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八十三章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迷信?”

  朱標再度聽到了蘇璟聽到這個詞,他有些奇怪道:“蘇師,這迷信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迷信?

  蘇璟倒是被朱標一下給問住了。

  遲疑了片刻之后蘇璟朝著朱標反問道:“牛懿,你相信我嗎?”

  “自然是相信的。”

  朱標點點頭道。

  蘇璟繼續問道:“什么都相信嗎?我說我明天就能變出一萬石糧食你信不信?”

  朱標稍稍遲疑了一下,點頭道:“學生相信。”

  “這就是迷信了。”

  蘇璟立刻道。

  現身說法的解釋永遠是最清晰的。

  迷信就是盲目的信仰崇拜。

  只是,朱標此刻卻是立刻反駁道:“蘇師這是何意?學生是相信老師的,一萬石糧食,以蘇師的能力,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他不傻,蘇璟舉的例子他自然明白。

  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對于蘇璟的信任是迷信。

  蘇璟搖了搖頭道:“牛懿啊牛懿,我和你說了多少次,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伱怎么老是聽不進去呢?”

  蘇璟發現現在朱標對于自己的盲目崇拜,已經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了。

  “以蘇師的能力,一萬石糧食在一天內籌集出來確實是可以做到的呀。”

  朱標依舊很是認真的說道。

  蘇璟無奈了,轉而說道:“那我說我能上月亮,你信嗎?”

  這一次朱標沉默了好一會,思考又思考了才說道:“我不確定,但以蘇師的學識,或許未來真的有機會也說不定。”

  “看看,這還不是迷信是什么?”

  蘇璟看著朱標,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好家伙,連上月亮都是有可能了。

  這簡直讓蘇璟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朱標回答道:“蘇師,學生真的是很認真的思考過,蘇師教導我如此之多的學識,我以為未來飛上天空,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蘇璟徹底無語了,這可是明朝,僅憑自己一個人怎么可能完成工業革命,完成現代化。

  朱標真是對自己迷信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牛肅,你說說看,你大哥這算不算是迷信?”

  他只能將目光轉向了在一旁吃飯的朱橚。

  朱橚想了想說道:“蘇師,學生以為大哥說的不無道理,蘇師最擅長從無到有,即便是飛上月亮,那也未必不可能,只不過時間可能長些而已。”

  完了完了!

  聽到朱橚這話,蘇璟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沒想到自己的兩個徒弟,對于自己的信任程度竟然都到了如此的地步。

  “算了算了,不說我了,反正你能明白迷信是啥意思就行。”

  蘇璟選擇了暫時不糾結這個問題。

  好家伙,和朱標叫迷信,結果講到自己頭上來了。

  “所謂迷信,指的是盲目的崇拜,就以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這件事為例子,或許劉邦起義的時候真的斬了一條白色,但具體的經過肯定沒有高祖斬蛇,平帝還命那么的玄乎。”

  蘇璟朝著朱標說道。

  此時朱橚問道:“蘇師,高祖斬蛇,平帝還命是什么意思啊?”

  年歲較小的朱橚雖然也看過史書,但僅限于知道斬白蛇起義,再多的就不清楚了。

  蘇璟笑笑,看著朱標道:“牛懿,你來給你弟弟解釋下吧。”

  朱標點點頭,然后說道:“這高祖斬蛇,平帝還命說的是,漢高祖劉邦在斬殺白蛇的時候,白蛇變成了一條巨大的白蟒,白蟒口吐人言道:‘你欠下的賬一定要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結果就是劉邦一劍直接把白蟒從中間斬成了兩半。”

  “所以西漢傳到漢平帝,白蛇轉投胎王莽,毒殺漢平帝,篡漢為新。后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而東西漢恰巧各傳200余年。”

  “這就是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的說法了。”

  朱橚聽完,認真的問道:“大哥,蟒蛇還會說話嗎?”

  蟒蛇會說話嗎?

  這個問題當即問住了朱標。

  “當然不會,這就是個迷信的故事而已。”

  蘇璟立刻說道。

  朱橚的年紀還小,蘇璟可不希望他被這種迷信的思想所影響。

  朱標看向蘇璟道:“蘇師,平帝還命這件事是假的,但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怎么能是迷信,你也說了,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

  白蟒開口這件事,朱標內心也沒那么相信。

  但是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事情,那可不是神話傳說了。

  蘇璟看著朱標笑道:“那你說說,這斬白蛇起義,《史記》都是怎么記載的。”

  “是不是有赤帝白帝之說?”

  朱標點點頭道:“沒錯,《史記·高祖本紀》中有言,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赤帝指的便是漢高祖劉邦了。說明漢高祖劉邦乃是天命所歸。”

  《史記》朱標還是學的很認真的,內容也記得很清楚。

  “不錯。”

  蘇璟點點頭道:“那牛懿,你真的相信天命嗎?你認為漢高祖劉邦能夠推翻暴秦,建立大漢是因為所謂的天命嗎?”

  這話若是問普通人,或許立刻會有一個肯定的回答。

  但朱標跟在蘇璟身邊已經學習了所有,從事物的現象到本質之間,他已經學會了去尋找規律。

  而且,朱標還是朱元璋的兒子,早在朱元璋吳王時期就已經是世子的兒子。

  大明是如何建立的,他是看著的。

  天命?

  朱標搖了搖頭道:“蘇師,學生以為,漢高祖劉邦的成功,是因為暴秦無道,而劉邦順應民心,方能奪取天下。”

  百姓的重要性,是朱元璋時常向朱標強調的。

  可以說,在對于百姓的重視上,朱元璋在歷代皇帝中,也是排的上名號的。

  當然,重視不代表他就能讓百姓過的最好。

  蘇璟看著朱標,眉頭一挑,說道:“你看,你這不是都知道么。”

  “所以呢,說白了斬白蛇起義這件事,就好像你挪煉丹爐一樣,在傳播之中,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那我再考考你,為什么這斬白蛇起義的事情,會演變出這些傳言,甚至是神話出來。”

  聽著蘇璟的問題,朱標立刻開始思考起來。

  片刻之后,他回答道:“蘇師,學生以為,這是百姓對于漢高祖的崇敬,他們自發的將自己的想象套在了漢高祖的身上。”

  “漢高祖推翻暴秦,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他們去贊揚漢高祖。”

  朱標從百姓的角度上去解釋了這件事。

  蘇璟吃了口菜,說道:“有一定的道理,但《史記》為何要這樣記載呢?作為一本記錄歷史的典籍,難道不應該公正客觀嗎?”

  不同于百姓的說法,史記那是官方的記載。

  朱標想了想說道:“也許這件事是真的呢?赤帝白帝之說,學生以為是有可能的。”

  終究是還是科學學的時間太短了。

  蘇璟看著朱標繼續問道:“那我再問你,這赤帝白帝的說法,是劉邦斬完白蛇之后就有了呢,還是后來才傳出來的。”

  “說的直白點,赤帝白帝是劉邦親口對別人說的嗎?有旁觀者嗎?”

  朱標搖頭道:“蘇師,這肯定無從得知了。”

  漢朝的事情,距離現在都過了千年以上了。

  蘇璟笑道:“所以,我們不論真假,想想這件事記載在《史記》上,對于漢高祖劉邦有什么好處嗎?”

  不論真假,只想好處。

  朱標被蘇璟這波操作搞的又有點迷糊了,但他還是照著蘇璟的思路想了下去。

  “蘇師,學生懂了,這是讓天下百姓都認可漢高祖,漢高祖乃是天命之人,大漢的建立是命中注定。”

  朱標興奮的朝著蘇璟說道。

  但只是片刻之后,他又道:“可是《史記》完成的時候,是漢武帝時期啊。”

  “這時候的漢高祖劉邦,早就死了。”

  劉邦死了,還要這認可有什么用呢?

  蘇璟說道:“但劉家還在,漢高祖劉邦越是神秘,越是天命所歸,那劉家的位置就越發的穩固。”

  “漢武帝就真的只是為了贊揚他的曾祖父劉邦嗎?皇帝這個位置,可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劉家的位置。

  也就是皇帝的位置。

  天下共主的位置。

  朱標只覺得心神一震,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在蘇璟的講述下,卻是蘊含著如此的深意。

  但偏偏仔細想,和蘇璟講的是一般無二。

  “所以,蘇師,這也叫做迷信嗎?”

  朱標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搖頭道:“這叫制造迷信,用這樣的手段,去控制愚昧的百姓,穩固自身的地位,這可以算得上一種輿論的用法,盡管看起來時間跨度有些長,但效果卻是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斷的成形。”

  “配合上其他的手段,比如白馬之盟,定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讓劉姓成為正統,直到現在,我們不還是自稱漢家天下么。”

  “你說說,這劉家是不是有夠高瞻遠矚的,大漢距離過去都這么多年了,我們還叫自己漢人呢,明明是始皇帝嬴政創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現在沒人說我們是秦人吧。”

  蘇璟侃侃而談,這些東西倒不是他在什么正統的歷史讀物上看的。

  前世各種亂七八糟的解讀太多了,蘇璟偶爾也會看看,覺得有點道理的就記在腦子里了。

  這會用來和朱標吹吹逼,那是正合適。

  果然,聽著蘇璟的話語,朱標的臉色已經變了。

  漢人這個稱呼,朱標此前還真的從未想過。

  聽著蘇璟這么細細道來,仔細的想象漢朝的那些事,竟然真是如同蘇璟說的一樣。

  這輿論,竟然還等有如此厲害的作用嗎?

  “蘇師,那到底該如何控制輿論呢?”

  朱標朝著蘇璟問道。

  聽了這么多,朱標心中對于輿論的重視,已經非常大。

  “想要控制輿論,那這個事就得細細講了,一時半會怕是說不完。”

  蘇璟繼續吃著,淡淡的說道。

  前世作為上市公司的ceo,遭遇到的各種公關危機那是不少的。

  在這一方面,蘇璟還是有著不少經驗的。

  不過,明朝和蘇璟前世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想要說明白,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朱標立刻朝著蘇璟拱手道:“還請蘇璟教我。”

  “先吃飯!吃完飯再說!”

  蘇璟知道,這朱標又來勁了。

  自己只要但凡扯點東西,朱標聽著都想學。

  好在蘇璟也習慣了,學就學吧。

  但吃飯是大事,先吃飯才能有后續。

  “是,蘇師。”

  朱標立刻扒拉起了飯菜,速度相當快。

  此刻的奉先殿內。

  李善長正站在朱元璋的面前,看著朱標所寫的以工代賑的基建方案。

  朱元璋對于這個方案,那也是認真思考過。

  但民生這方面,并不是他最擅長的。

  搞錢這件事,主要是李善長在負責,而朱標的方案里,錢糧是最重要的。

  “怎么樣,善長,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朝著李善長問道。

  李善長拱手回答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的建言,臣以為尚且不妥。”

  “嗯,說說看,都是什么地方不妥。”

  朱元璋也沒什么表情變化,只是詢問道。

  李善長說道:“以工代賑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這一點在之前的賑災中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檢驗。”

  “但像是修路鋪橋這樣的事情,也用這樣的辦法,臣以為行不通。”

  “大明治下,的確有頗多窮苦百姓,但若是想要采用這以工代賑的辦法,甄別百姓的情況已經是個大工程了,下面的官吏難免有別有用心之人。”

  “更何況如今國庫尚不充盈,陛下還需用兵,實在沒有多余的錢糧來做此事。”

  “臣以為,此等修路鋪橋之事,還是從當地征收徭役來的直接。”

  李善長那是有理有據,直接將朱標的辦法給反駁了。

  他低著頭,表情嚴肅認真,就好像完全是為了大明著想一般。

  朱元璋聽完之后,沉默了一會,問道:“善長,此事當真不可行嗎?”

  李善長恭敬道:“陛下恕臣無能,實在是沒有辦法。”

  “好,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擺擺手,直接讓李善長下去了。

  李善長剛走,他的臉色就微微沉了下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