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讀者的期待之下,《人民文學》十一月號如約上市,《大明王朝1566》的下半部分終于揭開了廬山真面目。
《人民文學》剛剛上市沒兩天,鋪天蓋地的評論潮和讀者來信再次襲來。
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口碑發酵,《大明王朝1566》已經成為很多讀者們心中歷史類小說的天花板。
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從小說本身的劇情,還是文學性、思想性,后兩者都無法和《大明王朝1566》相提并論。
有這部小說的狂熱愛好者,更是喊出了“新明史”的口號。
以前對于這種狂熱粉,林為民一向的建議是“打死勿論”。
從后世來,“一粉頂十黑”的道理他是懂的。
可等這事輪到他身上的時候,他就覺得,讀者又有什么錯呢?
要錯都是我的錯,只怪我小說寫的太好。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外界的口誅筆伐,就讓我獨自一人承受好了。
“嘖嘖嘖!”
姚淑芝欣賞著今天剛到編輯部的讀者來信,臉上的表情眉飛色舞,“這幫讀者,真是越來越夸張了!”
新來編輯部的鄒昌義問道:“以前主編的讀者也是這樣嗎?”
姚淑芝思考了一下,“不多見,這回大家真是要把為民捧上天啊!”
賀啟智說道:“可我不太理解。為民這部小說好是好,我覺得比不上《追兇》的那種凌厲、極致,那種才更會贏得讀者們的偏愛吧。”
柳蔭笑著說道:“這個你就不懂了吧?”
聽她這么一說,編輯部的同事們立刻投來好奇的目光,想聽聽她的大論。
柳蔭享受夠了大家的矚目,才說道:“看《追兇》,只要能夠理解為民的思路和創作意圖,那么就會有一種暢快感,但看《大明王朝1566》則不同。”
柳蔭說到這里,故意停頓了一下,姚淑芝很配合的問道:“怎么個不同法?”
“看這部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對明朝歷史本身就感興趣的人。為民那天給我說了個詞,我覺得用的非常好,叫‘知識壁壘’。
這書,我能看,而你看不了,這就容易形成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再說《大明王朝1566》這部小說,說是歷史,但實際上是披著歷史的皮,講著權謀和改革的事。
真正閱讀起來的門檻其實不高。
但大家都覺得這小說有門檻,連那些研究歷史的人也認可了小說的內容,讓外人一看,這得多厲害啊!
心中那種認同感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所以,這些天出現的這些言論也就不奇怪了。”
柳蔭說完這些話,悠哉的喝了一口茶,周圍同事聽完都深感贊同。
“柳姐說的真好!”鄒昌義夸道。
姚淑芝嗤笑一聲,“你真當是她想的呢?這些話一聽就是林為民說的。”
柳蔭白了姚淑芝一眼,“沒意思!”
在同事們正討論著林為民和他的小說的時候,林為民正在接待客人。
“您下午要是有時間就跟我過去看看,保準您不會后悔。”
李光復的臉色有些興奮。
他這一年一直在給林為民踅摸房子,平時買個大雜院根本不需要來找林為民,他自己就能做主,根本不需要請示林為民。
可今天這個不一樣,用李光復的話來說。
“您等十年八年,不定遇上這么好的機會!”
林為民被他說的怦然心動,想了想,說道:“行,我這就走一趟,伱等會我!”
他說著去覃朝陽辦公室打了個招呼,便帶著李光復出了門。
車子駛過什剎海,上了西直門大街,剛到新街口便停了下來。
林為民不確定的問道:“是這片兒吧?”
“是這兒,就是這兒!”
林為民找了個地方停好車,跟李光復下車。
李光復在胡同口張望了幾眼,對林為民說道:“林老師,就這片兒,您瞅瞅!”
林為民順著李光復手指的方向望去,李光復介紹道:“這西面是高井胡同,從那往東,接一片民宅到三官廟,北面和永泰寺隔街相望。東西寬約70米,南北長約80米。這一片兒宅子,都是當年的永璂貝勒府。”
“貝勒府第一任主人是綿偲,綿偲為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第四子。
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是嘉慶的哥哥,其母為皇后那拉氏,早逝,享年25歲,無嗣。
乾隆便命永瑆之第四子綿偲,入繼永璂為嗣。嘉慶四年,永璂被追封為貝勒,綿偲后來逐步晉封,至道光十八年為貝勒。
永璂生前未獲封號,一直住在宮里,沒有府邸。
西直門內的這處府邸建于嘉慶前期,永璂被追封貝勒之后,那時綿偲還只是個鎮國將軍,因此建筑規制較低,晉為貝勒后也沒按貝勒府標準改建。
對清朝皇家來說,規制這么低的貝勒府屬于邊角料。
可對咱們普通老百姓來說,這永璂貝勒府卻是頂著天了。
解放后這里輾轉成了中國科學院的第二宿舍,您別看現在已經是大雜院,但院內的建筑大體保持的相當完好。
買下來只要稍微那么一收拾,那就是頂好的府邸。”
李光復介紹完貝勒府的情況,最后還不忘感嘆一句,“放到以前,哪兒敢想這樣的府邸能賣給咱們這些老百姓啊,都得是頂尖兒的達官貴人才能住的上。”
“現在能進去看看嗎?”林為民問。
“能啊!我先領您在外面看看,主要是想讓您瞧瞧這宅子的規模和位置。”
林為民點點頭。
剛才李光復說的話有瑕疵。
實際上不僅是以前,哪怕就是現在、后世,這樣的府邸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住的上的。
燕京城有名有姓的王爺府、貝勒府、貝子府,解放后基本都充了公,成為各個政府機關的辦公地。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機關搬進了新辦公樓,這些地方就都變成了文物保護單位,想買都買不著。
林為民腦子里胡思亂想著,隨著李光復走進了永璂貝勒府的大門。
李光復先是進去找了個人,姓鄧,是科學院的后勤主任,幾人才得以順利的在院子里逛起來。
永璂貝勒府門是三間五架啟門的格局,灰筒瓦硬山卷棚頂箍頭脊。朱紅金柱大門,檐柱上端有雀替,走馬板上有繪畫。
林為民仔細看了一眼,早已分辨不清。戧檐上有磚雕,可惜被抹上石灰蓋住了。
大門兩側有巨型抱鼓石,門前有三級青石垂帶踏跺,再往前有青條石甬路,直通西直門大街。府邸門前有上馬石一對,倒座房的后檐墻上有栓馬鐵環若干。
府內建筑分了東中西三路,這是貴人府邸的標準配置。
府門內為中路外院,正面是垂花門,東西兩側是月亮門,從此可以進入東西兩路。
垂花門兩側鑲彩色玻璃和精雕的抱鼓石相互映襯,看著很是美觀。垂花門內有木屏風,繞過就是二進院。
院里有北房五間是花廳,前后出廊,南北都有門,也叫過廳。
垂花門兩旁是抄手游廊,北頭與花廳前廊相接。穿過花廳進入一個小院,北面又有一座垂花門。
再進這道門就是三進院,北房五間前后出廊,氣勢宏偉壯觀,這是府中的中心建筑,本來是祠堂,現在也分給了科學院職工居住。
院里還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標準的四合院。祠堂北側有一道花墻,將府邸分為前后兩院。
后院中部在府邸中部最北邊,是后花園,面積較大,有土山和花房,可惜現在都廢了。
土山西有前后出廊北方三間,原本是花園書齋。西側有小屋一楹,都是當年的童仆居室。后院中西兩部分以墻相隔,有門相通。
西路有三座院落,是主要生活區,前院有七間臨街倒座房,以及假山棗樹等。府門東西兩側的臨街倒座房是此府的僅有南房,供傭人居住。
前院以北是兩座平行院落。西路東側是一座兩進四合院,正面是垂花門,兩側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兩間在垂花門外,一間在垂花門內。
進入垂花門是一進院,正面有前后出廊的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比前面的東西廂房要寬敞高大,且二者為連山房。
再往后是二進院,正面有五間后罩房,面闊較寬,但進深較淺。另有東西廂房各兩間,屋門均開在南山墻靠外的位置,也十分罕見。
東路的院子較窄是當年的馬號,主要存放大鞍車和普通騾車等載人車輛,以及騾馬等交通工具,如今也都建成了平房供職工居住。
一圈宅子轉下來,林為民有些暈頭轉向,占地面積五六千平的貝勒府尚且如此,他真有些不敢想那些當年的王爺府該是何等的煊赫。
見的世面還是少了!
林為民心中感嘆著,幾人又走回到大門口的位置。
鄧主任一臉笑容的問道:“林老師,您看的怎么樣?”
永璂貝勒府是中國科學院的第二宿舍,但夠不上文物水平,如今中國科學院打算把這處宅子處理了,為職工們新建宿舍,并且要求只要外匯。
聽到鄧主任的詢問,林為民并未對心里的想法遮遮掩掩。
“很好。”
鄧主任笑了起來,“那回頭您要是有時間了,就去我們院里細聊聊?”
“你們院里我就不去了,手續的事你們院里能辦妥嗎?”
鄧主任的臉上寫滿了詫異,“您確定了要買?”
林為民臉上帶著輕松寫意的笑容,“在燕京城里,能買到貝勒府的機會可不多,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我就不猶豫了。”
“可這價……”
鄧主任說到這里,話停住了,他想到了林為民那個名滿京城的外號 ——林百萬,還能差外匯嗎?
只是這連價錢都不問一句的豪氣,還是讓鄧主任驚嘆不已。
“這院子出售我們院里還得經過部里才行,手續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鄧主任說道。
林為民點點頭,又聊了幾句院子買賣的具體事宜,一個想要外匯,一個不差外匯,相談甚歡。
占地面積近六千平,東西三跨,南北五進。院內房間近百間,亭臺樓閣,假山花園一應俱全的永璂貝勒府,鄧主任代表科學院給林為民的報價是20萬米刀。
這個價錢如果單以買大雜院的價格來算的話,那簡直貴到了天際。
對于科學院來說,如此貴的價格他們是很難找到接手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最大的可能是賣給外賓、華僑或者愛國商人。
林為民的出現恰到好處,他是國人,手里又有現成的外匯,手續辦起來也沒那么麻煩。
不提“貝勒府”這三個字的加成,就是沖著這府邸氣勢恢宏的規模,20萬米刀這個價格對于林為民來說也很良心。
好歹也來燕京這么些年了,總算是住上了像樣點的四合院。
和鄧主任揮手告別,來到車前,李光復提醒道:“林老師,您花二十萬米刀拿下這宅子只是開始,后面要花的錢恐怕不在少數。”
永璂貝勒府分做宿舍已經三十多年,盡管建筑大體保持的還算完好,但畢竟這么多年過去了。
想要恢復這個貝勒府當年的盛景,恐怕要花費很大一筆數字。
林為民笑道:“我都買四合院了,還差這筆錢嗎?”
李光復想想也是,林老師什么時候差過錢?
“光復啊,明年你的任務很重啊!”正在他思想的時候,林為民突然說道。
李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