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2章 我們離實戰有多遠?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不讀北大去當兵,我卷成軍官

  “狙擊手在班排中的定位可以有更多延申。而且能發揮出來的實力也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實際上,早在二戰期間,蘭芬傳奇狙擊手西蒙·海耶就已經為狙擊手職能做出了拓展。”

  “他最先提出了狙擊協同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次顯現出了效果。”

  “在漫天的飛雪中,身穿白色偽裝服的蘭芬狙擊手們,靠著最初的狙擊協同概念,成為了當時蘇氏紅軍的噩夢…”

  “同樣擁有狙擊戰術痕跡的案例還有很多。霉菌也在1987年本寧堡設立了專門的特種部隊狙擊手學校。除了少量的理論設計課,包括遠距離射擊技巧以及戰場環境對射擊的影響外,更多的就是針對狙擊戰術的協同,培訓,隱蔽,偽裝,運動,觀察,搜索,等課題。”

  “事實證明,比起班排火力下作為火力補充組,狙擊手也能擁有其他可能。”

  “結合中外案例,在部分戰場上,狙擊手需要更大范圍的自由度與職能。如《戰爭論》中說的一樣,未來戰爭無論形式怎么多變,戰術層面控制要點與有生殺傷依舊是戰術本質。”

  “破壞敵方對戰場態勢的感知,破壞敵方信息傳輸,破壞對方火力分配,破壞對方火力延續…以這些要點進行戰術分析,來進行戰術延申(這個不是作者君瞎編的,大部分都是看過的軍事書籍或者最新教材里改編的,當然,有編寫的成分,但不是匣幾把編)”

  “由此,也能看出狙擊手在各種戰術下能夠發揮的職能。”

  正式講評一小時前。

  集團軍參謀長,也看到了李修的論狙擊手職能。

  簡單翻看幾頁,情緒波動明顯。

  只能說,李修的確帶給了他驚訝。

  即使是在他的角度上來看,這份論狙擊手職能的價值也非常高。

  作為集團軍高層,接觸最多的就是發展指導性理論這種超級高級別的東西。

  李修這個,雖然方向很單一,但是的確有預見性。

  清晰了狙擊手的職能方向。

  而且,這是站在教材角度上寫的。

  教材和資料書差的很多。

  資料書只是一些基礎知識,理論資料。

  而教材不一樣,教材需要考慮的更多。

  不僅僅需要有干貨,而且還需要便于理解。

  而正巧集團軍目前有一項任務,就是狙擊的訓練大綱。

  李修的這份論狙擊手職能,也剛好涵蓋了相關的內容。

  不過,一切,都還得進行評估,檢驗有效性才行。

  隨后,他就下達命令。

  “把李修在華安局人才庫的數據更新一下。盡快送到軍校。如果與李修溝通順利,可以破例,讓李修選擇插班學習。像是這種訓練尖子,在部隊,他的成長空間很小”

“另外好好調查李修近些天看的書,與這本《論狙擊手職能》中的舉例內容對比一下。然后將這本《狙擊手職能》送到作訓部,作為參考指標。具體的,讓他們進行評價。評價后給我反饋。”參謀長畢竟不太懂狙擊,這本書的價值需要專業的狙擊手,以及作訓部進行評價。而他之后,也會根據作訓部評級為李修請功  集團軍參謀長又補充道:“對李修再調查最后一次。確保背景干凈,有任何問題,不論大小,即時向我報告。”

  調查…不一定是壞事!

  有時候,調查才是信任的開始。

  這點即使是李修知道了也能理解。

  畢竟某些事不能馬虎。

  對此,李修即使是知道,也不會慌亂。

  他一進入軍營就是天才,學的東西就是比別人快。

  人的思維是有慣性的。

  一個人,如果一直以來都是天才,那么他做出什么事,都只會讓人感到吃驚,而不是不合理。

  李修對于狙擊的天賦,都時時刻刻被記錄著,成長軌跡雖然令人震驚,但卻有正常的發展規律。

  也許,唯一的解釋,就是李修腦子比較好了。

  講評會議很快開始。

  黑頻巨幕上,是山地演習在不同時間內,部分單位的戰損數據。

  李修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智能的數據。數據是實時的,因變量是時間,對應著機動能力損失,火力損失,以及戰術損失等。

  當然,對于重裝火力一竅不通的李修自然理解不了。就是一直安安靜靜的看著。

  緊接著,就是由各連隊根據數據好壞進行總結。

  首先是鋼鐵七團的,幾乎每個連隊,都有相關數據。

  其實,從弧線上也能看出,第二天,第三天,鋼鐵七團損失比較嚴重。

  t師師長發表總結。

  “根據數字建模,鋼鐵七團在演習結束后,后勤油料,彈藥,給水等單位損失為百分十一,團營連三級通訊無線電臺,車載電臺,高頻手臺通訊損失約百分之百。各單位核心陣地占有率為百分之八十一,全團有效推進,機動能力為百分之六十一。”

  “這是前四天的綜合數據”

  “至于后兩天,鋼鐵七團的表現,符合我的預期。針對山獅大隊的特種兵破襲戰進行了及時的應對”

  “其中,關鍵的轉變,是通訊入侵被發現了。”

  “那么…假如沒有發現呢?”

  “假如,我們在真實戰場上也面臨通訊入侵,而沒給我們那么長的反應時間呢?”

  “我們離實戰有多遠?”

  “或者說,我們的體系,有沒有落后,我們的戰術,需不需要革新?”

  其實,這種軍演的反思,有點挑刺的味道。

  突然變套路,鋼七團沒有反應過來,也在他們的預料之內。

  但還是那個道理,只有人才會反思。

  外界的客觀條件,不能當成理由。

  “那么問另一個問題,”

  “如果彎區戰爭,莓果打的是我們,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我們能不能應對?”

  t師師長講了很多,李修也認認真真的聽著。

  雖然大部分都是山地演習的內容,但是綜合起來。

  李修仍然隱約感覺,t師師長正在鋪墊著什么。

  果然。

  最后總結的時候,t師師長語氣突然沉重。

  “中南半島戰爭結束了十年,當年的五六步槍變成八一步槍,如今甚至九五步槍都出來了。”

  “主戰坦克從79a坦克到88a坦克,再到96a坦克”

  “步戰車從六三,變到八六,再到如今少數配備的九四步戰車。”

  “迫擊炮衍生了十二種。”

  “df31,如今也已經變成了df41。”

  “一切都在變,戰爭形式在變,戰術策略在變,戰士種類也在變。”

  “或許,還有一些東西,也應該變一變了。”

  目前大概這卷還有十多章,就去軍校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