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二十六章 忙碌老朱,背后壞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應天府的雪,連續下了兩天。

  第二天雪停的時候,朱標的信到了。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拆開了朱標的信,內容很多。

  心底里,朱元璋對于朱標的擔憂并不比馬皇后少,但作為父親,有些情感必須是含蓄的。

  坐在辦公椅上,朱元璋足足看了半個時辰。

  比起他平時處理公務的速度,這已經屬于相當慢了。

  看完之后,朱元璋迅速的處理好需要批復的折子,然后就離開了奉先殿。

  他先是到了坤寧宮,此時的馬皇后正在做著衣服。

  這是給他的兒子們做的新棉衣,過年穿新衣服,自古以來的習俗。

  雖然皇家的衣物自然都有內務專人負責,但在過年這件事上,馬皇后還是更喜歡親力親為。

  “重八,你怎么有時間過來了?”

  馬皇后一邊縫補一邊說道。

  這會可還沒有到晚上,不是朱元璋夫妻倆日常談心的時間。

  朱元璋說道:“妹子,標兒來信了,他今年不能回來過年了。”

  朱標不能回家過年了!

  聽到這個消息,馬皇后的手明顯的頓了一下,然后她又繼續縫制起來:“不能回就不能回吧,挺好的,有蘇先生在,也放心。”

  雖然因為青州府瘟疫的事情,這個結果大概率也是能猜到的。

  但真正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馬皇后這心里,還是有些難受的。

  畢竟,這么多年,朱標一直都是在馬皇后的身邊,每一年過年穿的也都是馬皇后親手做的新衣服。

  今年,朱標穿不上了。

  “妹子,別擔心,就這一年,之后標兒就要回來了。”

  朱元璋朝著馬皇后安慰道。

  馬皇后抬頭看向朱元璋道:“行了,說完了你就趕緊走吧,你可是皇帝,怎么能一直在我這里閑逛。”

  “行吧,那我先走了。”

  朱元璋知道馬皇后這是隨便找了個理由,他也沒戳破。

  離開了坤寧宮,朱元璋又來到了太醫院。

  此前賈紹祖的折子,寫了蘇璟應對瘟疫的辦法,其中的辦法,自然引起了太醫院的興趣。

  不過賈紹祖畢竟是向朱元璋報告情況的,辦法不可能全部寫的面面俱到,只能挑一些重點提一提。

  這就讓太醫院的這些太醫院很是苦惱了,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就是詳細的辦法。

  瘟疫是一種疾病。

  這個認知很早就出現了,此時的朱元璋來到太醫院,便是將朱標所寫詳細之應對瘟疫辦法交給這些太醫們。

  朱元璋雷厲風行,沒多久就到了太醫院的門口。

  此刻的太醫院內,各種討論的聲音不斷。

  “葛洪在《肘后備急方·治瘴氣疫》提到,凡所以得霍亂者,多起飲食。所以說,瘟疫這件事,主要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

  “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寫了,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吃了感染瘟疫的六畜,也會感染瘟疫。”

  “《瑣碎錄》中有言,溝渠通浚,屋宇潔凈無穢氣,不生瘟疫病。多通風換氣,也能減少瘟疫的產生。”

  就瘟疫的問題,太醫院的太醫們查找典籍,各有各的看法。

  只不過,因為賈紹祖寫的內容太籠統,導致他們的觀點,也會產生偏差。

  “這青州府防治瘟疫中洗手,是為了避免瘟疫沾染。”

  “不不不,洗手應該是為了保證吃東西的時候,手不會污染了食物。”

  “還有這日常煮沸用過的毛巾衣物,應該是殺死瘟疫。”

  “瘟疫如何能殺死?這肯定是不對的。”

  爭吵的聲音不斷,但隨著朱元璋的出現,太醫院內瞬間鴉雀無聲。

  接著所有太醫一共朝著朱元璋跪下:“臣拜見陛下。”

  朱元璋大手一揮道:“都起來吧,你們都是在為大明做事,朕很高興。”

  雖然吵吵鬧鬧,但朱元璋聽得出來,這些太醫糾結探討的正是瘟疫如何治理。

  這事,是應該做的。

  吵鬧些就吵鬧些,朱元璋不在意這種細節。

  “不知陛下今日來太醫院,可否是有什么人需要診治?”

  為首的劉太醫朝著朱元璋問道。

  太醫院么,治病的地方。

  他這么問,雖然好像有些不敬,但也沒啥大問題。

  朱元璋笑道:“非也,若是診治,朕直接通傳你們不也一樣么。”

  太醫們面露異色,不知道朱元璋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朱元璋也沒逗他們的想法,直接拿出了朱標關于防止瘟疫的整理內容道:“這是青州府防治瘟疫的具體詳盡之策略,包括從開始到控制的全部過程和辦法,朕今日前來,便是將此物給你們的。”

  太醫們一聽到這個,那一個個眼睛都放光。

  因為從這瘟疫防治的策略辦法中,就可以反推出瘟疫到底是一種怎么樣的疾病。

  如何產生又如何阻絕或是治療。

  “謝陛下!”

  所有的太醫恭敬的謝道。

  劉太醫更是雙手舉起,從朱元璋手里接過了那份無比重要的瘟疫防治手冊。

  朱元璋淡淡道:“此物之重要性,朕不再多言,這是太子殿下實際記錄的原本,僅此一份,切不可有絲毫的損壞,明白嗎?”

  這份瘟疫防治手冊,那是朱元璋之后用來制定瘟疫防治的標準冊。

  將是載入大明史冊的東西。

  雖然主持的人蘇璟還在,但這第一份實際記錄的內容,意義不容替代。

  “臣明白,此物陛下交給臣是什么樣,臣還給陛下的時候就是什么樣。”

  劉太醫十分認真的回答道。

  “明白就好。”

  朱元璋點點頭,轉身便離開了。

  一眾太醫立刻圍到了劉太醫的身旁,那叫一個殷切和期望。

  “急什么,都散開點,若是汗氣浸染,壞了東西,我們的腦袋就得搬家!”

  劉太醫一臉嚴肅的說道。

  太醫們立刻散開,然后跟著劉太醫進了太醫院內。

  翻開冊子,最先的就是謄抄。

  這么多人,就翻這一本,很容易翻爛了,抄下來是最為穩妥的。

  太醫院內,一群人埋頭唰唰的抄寫著。

  當然,還有一個朗讀的,正是劉太醫。

  一時間,太醫院倒像是學堂了。

  離開了太醫院的朱元璋,轉頭就到了工部。

  “臣張昺拜見陛下。”

  工部侍郎張昺朝著朱元璋恭敬道。

  朱元璋也不廢話,直接掏出一張紙來說道:“照著上面的方法,給朕做一塊肥皂出來,越快越好。”

  肥皂?

  張昺一愣,不是很懂。

  但接過了朱元璋給的紙,掃了一眼后,他便明白了。

  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出來的就是肥皂。

  “是,陛下,臣一定盡快做出來。”

  張昺沒有遲疑,直接接下了朱元璋的旨意。

  他也不管這辦法到底有沒有用,反正先按照這個做了再說。

  交代完了肥皂的事情,朱元璋也沒逗留,直接走了。

  張昺又仔細的看了好幾遍肥皂的制作辦法,為了保險起見,他決定自己親自動手做。

  反正過程并不算復雜,所需的原材料也沒有多么難得。

  接連跑了三處地方,朱元璋也稍稍停下休息了一會。

  除了朱標不回來的事,其他都和蘇璟有關系。

  也沒休息太久,朱元璋來到了農學院。

  玻璃溫室讓他眼前一亮,因為之前農學院的優異表現,楊思義申請的各項有關農學院的建設事宜,朱元璋基本就是掃一下就通過了。

  他知道有玻璃溫室這么個事,但來還是第一次。

  “父皇!”

  朱橚見到朱元璋過來,立刻過來行禮道。

  “楊思義呢?”

  朱元璋問道。

  朱橚回答道:“楊尚書公務繁忙,大部分時間都是兒臣自己在這邊。”

  楊思義作為戶部尚書,在這年關將至的時候,那真的是忙的不行。

  因為主管大明的各項支出收入,這年終審核,肯定得把賬目盤清楚。

  這會,戶部就是連軸轉的。

  朱元璋微微點頭,也意識到自己問的話有些問題。

  要是楊思義這個戶部尚書在這,那才奇怪了。

  “老五,我聽說這玻璃溫室是你主張要做的,那你能給父皇講解一下嗎?”

  朱元璋朝著朱橚說道。

  自從朱橚回來,朱元璋對于朱橚的關注就多了許多。

  沒辦法,朱橚實在是太亮眼了。

  本來老三朱棡,在一眾皇子中算是相當出色的。

  但朱橚回來之后表現的種種,朱棡真比不上。

  朱橚還比朱棡小上好幾歲,這只能說明,蘇璟這個老師,教導的真不錯。

  “當然可以,父皇。”

  朱橚點點頭,立刻就朝著朱元璋開始講解起來。

  現如今的玻璃溫室已經投入了使用,各種反季節的作物也開始培育。

  “這些是韭菜,這是青菜,這是黃瓜……”

  一樣樣的反季節蔬菜,看的朱元璋那是相當的吃驚。

  他是當過農民的,這不同時節生長不同的農作物,這點簡單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但眼前的這些蔬菜,分明是在顛覆他的認知。

  朱橚講的很細致,從玻璃溫室的作用到如何種植這些反季節蔬菜,全都說的頭頭是道。

  這些可不全是蘇璟教導的,種植方面,尤其是實際種植,都是朱橚的自我學習和研究。

  畢竟,蘇璟在種植上,毫無天賦。

  朱橚運用蘇璟教導的科學研究辦法,配合上他的興趣和天賦,這才創造了眼前的景象。

  朱元璋聽得很認真,農業一直以來,都是他最重視的行業。

  所以農學院才會設立的如此簡單,許多需要的投入也很容易的就得到了批復。

  農業重要,農業技術同樣重要。

  如果不是因為起義,現在的朱元璋,可能還是個老農民。

  不知不覺間,朱橚已經講了一個時辰。

  但他依舊不知疲倦,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上,永遠保持熱情,這便是蘇璟最欣賞朱橚的地方。

  “好了,老五,歇歇吧。”

  朱元璋中斷了朱橚的講解,再繼續講下去,怕是今天都講不完。

  “好吧,父皇。”

  朱橚點點頭,意猶未盡的說道。

  顯然,就說了這么點,他還是不暢快。

  朱元璋說道:“老五,蘇璟和你大哥,今年不能回來過年了。”

  朱橚一愣,低頭道:“謝父皇告知兒臣。”

  “老五,你認為你的老師蘇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朱元璋來了興趣,朝著朱橚問道。

  朱橚抬頭看向朱元璋回答道:“父皇,兒臣以為,蘇師是一個真正的學士。”

  學士?

  朱元璋是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朱橚會對蘇璟有這么一個評價。

  “那若是你父皇我想讓蘇璟入朝堂,為大明效力呢?”

  朱元璋又問道。

  朱橚沉默了,朱元璋鼓勵道:“大膽說,這里沒有旁人,父皇不會責怪你的。”

  對于蘇璟入朝堂的事情,朱元璋自然是早就算計。

  而他也知道,這件事,朝堂百官的看法,各不相同,或者說他們各懷心思。

  想要找一個能不摻雜朝局形勢,單純的人來問問,還是比較難的。

  朱橚,顯然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兒臣以為,蘇師不應該入朝堂。”

  朱橚回答道。

  朱元璋眉頭微蹙,但也沒生氣,好奇的問道:“老五,你為什么這么想?”

  朱橚回答道:“因為蘇師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個優秀的老師,他應該教導更多的人,而不是當官。”

  別看朱橚年紀小,但思想可一點都不小。

  “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起來,說道:“老五,蘇璟知道你這么看他嗎?”

  對于朱橚的看法,朱元璋并沒有表達什么贊同或是反對。

  他只是覺得十分的有趣。

  朱橚搖頭道:“應該不知道吧。”

  朱元璋起身,說道:“老五,蘇璟這樣的人,只做一個老師太屈才了,他應該有更廣闊的舞臺。”

  “當然,父皇并不是說你說的不對,等蘇璟回來,繼續和他好好學習,朕對你的期待很高。”

  朱橚立刻道:“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努力跟著蘇先生學習,絕不辜負父皇的期望。”

  朱元璋又看了看朱橚,自語道:“蘇璟,你教學生的確有一套,就是太心口不一了。”

  阿嚏!

  遠在萊州府的蘇璟,突然一個噴嚏打了出來。

  他揉了揉鼻子道:“誰又在背后說我壞話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