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七十四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朕真的不務正業

  大明是一個很硬氣的國朝,至少在國格上素來如此。

  比如燕軍第一將,靖難第一功的淇國公丘福,率領十多騎兵出塞被埋伏,在臚朐河全軍覆沒,被俘后不從,韃靼將丘福斬首,朱棣自此開始了親征草原。

  瓦剌人帶著皇帝兵臨京師城下,大明寧愿換個皇帝,也要擊退敵人,并且要回了太上皇明英宗。

  但大明在隆慶二年議和了,這種死鴨子嘴硬的骨氣,就被打斷了。

  而參與議和的有張居正、高拱、王崇古、楊博等人,就是讓大明變的如此軟弱的罪魁禍首,俺答汗老了,議和之后再無攻伐大明的能力,但大明寧肯勝之不武,也要大軍出塞,擊破板升。

  只有俺答汗死了,大明所有人,包括皇帝首輔次輔將軍們,才能體面。

  正是因為如此,譚綸、梁夢龍、潘季馴才一直積極鼓噪復套之事,因為他們知道大明從上到下所有人都需要河套,哪怕是為了體面,哪怕是嘉靖年間首輔夏言因為復套之言被殺,復套之言,依舊是絡繹不絕,前赴后繼。

  譚綸在臨走前,知道了大明在河套設立了綏遠,了無遺憾,潘季馴領了圣旨和千萬兩白銀前往河套,主要是為了煤炭和銅山、銀山。

  大明老了,少了幾分年輕氣盛,多了幾分圓滑世故,比如最近王崇古搞的迂回路線,張居正選擇了認同,并放心的將這種迂回路線徹底交給了王崇古。

  張居正素來重視循吏,他是那種唯結果論的忠實擁躉,能做成,不顧什么方法方式。

  大明皇帝要求的是徹底還田,甚至不惜發動戰爭,將大明再次耕犁一遍,也必須進行,現在做不了,日后生產力提高也必須做,蒸汽機已經開始咆哮,工業化的進程已經一腳踹開了大門,那必須徹底還田釋放生產力,增加人口,增加工匠人數,這是工業化的必然進程。

  張居正反復勸諫,拿出了妥協還田疏,三個進程,即便是做到額田的地步,也不過是封建改良主義,鼓勵原來的鄉賢縉紳成為工坊主,將獲利更低的生產資料土地,以更加穩妥的、溫和的方式,還給百姓,所以這叫做還田。

  而王崇古則在極力反對的過程中,拿出了一個迂回妥協的還田疏,以各種陰謀詭計的方式,坑蒙拐騙的引誘遮奢戶,完成部分還田,甚至連封建改良主義都算不上,頂多算是封建皇帝擁躉,為了更多的工匠,進行的一次生產關系改變的嘗試。

  即便是如此,就已經讓人足夠的驚心動魄了。

  朱翊鈞剛剛送走了潘季馴,1100萬兩銀子,潘季馴帶走了兩百萬銀,剩下的將會在半年內逐步運抵大歸化城,工部吏部兵部遣官營建大同到歸化、歸化到五原府、朔方府(今鄂爾多斯)等地馳道。

  值得注意的是,勝州露天采煤廠已經投入使用,臥馬崗因為需要通過大漠的馳道,所以沒有什么動作。

  戚繼光弄了五千名俘虜,在勝州開山修路,鋪設了一條石子路,已經營建好了部分的官舍,開采所用的各種鐵器已經開始動工,五千人的露天煤場,開采效率開始快速提升,這些俘虜都是漢兒,現在要在煤場服勞役五年,才能獲得自由身。

  朱翊鈞對勝州采煤場的進程,出乎意料,戚繼光會打仗,朱翊鈞知道,戚繼光會種地,朱翊鈞知道,戚繼光會開礦,朱翊鈞也知道,但開的這么快,實在是出乎朱翊鈞的意料之外!

  西山煤局都沒這么快的!

  什么時候濃眉大眼的戚繼光,對開礦之事如此熟稔了?

  為了解開疑惑,朱翊鈞寫信到了前線,戚繼光的回信,也說的很清楚,當初他在浙江招募的客兵,大半都是礦工,開礦那是老手藝了。

  在戚繼光眼里,礦工窯民工匠,都是一等一的兵源,其次是鄉野,最次的便是城里人,戚繼光在紀效新書里直接明說了:自選鄉野民丁。

  城里人不能用,城里人吃不了苦還意見大擾亂軍心;喜歡花拳繡腿的不能用,套路只能耍帥不能殺敵;做過吏員公職不能用,因為他們就知道投機取巧,可勁兒的鉆營。

  大明堂堂大將軍戚帥,也是個老陰陽人了,偶爾也會提到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打起仗來悍不畏死。

  這倒是真的,朱翊鈞就親眼見過一次,有一次京營演練,一方輸紅眼了,有一小旗,扛起火藥包就要沖過去跟對手同歸于盡,得虧被人給攔下來。

  戚繼光的嫡系多為義烏兵,這幾年,他的風格逐漸變得穩重起來,義烏兵反倒是聚集在了李如松的帳下,李如松打起仗來也是個瘋子,還帶著一群瘋子。

  朱翊鈞收起了戚繼光的書信,對著馮保說道:“戚帥來信說,墩臺遠侯發現了個大鐵山,也不知道如何跟朝廷說那個鐵礦,就在臥馬崗的附近,就很大很大的一個鐵山,露天的,品位很高。”

  馮保和張宏互相看了眼,彼此都是疑惑的說道:“啊?”

突然從天而降的潑天富貴,實在是讓人措手不及,缺銀少銅沒有煤鐵還爛,是這些年明公們經常提及的話題,滇銅難,埋得深,但還是要傾盡全力的采本章未完,繼續左滑閱讀  用,西山煤局的煤三十多丈深,也要挖煤。

  結果現在,戚帥又報聞了一個新的礦山,鐵山。

  采不完,根本采不完。

  其實很簡單,臥馬崗附近是中亞成礦帶,而且是斑巖型銅金礦的成礦帶,倭國、呂宋、婆羅洲、智利也都是富礦,他們都分布在環太平洋成礦帶,又因為板塊運動,這些地方也在造山帶,地里的礦就都拱出來了。

  不是云南地方官員不負責、百姓不勤懇,短短不到十年就被呂宋銅祥的赤銅產量給超過了,完全是因為自然稟賦的原因。

  朱翊鈞的勤勉已經超過了大明朝大多數的皇帝,他給邊方的將軍寫信,奏疏從不過夜,御門聽政、操閱軍馬,幾乎沒有休沐的時間,這讓他對信息的掌握,也超過了大多數的皇帝,形成了實質權威,實質皇權,而不是空有一個架子,被人忽悠的人型圖章。

  這讓朱翊鈞能夠了解很多的矛盾。

  大航海時代,每一條的利潤隨著距離的增加不斷增加,即便是抵達琉球換取海貨的利潤,也超過了300,如果能抵達泰西,那么利潤率將超過1000,這是費利佩二世面對大明皇帝那么多無禮的訴求,也愿意繼續海貿的原因,同樣也是大明勢要豪右們寧愿出讓土地,也要換取出海權的原因。

  海貿,成為了朱翊鈞工具箱里,調節矛盾里,頗為有效的一個工具。

  這是王崇古迂回還田的策略過程中,朱翊鈞做的總結。

  此時的全楚會館內,大明帝師張居正,將寫好的一卷書,翻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后扔進了火盆里,用一個鐵鉗,挑動著書籍燃燒,火焰的光芒壓過了石灰噴燈,明滅不定。

  游七面色復雜的說道:“先生,嘔心瀝血所作,為何要燒掉它。”

  “現在不合用,不適合,所以需要燒掉它,時間到了,必然有人總結。”張居正似乎在回答游七,更是在回答自己。

  “可是……”游七呆住了,他不知道這東西要燒…

  這是張居正寫好的階級論第二卷分配,因為在寫完階級論的第二卷后,他洞悉了第三卷的內容,當看到第三卷的時候,他迫不及待的燒毀了第二卷。

  階級論的第一卷,論述了階級的存在和階級的形成,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第一個推論:

  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平等,演繹出財富與地位的不平等,進而導致各個階級掌控和可分配的資源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具有天然的非正義性。

  這種不平等,再加上民為邦本的綱領,誕生了目前的政治邏輯,殺富濟貧來減少這種不平等性。

  田賦商稅上,土地在誰手中問誰收取田賦,馳道設有鈔關抽分局、腹地五大市舶司、海外四大市舶司向有能力流轉的富商巨賈收稅;

  在軍事上,主要向鄉野征兵,而不是城里人,鄉野窮民苦力成為京營銳卒,那是階級的躍遷,比如熊廷弼從放牛娃成為太傅門生和皇帝同門師兄弟;

  在官廠上,則是招攬窮民苦力安置流氓,保證大明不至于有攻破州縣規模的民亂發生,成為工匠代表著擁有安定的生活;

  大明的新政,總體而言,都是在圍繞著殺富濟貧,減少不平等性在進行,包括了當下的廢賤籍和還田疏。

  但是!

  階級論的第二卷,講的是分配,一旦把分配講清楚,自然而然的會得到第二個推論:

  使用暴力是改變階級不平等的主要方式,暴力的使用可以讓分配變得平等,進而消除階級之間的不平等,使用暴力斗爭來爭取平等,就帶有天然的正義性。

  這種正義性,在大明也是存在文化基礎的,在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海瑞上《治安疏》,痛罵皇帝嘉靖嘉靖,家家皆凈,嘉靖皇帝也殺不得海瑞,而這種正義性,有一種,更加暴力傾向的表述是大澤鄉的怒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為大明帝師元輔世襲武勛、作為陛下的忠誠擁躉的張居正,從階級論的第二卷里,看到了造反合理的時候,整個人都傻掉了,之前一直遲遲不動筆,就是不知道寫出來會造成何等的惡劣的影響,寫出來之后,張居正知道不該寫。

  每一個文人,著書立說之后,即便是不給別人看,一般也會自己留著,張居正是個讀書人,他也打算留著,偶爾翻看一下,感慨一下自己的膽大妄為,然后再小心藏好,歷代以來,孤本消失不見數不勝數。

  但他簡單設想了第三卷后,立刻讓游七拿來了火盆。

  張居正簡單設想了第三卷的內容——斗爭,得到了第三個推論:

  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下的暴力沖突,是持續的、不間斷的、永無休止的,它只有在消滅階級后,才會最終停止,這種激化到暴力沖突的階級之間的矛盾,會在生產資料再次分配后得到緩解,這種斗爭帶有必然性。

  這第三個推論指向了一個暴論,王朝輪回的必然,和大明必亡。

  如果順著這個思路去思考,第四個自然的推論,一定和消滅帝制有關。

朘剝和階級是不正義的、暴力斗爭是正義的本章未完,繼續左滑閱讀  、暴力斗爭的必然和王朝輪回、生產資料再分配的必然性、消滅帝制的必要性。

  張居正僅僅寫出了兩卷,就要把書燒毀,他已經不敢想象,第四卷的內容出現并且成熟的那一天,會帶來何等的劇變。

  “先生,此刻燒了,后人不見得能總結的出來。”游七非常肯定的說道,宰相門前七品官,大明這么多年,也就一個張居正敢于革故鼎新推行新政,試圖挽救大明,再沒有了。

  “你說得對。”張居正面色略顯痛苦的說道,明滅的火光照亮了張居正已經有些蒼老的臉,他臉上有些皺紋,讓他的神情變得更加陰郁。

  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自己有了這么多膽大包天的想法?從矛盾說開始的,公私論、生產圖說、階級論第一卷,越來越大膽,越來越深入。

  這一整套的敘事是邏輯自洽的,甚至在自由之說都在為這一套敘事補充不足,這一套敘事里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虛構的‘大同世界’,自由說,用人人終獲自由補足了這一缺陷。

  加上自由說的這一整套敘事理論,是模因污染,會改變所有人的思考模式,但真正敲碎了思想鋼印的只有他張居正,因為直面不可名狀的恐怖,始終只有張居正一人,先生朕有惑的可怕,只有張居正親眼目睹了。

  甚至張居正本人都知道,自己沒有敲碎思想鋼印,否則這第二卷《分配》已經送入宮,呈送御前了。

  沒有人再這么膽大包天去思考這些問題,這四個建立在矛盾說之上的推論,恐怕后人也無法總結。

  祖沖之父子的《綴術》,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直到抄王錫爵的家時,才找到了孤本,而后才知道了里面研究的是無限微分和無限求積(求和),研究的是不規則形狀的面積體積。

  張居正的階級論第一卷已經印的哪里都是,但第二卷到第四卷,真的有可能不會出現,而且概率很大。

  寫還是不寫,這是一個問題。

  “算了,完全沒有必要不是嗎?”張居正終于下定了決心,燒都燒了,沒必要再寫出來了,這四卷真的寫完,就是屠龍四術。

  已經更新到了6.0版本的張居正,3.0版本的王崇古根本不是對手。

  游七臉愁的都擰在一起了,其實他很想說,燒了也沒用,他已經拿去雕版了,甚至現在成書已經送到了宮里去!

  “先生,王之誥來了。”門房匆匆趕了過來,將拜帖遞給了張居正。

  “快請。”

  王之誥到了文昌閣,這是全楚會館的書房,這里在萬歷五年,張居正丁憂之后,皇帝陛下讓工部大修了一遍,主要是為了防止失火,進行了鋼混結構改造,窗明幾凈的大窗戶,顯然是通和宮最新運用的平板玻璃,頗為厚實,兼具保暖和采光。

  通和宮前幾天才換上,張居正這里也換上了,可見皇帝和太傅沒有發生根本性的分歧。

  “江陵公。”王之誥和張居正互相見禮,王之誥眉頭一皺,疑惑的問道:“江陵公身上,怎么如此重的火燒火燎的味道?”

  “燒了點東西。”張居正沒有詳細說究竟燒的什么。

  君子遠庖廚,張居正這個地位,不可能去廚房做飯去了,那就是燒了不能見光的東西,而且是必須親眼見證要銷毀之物。

  在經過了一陣今夜陽光明媚的客套話之后,王之誥終于說明了來意:“這西土城的遮奢戶們擔心的很,讓我來游說親家公了,他們擔心,朝廷又要禁海,又要把那海貿厚利給獨占了去,便是全都顧不得禁忌,非要我過來。”

  王之誥多少看明白了點里面的門道,勸農桑,恐怕是奔著勢要豪右的根基田畝去的,陛下要做天下最大的地主,皇帝打小就沒什么安全感,想做最大的地主,維護自己的地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個不必擔心了,陛下開海之心極為堅決。”張居正頗為認真的說道:“陛下親事農桑,也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說起來,富者田連阡陌,為國守財耳,緩急盜賊竊發,邊境擾動,兼并之財,樂于輸納,皆朝廷之物,但就結果而言,全然不是如此。”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天下動蕩難安,陛下必然輾轉。”

  “所以勸農桑為國策,最近啊,陛下打算把土地荒廢納入考成,一旦荒廢四分之一,那就是下下評,再想升轉,就是難如登天了。”

  富者兼并土地是為國朝守住了財富,可以延緩民變、盜賊、偷竊、搶劫之事的發生,如果邊方有所擾動,富者兼并所得的財物,也是樂于認捐輸納,都是天下、朝廷之物。

  這是一直以來,士大夫們宣傳的謊話,結果是,天下疲憊。

  這也是接下來要做的事兒,把田畝荒廢比例納入考成,一旦查問不足七成半,就是下下評,一旦獲得這個評斷,那基本代表著仕途斷絕。

  “這是不是有點吹求過急了。”王之誥眉頭緊皺的說道,大明完全沒有了之前要亡國的那種迫切感,為何要如此急切?

張居正點頭說道:“是的,所以,現在沒有本章未完,繼續左滑閱讀  明旨,先吹吹風。”

  王之誥明白了,吹吹風的意思是,看情況和表現。

  “真的只是為了勸農桑?”王之誥面色凝重的問道。

  張居正確信的說道:“是的,勸農桑,陛下親事農桑,知百姓生活大不易,這地荒著,陛下看的心里堵。”

  這一套敘事邏輯是非常合理的,陛下是個農戶,哪個農夫愿意看到田荒著?

  大明皇帝總是有些奇奇怪怪的愛好,在朝臣們看來,愛種地這是頗有祖宗遺風,畢竟朱元璋還在宮里種地了,總好過道爺修仙,先帝好女色。

  王之誥真的發現,這套說法,真的滴水不漏!甚至王之誥都覺得自己誤會陛下了,但聯想到寶岐司,王之誥背后升起了一層的冷汗。

  皇帝、張居正、王崇古根本就是早有準備!

  這線頭能追溯到當初的寶岐司設立,一個政令,官選官的頂層建筑,居然能忍這么久的時間,勢要豪右輸的不冤。

  王之誥又逗留了一會兒,選擇了離開,西土城的遮奢戶多數來自南衙,他們還在等待著王之誥的回信。

  王之誥在全楚會館門前,見到了萬士和。

  “鑒川公,多日不見,別來無恙。”萬士和笑呵呵的打了個招呼,畢竟曾經同朝為官,王之誥雖然膽怯退了,但也沒有跟朝廷政令發生過任何沖突,大家見面就還能打招呼。

  “大宗伯別來無恙,我尋親家公有點私事兒。”王之誥與萬士和寒暄了一陣才坐上了車駕,準備回西土城。

  王之誥眉頭緊皺的看著萬士和的背影,這個禮部尚書,大晚上的跑來全楚會館做什么?

  “元輔,陛下傳旨,說是元輔寫出了這個階級論的第二卷,特別命我來取。”萬士和也沒有打迷糊眼,選擇了開門見山。

  張居正看向了游七,游七倒是頗為坦蕩,這事的確是他通知宮里的,是張居正交待過的!

  從帝鑒圖說開始,張居正就讓游七把每一本寫出來的送到三經廠和國子監雕版印刷,馬自強那時候,深夜也要印書,就為了第二日使用。

  甚至說為了張居正方便呈送,每寫一頁,就會去雕版,就是為了最快呈送御前,張居正的考成法最注重效率二字,游七作為大管家當然執行的極為堅決,書寫成了,自然要奏聞宮中知曉,這也是慣例。

  這是張居正特別交代過的,游七只是個大管家,張居正沒有特別交代這一卷不能印,游七有點墨守成規了。

  “印出來嗎?”張居正倒是沒怪罪游七,智者千慮終有一失,他也是在寫完第二卷之后,才自然而然的得到了那個推論。

  游七俯首說道:“印出來了。”

  “現在燒還來得及嗎?”張居正略顯無奈還帶著一些期盼的問道。

  游七試探性的說道:“來不及了,已經送到宮里了,燒不燒,得陛下說了算,要不先生明天勸勸陛下?”

  “焚書坑儒?”萬士和立刻問道,焚書這種事,可是歷朝歷代的禁忌之事,歷朝歷代,被毀掉的書,多數都是讖緯妖言,張居正寫的東西,顯然和讖緯妖言,沒有任何關系。

  張居正沉默了下,不過好在只是第二卷,還沒到第三卷內容,一切都來得及,張居正還不信了,這天底下,還有其他人能寫出第三卷和第四卷來!他有資格如此自負。

  第二卷還沒那么危險。

  “取一卷給大宗伯吧。”張居正放棄了毀書的想法,以陛下那個天不怕地不怕,天塌了也要頂住的性子,恐怕是不會支持毀書這種行為的。

  萬士和也沒有馬上看,這種東西,都要細細琢磨,認真思考,而后要進行修改,禮部要做審核的,在泰西也是如此,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約翰·古騰堡早已經作古,但是泰西的審查制度也非常完善。

  禮部負責禮法,有些語句需要修改,注釋,防止誤讀。

  “有一件趣事。”萬士和樂呵呵的說道:“我聽說,現在船舶船引漲價了,一天一個價,從五百銀每張,漲到了三千銀。”

  “啊?”張居正呆滯的看著萬士和,之前能換的時候,也沒見有人追捧,現在更是擴大了發行單位,反而漲價了?這是什么情況?

  自從松江府市舶司建立之后,一萬畝換一張船引,就已經存在,屬于是半沉睡的部門,只有急切需要出海,只有等不到市舶司船引發放的情況下,才會有人去兌換,這種兌換是一塊信牌,每年都可以領一張船引進行堪合。

  這個漲價是毫無邏輯的。

  “本來船引就有定數啊。壞就壞在了這個定數二字上,本來三百張自由兌換的船引,松江市舶司獨占,現在五個腹地市舶司爭搶,松江府只有六十張,這松江府一漲,其他市舶司跟著漲。”萬士和說起了這個就覺得有趣。

  市舶司的船引制度,各個市舶司各有不同,都是堪合發放,比如密州市舶司每年審查船只之后,會發三十張,而松江府是五百張,寧波是三百張,月港為二百張,廣州電白是九十張,而自由堪合的船引,只有三百張。

本章未完,繼續左滑閱讀  大明臃腫且僵化,這次政策,只是增加了發行單位,沒有增加發行數量。

  可不就一下子翻了翻的往上漲?

  張居正忽然想起了舊事,當初精紡毛呢七錢一尺,后來王謙一搗鼓,直接飆升到了二銀每尺,最高的時候,甚至觸及到了二十銀每尺,張居正發現,投機這種事,有點難以捉摸,說不準因為什么事,就鬧得滿城風雨。

  “要不要趁著這股風氣,放開了交換?”萬士和有些興奮的說道。

  “不,就三百張。”張居正搖頭說道:“放開了反而沒人換了,就是制造一種,船引非常稀缺的感覺,王次輔說得對啊,就是賤骨頭,讓立不立,打著倒退。”

  “它越貴就越有人珍惜!”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