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四十章 技術進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星火

  長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內。

  一間布置簡陋的辦公室里,李炳忠滿臉困惑地看著面前的助手羅文,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

  “你的意思是,我們的RBCC項目要被并入成飛無偵9項目了?這兩者.怎么說,不說完全不搭噶,但技術關聯性也強不到哪里去吧?”

  “而且說白了,我們的RBCC項目是一個小項目,無論是人員配置、還是資源配置,在所里都是倒數的水平。”

  “你們現在把我們搞到無偵9這樣的大項目里面去.我們能有什么用啊?”

  聽到他的話,羅文輕輕搖了搖頭,回答道:

  “這事兒您問我,我也不清楚。”

  “今天早上才剛剛收到的通知,具體的項目信息還沒發過來。”

  “不過,我已經提前跟星火那邊溝通過了,他們的意思是,RBCC項目要轉成TBCC項目,后續還會跟帝都胡增平那邊的預冷器項目結合,目標是在三個月之內,做出一款TBCC發動機來。”

  “并且,這款發動機還要應用到無偵9上,協助達成無偵9的技術目標。”

  “.這也太夸張了吧?時間哪來得及?”

  “我也覺得來不及——但您也知道,星火的項目規劃一向都是非常激進的,而且每一次他們都能完成。”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不是怎么去做技術實現,而是人員準備。”

  李炳忠眉頭微皺地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確實.現在星火是名聲在外。”

  “但是說實話,這一次他們的要求確實是有點.RBCC和TBCC兩種發動機的技術路線是完全不同的,臨時改方向,估計下面不少同志會有意見。”

  這確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雖然說RBCC項目的規模極小,但參與項目的研究員們也算是傾注了不少心血。

  并且,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講,很多研究員是要靠手里的成果吃飯的。

  一篇論文、一個階段性成果,決定的是他們之后的職稱評定問題,雖然說起來有點可笑,但幾百塊錢的工資漲幅,對他們來說確實彌足珍貴。

要知道,他們現在的平均工資,也不過才4000多塊錢而已  讓他們跟著去冒險、讓他們從零開始去做一個不擅長的領域,真的沒那么簡單。

  一旁的羅文沉默不語,他雖然是李炳忠的助手,但待遇上也不會比基層研究員要好多少,所以他非常理解李炳忠所說的這個問題。

  兩人就這樣相顧無言,片刻之后,羅文才開口說道:

  “無論如何,星火提出的要求,我們肯定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從宏觀來講,這次的無偵9項目跟海上局勢息息相關,之所以提出這個目標,恐怕也是因為那邊的壓力。”

  “從微觀上來講.對吧?”

  羅文沒有把話說透,但李炳忠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長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TBCC項目還沒開始,但他已經感受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壓力。

  “算了.這些先不考慮了,你組織個會議,把人都拉起來,咱們先把情況說清楚吧。”

  “好。”

  羅文簡潔地回答道。

  于是,半個小時之后,RBCC項目組的所有成員都集中在了會議室里,而在聽到李炳忠宣布的消息之后,會議室的氛圍肉眼可見地變得凝重起來。

  看到眾人的反應,李炳忠的表情嚴肅起來。

  “我知道大家對臨時變更項目方向這件事情意見很大,但我也理解上級的決策。”

  “無偵9項目是國家重點項目,它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一架高空偵察機那么簡單。”

  “所以,為了達成它的項目目標,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犧牲的。”

  “在國內,我們根本想要湊齊一支TBCC研究團隊,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而我們的RBCC團隊,是唯一有技術積累的隊伍。”

  “選擇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在給我們加擔子。”

  “只要能挑起來,大家以后的發展,都不會有問題。”

  這話說的不免有些畫餅的成分在里面,但很顯然,項目組里的老油條們都不吃這套。

  “領導,要不伱還是爭取一下吧這個事情吧,大家都知道是家國大義,但是,家國大義不能當飯吃啊”

  角落里,有人語氣猶豫地開口說道。

  他的用詞很尖銳,但不得不說,這也確實是事實。

  李炳忠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于是也只好避重就輕地回答道:

  “只要搞好研究,還怕沒飯吃嗎?”

  “咱們雖然沒有跟星火有過合作,但他們的項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是參與其中的,有吃虧的嗎?”

  “但人家那是專業對口!我就直說了吧,領導,咱們就是一塊墊腳石,后期人家必然是要組建專業團隊的,帝都預冷器團隊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我們能撈著什么好處啊?”

  “放棄了我們自己的方向,去給別人做嫁衣裳,這事兒我真不想干!”

  “.你不干也得干!”

  李炳忠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怒容,但也就在這時,他的手機突然響起。

  而在接通之后,他的表情立刻變得鄭重且謹慎起來。

  “是的,我是李炳忠。”

  “明白,領導,已經在安排了,順利的,順利的.”

  “大家都很配合.”

  “確實有困難,讓領導見笑了.”

  “啊?好!明白,明白!”

  李炳忠的臉上逐漸露出了笑意,接連說了好幾個“好”字之后,他心滿意足地掛斷了電話。

  隨后,他重新轉向會議室里的眾人,開口說道:

  “接上級通知,RBCC項目封存保留,后續TBCC項目完成之后,可按照個人意愿決定是否重新回到RBCC項目。”

  “另外一點,對此次被抽調參與TBCC項目的所有同志,上級給予一次性特殊津貼,具體發放數額,將單獨溝通。”

  “我能告訴你們的是,數額不會小——六位數以上。”

  “另外,本次TBCC項目成果,將由參與項目的研究員共享,列入個人履歷。”

  聽到他的話,原本還死氣沉沉的會議室里,氛圍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剛剛還尖銳地反對的那個研究員,此時也是笑逐顏開。

  “還是星火牛逼,就知道不會虧待我們!”

  “你小子剛才可不是這么說的.”

  “嗨,我那不是被其他部門坑怕了嘛.”

  “不說了,好好干,咱得對得起這錢啊!”

  看著眾人的反應,李炳忠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陣感慨:

  這大概就是金錢的力量?

  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

  誠然,星火對這群早已事實上邊緣化的研究人員的關注,是通過金錢的形式體現的。

  但歸根結底,能做到這一點,還是在于他們的“同理心”。

  在之前,星火似乎也主導設立了“扎根”特殊津貼來著。

這個組織,跟自己以往打過交道的各種基金會、各種上級主管部門,似乎真的有所不同  “好了好了!”

  李炳忠拍了拍手,把眾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自己身上。

  隨后,他開口說道:

  “你們的顧慮,有人幫你們解決了,那接下來,也應該到了幫國家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所有人都行動起來,我們要在一周之內總結出TBCC項目的關鍵技術難點,然后在剩余的時間里,對這些技術難點發起攻關!”

  “收到!”

  三天之后,成都,辦公室里。

  陳念的手里拿著剛剛從長安研究所收回的報告,略有些感嘆地說道:

  “這些人效率還挺高的,三天的時間,能整理出這么全面的技術難點報告,可以說是很不容易了。”

  聽到他的話,對面的陳果微微一笑,回答道:

  “只要保障做好了,其實絕大多數庸才也會變成天才,更別說他們本來就不是庸才了。”

  “這話聽著怎么那么耳熟呢?”

  陳念突然覺得有些好笑,他想起來,在自己的前一世,那些推崇所謂狼性文化的公司往往也會拿這個說辭來畫餅,但可惜的是,他們喂的都不是肉,而是屎。

  “耳熟不耳熟的,都是這個道理。”

  “不過,這個事情也算是一個有益的經驗,之后我們在進行項目規劃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宏觀上的利益,還要考慮基礎科研人員的具體情況。”

  “之前我們在DF17、096項目上都遇到了一些摩擦,當時沒抓住重點,其實還是我們做的不夠。”

  陳念微微點頭,回答道:

  “確實是這樣,對普通人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比吃上一口飯更重要。”

  “在所謂的宏大敘事中,他們的命運不值一提,但如果不在意他們的命運,宏大敘事的基礎也不可能搭建得起來。”

  “好了,不聊這個了,看技術文檔吧。”

  略過了這個話題,挪動椅子轉頭看向屏幕,而屏幕上,陳念已經把RBCC——現在應該叫TBCC研發小組總結的10條關鍵技術瓶頸投屏在了幕布上。

  “模態轉換技術,這一條放第一位我是一點都不驚訝。”

  “要保證從渦輪模態轉向沖壓模態過程中流量和推力平穩過渡,對發動機設計的要求可以說是整個TBCC項目中最高的。”

  “目前比較有益的參考,應該是德國那邊的串聯式組合循環方案,以及島國那邊的HYPE方案。”

  “但是,這兩種方案都存在激波位置影響推力的問題,并且引起的推力波動達到20以上。”

  “這一部分,我們沒辦法投機取巧了,只能自己去創造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

  聽到陳果的話,陳念微微點頭,隨后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一條。

  隨后,他有些好奇地問道:

  “陳教授,你一個搞氣動的,現在都懂發動機了?”

  “學無止境嘛,要向你看齊發動機和飛行器一體化設計技術,這玩意兒不用考慮了,無人機的設計標準寬松得多,可以讓機體將就發動機。”

  “確實,這個不是重點。”

  陳念附和回答道。

  “但進排氣系統就是核心了,主要問題在于保證壓縮比和膨脹比的多級可調機構——但這一塊,我們有變循環發動機的技術打底,實現難度不算太大。”

  “這塊應該不用你介入了,我跟606那邊聯系吧。”

  “好。接下來是沖壓燃燒室、熱管理熱防護、燃料技術——前兩個沒有太大問題,燃料方面,能不能用全氮陰離子鹽燃料?”

  “穩定性太差,不建議,暫時還是用液態氫吧,什么時候你的金屬氫完成了,咱們在考慮做新的燃料設計。”

  兩人一人一句地討論著10條TBCC關鍵技術的細節,三言兩語之間,就為這臺發動機的研發方案定下了基本的框架。

  其中,包括燃燒室、熱管理、燃料、變循環結構在內的多項技術,都被劃分到了有相應技術的各個部門中去,需要陳念解決的,只有整體設計、模態轉換技術和進排氣系統三項。

  陳果離開之后,陳念立刻在系統里檢索了三項技術的源點需求。

  出乎他意料的是,除了整體設計需要12個源點,其他兩項技術的源點需求,都在5點以下。

  也就是說,解決TBCC的全部核心技術問題,只需要花不到20個源點。

  沒有任何猶豫,陳念立刻對所有相關技術完成了解析,而到此時,加上此前已經準備妥當的無偵9整體設計方案,這架劃時代的偵察機的全部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

  接下來,就要進入到正式的落地適配階段了。

  陳念對這架偵察機抱有很高的期待,回顧上一世,兩次海面上的緊急情況,最終其實都是以“航母被發現”為突破點,來打破僵局,終結緊張局勢的。

如果這一次,無偵9能拿到關鍵信息,隨后引導殲擊機、轟炸機隊列進行低空突防作戰  那么很有可能,當初兵推中東海的局面,壓根就不會發生。

  要么就是見面即摧毀,要么就是耀武揚威地突破防御之后,再拍拍屁股走人,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這場仗到底能不能打。

  無論是做出哪種選擇,只要信息主動權在我,作戰主動權就在我。

  想到這里,陳念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些異樣的情緒:

  也許,己方拼命發展的多塊長板,已經快要形成合力了。

  先進戰機、先進導彈、先進雷達,此時再加上一條先進偵察機。

艦艇的短板,很有可能會被補上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  未必不可一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