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0917【西夏之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宋穿越指南

  去年的麥子大豐收,今年就來持續性旱災,老天爺果真是冷酷無情。

  除漢中以外的整個陜西,大半個山西,小半個河南,今年的旱情都比較嚴重。

  好在是王朝初年,政府效率較高。

  這些省份還未出現饑荒,甚至本地常平倉還有存貨,朝廷就下令從南方調運糧食。

  一車車,一船船,無數稻谷和玉米北運。

  而且搬運入倉之時,還故意摔翻幾袋。剛好拴麻袋的繩子沒系牢,糧食撒了一地,小道消息迅速傳播。

  想要囤積居奇的糧商們,見此情形只能作罷。

  朱國祥住進輞川谷的時候,陜西軍情舟車疾馳飛報京師。

  張廣道不敢怠慢,沒有走通政院和內閣,直接帶著緊急軍情求見皇帝。

  “什么事情?”朱銘問道。

  張廣道遞上軍情文書說:“西夏大旱!”

  朱銘笑道:“陜西旱得那么嚴重,西夏大旱再正常不過。”

  太監轉呈公文時,張廣道說:“西夏可能出現了饑荒。延、慶、麟、府等多地邊將,皆報有西夏饑民越境乞食,成群結隊翻山越嶺到我國境內討飯吃。沿途山嶺的草根樹皮,都成了那些饑民的食物。”

  “收下安置!”朱銘接過公文打開。

  張廣道說:“李彥仙已跟陜西布政司商議,命令邊境文武官員,妥善安置那些饑民。尤其是拖家帶口的,立即給糧并落戶分田,邊地人口很快就能充實起來。”

  各地總兵,兩年前調換了一次,防止長期鎮守出現問題。

  現在是李彥仙統管陜西防務,吳玠分管從延安到麟府那一大片——麟府地區后世被山陜分治,但為了便于防備西夏,大明將其全部劃歸陜西。

  張廣道又說:“西夏的夏州節度使蕭合達,派人混進饑民當中,將其幼子送到米脂寨。還附帶一封密信,說只能陛下拆閱,陜西文武官員都不敢拆。”

  朱銘已經看到那封密信,就夾在陜西軍情文書里。

  蕭合達本來是遼國將領,護送耶律南仙到西夏聯姻。這廝遭到西夏武將排擠,一直是李乾順在護著,用他來制衡李察哥。

  像這樣制衡李察哥的將領,李乾順任用了好幾個,但有些已被李察哥暗中拉攏過去。

  大明剛剛建國時,蕭合達已經跳過半次反。

  當時他不顧西夏朝廷命令,為了保存實力主動后撤。西夏君臣怕他直接投明,一直不敢拿他怎樣,隨著李察哥恢復實力,李乾順甚至故意縱容此人。

  不過嘛,肯定也要防一手,蕭合達的幾個兒子,全都被招去西夏國都做人質。

  朱銘拆開密信閱讀:

  “大明皇帝陛下安康。我本遼國送親將領,今母國已并入大明疆土,公主及其子嗣離奇而死,臣孤居西夏備受排擠……”

  “西夏左廂神勇軍司,已被李察哥親信所掌。此人在我駐地之側,直令我如芒在背。去年還尋個由頭挑事,調走我麾下一員猛將……”

  這封密信的內容,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訴說自己的處境有多難,軍權一直被李察哥蠶食,再持續幾年就快成光桿司令了。

  第二,表示自己愿意投靠大明,他的其他兒子都在首都做人質。但這幾年又有了個私生子,已經養到五歲大,只身邊幾個親信知曉。現在把私生子送到大明,請求朱銘妥善照料。

  第三,詳細透露橫山以西的西夏軍事情況,說他失去了對銀州的控制權。他的軍隊被李察哥親信堵在夏州,現在已經不跟大明國土接壤。另外,西夏規模最大的夏州冶鐵場,也被李察哥的親信奪走。

  第四,還詳細闡述西夏國的內政問題。

  李乾順一直在推行漢化,并且“重文輕武”,說白了就是想中央集權。

  三十年前,任用漢官薛元禮,在西夏設立國學(類似國子監),選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傳授漢家學問。

  二十年前,改革官員任用制度。對那些擅長漢學的士人,給予等同于宗親勛貴世家的任用待遇。

  李乾順還多次放出信息試探,打算在西夏設立科舉制度。由于宗親、貴族、世家反對者太多,科舉之事只能作罷。

  但是,因擅長漢學而被提拔的官員,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偏偏他們又被權貴打壓,卡在中低層職位升不上去,只有極個別能夠晉升高位。

  西夏的統治階層,正在日趨呈現分化狀態。

  宗親、權貴、世家看不慣寒門官員,并且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連帶著對國主李乾順也極為不滿,尤其是那些有兵權的,紛紛倒向李察哥那邊。

  而寒門官員不論政績有多么卓著,除了少數幸運兒,大部分都仕途無望。他們滿腹怨氣,有人選擇擺爛,有人瘋狂貪污,還有人投靠貴族宗室。

  這導致西夏的政令不通,很多時候,中低級官員故意陽奉陰違。

  此次的西夏大饑荒,除了旱情之外,也有著人為因素。

  “西夏這是處在變革期啊!”

  朱銘愈發體會到李乾順的難處。

  這位西夏國主,內憂外患一大堆,已經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他要是敢強行搞科舉制度,又或者多提拔幾個寒門官員入朝參政,恐怕就有大量宗室、貴族、世家支持李察哥造反!

  但推行漢學已三十年,提拔漢學官員已二十年,大量寒門官員卡在中低層職位,已然成為一股新興的政治力量。李乾順想改走以前的老路,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夏想要快速完成中央集權的蛻變,必須具備三個前提:

  第一,沒有外部威脅,比如大明直接崩潰。

  第二,李察哥必須死,皇帝趁機收回軍權。

  第三,來一場軍事貴族叛亂,皇帝派兵成功將其鎮壓。

  如果無法滿足這些前提,就只能慢慢拖時間。等那些寒門官員勢力繼續壯大,掌控國家的更多權力和資源,然后以絕對優勢壓倒軍事貴族。

  蕭合達在密信當中說,如果大明出兵西夏,很多西夏官員都愿投靠大明。

  因為,他們在西夏前途無望!

  朱銘把內閣、通政院、樞密院官員叫來,讓眾人傳閱這一封密信。

  “恭喜陛下,西夏定矣。”

  “西夏國內,君臣失和、上下離心。只要打幾場勝仗,望風歸附者不知凡幾。”

  面對一聲聲馬屁,朱銘還能保持清醒:“這些西夏中低層文官,對于戰事沒有什么幫助。他們的實力太過弱小,哪里能跟帶兵武將斗?不過嘛,奪取疆土之后,治理西北用得上他們。主要還是那個蕭合達,他雖然被蠶食兵權,但還控制著大半個夏州。有他在夏州配合,橫山可以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著令陜西布政司、都指揮司,妥善安置越境乞食的西夏饑民。在饑民落籍分田之后,立即編為保甲。如此兩三年,陜西邊境就能人口充實,出兵的時候民夫數量充足。”

  “在此前調糧的基礎上,戶部再調三十萬石糧食去陜西,并免除今年的夏糧。今年的旱情無論多嚴重,陜西都不能餓死人,也不要讓越境的西夏饑民餓死。人口充足了才好打仗!”

  “從明年開始,慢慢增加陜西各府縣的糧食儲備。讓地方官在三年之內,把常平倉給我堆滿。明年、后年若有災情,盡管上報朝廷,御史核實之后,朝廷會繼續調糧賑濟。”

  “要用三年時間,把陜西變得糧草充足。一旦開戰,就不用從外省遠途運糧,一鼓作氣把西夏給滅掉!”

  這番話說完,大臣們都很興奮。

  如果說幽云十六州,是前宋君臣最大的痛。那么該死的西夏,就是排名第二的痛。

  北宋和西夏的交戰時間,是跟遼國交戰時間的好幾倍。

  從北宋建國初期就一直打,到了北宋滅亡還在打。中間偶爾議和停戰,沒停幾年又開始打,耗費了北宋無數的錢糧士兵。

  而今,西夏終于覆滅在即了!

  朱銘問道:“黃河治理得怎樣了?”

  秦檜回答:“已進行第一次分流。但今年黃河中上游干旱,水量不是很大,暫時看不出分流的效果。如果有秋汛,并且毫無危險,可酌情進行第二次分流。后續投入的錢糧不多,朝廷可以放心的對西夏用兵。”

  “很好。”朱銘點頭道。

  朱銘害怕秦檜任用的官員出紕漏,黃河工程一直由閣臣趙佺的兒子主持。

  不過秦檜畢竟是工部尚書,也派了幾個自己的心腹,跑去協助趙逢吉治理黃河。

  御前會議結束,大臣們自去安排工作。

  今年陜西大旱,朝廷大規模運糧過去,不會引起西夏君臣的懷疑。

  明年、后年繼續運糧囤儲,也可以借著缺糧的名義。

  等陜西糧草儲備充足,等西夏逃來的災民安定下來,人口和糧食都不缺的時候,就可以找一個借口突然出兵了。

  開戰理由是現成的,西夏暗中勾結西遼,已經背叛宗主國!

  什么,你沒有背叛?

  那好,大明即將遠征西遼,你們西夏立即出兵出人幫忙。并且大明的軍隊,需要從河西走廊借道。

  借給李乾順十個膽子,他都不敢讓明軍進入河西走廊。

  不愿借道,就坐實了背叛之名。

  仔細想了想,朱銘又給李彥仙寫信,讓他把蕭合達的私生子送去輞川谷讀書。順便做人質。

  就在這種時候,大明使節船隊順利回國。

  一起跟來的,還有大小數十個國家的使者。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