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0148【殿試考“煉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宋穿越指南

  宋代有一個太監機構,名叫御藥院,專門收集藥材藥方,服侍皇帝起居膳食。

  漸漸的,皇帝的日常穿戴,也經由他們負責。

  繼而又參與殿試,負責印刷試卷,負責彌封試卷,宣布殿試條令,全程參與殿試事務,協助擬定進士甲第。

  御藥院的太監們,權力涉及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科舉,甚至經常負責擬定皇帝中旨。

  這個部門,非常類似明代的司禮監,是皇帝跟文官爭權的工具!

  也出過一些猛人,比如熙河開邊的主帥李憲,就是御藥院勾當太監出身。

  到了宋徽宗這會兒,御藥院的規模雖大,卻難以滿足皇帝需求。御藥院在熙寧二年進行改革,換了一個上級單位,皇帝的穿戴交給尚衣局負責。

  如今又在改革,尚藥局與御藥院分權,御藥院不再一家獨大。

  在改革當中,經常模仿皇帝筆跡,非法頒布中旨的太監楊球……不知所蹤。

  這兩年,宋徽宗終于意識到不對勁了,在分化蔡京黨羽的同時,還在分化日漸囂張的太監集團。

  此屆科考士子,簡直運氣逆天,不用擔心殿試作弊太狠。

  因為,尚藥局和御藥院剛剛分權。太監們忙著互相拆臺,彼此都死盯著對方,沒人敢在印刷試卷時泄題,也沒人敢彌封試卷時勾結閱卷官。

  六百七十一個貢士,早早來到集英殿外等候。

  黑燈瞎火的,朱銘站立一陣,困得直打哈欠。

  忽地,侍衛似乎在喊什么。

  前排貢士魚貫入內,站在最后的朱銘,跟著眾人往里走。

  殿試座次是隨機打亂的,朱銘找到自己的座位,在殿東偏后的地方。

  天光微亮,皇帝升殿,禮樂奏響。

  眾士子拜賀。

  朱銘距離宋徽宗太遠,看不清這貨長啥樣子。

  緊接著,太監分發試卷。

  殿試試卷,雕版印刷,題目就有五百多字。

  考生們拿到試卷,瞬間就懵逼了,今年居然考《周易參同契》!

  很明顯,這是宋徽宗親自出的考題,跟禮部出題官沒有半毛錢關系。

  下一屆殿試同樣離譜,考的是《黃帝內經》,關于五運六氣的內容。也就是氣運之說,導致北宋末年掀起研究氣運的熱潮。

  白崇彥左顧右盼,他沒讀過《周易參同契》啊。

  秦檜也頭大如斗,這特么該怎么答題?

  這種情況,雖不常見,但也非第一次。

  趙光義就曾親自出題,考生們“相顧惶駭”,“擱筆不敢措詞”。就連狀元和榜眼,都搞不明白試題的出處,純粹靠文采和瞎蒙名列前茅。

  現在已經很不錯了,還告訴你試題出自《周易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這本書,主要講鼎器、藥物、火候、道術。

  宋徽宗再荒唐,也不敢直接考煉丹,而是選了一段比較正經的: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開舒布寶。要道魁柄,統化綱紐。爻象內動,吉兇外起,五緯錯順,應時感動……

  一共五百多字的考題,白崇彥只看懂前二十四字。

  思來想去,硬著頭皮寫變法對御政的好處。還真讓他蒙對一半,不管怎么說,好歹跟試題沾點邊,也符合蔡京變法的政治正確。

  事實上,考題不僅有煉丹內容,甚至還有道士解釋為采補雙修。只不過非常隱晦,不懂道術的人,根本看不明白,還以為全篇都在說君臣治政。

  朱銘穿越前就讀過《周易參同契》,又被薛道光各種忽悠,對此書另有理解(外丹法被闡述為內丹法)。

  一邊研墨,一邊觀察,朱銘遠遠看著宋徽宗。

  要不要給皇帝整一篇內丹法修煉論文上去?

  算了吧,跌份兒。

  朱銘坐在那里思考,直等到宋徽宗離開,他才提筆寫下題目:修身齊家治國策。

  北宋末年的殿試策論,限制在1200字以內,但也允許超過一些。

  朱銘膽大包天,竟然在殿試文章當中,宣揚他的“道用”派思想。

  開篇便引用《周易》,講述百姓日用即為道的道理。再引用《禮記》,又說道是相通的,談修身、齊家和治國的共同之處。

  修身之法,儒道合一,內外兼修。

  還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比喻為齊家治國的各個步驟。

  精,便是天下萬民。

  氣,是萬民產出之財富。

  神,是國家朝廷的運轉秩序。

  煉虛合道,便是完美融合精氣神,達成國家、財富和百姓的協調統一。

  他在前幾百字里,迎合宋徽宗對修道的癡迷。又在后幾百字中,勸諫宋徽宗不要盤剝太過,否則就會破壞精氣神的和諧。這對修道養生不利,也對治理國家不利。

  最后完全契合《周易參同契》的表面和內在意思,把治國比作煉丹,只有兼具精氣神才圓滿。如果不善待百姓,煉出來的金丹就有缺陷。

  “道用派”理論,全程摻雜其中。

  一直寫到天黑,反復修改之后,謄抄在空白答題卷上。

  交卷完畢,宮人打著燈籠,送士子們離開。

  大家都不敢喧嘩,出了宮門,才嘰嘰喳喳議論起來。

  秦檜苦惱道:“怎會考《周易參同契》?我答的是君臣如何治國。”

  白崇彥說:“我寫的是變法。”

  林勛湊上來:“我也寫的變法,但偏于崇禮復古。”

  一大半士子,都顯得痛苦不堪,沒事兒誰去看道經啊?

  此次殿試題目傳開,導致天下士子,紛紛研讀《周易參同契》。誰都沒想到,下次居然考《黃帝內經》,還特么專考里面的氣運之說。

  “成功寫的什么?”白崇彥問。

  朱銘說道:“修身齊家治國。”

  眾人反復討論,都在猜測皇帝的出題心思,一直出城回到客棧還在說。

  也有士子暗自竊喜。

  比如來自川中的何粟、何棠、何榘三兄弟,他們今年全部考中進士。而且屬于蜀學弟子,平時喜讀佛經道書,把《周易參同契》都研究爛了。

  歷史上的何粟,便是今科狀元,后來彈劾扳倒王黼等奸臣,靖康年間還負責與金兵談判。

  剛開始是主戰派,漸漸變成以戰促和。

  由于他崇信道術,還主導了“六甲神兵守城”事件。昏聵至此,也是病急亂投醫了。

  釀下大錯之后,何粟又與張叔夜領兵巷戰,打得金兵答應和談。金人請宋欽宗出城親自談判,也是讓何粟回去傳話,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何粟在靖康年間的行為,有時正確,有時糊涂,既想得出讓六甲神兵參戰這種昏招,也他娘的有勇氣組織巷戰。去了金兵大營,雖嚇得渾身發軟,卻又始終不失體統,盡量為大宋減少談判損失。

  最后絕食而死,是個很難評價的復雜人物。

  尚藥局和御藥院的太監,互相敵視競爭,隨時盯著對方的錯漏。

  殿試答卷糊名時,竟然無一人作弊,更無串通外臣之舉。

  今年是分權之后的第一次科舉,他們還沒斗出勝負。

  而禮部的出題官員,甚至不知道考題是啥,因為宋徽宗鎖院之后,臨時更改了殿試題目。

  北宋末期的殿試文章,也是要謄錄為朱卷的,不拆名連筆跡都認不清。

  初考官共有10人,國子司業陳詢,便是其中之一。

  陳詢看完朱銘的試卷,從摻雜在其中“道用”理論,就已經猜到這是誰的卷子,直接批注道:邪談怪論,不知所謂。

  初考官們寫下評語之后,還要交給覆考官復核。

  覆考官強淵明看完朱銘的卷子,給出完全相反的評語:才思敏捷,義理清晰,論中雜諫,正直之士也。

  強淵明是蔡京的老伙計,屬于蔡黨元老級人物。

  但如今已跳出五行之外,不再摻和政治斗爭,安安心心做帝黨,順便負責太子的教育問題。

  既是帝黨,自然懂得揣摩圣意。

  朱銘的文章,前幾百字都在講修行,皇帝看了肯定喜歡,強淵明當然要給好評。至于后面幾百字的勸諫內容,也符合儒家的政治正確。

  亦有那真正的正直大臣,看完文章眉頭緊皺,搞不清楚朱銘的立場。

  前半段講修身,還扯什么煉精化氣,簡直一派胡言,很明顯是耽于修道之人,而且很可能以道法諂媚皇帝。

  后半段講治國,又在厲行勸諫之言,規勸皇帝要善待百姓。

  此人究竟是正是邪?

  于是乎,這些正直的覆考官,給朱銘的卷子評價為中下等。先是駁斥其摻道入儒,又肯定朱銘的勸諫之言。

  最后評定甲第。

  尚藥局和御藥院的太監們,才不管考生文章如何,談及道術的通通評上等。

  很快就跟大臣吵起來,此時的太監們,權力還沒南宋時那么大,怎也吵不過那些文官。

  最后雙方妥協,前十名當中,前九個按照文官的意愿,第十名由太監決定。

  但是,太監還有送卷的權力!

  本來該送十份卷子交給皇帝,太監們卻送了足足十六份。尚藥局三份,御藥院三份,全是涉及修道的文章,只求能讓皇帝高興。

  十六份卷子擺在宋徽宗面前,這貨認真聽了兩篇,覺得速度太慢,干脆拿來自己看。

  何粟的答卷,對修道的論述含而不露,并且寫得文采斐然,能讓皇帝、太監和文官都喜歡。毫無爭議的狀元卷!

  一直讀到第十三份卷子,宋徽宗眼前一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此修道高士也!更難得儒道皆通,引經據典,真個是國之棟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