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澤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皇宮,早有內侍引路,把他們帶到御書房。
“皇上,楚澤王爺覲見。”內侍稟報。
“宣。”朱元璋吩咐道。他放下手中的奏折,整了整龍袍,正襟危坐。
楚澤邁步而入,當著皇上行了個大禮,說道:“臣楚澤,叩見皇上,皇上龍體安康!”
“免禮平身。”朱元璋揮揮手,示意他起身。
“楚愛卿遠道而來,辛苦了。”朱元璋語氣溫和,臉上含著贊許的笑意。
楚澤忙回道:“為皇上分憂,為百姓謀利,是臣的本分。更何況一路乘坐'進取號',十分舒適,哪里談得上辛苦。”
朱元璋饒有興趣地問:“這'進取號'可就是鳳陽新制的蒸汽鐵路火車?朕聽說它能日行千里,快捷非常,是你所創?”
“正是。”楚澤頷首說:“此車以煤炭為燃料,通過鍋爐高溫加熱,產生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和車輪,其速度和載重量均遠勝牲畜和舟船,堪稱陸上交通的一大革命。”
“好!好!”朱元璋連連點頭,贊道:“朝廷正愁陸運不暢,商貿不興,若能大力發展這鐵路,豈不是能把八方貨財都聚攏來,富國強兵指日可待!”
楚澤見皇上有興趣,便趁熱打鐵地說:“正是如此。臣在鳳陽既造火車,又修鐵路,目前已開通了連接周邊幾州的線路。一來可多運煤礦等原料,二來可把工匠造的器物遠銷他鄉,商賈往來發達了,民生也跟著興旺了。”
“不止如此,鐵路連通四方,文化交流也更便利頻繁了。地方的物產、風俗都能互通有無,長此以往,豈不是能消弭隔閡,加強各地的向心力?”楚澤侃侃而談,對鐵路的種種好處如數家珍。
朱元璋聽得頻頻頷首,連連稱是。他拍案而起,激動地說:“朕早就想讓天下一統不止于疆域版圖,更要通商通文化,你這鐵路正合朕意!如此說來,是該在全國推廣一番了。”
他在屋內踱著步,眉飛色舞地暢想:“各地修起鐵路,連接內陸腹地和沿海港口,南船北馬、南糧北調就不再是夢;把鐵路修到北方,也能解決漠北蠻夷的威脅,鞏固邊疆……”
楚澤聽到皇上如此決斷,心中大喜,忙說:“皇上圣明!臣斗膽以為,要全國鋪開鐵路,需朝廷立項撥款,調動全國人力物力。同時還要成立專門部門統籌管理,并積極發展煉鐵、煉鋼等關聯行業。如此鋪天蓋地,鐵路網才能盡快成型。”
朱元璋大笑道:“難能你這小子,竟將此事考慮得如此周全!伱說的朕自會安排。不過眼下還需你多費心,將鳳陽的經驗在各地推廣,為其他郡縣做出表率。你可有什么打算?”
楚澤莊重地回答:“臣已籌劃多時。眼下鳳陽礦產資源尚有限,需購自外地,成本頗高。臣擬先行解決原料來源,計劃在礦藏豐富的南陽、汝寧布局煤鐵產業。再者就是加大培養專才力度,為各地鐵路運營提供人力支持。”
朱元璋點頭稱許:“你的考慮很是周密。這樣吧,你先回鳳陽著手布置,為全國鐵路網奠定基礎。朝廷這邊,朕會盡快撥款立項,并選派能臣協助。屆時,還望你多加指點。”
楚澤心潮澎湃,對朱元璋拜倒在地:“臣謹遵御命,定當鞠躬盡瘁,不負皇上所托!”
覲見結束,楚澤和隨從欣然而去。他們沒想到,皇上不僅贊同新政,更要在全國推廣,如此雷厲風行,大明鐵路時代近在眼前!
回程路上,楚澤一邊欣賞車窗外的風景,一邊在心中盤算。朝廷既已應允,各項工作就要盡快鋪開:礦產資源要先行勘探,優先在南陽、汝寧等地開采;鐵路線路要合理規劃,盡可能連通內陸、沿海重鎮;專業人才要廣泛招募,集中培訓……
一時間,無數宏圖在他腦海中鋪陳開來。
楚澤深知,雖然“進取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要真正實現他心目中的鐵路理想,讓蒸汽機車奔馳在神州大地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每一寸鐵軌的鋪設,每一座橋梁隧道的修筑,每一名技工的培養,無不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
他既是一個改革家,更要做一個組織者、實干家,把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現代歷史已然證明,鐵路是一個國家近代化進程中最關鍵的一環。它能帶動工業革命,催生資本主義萌芽;它能打通經濟循環,重塑社會分工;它能成為國家富強的基石,民族復興的脊梁。
在古代,它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或許,從“進取號”發軔的這一天開始,大明就注定要走向一個嶄新的未來。而自己,正是這個偉大變革的主導者。
想到這里,楚澤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這是一種混雜著使命、興奮、緊迫、忐忑的復雜情緒,是一個有志青年站在時代洪流之巔的澎湃豪情。
楚澤擦了擦眼角,凝神望向窗外。山河漸次掠過,田野、村落、城鎮、驛站,勾勒出一幅大明的恢弘畫卷。
未來,這幅畫卷上將描繪出現代工業的煙囪、鐵路的軌道、近代都市的高樓。“進取號”正載著大明駛向那個璀璨奪目的未來。
雖然前路漫漫,但只要矢志不渝,終有一天,夢想的列車必將抵達成功的彼岸!
楚澤握緊雙拳,在心中暗暗發誓。
返回鳳陽的路上,楚澤召集趙四、李長吉、李思等親信,在“進取號”的車廂里開了個碰頭會。
他將覲見皇上的情形一一道來,宣布了全國發展鐵路的宏偉部署。
眾人聞言,無不興奮萬分。
“天哪!這可真是一個劃時代的好消息啊!”趙四激動得差點跳起來,“有朝廷的支持,咱們在全國鋪鐵路,還愁沒人沒物?只要規劃得當,用不了多久,一張覆蓋神州的鐵路網就能織就!”
李長吉也忍不住感慨:“王爺這一趟進京,就為咱們鐵路事業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以后各地修路造車,可都要仰仗咱們鳳陽的經驗之談,還不得前呼后擁地來取經?”
李思也笑道:“屆時,我們不僅是改革的領頭羊,更是技術的發源地。到哪兒怕沒面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