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十二章 大明,終將消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溧水縣外。

  田邊樹下。

  蘇璟與朱標兩人盤坐在地上,不遠處有著農民在田地中勞作。

  朱標雖然坐著,但卻十分的拘謹,或者說認真。

  因為蘇璟講起來可能隨隨便便,但他一不小心漏掉什么就聽不懂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蘇璟淡淡開口道:“想要理解這句話,那就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經濟基礎,什么是上層建筑。”

  “所謂經濟基礎,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

  “上層建筑,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這兩者是因果關系,經濟基礎是因,而上層建筑是果。”

  “其一切的核心就是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指的是物質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分配的形式等等。”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好了,牛懿,你先理解一下這些定義,消化一下,之后我再繼續。”

  朱標點點頭,閉上眼仔細回憶著蘇璟剛才說過的話。

  很拗口,也很新奇。

  好在朱標的記憶力不錯,大約半炷香的時間,朱標睜開眼說道:“蘇師,我好了。”

  “好。”

  蘇璟不急不緩道:“那我就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為現在大明朝之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什么?”

  朱標略微的思索了片刻之后回答道:“土地。”

  蘇璟點頭道:“不錯,農業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大明朝的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不僅僅是大明朝,自秦朝大一統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便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所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便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基礎。”

  “既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統治者就必然把土地權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于是自秦朝起,就出現了政治上實現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直到如今的大明朝。”

  “而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便是一種上層建筑的體現。”

  “這便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大明朝的體現。”

  蘇璟盡可能的將一切說的簡單些,因為朱標不是現代人,很多東西,他并不一定能夠理解。

  朱標此刻只恨自己沒有帶紙筆,心中不斷的默記著蘇璟所說的一切,生怕自己漏掉了一個字。

  學究天人!

  這些東西,是朱標在所有的老師,包括他的父親朱元璋那里都無法學到的東西。

  “你有什么疑惑,可以現在就問。”

  蘇璟看了看不遠處的農民,淡淡的說道。

  朱標略一思量,說道:“蘇師,你說自秦朝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專制才形成,那在此之前呢,夏商周又是什么情況,那時候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不是土地了嗎?土地應該并沒有發生過變化啊。”

  蘇璟轉頭看向朱標,這個學生讓他越發的滿意起來。

  他笑道:“問的很好,土地確實沒有發現過變化,但夏商周時期,生產工具落后,集體勞動的效率更高。”

  “那時候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不再是土地,而是人了。”

  “所以,那時候的社會,我稱之為奴隸制社會。”

  “因為主要生產資料變成了人,他們的土地制度也相對應的不同,井田制便是奴隸制社會的產物。”

  “經濟基礎就是人,而上層建筑是井田制,這便是當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朱標仔細的聽著,內心也在細細的論證的正確性。

  蘇璟則是依舊十分的平淡,完全沒有任何擔心。

  這馬哲中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可是經典理論,被后世不知道多少大佬論證推崇過的。

  區區一個古代少年,是不可能找到任何漏洞的。

  “蘇師,學生受教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確實是至理名言。”

  朱標朝著蘇璟拱手認真道。

  蘇璟則是看向朱標道:“牛懿,能聽懂這些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但這些只是理論的表現形式,而它的內核,遠比你聽到的還要更加的深遠。”

  “不過,那些東西,并不是適合伱了。”

  朱標當即朝著蘇璟彎下了身子,無比的懇切的說道:“請蘇師賜教!”

  “你當真想知道?”

  蘇璟反問道。

  朱標抬頭,鄭重看向蘇璟道:“大道在前,還望蘇師滿足學生的心愿。”

  蘇璟擺擺手道:“罷了罷了,就和你說說吧,反正你也只是個孩子,聽一聽就算了。”

  “多謝蘇師。”

  朱標再度朝著蘇璟行禮。

  蘇璟繼續道:“剛才我說了,夏商周屬于奴隸制社會,而自秦朝大一統之后就變成了封建社會。”

  “你知道促成這個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嗎?”

  朱標簡單回憶了一下,回答道:“是經濟基礎的轉變,蘇師剛才說了,夏商周時期生產工具落后,所以主要生產資料是人,而從秦朝開始,主要生產資料就是土地了。”

  “只是,為什么是秦朝開始呢?”

  說著,朱標陷入了疑惑之中。

  蘇璟點頭道:“問的好,為什么是秦朝開始呢?”

  “因為春秋戰國之時,出現了鐵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出現,鐵器牛耕。”

  “當時的人們發現,鐵器牛耕的效率要遠遠大于純人工,生產力大大提升,所以開始不斷的普及。”

  “集體勞作的井田制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開始不斷的瓦解。”

  “再之后秦朝統一六國,生產關系重新分配,井田制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鐵器牛耕導致了經濟基礎的提高,從而讓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

  “而當下一次新的改變生產方式的生產力工具出現之后,經濟基礎再度發生變化,上層建筑也會隨之改變,封建社會也必將消失!”

  “這是歷史的潮流,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封建社會必將消失!

  朱標被這句話直接震驚在原地。

  封建社會的消失,豈不是意味著大明的亡國!

  明明之前蘇師提出了大明的問題,也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這樣,也無法阻止大明亡國的命運嗎?

  大明,終將消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