想問一下,倡議書既然是在航發委內部先公示,是不是說載人飛行任務也是由航發委決定呢?

  如果使用H1型航天飛機的話,新遠依然為航天飛機和組合體開出3.5億元的最終報價,如果是拼座的話價格會有所浮動,堅定號坐滿10人的單座票價3888萬元,不包含訓練費用,這個價格應當是非常優惠的。”

  一眾委員都沒想到林炬反應竟然這么快,而且直接就開始推銷自家的航天飛機了。

  不過就目前而言,航天局還真缺少廉價可重復使用的載人手段。

  目前航天局規劃的手段只有新一代載人飛船,配合新長征七號的方式。

  得益于六院增加的經費開設了YF100K批量生產線以及津沽火箭制造基地大擴產,長征七號的成本居然從6臺YF100K的6.8億元降到了10臺發動機版本的3.9億元。

  為大量發射任務建設的批量生產線在降低成本上非常恐怖,這可是近地軌道運力20噸的火箭,區區3.9億元是真的便宜。

  一級半(助推器算半級)可重復使用還能為長征七號降低約67的成本,一發長征七號可重復使用15次,可以讓單發成本降到1.55億元。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造價10億,每一次復用需要掛載新的服務艙,15次發射后平均成本就只有1.13億元左右。

  最后實現每一次發射任務花費約2.68億元,坐滿7人后每個人花費3828萬元左右。

  夠便宜了,比神舟飛船的四個多億便宜了幾乎十倍,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租用團結號發射6個航天員都平均每次發射都要5830萬,降低了約34的費用。

  就算是新遠宇航又推出了量大管飽的堅定號,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也是可以拓展的啊!

  如果學堅定號那樣徹底摒棄貨艙,全部改為載人,新一代載人飛船能坐11個,單價2440萬,比新遠公司還便宜!

  而且這些都不是遠期設想,而是打算在2017年左右就實現。

  上級在討論如何送專家們上天的時候就已經詳細地了解了這個方案,在確定明年就能用自家火箭和自家飛船便宜地送人上天以后,才決定了發表倡議書。

  大佬已經得到明確命令,今年可以使用外包的方式進行進修任務,但明年就必須用飛船了。

  4億的預算也是卡著這個方案的3.9億制定的,而且上級要他們想辦法把成本再降低一些。

  畢竟新遠公司能開出3.5億元報價還利潤不低,說明火箭成本還是可以壓一壓的嘛!

  這個方案林炬也是知道的,但他并不清楚進度,所以想知道今年的發射任務由誰來承接。

  雖然這個項目交給新遠的可能性不大,但萬一呢。

  從這份倡議書里林炬通過與前世的信息對比,察覺到了高層發生的重大思路轉變,對于太空投入看的非常重。

  像這種一年花4個億就為了送航天專家上天,放在前世絕對不可能,只能說環境引起了巨大改變。

  而且這也是早有預兆,從重啟曙光計劃就能看出來了。

  林炬當然對此是雙手歡迎的態度,被系統逼著不得不拼了命的向太空卷,要是能拉上大家一起卷林炬就開心多了。

  當然林炬卷的開心,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當這些專家聽到了3888萬的報價,心里都是一陣抽搐。

  高度可復用和座位多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居然能把均價攤到這個地步。

  幸好H1的潛力差不多已經到了極限,新遠五號乙最大也就剛好21噸運力,不然要是再加幾個座位價格是不是會更低?

  大佬咳嗽一聲:“今年的發射任務呢,上級指示,航發委內部競標,有能力承接任務且不超過預算的都可以申請,不過五名專家的培訓工作就在HD區進行好了,發射前湊滿2個月訓練時間就行了,每半個月擠出幾天也不礙事。”

  林炬坐了回去,航發委競標,這不幾乎明擺著說就是H1接單?

你們要的加更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