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蕭若忘被綠衣少女折斷的第一百八十柄精鋼鐵劍。
  他第一次和綠衣少女交手時,正是山中桃花剛剛盛開的季節,如今萬物凋零,已然下了多日的大雪。
  蕭若忘如往常一般從齊物峰離開,回到張敬修的洞府。
  “師父,徒兒又輸了。”
  “今天幾招輸的?”
  “還是只有一招。”蕭若忘一臉慚愧,比了半年劍,結果他始終沒從綠衣少女手中走過一招。
  似乎對方永遠比他快一點點,就那么一點點,如同天塹,不可逾越。
  “你覺得,是我教你的劍法不行,還是你根本不可能勝過她?”
  “是……是弟子不可能勝過她。”
  “那你就錯了,確實是我教你的劍法不行。因為太和派的功夫,本就不在劍法上。”張敬修淡淡一笑。
  蕭若忘:“那師父為何一直教我劍法?”
  “因為你適合練劍。”
  “可是弟子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桑姑娘。”
  “你可想過,我教你的劍法不行,那她的劍法,難道不能學去。”
  “額……”
  張敬修:“我教你的劍法是基礎,而她的劍法,卻是涵蓋了世間劍法的一切變化,足以生出萬法。你所領教的,無非是其冰山一隅而已,饒是如此,也非是我教你所學能破解。”
  “可是,師父明明都是天下第一高手了。”
  “那也只是天下。”
  蕭若忘若有所思:“難道桑姑娘的老師是天上人。”
  張敬修:“先不說這些,你的記性很好,每次我都讓你將當天交手的過程描繪出來,去吧,補上今天的壁畫。”
  蕭若忘于是在洞府的石壁上,補上今天交手的過程。
  因為只有一招,過程很短,所以畫的篇幅自然一直很短。
  他以斷劍作畫。
  起初,確實比較吃力。
  只是隨著時日遷移,到底適應下來。
  人的潛力當真是驚人的。
  許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真去做了,結果往往是好的。
  補上今天的畫,張敬修一如既往地讓蕭若忘找對方出招和之前的區別。
  這些區別很小,往往細微得很容易忽略過去。
  唯有反復觀察壁畫,配合記憶琢磨,蕭若忘才能體察到。
  一百八十次交手,每次對方出手,都是同樣的角度,同樣的力度,區別微乎其微。
  卻又能每次恰到好處地擊斷蕭若忘手中的長劍,從無例外。
  因此,綠衣少女在蕭若忘心中早已貼上了仙魔的標簽。
  反正不像是人。
  “連贏了一百八十次是什么感覺?”年青道士躺在峰頂的大石頭上。
  綠衣少女熟練地為他捏肩捶背。
  用年青道士的說法,他當初給綠衣少女捏肩捶背不知多少次呢。現在是綠衣少女回報他的時候了。
  “明天我得用新招式了。”
  “沒有明天了。”
  “為什么?”
  綠衣少女十分不解。
  “因為我打算下山去。”
  “去哪里?”
  “有風的地方。”
  “嗯。”
  在漫天風雪里,年青道士帶著綠衣少女下了山。
  如果有人細細察看,他每一步都深深踏進雪地里,可是看不到絲毫他留下的足印。
  世上縱有踏雪無痕的輕功,也不可能做到這樣。
  這已經違背常理,非是武學所能做到。
  實際上,即使有高明的修道者,亦看不出年青道士用的什么手段。
  年青道士下了齊物峰,如同他的足印一樣,齊物峰消失在了太和派,甚至消失在太和派諸人的記憶里。
  仿佛齊物峰從未出現過一般。
  綠衣少女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她早就清楚,主人在人世間行走,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這種事像是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大約唯一能叫出主人名字的人,只有那個胖道士了。
  不知不覺間,綠衣少女和年青道士來到一座山。
  從一座山,到了另一座山。
  風景自然不同。
  但這座山與其他山相比,確實有其獨特的地方。
  山中也是白茫一片,干干凈凈,廖無人煙。
  更重要的是,山中有妖魔。
  綠衣少女在山中雪路上走著,那雪花似乎有靈性般,刻意避開她,或者說她好似身外有一層無形的琉璃罩。
  在這萬物凍欲折的天氣中,她光著腳丫走著,絲毫不冷。
  那雪地上竟也沒有絲毫痕跡。
  她和年青道士一前一后。
  如果年輕道人是身,那她就是影。
  不知何時。
  遠遠一角屋檐飛出,上面全是白雪,皚皚晶瑩,下面垂著長而銳利的冰柱,令人見之心寒。
  “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無一物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
  綠衣少女和年青道士來到這處深山的建筑前。
  此處赫然是一座魔宮。
  七殺魔宮。
  “貴客請進。”
  年青道士來到魔宮大門前時,里面的大門打開,走出兩個道童。
  魔氣森森的地方,居然有兩個清逸出塵的道童。
  非但不會讓人心中的恐怖消散,反而更顯得詭異莫名。
  年青道士自然沒有絲毫畏懼。
  綠衣少女當然也不會。
  在她眼里,世上還有比主人更恐怖的恐怖嗎?
  進入魔宮,里面的陳設都很簡單樸素。
  只是一種冷冷清清的孤寂油然而生。
  這是一種沒法用言語形容的寂寥感。
  綠衣少女卻好似回家一般,有種說不出的舒適。
  不錯,這種寂寥,于她而言,如同溫泉水一樣。
  別人畏懼,她反而感到舒適。
  在道童引領下,年青道士和綠衣少女來到魔宮大殿里。
  大殿空空蕩蕩,只有一個滿頭白發的年輕人。
  確切的說不是年輕,而是看不出年紀。
  仿佛在蒼老、中年、青年三種氣質里來回切換,令人無法分清。
  “沒想到太上老君也變成這般詭譎了。”年青道士輕輕一嘆。
  綠衣少女一驚。
  她沒想到,對方居然是如今道門的至高神――太上老君。
  “我現在叫開皇末劫天尊。”
  “好。”
  “故事如潮起潮落,你的故事,你還想延續嗎?”
  “我沒有故事,只有寂寞。”
  “你的親友故人都在。”
  “這不是他們在不在的問題,而是一旦到了我們這種層次,那種與人世間格格不入的疏離感油然而生,無休無止地侵蝕我們的精神,對此,我們沒有任何辦法阻止,因為內心里,實是對這種疏離感甘之如飴……”
  年青道士細細述說自身的感受,也是曾經三清他們的感受。
  “所以你同意了?”白發的開皇末劫天尊微笑地說:“只要你答應,滅世的事,隨時都可以。”
  已經準備好了。
  所有人都準備好了。
  甚至不需要年青道士自己動手。
  只需要他同意。
  其實也不是年青道士比他們所有人加起來都厲害。
  這好比年青道士前世的五常。
  只要其中任何一不同意,那么一件事就不能做成。
  成事艱難,壞事往往很容易。
  當然,如今人道紀元遠遠沒到末期。
  年青道士自是當之無愧的最強。
  “不了,總有人要受苦的,為什么不是我呢?”年青道士淡然一笑。
  他嘴里說著要吃苦,實際上可看不出半點要吃苦的樣子。
  開皇末劫天尊:“到了我們這個地步,能感受到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越是強大,越是古老。
  古老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古板。
  不只是行事風格的古板,也是思維的僵化,甚至形成獨屬于自己的行事規律,無法違背。
  因為自己發自內心,也不愿意改變的,縱然有改變的力量。
  故而,元始能起魔心,對于元始而言,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太上化出開皇末劫天尊,上清有玉宸道人,皆是如此。
  能逆反自身之性,之道,實在是彌足珍貴。
  年青道士在這方面比他們強得多。
  因為所有道祖的道,他都有。
  所以他有許多變化。
  只是再多的變化,也有窮盡的一天。
  變的盡頭其實是不變。
  這也是“易”的本質。
  年青道士默然片刻,幽幽地說了一句:“太上到底高明。”
  他又拉起綠衣少女的手,離開了七殺魔宮。
  路上,風雪里。
  綠衣少女禁不住問:“我還以為你們要打一架呢?”
  年青道士微微一笑:“已經打過了。”
  “可我怎么一點都沒察覺。”
  “這是比精神層次更可怕的大道交鋒,你不明白很正常。”
  “可是,太上的道,主人不是有嗎。”
  “同樣的道,如同同樣的劍法,不同人使出,自然有不同的威力。我若用太上的道,那也不可能超過太上。”
  “那主人用的什么?”
  “我給他穿上了元始的道衣。”
  “元始的道衣?”
  七殺魔宮內,開皇末劫天尊身上的道衣冒著混沌之氣,仿佛有無窮世界和宇宙從道衣里生出,高貴威嚴。
  “大老爺。”兩個道童看見開皇末劫天尊身上奇怪的一幕,不禁緊張。
  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知曉什么叫做緊張。
  “吾沒事。”開皇末劫天尊緩緩坐在蒲團上,語氣無比威嚴。
  隨即,他搖了搖頭。
  真是個怪物啊。
  人道紀元來,幾乎所有的道祖,都在試探年青道士的真實心意。
  有的道祖希望他看到人世間的缺陷,從而生出塑造完美世界的心愿來。
  有的道祖卻是試探。
  有的道祖希望天地回歸徹底的虛無,那樣才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
  總之,目的各有不同。
  但年青道士的心意,沒有人能得知。
  反倒是出乎意料地,接掌了元始,成為新的元始。
  然而真正的元始,還被年青道士鎮壓著。
  元始想要做減求空,卻反被新的元始鎮壓,囚困。
  只是,這樣一來也破了元始最大的道劫。
  因為元始最大的道劫不是別人,而是元始自身。
  元始早已被自身大道所役,既是最強,也離超脫最遠,受人世間束縛最深。
  故而元始要超脫,不同于太清、上清。
  一開始,確實是年青道士鎮壓了元始。
  但是人道紀元逐漸發展之后,隨著時間推移,事實開始反轉了。
  年青道士也受著元始的束縛。
  如果他要打破這種束縛,滅世是最輕松簡單的選擇。
  如果在之前,開皇末劫天尊見到年青道士行走人世間,肯定會覺得年青道士在找不滅世的借口。
  等和年青道士進行大道交鋒之后,開皇末劫天尊才深深明白,不是這樣的。
  “如果人道眾生還需要他拯救,那只能證明他和諸子百圣、諸多人王以及青玄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是眾生創造了人道紀元。”
  “老聃,你或許是對的。”開皇末劫天尊低語一聲。
  大河冰封。
  年青道士立在岸邊,忽地大笑起來。
  “主人何故發笑?”
  年青道士:“其實三清一開始就是失敗者。人道的人,不是人族的人,而是真正的‘人’。人道高于天道、大道。”
  “為什么?”
  “因為人道本身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才能不斷進步。無論天道,還是大道,都得依靠人道來成長,這也是眾生的意義。”
  “沒有眾生,就沒有大道,沒有大道,就沒有三清。們是雞蛋黃,但眾生才是下雞蛋的雞。”
  “可是雞蛋也能生雞。”
  “不,這個順序是眾生決定的。”
  “眾生?”
  “我見了他,更確信了這一點。如果我加入們,也是無法滅世的。因為注定還會有新的‘人’出現。”
  “我知道,無論如何,主人也不會。”
  “不錯。我太喜歡這個世間了。哪怕我很寂寞。”
  “我也喜歡。”
  “生生不息,不斷超越,這才是人道。所以為了超越自己,我還會再入輪回。在此之前,自然得將新的輪回之主安排好。”
  他承認人道宿命的一面,但人道的宿命,本身也是不斷超越。
  年輕道士很清楚,這種不斷超越,才是青玄真實的意圖。
  不惜以身入局,來讓所有道祖認清并接受這個現實。
  輪回之主的選擇,也是年輕道士和青玄的一次博弈。
  正如年輕道士被青玄選擇一樣,他現在也要選擇一個過去的“他”。
  “你知道這條河叫什么嗎?”年青道士忽然道。
  “那里有塊石碑,好像寫著……通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