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五十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朕真的不務正業

  汪道昆親自前往了會同館驛,而不是汪道昆坐在工部照會,等銅祥銅廠總辦陳成毅前往工部報到,這是汪道昆對陳成毅的重視,同樣是汪道昆對大明問題解決的思考。

  “見過大司空。”陳成毅面對汪道昆的來訪,受寵若驚。

  工部,六部之末,上一任工部尚書郭朝賓在文華殿上,如同一個透明人一樣,很少對國朝政令有什么意見,通常都是廷議做出了決策后,工部進行執行,只是很偶然的情況下,工部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郭朝賓一個踏踏實實干活的老實人,汪道昆和郭朝賓極為不同,郭朝賓不爭不搶,而汪道昆既爭又搶,在他入朝第一天,他就給了陛下一個三年游龍號下水的承諾,而這個承諾正在一步步實現,甚至還多了一個飛云號。

  六部之末,也是大明頂層建筑的底層,在地位上,汪道昆就是實打實的明公,和之前多數工部尚書將工部當做跳板也不同,汪道昆對工部的重要性有自己的見解。

  “免禮,今天我過來,就是詢問你關于銅祥鎮的情況,看看咱們大明的滇銅有沒有可以參詳的地方。”汪道昆很客氣的示意陳成毅不必多禮,而后和陳成毅坐下好好聊了聊銅祥鎮。

  如果聊別的,陳成毅還有些拘謹,可是聊到了銅祥鎮,那就到了陳成毅最擅長的領域,他侃侃而談,將整個銅祥鎮的情況娓娓道來。

  陳成毅思索了一下說道:“銅祥鎮,現在有壯丁四萬人,丁口共計二十萬人,本來,總督殷正茂讓我采集銅砂,將銅砂販回大明,因為呂宋沒有提煉的能力,可大明的海港都是寸土寸金,如果遠離港口,販運困難。”

  “所以在第二年,我們就大膽的開始自己提煉銅砂得到赤銅,再運往大明,萬歷六年,我們的赤銅產量提到了六百五十萬斤,三年時間過去了,赤銅產量增至1200萬斤。”

  “銅祥鎮的銅料,品位不高,每一萬斤礦料,可產銅四十四斤,為了銅料,總督征召了民夫,修建了一條長達六十六里的馳道,從銅祥鎮修建到了馬尼拉,所產赤銅黃金等物,可以最快流轉到大明。”

  “歷九年發展,我們一共在呂宋群島一共找到了十一處銅山,如果能將這十一處銅山和港口用官道驛路打通,那么呂宋赤銅每年產量,會從1200萬斤,增長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陳成毅拿出了一本奏疏,遞給了汪道昆,這次他回京是代公主送賀禮入京,同樣也是回京述職,他準備的很是周全,大明皇帝的3712萬銀的開海投入,有1000萬都是給到了殷正茂,而大明呂宋總督府沒有浪費,主要用在了港口開發、官道驛路修建、探礦、種植園擴張等等方面。

  十一個礦山,就是目前能夠找到的銅山,如果這十一個礦山都能夠在未來五到十年完成前期投入,并且在十年內投產,整個呂宋的銅料產量,就會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而圍繞著這十一個礦山建立的銅鎮,也會成為支持總督府的中流砥柱。

  朱翊鈞從不介意殷正茂的貪腐,如果這十一個銅山真的能開采完成,殷正茂拿點也無妨。

  銅祥鎮,也是官廠團造的實踐,礦區擁有大量豐富的壯丁,他們遵守礦上的規矩,他們對總督府感恩戴德,對大明有極高的認同的同時,還掌控了呂宋的礦山,在殷正茂的規劃里,這十一個銅鎮,就是大明統治呂宋的根基。

  打下來只是開始,能夠實土郡縣,才是開疆拓土。

  汪道昆看完了奏疏,面色凝重,呂宋銅祥鎮的品位不高,出銅0.44,呂宋這十一個銅山的品位普遍高于這個數字,滇銅,也就是東川銅山的品位只有0.41,而且還有開采困難,交通不便的現實困難。

  品位低的同時還不好開采,同時還不便運輸,不像呂宋是個海島,海運極為方便。

  陳成毅低聲說道:“其實銅料最多的地方還不是呂宋,據我所知,智利總督區的圣地亞哥,擁有一處露天的銅山,品位極高,但智利總督區對銀山更感興趣,銅山進行了封鎖。”

  “這是紅毛番殖民地的普遍做法,如果能夠開采,就會據為己有,如果無法開采,就會封閉,并且設有開礦禁令,任何人沒有總督府的批準,不得開采挖掘提煉,違反禁令,將會被吊起來,把血放干,懸掛于礦山附近威懾。”

  不要跟泰西的番夷比殘忍,那不是大明擅長的領域。

  陳成毅第一次帶著人抵達銅祥鎮,彼時還叫藍貝的礦山,礦山的附近,都是被掛在樹上倒掛而亡的土著,這些人在這里淘金,被殖民者發現,割破了血管,倒掛在樹上,而這些風干的尸體,威懾著盜采者,殖民政府的殘忍禁令,得到了貫徹執行。

  誰控制了礦山,誰就控制了這片領土。

  這一點陳成毅深有體會。

  “滇銅還是要辦的,大明對銅的需求是沒有上限的。”汪道昆看完了奏疏,并不認為海外銅料大量入明,大明就應該放棄對滇銅的開采,雖然朝中不斷有這種風力,但作為工部尚書,汪道昆堅持滇銅開采開發,這是云南支柱產業,如果砍掉了滇銅,恐怕云南地方永遠是蠻荒之地。

  汪道昆繼續十分肯定的說道:“大明的白銀堰塞,讓大明的白銀陷入了流通障礙,白銀在北衙、南衙、松江、寧波、廣州形成了實際上的白銀堰塞,這是流通的障礙,想要徹底打破白銀流通的堰塞,需要就是銅。”

  “需要萬歷通寶。”

  申時行繼任了松江巡撫之后,和汪道昆依舊保持著書信來往,申時行說,金錢不對窮人開放,是有理由的。

  白銀集中在大明最繁榮的地方,造成了物價的昂貴,而白銀也成為了遮奢戶向下朘剝的利器,錢總是流向最不缺錢的地方,這個道理普遍適用。

  而白銀,一如過去的土地兼并一樣,集中在了少數人的手里。

  白銀流轉的通暢程度,影響到了大明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大量流入大明的白銀,在少數人手里空轉,這種空轉,形成了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還在擴大。

  想要打破白銀堰塞,減少貨幣對百姓的朘剝,就應該從銅錢下手。

  “如果大明朝廷每年可以鑄萬歷通寶五十億枚,那么堰塞問題就會得到緩解,如果每年可以鑄造萬歷通寶七十億枚,那么堰塞問題就會得到徹底解決,銅錢還是大明大多數百姓們使用的貨幣,而不是白銀。”汪道昆和戶部尚書王國光深入溝通過這個問題。

  八十億枚萬歷通寶,大明每年需要一億兩千萬斤赤銅。

  白銀的堰塞造成的危害,不亞于天災中的洪水堰塞,白銀在少數人手里的無意義空轉,也讓大明開海失去了本來的重要意義,白銀的流入沒有加速大明的商品流轉,那白銀就等于沒有流入。

  此時的大明其實也面臨了費利佩二世的難題,新世界探索的潑天財富,海貿的厚利,卻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沒有讓西班牙脫離宗教的束縛,也沒有讓一盤散沙的西班牙擰成一股繩,費利佩二世可以通過絲綢來紓困自己的困境,可是大明沒有外力可以借助。

  汪道昆主要目的就是溝通呂宋銅料諸事,赤銅流入大明的重要性,他側著身子問道:“智利總督區,真的有那么多的黃銅嗎?為何泰西的大帆船抵達大明從來沒有攜帶大量銅料?”

  陳成毅低聲說道:“泰西的大帆船抵達大明主要是白銀、巴西紅木染料,這些盈利更高,泰西船隊的規模,本身就不是很大,萬歷元年,不過只有一條三桅夾板艦罷了,現在的五桅過洋船還是大明賣給費利佩和安東尼奧的。”

  “原來如此。”汪道昆了然,相比較黃金、白銀、紅木染料、香料等等高附加值商品,赤銅的盈利就變的有些尷尬了,就連硝石,也不會成為‘泰西朝貢貿易’的貨物之一,因為有更高盈利的商品。

  隨著海上貿易的不斷繁榮,這些有一定利潤的商品,才會不斷涌入大明。

  “恭送大司空。”陳成毅再次俯首作揖,拜別了工部尚書,到現在,陳成毅都不知道汪道昆這次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汪道昆在寫一本奏疏,主要內容則是白銀的流轉,所以他要親自詢問一番,心里才有底,他的政治主張需要大量的赤銅才能實現。

  汪道昆已經有了極為清晰的思路,他找到了王國光,和王國光深入溝通之后,和王國光一道,前往了張居正的全楚會館。

  張居正正在養病,這是皇帝朱批的一個月的假期,此時的全楚會館依舊是守備森嚴,雖然緹騎已經撤退,但是陛下安排的二百鐵林軍,依舊在保護著全楚會館的安全。

  汪道昆和王國光一起到了全楚會館拜訪,張居正自然要接待,當聽到是國事的時候,張居正略微有些啞然。

  “你們要談的問題,我實在是無法給出清楚的答案,不如大司空寫成奏疏,呈送御前。”張居正不是不想處理,而是他現在休息,不便處置。

  等這件事討論的差不多了,張居正假期正好結束。

  陳成毅在京師逗留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將金器和禮器拿到手,打造需要時間,而這段時間,京堂最大的風力輿論,不是戚繼光在河套的持續推進,對草原諸部的傳檄而定,而是王崇古被彈劾。

  王崇古為了自保上的《請均田役疏》,將名目繁多的勞役合并到了土地之中征收稅賦,將四差銀完全并入田役之中,引起了極為廣泛的反對,王崇古的這個政治主張的邏輯非常嚴謹,甚至有嘉靖年間兵部尚書唐龍的實踐經驗,王崇古的政治主張很難反對,但王崇古這個人非常容易攻訐。

  王崇古成了京師筆正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街頭巷尾都是對他的討論,很快,大明京堂的科道言官就有了反應,開始了對王崇古的連章彈劾,甚至不需要編織罪名,只需要簡單將王崇古干過的事兒羅列一遍即可。

  到了這個時候,大明科道言官,這些個儒生們就像是忘記了孔夫子所說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了,倒算了二十年,甚至還把當初的河東鹽案,拿出來說事兒。

  張四維被族誅,就是代表著翻篇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這個世界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敵人和朋友總是動態轉化的,敵友的立場,會隨著利益的分配、大趨勢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在戚繼光順利取得了板升之戰的大捷,并且順利向著河套挺進之后,晉黨已經證明了他們完成了轉向。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高拱敗給了張居正后,晉黨就開始轉變了,在楊博、葛守禮、王崇古三代黨魁的不斷改變之下,晉黨已經摘掉了身上皇權敵人的標簽。

  斗爭的最大前提,就是搞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朱翊鈞嚴詞訓誡了科道言官,但是已經無法阻止科道言官的連章彈劾,而王崇古的反應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張居正在休沐,王崇古作為實際上的首輔,有大把的手段對付科道言官,以前王崇古就給科道言官下套,引誘他們伏闕,讓矛盾激化。

  王崇古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數,只需要把自己用過的辦法,再用一遍,把事情推給皇帝就行,以王崇古的圣眷,朱翊鈞也不介意支持他。

  但王崇古選擇了致仕,不堪科道言官的口誅筆伐,選擇離開,王崇古選擇了投降。

  “《天下困于兼并紓困流氓疏》、《論宋時監當官稍復疏》、《官廠團造疏》、《請均田役疏》可是放進了偏殿櫥窗里的國策,王次輔此去,這官廠團造、監當官、均田役,該如何是好?”朱翊鈞在通和宮御書房宣見了大明次輔王崇古。

  王崇古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臣年紀大了,等元輔回朝,臣就該頤養天年了,漢室江山,代有忠良,咱大明又不是沒有能辦這些事兒的人杰,陛下何必憂慮,臣老了,臣比元輔還要大十歲呢。”

  朱翊鈞搖頭說道:“那晉黨呢?無論是王家屏還是范應期,以他們的資歷和名望,現在擔任黨魁為時尚早,此時的晉黨沒了黨魁,過不幾日就散架了。”

  譚綸病重后,浙黨內部有足夠威望的人來繼承黨魁身份,比如汪道昆,比如沈一貫,比如劉應節。

  張居正休沐,他身后還有梁夢龍、申時行、凌云翼、石茂華等等等等人物。

  可是王崇古現在離開,晉黨真的沒人可用,范應期和王家屏還在地方熬履歷。

  “這不是正好嗎?”王崇古搖頭說道:“俺答汗被俘了,這晉黨沒有也罷,當初走到一起,也是為了拒虜,現在虜沒了,就沒必要結黨了。”

  晉黨故事的開始,是為了應對俺答汗入寇,后來走著走著就變成了僭越的逆黨,張四維被族誅后,才算是摁住了那些野心家的野心,現在俺答汗被抓到了京師來,晉黨也該散了。

  沒有黨魁,晉黨散了也就散了,當初徐階組建的清流,也是結黨,徐階倒了之后,徐黨也散了,人會死,結黨也會散。

  “王次輔真的是好算計啊。”朱翊鈞恍然大悟,王崇古這一致仕,青史論斷,從高拱到葛守禮,晉黨的風評會立刻上升好多個檔次。

  王崇古俯首說道:“陛下謬贊了。”

  “朕不準次輔致仕,明日先生就回朝了,王次輔執意要去,待朕問過先生再說。”朱翊鈞抬出了張居正壓王崇古。

  王崇古最怕張居正,主要是斗不過。

  “啊?”王崇古呆滯了下,連連搖頭說道:“陛下,臣真的年事已高,這晉黨黨魁,臣想好了,交給大司徒王國光便是。”

  “王國光不是你們晉黨的叛徒嗎?這可是當初楊太宰、王次輔親自認定過的。”朱翊鈞一愣,他其實以為王崇古在以退為進,這是一種很成熟的玩法,科道言官彈劾、大臣致仕、皇帝溫言挽留,進而堵住科道言官的嘴。

  朱翊鈞以為王崇古并沒有真心想走,但他準備讓出黨魁,并且把黨魁交給叛徒的時候,朱翊鈞知道,王崇古真的打算致仕了。

  他居然玩真的!

  “這敵我,也在變化之中,既聯合又斗爭,不是矛盾說理的核心綱領嗎?”王崇古搖頭說道:“什么叛徒不叛徒的,都是為國朝做事,不能干的越多,受的委屈越大,都是陛下的臣子罷了。”

  “真要走?”朱翊鈞也不打機鋒了,直接問了出來。

  王崇古有些釋然的說道:“臣的確撐不住了,臣這一輩子都在計較一家之利,陛下說的幾本奏疏,臣也是為了私家之利,之前上《請均田役疏》算是唯一為國朝做的公事了,那時候,臣就在琢磨著致仕了。”

  “朕聽聞一個月前,王次輔還拿著七星環首刀,追了王謙兩條街才罷休。”朱翊鈞仍在挽留,王崇古的去留茲事體大,內閣還好說,官廠團造、刑部、晉黨,都是問題。

  “陛下,戚帥正在河套征伐,再不退,臣就是千古佞臣了,臣不想和嚴嵩在一本佞臣傳上。”王崇古說出了自己致仕的另外一個原因,除了身體問題,就是河套問題了。

  復套之后,他作為晉黨黨魁,必然要為晉黨牟利,他雖然自詡奸臣,但并不想和嚴嵩在一本奸臣傳上,只想得到一個褒貶不一的評價。

  “王次輔想要回蒲城怕是不能了,朕在西土城為次輔營造了家宅。”朱翊鈞思索了片刻,終于準許了王崇古的致仕。

  “陛下臣去了,唯獨放心不下王謙。”王崇古就這么一個兒子,見陛下同意致仕,為王謙求最后一份圣眷。

  “朕會好生看顧他的。”朱翊鈞露出了個讓人放心的笑容,王謙三十多歲了,早已經到了而立之年,雖然平日里有些猖狂,但沒有做那些不能容忍的惡事,可能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個孩子。

  “臣,告退。”王崇古起身,俯首見禮,而后離開了通和宮的御書房。

  這一退,下次收到消息,就是王崇古的訃告了,就像葛守禮。

  朱翊鈞看著王崇古略有些佝僂的背影,心中有些五味雜陳,其實一直到今天,朱翊鈞依舊對王崇古有些忌憚。

  “馮大伴,讓徐爵告訴游七,王崇古要致仕的事兒,看看先生什么想法。”朱翊鈞掏出了對王崇古利器,張居正。

  王崇古走出了通和宮御書房,走出了通和宮,走出了宦官和緹騎的視線后,身形立刻挺拔了起來。

  其實他的身體在大醫官的調理下,還能再撐個幾年,但這是晉黨、王崇古唯一平安落地的機會,他選擇了急流勇退。

  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權盛者摧,功高者隳。

  官廠團造有汪道昆這個工部尚書,監當官、均田役,有張居正這個帝國太傅首輔,均田役剛剛開了個頭,在普查丁口,晉黨有王國光做黨魁,他王崇古也沒有給朝廷留下一個不能收拾的爛攤子。

  刑部尚書王崇古推薦了大理寺卿陸光祖。

  他早就想好了,致仕后,著書立說,把自己這些年的奏疏整理成冊,順便跟那些筆正們好好論戰一番!俺答汗都被俘虜了,他過去都是忍辱負重!

  王崇古哼著小曲,準備明日文華殿廷議后,徹底離開朝堂這個大漩渦。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王崇古換上了自己的官服,來到文華殿偏殿,等到緹帥趙夢祐凈鞭三響之后,和其他廷臣一道,走進了文華殿內,開始每日廷議。

  “陛下,臣以為給事中劉鉉、彭應時、御史尹瑾、高維崧等人所言皆為舊事,王次輔引咎歸辭,以舊事去大臣,臣以為不妥,還請陛下三思。”張居正回朝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崇古致仕這事,他不同意。

  “陛下都同意了!”王崇古已經在盤算著《美好的退休生活》了,結果張居正橫生波瀾!

  王崇古是沒有料到張居正會阻攔。

  按照大明流程,大臣上了奏疏,陛下溫言挽留,大臣執意離去,陛下批準,下章吏部,吏部開始走流程,張居正是首輔兼吏部尚書,從萬歷元年楊博致仕后一直兼任,張居正當然有資格也有權力去阻攔。

  王崇古沒有想到,因為張居正是他的政敵,連死都要把他一塊帶走的那種生死政敵。

  他都準備溜了,皇帝都準了,張居正突然跳出來反對。

  “王次輔這是放了火就想跑不成?均田役疏沸沸揚揚,一本奏疏入朝,天下非議不斷,王次輔這溜之大吉,把這事兒全都扔給廷臣,是不是太沒有擔當了?”張居正立刻說道。

  王崇古明白了張居正的意圖,這是要他一起跟著挨罵,他大聲的說道:“我老了,我六十七了!七十古來稀,我這都快古稀之年了。”

  “陛下,臣昨日問過解刳院大醫官了,王次輔身體很是硬朗。”張居正對著皇帝說道:“一把環首刀揮舞起來,那還是虎虎生風,寶刀未老,絲毫不遜當年滸墅關之戰。”

  滸墅關之戰,當年王崇古蘇州任兵備副使,跟著應天巡撫曹邦輔在蘇州滸墅關,擊退了倭寇,和俞大猷一起出兵追擊倭寇出海,斬獲良多,夏港、靖江,都是王崇古和倭寇博弈的戰場。

  王崇古和俞大猷是一同抗倭的戰友。

  張居正提起這茬兒,就是給王崇古表功,給事中和御史們攻訐王崇古沒有忠君體國之心,有僭越大罪,但王崇古年輕的時候,也是以進士身份帶著軍兵沖鋒在前,不畏生死之人,人是很復雜的,人心易變,用好人壞人這種二元對立的論斷,去評論一個人是不完整的。

  “晉黨這個爛攤子,還是王次輔擔著吧,我事情很多。”王國光也是站出來,算是挽留也是拒絕。

  他當初和晉黨走散,分道揚鑣,就是看不上晉黨只計較門戶私利的做派,到現在晉黨的整體風氣和原來還差不多,他突然空降當黨魁,光是跟晉人內斗都夠他喝一壺了,哪還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萬歷會計錄還沒修完,清丈還田查丁口,都要戶部去做。

  “啊,王次輔要給朕留下一個爛攤子嗎?就暫且不要辭去了。”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說道。

  想跑?沒門!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大明皇帝用人,從來都是可持續性竭澤而漁。

  “臣領旨。”王崇古突然發現,自己可能被陛下給演了。

  陛下昨日若是真的同意,就不會有今天這出了,美好的退休生活,離他越來越遠。

  “松江巡撫申時行奏聞,稽稅院穿透執法,洞庭商幫和寧波商幫鼓噪舟師、偷漏海稅,雖已追繳所欠,但仍請朝廷嚴懲不貸。”張居正說起了第二件事。

  挑唆舟師的大東家被申時行找到了,申時行在穿透執法,朝廷盯著舟師,那是把朝廷和舟師對立,要找就找到幕后鼓噪之人。

  現在找到了,詢問朝廷處置的辦法。

  “洞庭商幫和寧波商幫,以后抽分從百值抽六增至抽分三成,為期五年。”朱翊鈞平靜的說道。

  懲戒性關稅提高到了30,在激烈的南衙競爭中,這兩個商幫因為過高的成本落入劣勢之中,最后轟然倒塌。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

  朱翊鈞甚至不用親自動手殺人。

  而舟師們以后就會明白,這群大善人的承諾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他們面對朝廷鐵拳的時候,自身難保。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