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四十六章 又省下上千億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星火

  幾天之后,川崎集團的水谷隼作為碳纖維聯合體的代表到達了華夏。

  隨后,在極短的時間內,雙方便就引進事宜達成了協議。

  當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還是華夏主動出讓的印度高鐵的訂單。

  畢竟,在華夏退出之后,川崎重工擁有了更高的議價權,也可以免于惡意競爭的風險。

  這其中獲得的潛在利益,要遠比“三億訂單”的利益高得多。

  當天晚上,無論是華夏方面,還是島國方面,都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

  只不過,在這歡樂氛圍下掩蓋的,一面是巨大的危機,另一面,卻是史無前例的機會.

  西工大的辦公室里,陳念滿意地看著手里的合同副本,開口說道:

  “陳教授,你們這次運作的真漂亮!”

  “6條千噸級生產線,其中還有4條大絲束線,未來十年之內,我們的碳纖維材料都不用愁了。”

  陳念這話并非沒有依據,在他的印象里,華夏在上一世是知道2017年左右,才建成了第一條48k大絲束千噸級生產線,在那之前,大部分的高強度碳纖維材料都是依靠進口。

  而現在,有了初始的“啟動母機”,后續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必將持續加速。

  這可不是一個小市場。

  不提快速發展的航空、高鐵事業,光是民用產品,涉及到碳纖維的就不勝枚舉。

  汽車、自行車、建筑、各類體育器材.包括釣魚佬最愛的碳纖維魚竿,其實都需要強大的產業支持。

  在2006年以前,國內的碳纖維材料進口率達到80以上,少的可憐的20也幾乎全都是低端產品。

大量利潤流出海外,帶來的都是不必要的、純粹因為“技術代差”而導致的損失  聽到陳念的話,對面的陳果坦然地笑了笑,回答道:

  “我們也沒想到會那么順利,小日子確實是被印度的訂單沖昏頭腦了,搞的我們都有點猶豫,覺得印度那邊的項目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

  “不過,反正事情已經定下,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這次的引進不僅可以解決H20項目的燃眉之急,在后續,還可以盤活整個產業。”

  “初步估算,我們這次引進可以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在百億人民幣以上,省下的外匯就更多了。”

  “以10年為基礎,總共節省的金額應該會超千億。”

  “這些錢,以后就可以投入到更有用的技術部門里去了。”

  陳念點了點頭,從陳果的話里,他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

  也許無論是在互聯網上、還是在民眾之間,甚至在某些上層決策者看來,搞一些大項目、搞一些決定性的裝備,才是推動國家迅速發展的動力。

  但實際上,有個老人說的那句話無比正確:

  治大國如烹小鮮。

  每一勺的調料、每一下翻炒,都有可能決定整道菜的滋味和火候。

  錙銖必較、小心翼翼地去拿到那一分一毫的利益,并且將其積攢起來,才能真正地通過量變引發質變。

  芯片項目是如此,移山項目也是如此,現在的碳纖維項目也是如此。

  一步一步往前,不知不覺間,我們其實已經走得很遠了。

也許未來有一天再回頭看時,才會發現此時眼前的尋常小事,其實都是壘成大廈的堅固磚石  想到這里,陳念繼續開口問道:

  “材料問題能解決的話,H20打算什么時候試飛?”

  “唐總那邊預計是在明年3月初,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基本上也差不多吧,變循環發動機的‘南嶺’項目也進行到尾聲了,預計三個月內完成第一次測試。”

  “不過,這臺發動機要上H20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調試,這個時間差算起來剛剛好。”

  說到這里,陳果思索片刻,像是想起了什么,繼續開口道:

  “楊總想要把變循環發動機先用到J20B上,現在金銀島的機場基本上已經完成建設了,未來肯定要在那邊部署各類戰斗機。”

  “如果能讓J20B提前形成戰斗力,我們想做的很多事情,都會輕松得多。”

  “嗯我覺得也沒問題。”

  陳念點頭回答道。

  在上次事件平息之后,海外鄰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來搞事情了。

  但有備無患,維持住基本的軍事存在,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而最好的軍事存在方式,就是軍艦和戰斗機。

  “不過說起來,米國那邊好像也把他們的環太平洋戰略暫停了啊?”

  “之前不是還說要在南邊部署中程導彈嗎?現在沒消息了?”

  “沒消息。”

  陳果搖頭回答道。

  “不只是中程導彈計劃——就是他們的導彈墻計劃,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已經被擱置,連島國那邊的THAAD部署,也已經被取消了。”

  “而且,這兩個項目都不是他們主動撤出的,反而是當地官方拒絕的。”

  “這種情況對我們很有利啊可以說,他們的影響力第一次出現了被動的下降。”

  “看來,我們前期的幾次行動,確實是成功地打出去了。”

  “按照這個趨勢,只要深藍16項目完成,01號航母一下水,整個第一、第二島鏈不說盡在掌握,至少也能勢均力敵了。”

  “很不錯。”

  陳念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一通復盤下來,讓他有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整整三年過去了。

  三年之前,整個國家還處在一片恐懼和焦慮的氛圍之中。

  一個軍事實力與我們相差無幾的中東強國被吊起來打,每個人都在問,下一個會不會是我們?

  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悄悄地消失無蹤了。

  大家普遍在想的問題只有一個:

  還需要多少年,我們才能真正與他們抗衡?

  暫時,還沒有答案。

  畢竟,現在的我們只是在努力的補上那些缺少的東西、堵上那些最緊急的漏洞。

  想要走到引領者的位置,還需要時間。

  但陳念相信,很快就會有的。

  離開陳果的辦公室之后,陳念按照之前定好的計劃前往王建成的實驗室。

  這時候,喬麥已經正式加入了他的團伙,開始幫他做外骨骼機電液一體化改造了。

  自己過去,就是想看看他們的進展怎么樣,需不需要什么額外的幫助。

  在路上,陳念打開系統,開始審視自己當前的源點情況。

  由于此前京石段鐵路的“引流”宣傳,他的源點增長數量遠遠超過預期,到目前為止,已經積累了24點源點,日均源點增長數量也達到了0.5的峰值。

  不過,最近幾天,源點增長的數量顯著下降。

  很顯然,是因為“重型機械”這個分類的技術裂變潛力已經快要被榨干了。

  下一步,應該要讓李想他們那邊再去溝通,輸出更多的科普類節目,從而引發新的裂變。

  做什么好呢?

  殲二十二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

  或者,燃氣輪機?

總之讓他們去操心好了  幾分鐘的時間,陳念已經到了實驗室的門口,還沒走進敞開的大門,他就已經聽到了里面王建成和喬麥的討論聲。

  “.這個電機完全不行,反應速度太慢了,再加上液壓系統的延遲,操作會有嚴重的頓挫感。”

  “這玩意兒真上身了,別說跑步了,連走都很難走起來。”

  “延遲至少要控制在300毫秒以內吧,超過這個數字,敏捷性就沒辦法保證了”

  說話的是王建成,他似乎對現階段的成果很不滿意。

  “那沒辦法,現在的電機極限響應速度也要到500毫秒了,要達到你的標準,起碼要等下一代直流伺服電機出現才行。”

  喬麥有些無奈地回答道。

  “但不是說電機的響應速度都在10毫秒內嗎?快的甚至可以達到0.1毫秒。”

  “.你說的那是啟動響應速度!要達到工作轉速,0.1毫秒夠嗎?我們現在能做到500毫秒已經很不錯了”

  “實在不行就不要追求敏捷性了吧,先把負重的問題搞定。”

  “那跟我設計這套外骨骼的意圖就違背了啊!”

  “哪有什么設備是能一開始就完全達到設計目標的啊?都得一代一代地去迭代.”

  里面的兩人還在爭論不休,陳念撥開防塵的簾子走了進去,插嘴問道:

  “伱們倆吵啥呢?”

  聽到陳念的話,兩人下意識地轉過頭來,看清陳念的臉后,王建成趕緊說道:

  “學長,你來的正好。”

  “我們現在遇到問題了,直流伺服電機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外骨骼反應很慢,穿上去簡直是一步一摔.”

  陳念看了眼王建成,又看了眼喬麥,后者的臉上寫滿了憤憤不平的神情。

  那模樣,就好像是家里的姐姐好心幫老弟做作業,最后還被嫌棄了一樣.

  這讓陳念不由得有些想笑,他輕輕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我剛才也聽到你們吵了。”

  “其實喬麥說的是對的——我之前不就已經說過了嗎?想要真正達到機械外骨骼的敏捷化,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實現BCI腦機直連。”

  “現在這種技術條件,就算解決了直流伺服電機的問題,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外骨骼‘如臂指使’。”

  “你不如真的換個思路,就按你喬麥姐說的那樣,先解決負重的問題,再去考慮敏捷性.”

  “但負重的問題就算解決了也沒有用啊!軍隊作戰的時候,沒有敏捷性,難道敵人會等你慢悠悠地挪上去嗎?”

  聽到王建成的話,陳念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你懂個錘子的軍隊啊!”

  “你不會真的覺得,機械外骨骼造出來,是為了培養像士官長那樣的超級士兵的吧?”

  “可別開玩笑了.機械外骨骼的真正出路,是為了解決疏散化作戰的問題。”

  “啥叫疏散化作戰?”

  王建成一臉懵逼地問道。

  “.所謂的疏散化作戰,就是指將大規模集團作戰拆解成多模塊、分散化、超視距的復雜戰役,通過獨立的作戰單元來組成整個作戰和指揮體系。”

  “這種作戰方式,實際上是空軍、海軍現代化作戰的延續。”

  “它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傳統作戰方式中天然劣勢,盡可能發揮出單個作戰單元的最大戰斗力。”

  “這么說吧,它是一種宏觀上的三三制體系”

  “哦明白了。”

  王建成點點頭,但隨即又問道:

  “但這跟我外骨骼的設計有什么關系?”

  “關系大了。”

  “這樣的作戰方式,要求每一個作戰單元都擁有極高的火力投送能力,否則作戰單元一旦分散,就很容易被圍殲。”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么去搞武器小型化,要么搞無人體系人機配合,要么就是提高載重——也就是現在的機械外骨骼。”

  “所以,機械外骨骼的意義,并不在于敏捷作戰。”

  “因為在大多數戰場上,并不存在需要戰士頻繁機動、高速移動的場景。”

  “他們需要做的,是在一條戰壕里一蹲蹲一天,在漫長的行軍路線上一走走幾百里,或者是守在大炮后面搬運彈藥,一搬就搬幾百上千發。”

  “這種情況下,你覺得他們真的需要多敏捷嗎?”

  “畢竟,我們培養的不是士官長,是普遍的、能夠緊密配合的戰士啊.”

  聽到陳念的話,王建成一時沉默下來。

  而一旁的喬麥,則滿臉都是“對對對就是這樣”的神情。

  趁著王建成沒有回答的當口,她開口說道:

  “我的思路也是這樣的,解決了負重問題,就能提高持續作戰能力,至于進一步的應用,我們可以慢慢來嘛。”

  “也不是說敏捷化的外骨骼完全沒用,比如特種作戰啊、民用的機械操控啊等等,都還是有用的。”

  “但產品總是要一步一步迭代的嘛。”

  “就像我們的殲二十二、J20B,別看它們現在表現那么完美,但在背后,肯定也是經過了一版又一版的改進的,不信你問你學長,他不是也參與了一部分工作嘛。”

  “沒錯吧,陳念?”

  聽到她的問題,陳念一時愣住了。

  一版又一版的改進?

還真不是不過,現在的狀況,這種話肯定是不方便說的  于是,他只好開口道:

  “嗯,是的,確實是要改很多次的.”

晚點還有一章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