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六章 秋收過后,全面收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秋收過后,收割了糧食,百姓們也空閑了下來。

  值得高興的是,今年沒有人過來催稅收了,無論是鄉紳還是官府的官吏,似乎都消失了一樣。

  這段時間也就是百姓最舒服的一段時間,這個年代沒什么娛樂,白天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大樹下,拿著小板凳閑聊。

  而到了晚上,就開始人類最原始的娛樂。

  這也是保證人口的一種方式,特別是今年沒人來催糧,家里糧食堆得多,百姓們家家戶戶看著堆積的糧食,心里開心,喜笑顏開,晚上也就更賣力了。

  傍晚,夕陽西下,在天面染下紅暈,格外的好看。

  自從舍區建成之后,湯家村多了一個廣場,這廣場就在唐湯家村舍區的門口,由青石鋪墊而成。

  原本的千年大榕樹還留著,風景別致,成了村子里閑暇之際的好去處,整個村子里的人聚在一起家長里短閑聊。

  “你們說,今年咱們還上不上稅啊?”

  這是村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百姓一年到頭忙碌,糧食實際上是夠用的,但除去朝廷的稅收,那就有些捉襟見肘。

  往往這個時候,就會有官吏和鄉紳下來通報一聲,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將糧食準備好,統一上繳。

  然而該到了交稅的時候,可卻沒有動靜,大家又是高興,又是忐忑,心中沒有譜。

  “好像是有免稅的政策,掛在舍區門口的牌匾上,不過不是針對咱們,而是針對將田畝上交給舍區衙門的。”

  一個五十多歲能識文斷字的漢子說道。

  此人名叫傅興業,他是這個村子里為數不多識字的人,年幼的時候家里還有些田畝,有三四十畝地,家庭還算不錯。

  不過,農戶想要翻身,是有讀書這一條出路的。

  他年幼的時候,家里還算過得去,給他上私塾,不用他務農,開啟了他的科舉之路。

  然而,這樣的小農小戶,即便是有點余糧,也卷不過那些大戶人家的讀書人,大戶人家藏書萬卷,有名師指導,府試這兒一塊,還能暗箱操作。

  最重要的是,大戶人家的孩子無壓力,能夠心無旁騖的讀書,而農戶讀書人還有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

  因此,傅興業考到了四十多歲,連府試都沒考過,連個童生都不是,相對于普通的農戶,也就是多識一些字。

  而因為他花費錢財讀書,到如今,家里的田地都賣掉了,如今也只剩下了三畝地,連個婆娘都沒有。

  一年勞作也只夠自己吃喝,再就是地太多,他也沒法種,自小就不做農活,專門讀書,吃不了那個苦頭。

  其實,這類人非常多,結局大多數都不太好,因為他們識文斷字,還懂得一些道理,但科舉當官距離他們很遠。

  千萬人擠獨木橋,豈是那么容易。

  有見識,有學問,眼高了,就容易手地,種田就是煎熬。

  然而卻沒有中間地帶。

  這樣的人大明朝很多,

  但現在,這個中間地帶出現了。

  舍區衙門無疑是給這一類有知識的人,一個謀生手段。

  因此,傅興業一開始就把田地賣了,還通過了舍區衙門的測試,因為識文斷字,懂得道理,成為了一名舍員。

  “傅興業,你就是那個上交土地的人吧,你爹給你留下了五十畝地,被你敗的只剩下三畝,現在連三畝地都要拱手被人收去。”

  一名農戶打趣說道,隨后其他人都哈哈大笑。

  在農村里面,誰要是連個婆娘都娶不上,大概率就是被嘲笑的對象,邊緣化的人物。

  若是以前,傅興業說話可能都沒人搭理,直接揮揮手讓他哪里好玩哪里玩去。

  好在現在傅興業成為了舍員,每個月有朝廷俸祿拿,已經開始有人上門說媒了。

  “此言差矣。”

  傅興業從小到大不知道受過多少冷嘲熱諷,豈會在乎這些,他笑道:“當年大明國師李逍,不也是農戶,也沒考取功名,如今貴為國師,國公,我傅興業如今成為衙門的舍員,也算踏入了官場,誰說沒有機會呢?”

  此話雖然狂傲自大。

  但百姓也不敢多說什么,畢竟這個人搖身一變,的確不一樣了,現在還能管他們。

  有村民問道:“好好好,傅大人,你說說看,今咱大家伙還要不要交稅啊?”

  被稱呼為傅大人,傅興業很是得意,開始道:“大家,朝廷上面還沒傳來消息,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只要大家將手中的田地交給朝廷,那么就不用交稅了,不用交稅的感覺,大家應該很清楚吧,你們看我現在無事一身輕,每天多快活啊,還不用交稅。”

  一婦女道:“傅興業你倒是快活了,你家里就三畝地,上交就上交了,我們家有十幾畝啊,還指望靠這點地吃飯呢。”

  傅興業如今成了舍員,心里自然是向著朝廷,他笑道:“鄉親們,我來給你們算筆賬.”

  話落,眾人紛紛豎著耳朵。

  傅興業發現自己穿了官服搖身一變,大家伙都開始聽他的話了,心中很是舒暢。

  等于是人生華麗的轉身了。

  之前別人都輕視他,譏笑他,但現在大家都很收斂了。

  究其原因,就是他身上的這身官服。

  華夏百姓一直被王朝統治,骨子里有一股奴性,順從性,逆來順受,對穿著官服的人,是有天然的畏懼。

  因為穿官服的人,不管是官大官小,都代表著朝廷,代表著權威。

  從來沒受到這樣尊敬的傅興業,恨不得將自己的命都賣給朝廷,心中更是對素未蒙面的國師大人李逍,有著一股感激和無形的崇拜。

  當然,他也會更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傅興業接著道:“之前我已經給大家解釋了很多次了,今天也不怕費口舌,再解釋一遍吧,大家將田地交上去之后,以后就免稅了,再也不用交任何稅,包括以往的人丁稅都不用交了,想生幾個兒子,就生幾個。同時,朝廷還會給你們補償,二十兩銀子一畝地呢,等你田地交了,你們還能種田啊,可以在社區衙門租地,租金也不高。等于是憑空多了許多銀兩。”

  村民們道:“可我們的田地沒了啊。”

  傅興業解釋道:“你的田不是沒了,只是賣掉了,錢到了你的手中,另外田地會重新分配,將來你們若是種地的話,土地會更好的規劃成片,種植起來方便,收獲更多。”

  張嬸兒不解道:“可我們這么多人,按照你說的方法,土地反而不夠分了。”

  傅興業笑了笑道:“張嬸兒,你家現在有六個兒子,你家那三十畝地,再過七八年,兒子們成家了,那點地,夠分嗎?”

  張嬸兒搖搖頭:“不夠。”

  傅興業道:“對啊,隨著人口的增多,大家的土地即便不賣出去,也不夠分,比如張嬸兒家六個兒子,老張家九個兒子,你們以后田地夠分嗎?不但不夠分,你們這么多人,要交更多的稅收,萬一遇到個災年,撐得過去嗎?到時候還不是要賣地,最后成了湯家老爺子的佃戶。”

  話音落下。

  村民們臉色大變,話糙理不糙,的確是這么個回事。

  其實,這些道理也不是傅興業悟出來的,而是他進入舍區衙門后展開培訓,學到的這些道理。

  土地兼并,就是這么個簡單道理。

  假如一個村子起初只有三十戶,一百人,每戶三十畝地,每個人手中有十畝地。

  但是在太平盛世的時候,人口是往上增長的。

  一戶生幾個兒子,兒子長大后,娶了媳婦兒,以后就變成了幾戶人家。

  隨著時間推移,原本村子三十戶人家,可能就增長成為了九十戶人家,耕地的面積是不變的,平攤到每戶手中的土地卻變少了。

  土地變少,意味著糧食變少,代表著抗風險能力下降。

  遇上了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時候,就只能賣地了。

  而這時候,誰家的錢糧多,就能收購土地,于是漸漸的土地就到了少部分人手中,這部分人成了地主。

  地主土地多,抗風險能力強,因此土地越來越多,越滾越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餓死,富者能天天大魚大肉。

  村民們相互討論,覺得是這個道理。

  可道理明白了,解決辦法卻沒有。

  這時候,又有聰明的村民問道:“傅興業,按照你的說法,土地還是這么多,即便咱們將田地賣給朝廷,那也不夠分啊。”

  傅興業笑道:“這就是我們國師大人的厲害了,土地當然不夠分,家里人多的,可以承包土地掙錢,家里人丁少的,可以去打工啊。”

  “打工?什么是打工?”

  村民們懵了,聽到了一個新鮮詞。

  傅興業解釋道:“打工就是.當幫工的意思。”

  村民們不解:“那不還是成了大戶人家的佃戶。”

  “不。”傅興業道:“是給朝廷當佃戶啊呸呸呸,什么佃戶,是工人,跟佃戶可不一樣,俸祿多,日子不比種田差.”

  村民們嚷嚷道:“噓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然而這時,湯家村舍區長于謙走了過來。

  雖然現在不是上班時間,但群眾的工作,不分上班下班,二十四小時待命,為百姓服務。

  “于大人。”

  “于大人來了。”

  “于大人你給大家解釋解釋。”

  村民們紛紛嚷嚷說道。

  這段時間,于謙事必親躬,除了建設衙門,召集舍員,主要的工作就是與村民們打交道。

  因為他做事情講究公平,凡事為百姓作想,大家也比較尊敬他。

  就比如被衙門占了房屋土地的那幾戶人家,都得到了相應的補償,還承諾后面安置土地蓋新房。

  于謙揮了揮手,笑道:“村民們,好消息了,咱們湯家村的第一家村企業明天正式招工。”

  這段時間,于謙忙里忙外,就是忙碌村企業的事情,若是沒有村企業分擔百姓就業問題,是不可能讓他們心甘情愿的交出土地的。

  “村企業,什么待遇啊?”

  有百姓問道。

  對于企業兩個字,他們不陌生了,畢竟之前就有一波。

  北平的電廠大量招工,不少人都去了。

  而且聽說待遇很好,每個月3兩銀子,隨著時間增長,技術嫻熟,待遇還會穩步上漲。

  但去的,大部分都是佃戶,因為佃戶無房無地,無牽無掛,去也就去了,比在地主家里當奴隸要好得多。

  甚至不少大戶人家的家奴也去了,朝廷規定,廢除一切戶籍,包括大戶人家的奴隸,直接廢除。

  那些人得到消息,立馬就偷偷跑了,去了電廠當工人。

  還是那句話,若是有自由,誰愿意做牛做馬?

  然而擁有土地,房產的百姓們,大部分卻沒有動身。

  其實也不單單是舍不得土地,主要是華夏百姓有落葉歸根的思鄉情節,即便是薪水再高,大家也不愿意背井離鄉,離開親朋好友,熟悉的環境,舍棄一切關系。

  但現在這個村企業出現,就不一樣了。

  村企業,說白了還是在村子里干活,不需要背井離鄉。

  這時,于謙大聲道:“湯家村磚窯廠,每月一兩銀子的薪水,隨著磚窯廠的效益變好,我于謙保證,讓大家的薪水會增長,若是愿意干,明天就來縣衙報名。

  但前提是,你們手中不能擁有土地,擁有土地的人需要將土地賣給朝廷,賠償我們也不會拖,按照市場價格當場交付給你們,你們不會虧的。

  土地都收集齊之后,舍區衙門就開始規劃分配了,總共分五百塊田地,每戶兩百畝,家里人口多的建議就是種田,家里人口少的建議就是打工。

  大家不用擔心錢買不到糧食,南京已經修建了大糧庫,朝廷每年會花錢收糧儲備,遇到災年荒年的,朝廷也會穩固糧食價格,打壓奸商抬價。總之,無論哪種選擇,將來的生活都非常好的.”

  于謙耐心的解釋了很久。

  其實,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給他們灌輸一種新的思想。

  “似乎不錯啊,可我們村兒沒有十萬畝田地。”

  “不,有的,加上湯家的幾萬畝田地,似乎就是十萬畝。”

  “總共十萬畝田地,這是將湯家老爺子的地也算上去了?難道于謙連湯家老爺子也敢收?要是湯家人的田地都收了,那我也上交。”

  “若是不種田,去磚窯廠打工也挺不錯的,跟種田的收益差不多”

  “我家只有三口人,打工倒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以后不用交稅了,我還能得到一大筆賣地錢,說不定還能干點小買賣啥的,聽說現在南京城現在很支持干小買賣.”

  百姓們,各自家里開始相互討論著,顯然有些微微動心了。

  畢竟,土地不是白拿走,而是按照市場價賠錢。

  這就是一大筆錢入賬。

  之后,若是想種田,就交租金種田。

  租金也不高,算起來就跟以前的稅收差不多,等于還是跟以前一樣,但多了很多賣地錢。

  然后,家里人丁不旺的,也可以選擇去村企業打工,每個月一兩銀子的收入,跟種田差不多了。

  不過,大家還是猶豫不決,下不定決心。

  于謙也是有些無奈,靠嘴,是很難說動他們的,他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身下的,還需要慢慢引導。

  “來了!電影隊來了。”

  這時候,于謙看到流動電影隊的到來,像是看到了就行,他早就知道電影的內容。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這電影播放的,就是人間真實的畫面,讓他們見識見識,北平百姓們是如何生活的。

  于謙相信,只要這些百姓看到電影,就會向往電影里面百姓的生活。

  “大家不要走,今晚有好東西看了,這可是比唱戲還好看的電影,家里若是還有人沒來,速速喊來!”

  于謙打聲招呼,隨后開始讓百姓們都從家里出來。

  一起看這部耗時一年的紀錄片電影。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