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八章 高煦,你確定不要嗎?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吃飽喝足了,該去鹽場瞧一瞧了。”

  李逍吃完午飯,將東西放下,隨后便出了門。

  到了府外。

  下人已經將馬匹給準備好了。

  “逍公子,您的馬。”

  “謝了。”

  李逍滿意的點頭,隨后一躍上馬,絕塵而去。

  雖然沒有系統熟練度加持,但李逍騎馬倒是熟練了起來。

  主要是力量、敏捷、智力屬性超過常人,學起來也快。

  一個半時辰后。

  李逍就來到了鹽礦山,此時山腳下鹽場已經初具規模了。

  自己安排朱高煦做的幾處磚瓦廠房,已經有工匠在動工了,做了一半。

  至于購買的那些制鹽的工具,也都一一擺放整齊。

  朱高煦正忙碌著,有序指揮著這些人。

  不得不說,朱高煦的組織能力還是挺強的,不愧是上過戰場的人,而且他人高馬大,面相威嚴,別人看一眼都會心生怯意。

  “高煦,這幾天辛苦你了,干得不錯。”

  李逍了過去,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

  “姐夫,你來了啊。”

  朱高煦驚喜道:“這點小事不在話下,我已經喊工匠快馬加鞭,明日就能完工,后日咱就可以開工了。”

  “咦?”朱高煦奇怪道:“姐夫,你好像高了一些。”

  李逍屬性提升后,他也發現自己似乎二次發育了,又高了幾分,現在身高差不多一米八的樣子了,跟朱高煦一樣高了。

  “高了么?是你記錯了吧,哈哈。”

  李逍連忙轉移話題:“一共花了多少銀兩了?”

  記錯了么....朱高煦撓了撓頭道:“沒多少銀兩,這些工具、材料還有工匠費加起來,也不過五十兩不到。”

  “算五十兩,加上先前買鹽礦山的五十兩,一共一百兩。”

  李逍道:“高煦,你可算幫了我大忙,一百兩算你入股,這鹽場的利潤,伱分一成利。”

  朱高煦哈哈一笑道:“姐夫,你這就見外了,這一百兩算什么,談錢就見外了,這鹽場的獲利都歸你,弟弟我不要,權當幫忙。”

  一百兩對于朱高煦來說,還真不算什么。

  這些日子朱棣賞賜下來的東西,都不止這么些。

  而且朱高煦覺得,這造鹽之事...懸....

  姐夫不過是農戶,應該不懂這些,搞不好會失敗。

  再說了,一成利能有多少?

  不過無所謂,人情是幫到了。

  “不要?高煦?你確定不要一成利嗎?”李逍笑著問道。

  “真不要姐夫,這點小忙,不是弟弟我應該的么?”朱高煦哈哈笑道。

  “那行...你啥時候反悔,隨時可以說哈。”

  李逍是個講情義的人,不能讓朱高煦白幫忙。

  “行,都聽姐夫的。”

  朱高煦不以為意的道。

  ...

  接下來的時間。

  李逍在鹽場視察了一圈,跟自己想的沒什么出入。

  鹽場就在鹽礦山附近不遠處,就是幾個大磚瓦房。

  每個房間都是其中制鹽的一個步驟。

  就跟工廠的流水線一樣。

  鹽礦從山上運下來,進入第一個廠房,粉碎...

  再然后就會被運到第二個廠房,進行鹵煮,分離雜質。

  再進入第三個廠房沉淀、過濾。

  后面就是煮鹽...結晶....

  分工明確,效率高,已經算是一個簡陋版的工廠了。

  當然了,李逍也不用擔心制作方法流傳出去。

  因為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鹵煮的配方,在他的手上。

  “這些都沒問題。”

  “接下來就是招納人手了。”

  “這里離大東村比較近,索性就去大東莊招納人手。”

  李逍提議道。

  現在是明初洪武年間,元朝的土地都被洗禮了一片。

  基本家家戶戶都有農田。

  農戶春忙后,家里人多的人,便會外出尋一些活計給家里增加一些收入,基本上不會有人會餓死。

  在元朝的時候,土地基本上歸地主所有。

  大部分都是佃戶,見到田主還要行主仆之禮。

  不過現在是明朝,朱元璋曾下詔規定:“佃見田主,不論齒序,并如少事長之禮”。

  所以說,就算是不小心淪落成佃戶,也只是上下級的關系。

  因而李逍感覺穿越到明朝還算不錯,農戶的身份沒有那么卑微。

  兩人一路來到了大東莊。

  打聽一番后,找到了這里的里長。

  明朝的朝廷機構到達縣,就停止了,而下面基層的管理組織稱之為里甲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由110戶人家編為1里,1里之中挑選丁糧(稅糧)最多的10人為里長,10名里長以10年為一個周期輪流應役。

  其余100戶人家編為10甲,1甲共有10戶人家組成。

  甲長也是周期輪流應役。

  里長等于是未來的村書記,甲長是村主任。

  不過是勞役,屬于義務勞動。

  編造的魚鱗冊中,就是按照這里甲制度編造,如魚鱗一般。

  以現代人的眼光,李逍覺得這里面的弊端很多。

  不過這不關自己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自己日子過好就行。

  很快,兩人就找到了里長,一個樸實的中年漢子。

  “你就是這一片的里長?”朱高煦問道。

  對方一看朱高煦的穿著和相貌,就不敢惹,連忙躬身道:“是是...不知兩位大人有何貴干?”

  朱高煦直接問:“你去別人家幫活,干一天活,賺幾個錢?”

  那漢子憨憨一笑:“鄉里鄉親的,逢喜事、蓋房子啥的,相互幫忙不收錢,管飯就成。”

  “.....”朱高煦一陣無語。

  李逍笑著開口道:“是這樣的,在下想問的是,你們去城里大戶人家幫工的話,干一天工,是個什么工錢?”

  “哦,你問這個啊。”漢子笑道:“一般是50個錢,不過這是農閑的時候,現在農忙得70個錢。”

  李逍心中盤算了一下。

  1兩銀子折換成銅錢是1000錢。

  也就說2兩銀子,能招一個人干一個月。

  自己預計需要人手50人。一個月的成本就是100兩。

  主要就是人工成本,礦山已經買下來了,工具損耗也忽略不計。

  而自己昨夜私下盤算,現在的規模一個月能產50000斤鹽。

  明朝鹽歸國家把控,朝廷定價,明碼標價2錢銀子一斤。

  私鹽便宜很多1錢銀子一斤,但是容易掉腦袋...

  按照這個算法。

  自己這雪花白鹽的質量,一斤賣1兩銀子,不算貴吧?

  按照一兩的售賣價格...

  一個月50000斤鹽的產量,就是5萬兩白銀啊!

  在明朝一個月賺五萬兩白銀是個什么體驗?

  “艸,我若是能直接賣鹽,就賺翻了。”

  李逍心中吐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