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六十八章 已經夠給蘇璟面子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朱棣在蘇璟這的一日學習也結束了。

  回到了紫禁城,他第一時間就趕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也就是奉先殿。

  “兒臣參見父皇。”

  朱棣朝著朱元璋躬身行禮道。

  朱元璋看著這個最像自己的老四,淡淡道:“怎么了,老四,蘇璟教你的,應該是兵法一類的吧。”

  以朱元璋對朱棣的了解,朱棣想請教蘇璟的,就只有兵法軍事了。

  “是的,父皇,蘇先生教導了兒臣大縱深作戰理論,兒臣受益匪淺。”

  朱棣回答道。

  “大縱深作戰?”

  朱元璋眉頭微蹙,作為頂級軍事家,他聽到這個大縱深作戰理論,還是有些詫異的。

  天下兵法兵書,朱元璋基本都研究過。

  哪怕是殘本孤本,朱元璋這里也都有。

  作為親自領兵作戰的皇帝,朱元璋的軍事水平,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然后形成的風格。

  他都沒聽過的理論,實在是少見。

  “說說看,這大縱深作戰理論,都講了些什么?”

  朱元璋問道。

  兵法軍事上大的事情,他也是很感興趣的。

  朱棣立刻將蘇璟所教導的東西,朝著朱元璋簡單復述了一下。

  蘇璟原本教導的東西太多,朱棣一時半會間肯定是說不完的,他只是將自己理解的核心說了說。

  “在實施追擊時,先遣支隊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隊通常由一個加強團或加強營組成……追擊一般有三種方式:正面追擊、平行追擊和正面與平行相結合的追擊……”

  大概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朱棣便將自己所理解的內容和朱元璋完整的訴說了一遍。

  朱元璋聽的很仔細,這理論他原本以為就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換湯不換藥罷了。

  畢竟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理論而已。

  但實際聽完之后,朱元璋的神色變了。

  他意識到,蘇璟教導的這一套大縱深作戰理論,是十分完備的作戰體系,相當的完整。

  蘇璟這小子沒打過仗,搞些狼憲和鴛鴦陣這種的小規模作戰就算了,天賦異稟可以理解。

  但真正的體系化的作戰思想和理論,不應該蘇璟這樣的年輕人可以有的。

  難道又是那個九年義務教育老師?

  朱元璋只是稍稍疑惑了一下,也沒糾結,反正這是從蘇璟的嘴巴里說出來的就行。

  “老四,蘇璟就說了這么多?”

  朱元璋有些意猶未盡,這套理論,他還是覺得有不少可取之處的。

  朱元璋是打下了大明不錯,不過他并沒有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無敵,學習進取是很有必要的。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還是很強的。

  “沒有了,蘇先生說的這些,已經足夠讓兒臣學習揣摩許久了。”

  朱棣朝回答道。

  朱元璋點頭道:“不錯,蘇璟的這一套大縱深作戰理論,的確可以,老四你多研究研究,日后去就藩,也是用得上的。”

  燕王朱棣,就藩的地點是北平。

  那可是主要抗擊遠超余孽的主力方向,可見朱元璋對于朱棣的看重。

  雖然讀書不太行,不過打仗方面,朱棣還是很有天賦的。

  “是,父皇,兒臣定會盡心鉆研。”

  朱棣立刻回答道。

  朱元璋立刻道:“老四你記住了,可別把蘇璟教的東西就當成至理名言了,集百家之所長才是正確的做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千萬不能只會跟著別人教的或者書里說的去做,明白嗎?”

  蘇璟這威望太盛,朱元璋也是有點不放心。

  打仗這事和其他事情可不一樣,錯了那后果太大了。

  一路征戰走來,朱元璋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兵法體系。

  “兒臣明白了。”

  朱棣立刻應下道:“父皇放心,蘇先生也說了,這大縱深作戰理論,并不適合現在的大明,那是等到武器裝備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使用的理論。”

  “目前而言,只是了解和學習借鑒,全盤照搬是萬萬不可取的,而且以大明目前的武器水平,也無法做到大縱深作戰理論里的操作。”

  聽到朱棣這話,朱元璋點點頭,蘇璟倒沒有誤人子弟。

只不過,什么叫武器裝備發展到一定程度  現在的大明那可是擁有著最強大的軍隊,最銳利的兵器和最強大的火器,所有的敵人,在大明的鐵騎和炮火下,都將成為失敗者。

  “老四,蘇璟真這么說了?那他有沒有先進的武器是什么?”

  朱元璋朝著朱棣問道,顯然是不太服氣。

  大明的強大,毋庸置疑。

  但蘇璟的話語里,分明透露著小覷,朱元璋作為大明之主,自然不會高興。

  朱棣回答道:“沒有,蘇先生說大明的武器水平,要建立在科學技術水平的前提下,現在和我說的太多,我會認為那是神話故事。”

  神話!

  非人力所能及,便被稱之為神話。

  朱元璋臉色微變,蘇璟這話的意思難道是他口中的武器,人力完全無法抵擋?甚至是如同仙神一般的偉力?

  “他的口氣還真不小。”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那他可說了,什么時候能見到這樣的武器?大概是沒有的吧。”

  “沒有。”

  朱棣點點頭。

  “哼。”

  朱元璋冷笑一聲道:“果然如我所料,蘇璟也就是唬唬你而已,老四,可別把蘇璟看的太高,帶兵打仗這種事,朕可比蘇璟厲害多了。”

  總算是能找到一件可以碾壓蘇璟的事情,朱元璋還是非常得意的。

  只是,朱棣的反應并不大,只是說道:“蘇先生讓兒臣給父皇傳句話。”

  “哦,什么話?”

  朱元璋立刻詢問道。

  蘇璟大多數時候對朱元璋都是愛答不理的,主動傳話這事,還真是比較少見的。

  朱棣說道:“蘇先生說,他要繼續進行火銃的改進,但在應天府他什么都沒有,所以需要父親提供一些幫助,兒臣也希望父親能同意蘇先生的請求。”

  傳話歸傳話,朱棣還在后面加了句自己的建議。

  實在是蘇璟改進的燧發式火銃太過于驚艷,哪怕是朱棣這樣的孩子,都覺得無比的厲害。

  “當然提供,蘇璟想要什么,都提供!”

  朱元璋完全沒猶豫,立刻說道。

  改進火銃,這可是立馬能增強大明實力的事情,可是一點都耽擱不得。

  朱元璋自己都忘記了,一開始同意朱標跟著蘇璟去萊州府,就是為了改進火銃的目的。

  但話音剛落,朱元璋便感覺有些不對。

  剛才自己還在朱棣面前擠兌蘇璟呢,這蘇璟一說要改進火銃,立馬就變了態度。

  在自己兒子面前,上演變臉還是有些掛不住的。

  “行了,朕知道了,老四,你回去吧。”

  朱元璋擺擺手,直接讓朱棣退下了。

  “是,父皇。”

  朱棣默默點頭,也不敢多說什么。

  隨著朱棣的離開,朱元璋也是坐不住了。

  改進火銃!

  這事太重要了,北伐在即,要是能在北伐之前搞出來,哪怕數量不是那么多,也是能提升一些戰力的。

  朱元璋本想自己去和蘇璟說,但想想自己去有些表現的太過于急躁了。

  畢竟現在自己和蘇璟之間,還處在拉扯的階段。

  急躁是要不得的。

  簡單的思考了一下,朱元璋的心里就有了辦法,他直接出宮,前往了大都督府。

  大都府內,沐英正在處理著諸多軍務,戰事在即,大都督府也比平時更加的忙碌。

  “拜見陛下!”

  外面突然響起一陣聲音,是朱元璋到了,一眾官員下跪行禮的聲音。

  聽到是朱元璋來了,沐英也是立刻放下了手里的活,就要往外面趕。

  “英兒,你繼續做你的事就好,你們其他人,退下吧。”

  朱元璋快步走了進來,速度很快,主要是他也著急。

  “是,陛下。”

  周圍的人全部散開,只留下朱元璋和沐英。

  “兒臣拜見父皇。”

  沐英還是起身給朱元璋行了個禮。

  這禮法是不能丟的,沐英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義子雖然尊貴,但絕不能恃此身份,不分尊卑。

  朱元璋擺擺手道:“英兒,最近挺忙的吧。”

  “回父皇,兒臣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沐英回答道。

  朱元璋說道:“朕今日來找你,是有件事要你去做,很重要,要快。”

  “父皇請說,兒臣必定竭力完成!”

  沐英沒猶豫,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朱元璋點點頭,很是滿意,他繼續道:“現在你立刻前往牛府,將他帶到寶源局的火銃制造部,然后讓所有人都配合蘇璟,他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明白嗎?”

  “父皇,兒臣明白了,這是蘇先生又要改進火銃了是不是。”

  沐英的神色激動起來。

  作為和蘇璟一起前往萊州府的人員之一,他是知道蘇璟去萊州府干什么的。

  不僅如此,其實他這些天一直都記著這事呢。

  但他很忙,蘇璟那邊的事情又很復雜,所以他也沒有去主動提起。

  朝堂上的事情,沐英從來都是不摻和的。

  別看沐英年紀小,但他的政治智慧,可是一點不差。

  “沒錯,英兒,此事萬分重要,你可得辦好了。”

  朱元璋點點頭道。

  沐英立刻道:“請父皇放心,兒臣這就去辦,絕對不會出現紕漏。”

  說完沐英便直接離開了大都督府。

  此事從速,越快越好。

  這邊的事情吩咐好,朱元璋并沒有直接回皇宮,而是去往了誠意伯府。

  找劉伯溫當說客這件事,還是得辦起來。

  不多時,朱元璋便來到了劉伯溫的府上。

  “老臣參見陛下。”

  劉伯溫恭敬的朝著朱元璋跪下,依舊是一副尊敬的樣子。

  朱元璋立刻拉起劉伯溫道:“伯溫,快起來,你我君臣二人,不必行這些虛禮。”

  這劉伯溫請辭之后,朱元璋對他的猜忌那是大大的減少。

  什么都沒有,什么都做不了的劉伯溫,沒有猜忌的必要。

  “多謝陛下。”

  劉伯溫緩緩起身,看向朱元璋道:“不知道陛下前來老臣府上所為何事?”

  劉伯溫也是開門見山,這老朱反正沒事是不可能來的。

  “哈哈哈哈!”

  朱元璋笑道:“伯溫,你真不愧是我的子房啊,真是什么事都瞞不過去青田先生,那你猜猜,我來是為了什么事?”

  劉伯溫回答道:“陛下心思如海,臣猜不到。”

  面對朱元璋的問話,劉伯溫直接來了句不猜。

  不得不說,現在的劉伯溫,對于收斂鋒芒這件事,已經相當的警惕。

  朱元璋看著劉伯溫道:“伯溫,隨便猜猜不打緊的,這里又沒有旁人,以前你不也是經常給我建言獻策的么,那時候可從來都不怕說錯什么。”

  曾經的朱元璋和劉伯溫,那真是君臣和諧,相互信任,共患難。

  只可惜,現在已經回不到那個時候了。

  劉伯溫略微沉默了一會,說道:“那老臣就斗膽猜一猜,陛下此來,應當是為了蘇先生,可對否?”

  劉伯溫是請辭在家,但外界的消息都了解的很清楚。

  朝局的情況,他更是了如指掌。

  沒辦法,此前他就是浙東集團的領頭,專門在朝堂上和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對立。

  大部分的事情,朱元璋都會問他和李善長的意見,然后再做決定。

  劉伯溫請辭到現在,也沒過去多久,朝局的變化,他都能猜到。

  “伯溫你還是一如既往的厲害,沒錯,我就是為了蘇璟而來的。”

  朱元璋直接承認了下來,繼續道:“我想讓伯溫你去當我的說客,讓蘇璟入仕,你看可否。”

  和劉伯溫溝通,朱元璋向來簡單。

  因為劉伯溫總能知道他所想的,也有能力解決他的問題。

  劉伯溫聽到朱元璋這話,神色淡然道:“陛下,此事老臣怕是不便。”

  朱元璋一出現在自己的府邸,劉伯溫就猜到了他的目的,但他終究還是不想的。

  “為何?”

  朱元璋反問道,倒也沒有太生氣。

  劉伯溫解釋道:“老臣已經請辭,如今只是一介閑人,而蘇先生乃是大明之棟梁,讓老臣去當說客,豈不是怠慢了蘇先生?”

  直接拒絕,肯定不好。

  但劉伯溫也是會找理由的,這話一說,似乎也沒毛病。

  然而,朱元璋卻沒有接受這個理由,他看著劉伯溫道:“以誠意伯的身份當說客,已經夠給蘇璟面子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