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32章 距離大師最近的那個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1980我的文藝時代

  《新聞周刊》的專訪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采訪結束之后,邁克爾·伊西科夫特地送給了林為民幾個信封。

  “這些都是米國的熱心讀者給你寫的信。”邁克爾·伊西科夫說道,“當你這個外國作家的熱心讀者不容易,想聯系你都聯系不到。這幾封信都是我的同事拜托我轉交給伱的,他們都是你的忠實讀者和觀眾。”

  林為民笑著收下了,像這樣的信,這幾年他收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幾皮箱幾皮箱的收,不僅是米國的讀者來信,還有全世界各地的讀者來信,包括國內的來信,他全都專門找房子存放了起來。

  這么多年,光是存信,就占了他五套房子。

  唉,太費房子了!

  送走了邁克爾·伊西科夫,林為民的工作恢復了常態。

  《上帝保佑米國》上市發行三個多月了,罵聲仍有不少,但對比前兩個月,聲浪小多了。

  對于他本人和作品的罵聲小了,那些夸贊的聲音自然就凸顯了出來。

  原本也并不是沒有人夸,只是罵聲排山倒海的襲來,將那些夸贊的聲音淹沒了而已。

  11月中旬的最后一天,最新一期的《文藝報》頭版刊發評論文章《文學照進現實,我看》,署名作者陳涌。

  陳涌是林為民的老熟人了,延A出身的老文學評論家,資歷深厚,在國內的文學批評領域屬于泰山北斗級別的人物。

  在《文學照進現實,我看》這篇文章當中,陳涌對和作者林為民不吝贊美。

  “……有人在討論它到底是一部諷刺作品還是科幻,在我看來這已經不重要了。《上帝保佑米國》的成功之處,很大的原因是在于林為民為我們提供了一副先知的視角,他用文筆勾勒出了一個相對真實的近未來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近距離觀察人類的一種重要政治形式發展到極致所可能出現的結果。

  諷刺和荒誕是這部的底色,但無限接近真實才是這部最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這也是這部與以往的政治諷刺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撰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周,我在報紙上讀到了兩篇最近的評論文章,都以贊賞的口吻引用了這部中的對白,盡管只是摘錄,但讀起來還是令人印象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我們所熟知的米國政治生態。縱觀全書,值得我們復讀、背誦和引用的地方有很多,僅就這一點來說,《上帝保佑米國》就已經足夠成功……

  是一門重要的文學體裁,在世界各國,存在著很多掌握這類體裁的大師,法國有雨果、英國有笛福、俄羅斯有托爾斯泰、米國有馬克·吐溫。在曾經的中國,我們也有魯迅、有老舍,我很難確定林為民是否能位居上述人物之列,但我想,他應該是中國文壇距離這群大師最近的那個人。”

  《上帝保佑米國》上市的前兩個月,被國內的眾多親米派罵的狗血淋頭,要不是動用不了行政力量封殺林為民,這群人早把林為民除之而后快了。

  現在鋪天蓋地的罵聲剛剛消停沒了幾天,陳涌這個國內文學評論界的“頂流”突然表態,給林為民大唱贊歌,甚至說出了“距離大師最近的那個人”這樣赤裸裸的贊美之言,這頓時激怒了剛脫離戰斗狀態的親米派們。

  這兩個月以來,他們將林為民詆毀的體無完膚,現在你說林為民是距離大師最近的那個人,豈不是說我們一群人有眼無珠?

  短短幾天時間里,戰火再起,這回親米派們不光是罵林為民,連陳涌這個評論家也沒放過。

  出版三個月之后,還能在國內文學界掀起如此腥風血雨,連林為民都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為《上帝保佑米國》這部新高興還是悲哀。

  就在國內文學界因為林為民的和陳涌的評論文章而陷入唇槍舌劍的筆墨官司之時,《燕京青年報》的最新一期突然全文轉載了米國的《新聞周刊》上的一篇專訪。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媒體和刊物多有轉載國外各類新聞的習慣,但《燕京青年報》很少轉載外國新聞,這次轉載《新聞周刊》的文章,略顯突兀。

  但只有看過這一期的讀者才會知道,《燕京青年報》這次的轉載完全是抓住了最近文學界的新聞熱點,因為他們所轉載的專訪文章正是《新聞周刊》對林為民的采訪。

  《燕京青年報》跟《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國家級媒體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但在燕京周圍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文章轉載之后沒兩天的功夫,便迅速在燕京周圍幾省造成熱議。

  之后又有其他省份陸續轉載,短短一周多時間里,《新聞周刊》對林為民的專訪文章便傳遍了國內大江南北,引起了無數文化界、文學界人士以及讀者們的矚目。

  《新聞周刊》在國內的名聲不算響亮,比不上《時代周刊》,但架不住這年頭的媒體都有給讀者科普的習慣啊,讀者們一看。

  呦,竟然是不遜于《時代周刊》的三大周刊,這個專訪的含金量肯定不低。

  雖然林為民之前已經上過《時代周刊》的封面了,但那次國內沒怎么宣傳,而且為國爭光這種事,讀者們是絕對不會嫌多的。

  除了登上《新聞周刊》這件事本身,更讓大家關注的還是專訪的內容。

  文章中第一個引發文學界和讀者關注的就是《上帝保佑米國》的銷量,林為民這樣一個中國作家寫的米國政治諷刺,竟然在米國國內一個月賣出了70萬冊,這個數字驚掉了無數國人的下巴。

  以前大家光知道林為民的在國外賣得好、受歡迎、得獎多,但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

  這一次,《新聞周刊》用精確的數字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了“林為民”這個名字在米國文學界的影響力。

  根據文章的表述,《上帝保佑米國》單月銷量70萬冊,即便是在米國,這也是極為罕見的數字,而且在第一個月結束之后,第二個月的銷量依舊高企不下,看樣子絕非是一陣風而已。

  按照這個速度賣下去,只怕兩三年時間就能輕松突破千萬冊銷量了吧?

  所有人一想到這個數字便感到一種壓迫感,在文學界,能夠突破千萬冊的,無一不是被奉為經典的作品。

  《上帝保佑米國》是林為民的最新,中國人崇古抑今,同為中國人,在看這部的時候,也難免會因為是自己人的關系而產生幾分輕視。

  尤其是對那些親米派來說,這部的諸多內容更是大逆不道。

  可是,在各地報紙轉載自《新聞周刊》的這篇專訪文章里,林為民寫把米國政府罵了個體無完膚,竟然還很受米國人的歡迎?

  持中間立場的國人們對這部并沒有什么負面印象,他們因為在米國所受到的歡迎高興不已。

  而國內的親米派們卻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樣一部將米國底褲都快掀開了的,怎么會這么受米國人的歡迎呢?竟然還會有米國的重量級時政雜志不遠萬里來采訪林為民?

  單月70萬冊,這可絕不僅僅只是某一個特定階層的喜好所能產生的銷量,必然是贏得了普羅大眾的歡心,才有可能創造的成績。

  這群人思前想后,絞盡腦汁,最后只能把這種現象歸結為:米國的輿論環境寬松,米國人民心態開放。

  沒錯,一定是這樣的。

  各地媒體對《新聞周刊》的文章轉載,迅速引起了國內文學界和讀者群體的關注,最初轉載文章的《燕京青年報》受益最大,銷量直接來了個三級跳,最近幾期報紙銷量輕松實現了50的增幅,報社內部欣喜若狂。

  李向陽如今已經升任《燕京青年報》副主編,《新聞周刊》的專訪正是他主張刊發的,見到這次的操作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績,他自詡抓住了流量密碼,堅定了今后一定要多多轉載國內作家、作品國外報道和評價的念頭。

  不光如此,他還特地給林為民打了個電話。

  “為民啊,這回你可得謝謝我……”

  當熟悉的套路被人用在自己身上時,林為民一時間有點恍惚。

  不過好在他反應快,一句話就把李向陽給懟回去了,“你給人家轉載費用了嗎?”

  “不聊這個,不聊這個。”

  李向陽尷尬的岔開話題,又詢問起林為民在國外的銷售和評價,林為民警惕道:“你問這些干嘛?”

  “隨便聊聊嘛,你這個大作家,時不時的就為國爭光一下,我們多了解了解這些國外的情況,可以更好的向國人介紹啊!”

  “這些東西我平時也不關注,也就是一些我本人接受的采訪能知道。剩下的,你問我,和你自己搜集也沒什么區別。”

  李向陽聞言略感遺憾,第一手資料看來是搞不到了,又跟林為民聊了一會兒,他掛斷了電話。

  坐在那里想了一會兒,他靈機一動,林為民人在國內,對于國外對他作品的評價和反饋,當然不如國外來的快,他完全可以找國外的人來提供信息嘛。

  李向陽的目光下意識的盯在了一群人的身上——留學生。

  雇傭外國人,費用太高。這些年國內的留學風潮愈演愈烈,中國留學生遍布西方發達國家,找幾個關心文學的中國留學生,編輯部給他們提供一筆信息咨詢費或者是稿費,他們則提供國外對于中國作家和作品的評價和報道,雙方互惠互利。

  想到這個主意,李向陽興奮不已。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