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934章 李世民的必征名單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滿唐紅

  跟李世民說完話,李元吉認真的看起了李世民寫的策略。

  李世民寫的策略很多,也很完整,并且還分了階段。

  李世民在紙上清楚的寫明,要想達成挾裹著突厥、西突厥、吐谷渾、吐蕃去西征,第一個階段需要做什么,第二個階段需要做什么,第三個階段需要做什么。

  目前就只有三個階段。

  三個階段以后就是西征的事了,眼下李世民對西域以西的一切還不了解,所以并沒有寫跟西域以西有關的任何東西。

  “首先,我們得擊潰突厥、西突厥、吐谷渾、吐蕃、大賀氏、高句麗、百濟、新羅、林邑、蒙舍詔?”

  李元吉在看完了李世民所寫的第一個階段的策略以后,錯愕的問。

  這需要擊潰的是不是有些多了?

  依照他所想,大唐只需要擊潰突厥、西突厥、吐谷渾、吐蕃即可,因為這些勢力才能幫助大唐去征討西方。

  至于剩下的大賀氏、高句麗、百濟、新羅、林邑、蒙舍詔,只需要經略就可以了。

  即便是要擊潰,也沒有必要重點針對,派遣出小股兵馬就可以了。

  像是楊廣,以及歷史上李世民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那么興師動眾的去征討這些小勢力,除了勞民傷財以外,并沒有太大的益處。

  畢竟,高句麗也好,百濟、林邑也罷,都是小地方,全國加起來也不一定有十數萬的兵馬。

  大唐發動十數萬兵馬去征討他們,純粹是用大炮打蚊子。

  而這個大炮打蚊子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還好,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損失會很大。

  就像是楊廣征討高句麗,是楊廣麾下的大軍打不過高句麗嗎?

  不是的。

  是楊廣用的大炮實在是太大了,在沒弄明白,也沒讓將士們適應高句麗的氣候的時候,就全軍壓了上去。

  這樣造成的阻礙就多了。

  首先是輜重的要求無限拔高了,補給線還拉的老長。

  在這種情況下,輜重很容易出問題,而輜重出了問題,軍心就容易浮動,對上了高句麗人,十萬人興許連兩三萬人的實力都發揮不出來。

  其次是將士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些人能適應高句麗的氣候,但有些人卻適應不了。

  一旦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那就是成片成片的出現。

  這同樣會使軍心浮動,甚至還容易讓將士們產生恐慌。

  還沒開打自己就先人心惶惶了,還怎么打,還怎么言勝?

  所以,派遣大軍去征討高句麗這些地方,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小而精才是攻打這些地方最好的方式。

  歷史上李世勣、蘇定方也好,劉仁軌也罷,在征討高句麗、百濟、新羅的時候,所率的兵馬規模都不大,達成的效果卻比楊廣、李世民兩個人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還要強。

  歷史已經指明了征討這些地方的重點了,干嘛還要舍易求難呢?

  “有問題?”

  李世民斜著眼問。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道:“當然有問題了,你讓我著重針對突厥、西突厥、吐谷渾、吐蕃,這我沒意見,可是你讓我著重去針對高句麗、新羅、百濟、林邑、蒙舍詔,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李世民哼了一聲道:“非重兵不足以快速的蕩平這些地方!”

  李元吉白了李世民一眼道:“歷史上發重兵征討這些地方的,貌似都沒有好下場。”

  王莽為了盡快平定西南的叛亂,前后發了近三十萬大軍,鏖戰了十幾年,不僅沒討到好,反而將許多精銳折損在了西南。

  反倒是劉秀派遣馬援率領少量的兵馬去征討西南,輕而易舉的達成了收復西南的目的。

  武德四年,李孝恭和李靖幫大唐去收復西南,也是憑借著少量的兵馬達成了目標。

  如果他們當時發大軍的話,估計會有很多人葬身在西南。

  征討高句麗的事情更不用多說,有楊廣這個例子在前,就足以證明發重兵去征討高句麗,會有什么下場。

  李世民皺眉道:“可不發重兵的話,我們需要很久才能征服這些地方。”

  沒辦法雷霆掃穴,那就只能用時間去磨。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畢竟,這些地方被別人統治了不知道多少年,這些地方的人早已有了國家的概念,大唐去征服這些地方,就是在征服人家的國家,很容易引起人家全民抵抗。

  在不發重兵的情況下,只能一點一點的用時間去磨。

  “很久就很久,我們可以慢慢的去磨。”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道。

  李世民眉頭一下子皺的更緊了,低聲喊道:“那我們拿什么去西征?”

  李元吉道:“我沒說我們一定要自己去磨啊。交給宗室的其他人不就好了,讓那些沒辦法跟隨我們一起去出征的人去磨不就好了。

  讓那些初出茅廬的小子們去磨不就好了?”

  大唐有的是人才,身為大唐的掌權者,完全沒必要去親自盯著這些小事。

  大唐也完全沒必要將精兵浪費在這些地方。

  讓老將們去發發光,讓新將們去練練手,不好嗎?

  這樣老將們也不用擔心凋零在家里,新將們也不用擔心沒地方練手。

  李世民瞪著眼道:“你是要拿這些地方給那些新的將校練手?我大唐可沒有那么多百姓給他們糟蹋!”

  李元吉不以為然的道:“誰說要糟蹋我大唐的百姓了,我們只需要拉攏策反他們中間那些親近大唐的,用他們的人去練手就足夠了。

  像是高句麗、百濟、新羅當中,新羅最親近我們。

  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新羅的兵馬去幫我們征討高句麗和百濟。

  即便是新羅的兵馬不是高句麗和百濟的對手,我們也能借此削弱高句麗和百濟的實力。

  等到我們親自出手的時候,就會更容易一些。”

  李世民冷哼道:“那要是玩崩了呢?”

  李元吉攤開手道:“玩崩了就玩崩了唄。反正死的又不是我們的人,我不會心疼。”

  李世民咬起牙道:“那人家要是反過來攻打我大唐呢?”

  李元吉好笑的道:“我們是吃干飯的嗎?我們可以驅使著突厥人去西征,也可以驅使著突厥人東征。”

  李世民愣了愣,哼哼著道:“兩頭跑,你忙得過來嗎?”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不是還有你,還有大哥嗎?就算我們不能動,李靖、李世勣、蘇定方、柴紹等人總能動吧?

  他們隨時隨地可以率領一部分精兵,帶著突厥人,代替我們殺進高句麗、百濟。”

  這還不算已經埋到了新羅的李道立和劉仁軌。

  劉仁軌在歷史上臨危受命都能將高句麗、百濟、新羅玩的團團轉,如今被早早的安插在新羅,提前了解起了半島上的一切。

  等到他出手的時候,只會比歷史上更容易。

  李世民瞪了瞪眼道:“好,就算你說的可行,高句麗、百濟、新羅不用大軍壓境,可以慢慢去磨,可蒙舍詔和林邑卻不行,他們必須盡快拿下。”

  李元吉不解的看著李世民,沒等李世民開口解釋,他便想到了李世民非要拿下蒙舍詔和林邑的原因,然后快速的翻起了李世民寫的策略,確認了策略里沒有寫要拿下蒙舍詔和林邑的原因以后,才緩緩開口道:“你是想兵分三路,分別從西域、蒙舍詔、林邑進入西方?”

  李世民哼了一聲點點頭道:“我雖然不如你了解西方的疆域,但我也看過兩漢時期流傳下來的各種傳書。

  其中有一部就記載著漢人進入西方的方式。

  漢人除了從西域進入了西方,窺探到西方的世界外,還從蒙舍詔所在的地方進入了西方,窺探到了西方的世界。

  所以要去西方,不只有西域這一條路可走。

  蒙舍詔所在的地方的那條路也走得通。

  而林邑常有源自于西方的商人乘船而來,林邑所獻的貢品中也有跟西域傳來的東西類似的東西。

  所以我猜測林邑也能通往西方。

  所以我們得拿下林邑和蒙舍詔,三路進軍,從三個地方一起窺探西方,即便是一方不成,其他兩方也會有所收獲。

  我們也不至于功虧一簣。

  要是能發現一條捷徑,我們征討西方會更容易。”

  李元吉聽完李世民這一席話,被李世民這個小小的想法給震驚了一把。

  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僅僅憑借著一絲蛛絲馬跡,就推斷出了進入西方的道路不只有西域這一條,并且做出了一定的部署。

這要是換做其他人,估計還在固執的認為中原就是世界的  十之八九,中原以外都是蠻荒大地呢。

  就更別提去推測進入西方的道理,以及做出一定的部署了。

  “那你為何在策略中沒寫?”

  李元吉震驚之余,忍不住問。

  李世民在策略中絲毫沒提到征服林邑和蒙舍詔的目的,只寫了林邑和蒙舍詔必須征服。

  這也是他認為李世民需要他征服的地方有些多的原因。

  李世民瞪著眼哼道:“我寫的策略是告訴你需要做什么,不是告訴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果我把這些都寫進去,并且寫詳細了的話,你覺得我給你的東西會只有這一點嗎?”

  李元吉恍然道:“那倒也是……”

  李世民寫的可是毛筆字,不是鋼筆字,看似厚厚的如同一本書的紙張,能寫的東西也很有限,不可能達到像是后世書本那樣的十數萬言,或者更多。

  所以李世民肯定直接寫行動計劃,而不是在寫行動計劃的同時,還做出解釋和注釋。

  李世民這么寫倒不是為了圖省事,而是這個時期寫東西都是這個樣子的。

  都是以簡短為主,盡可能的寫清楚要做什么就行了。

  剩下的全看個人理解。

  如果理解不了,可以把當事人叫過來仔細詢問。

  三省審核奏疏的時候就是這個流程。

  三宰們在理解不了某位大臣的奏疏以后,就會把當事人直接叫到三省里問話。

  如果當事人在外任職,就會傳信去問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