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八十一章 講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國師

  國子監,司業房間內,郇旃坐在首座上,身旁擺滿了考卷,密密麻麻的,幾乎堆積成了一座小山。

  郇旃一邊批閱考卷,一邊罵道:“這是誰寫的?新學、新學,狗屁新學!”

  雖說君子不欺暗室,但此時自己的房間內四下無人,心情極差的郇旃倒是可以放開了罵罵咧咧。

  郇旃原本想借助這一次招待安南、占城的相關來使,給自己撈點功勞,卻沒想到變故突生,三方人身份全是假的!

  郇旃被卷入了漩渦之中,而他的靠山恩主,禮部左侍郎王景懾于壓力,也沒有阻止此事發生,任由事態擴大,也沒有出手相助。

  這是犧牲了他的仕途!

  郇旃氣急敗壞,恨不得將選擇捅開丑聞而不是捂蓋子的姜星火活撕了!

  此時看到支持姜星火新學的考卷,自然統統予以廢黜。

  他拿起一張試卷,看了看,又扔回去,繼續批閱。

  “真是胡鬧,竟然提倡什么‘實驗格物’,簡直是荒謬至極,若是放到以前,定要治罪。”

  一連扔掉好幾張試卷,郇旃終于抬起頭來,揉了揉太陽穴。

  “算了,今日到此為止。”

  就在此時,門外傳來敲門聲音:“司業大人,祭酒大人來了。”

  “嗯,請。”郇旃整理儀容恢復平靜。

  片刻之后,一名身穿緋袍的儒雅中年官員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剛剛從內閣調到國子監升任祭酒的胡儼。

  在姜星火出獄之前的那次關于變法的大討論中,內閣眾人里平素沉默寡言的胡儼表現得尤為出彩,得了永樂帝的關注,考慮到胡儼過去的任職經歷和他偏大的年齡,在這次統一的官員人事調整里,給他升了職位,放到了最適合的教育崗位。

  這便是因為洪武二十一年胡儼在南京參加會試,中副榜后授職華亭縣教諭時表現出了優秀的學官素質,在華亭縣教諭的崗位上胡儼以師道自任,勸勉諸生,務實學習,勵行節約,改變;惡華亭浮靡的學風除此之外,胡儼還每日親自給諸生講授,常常講到半夜,即使是嚴冬酷暑也不停止,當地的學生對他都很敬重。

  胡儼進入屋內,目光掃過郇旃扔掉的一堆試卷。

  胡儼他雖然是祭酒,但現在永樂朝的國子監祭酒跟洪武朝肯定不是一回事,要知道,當初洪武朝的國子監祭酒宋訥那可是老朱最支持的魔鬼校長,定下的監規非常苛刻,里面包括不穿校服要被痛決(打竹篦)、上廁所不帶證明去廁所的入敬牌要被痛決、晚上宿舍里說話也要被痛決.國子監有一個集愆冊,專記監生的違規行為,監生違規初犯不計,再犯痛決竹篦五下,三犯痛決竹篦十下,第四次違規的懲罰基本是杖一百,發去云南充軍,當時每個月都有幾個監生受不了自縊的。

  胡儼剛剛到任,人頭都沒怎么認熟,本人又是個醇醇然的夫子,而非宋訥那種讓監生們“咸趨于正”的嚴酷冷厲的執行者,在國子監里威權并未樹立,更別提插手六廳六堂的教育事務了。

  “見過祭酒大人。”

  郇旃拱了拱手,臉色平靜,只是看向胡儼那有些耀眼的緋袍,再看看自己從紅色變成藍色的官袍,心里還是不是滋味。

  郇旃與內閣的楊榮、金幼孜同輩,但與胡儼之間隔著十多歲基本沒怎么接觸過,加之被貶官了心情不好,因此郇旃此時對胡儼也說不上有多熱切。

  “郇司業,你這里怎么亂糟糟的?”胡儼問道。

  “這是博士廳今日新送來的考卷。”

  國子監目前有六廳,除了剛剛建立的科學廳以外,便是之前提到過負責刑罰的繩愆廳(類似訓導處),以及由負責文書和財務管理的典簿廳(綜合處),負責食堂的掌饌廳,負責圖書館的典籍廳。

  至于六堂,則是類似于不同的年級,分為三級,初級班為三堂,分別名為正義、崇志、廣業三堂;中級班為二堂,修道、誠心二堂;高級班只有率性一堂。

  國子監會根據學生的學識深淺將其編在不同的三級六堂,低級堂的學生要升高級堂,就要以積分制升級,即通過考試累計學分的方式決定學生能否升級或畢業。

  “給我看看。”

  郇旃拿起桌面上的試卷遞了過去,眼角掃視著胡儼,心中暗暗猜測對方找自己何事?

  “嗯?”

  胡儼接過試卷,打開看了看,眉毛微蹙,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啪嗒!

  試卷落在案上。

  “祭酒這是何意?”郇旃頗為不悅地問道。

  “這些都是你自己擬定的嗎?”

  胡儼質問。

  “這些答案都是學生自行所作,我不過是依照《四書章句集注》來判罷了。”

  郇旃皺眉,隱約感覺到了什么:“莫非有哪里不合規矩?”

  “規矩?”

  胡儼反問:“今天的規矩還是昨天的規矩?”

  郇旃心中猛地一顫:“祭酒大人的意思是?”

  “你判的這些試卷不合規矩!”

  胡儼拂袖道:“伱可知道,今天陛下已經召集群臣議論,要整肅國子監學風,從學規管理、教材范圍、督學檢查、教官職責、學校考試標準等等方面,都下了大工夫,重查國子監弊端,徹底杜絕荒嬉之風!你現在這般判,豈不是要讓我等萬劫不復!”

  “什么?!”

  這個消息讓郇旃愣在了原地。

  “而且,博士廳那么多的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判卷這種事情,又何時輪到你這司業來親力親為?太難聽的話我就不多說了。”

  “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胡儼轉身離開,留下郇旃怔怔站立。

  他腦袋嗡嗡作響,渾身冰涼。

  良久,郇旃才咬牙切齒:“這件事情肯定是姜星火那個混賬弄出來的,他是故意陷害我,把我貶到了國子監還不夠,還想徹底毀了我的前程!他這種卑鄙小人,該死!”

  他雙拳緊握,額頭青筋暴漲,雙眸布滿血絲,仿佛一頭隨時可能失控的野獸。

  “來人!”

  身邊從會同館帶過來的小吏依言推門而進,郇旃在他耳邊附耳吩咐了幾個人名,小吏點點頭離去。

  國子監的氣氛越來越壓抑,不少人私底下竊竊私語,議論無非都是對國子監新規的指摘。

  事實上,沒人愿意讓國子監的氛圍回到恐怖的洪武時期,國子監生員們對于制度的反抗,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洪武十八年,宋訥的嚴厲管教與恐怖監規的執行,導致監生和學官都深有怨言,在連續餓死了幾名監生和學官以后,當時頗有文名的年輕學錄金文征串聯了另外兩名學錄田子真和何操,打算把宋訥趕下臺,為此,他們找到了同為國子監同僚,但是是吏部尚書余熂老師的老學正陳潛夫,商量讓余熂主管的吏部按照七十五歲致仕的正當理由讓宋訥離開祭酒的位置,若一切奏效的話,監生不用再受嚴厲的祭酒管束,也讓管理國子監的學官承擔的管理與教學的重擔減輕一些。

  可惜,東窗事發后,身為“天官”的吏部尚書余熂直接被老朱干掉了。

  從那以后,國子監就沒消停過,學官和監生的串聯秘密活動此起彼伏,最著名的莫過于被老朱把腦袋吊在旗桿上的趙麟,便是所謂“監生趙麟貼匿名壁報以誹謗師長伏誅,命執長竿于監前梟令示眾,太祖高皇帝于國子監頒布《趙麟誹謗榜冊》和《警愚輔教》二錄”。

  不過相比這些陳年往事,最近的事情卻顯得有些詭異了。

  ——新的匿名壁報出現了。

  不僅如此,這個消息似乎被有心人傳揚開來,消息傳播速度極快,由于是在國子監內部公然發布,很快引來大批學官、監生的圍觀。

  這件事怎么看怎么蹊蹺,如果說這背后沒人暗中推波助瀾,怕是并無人相信。

  “噓……小點聲兒,這事咱們別瞎說……”

  聽到耳邊傳來各種議論紛紛,曾經參加過太平街論道,已經從八品博士調到外地,又轉任一圈回來升任國子監監丞王允繩面色有些難看。

  “湊什么熱鬧,都散了!”

  監丞執掌繩愆廳,對生員們的威懾力還是蠻大的,聚集在匿名壁報旁邊的生員、學官們紛紛散去。

  王允繩皺緊眉頭,轉頭望向身旁的范惟興,低聲問:“小范,你可聽到了什么風聲?”

  作為科學格物論支持者,帶領同學成功試制出國子監第一個熱氣球的范惟興,眼下在國子監里已經頗有影響力,但他卻并未收到任何風聲。

  見范惟興搖頭,王允繩伸手欲撕,但還是放下了手。

  “還是等祭酒和司業來再做決斷吧。”

  “我雖然不知道……不過,既然敢公然發表匿名壁告,必定是有恃無恐!”

  有人發布了這樣一則反對國子監新規的匿名壁告,一方面是給國子監新規施加壓力,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引起輿論關注,讓整個南京乃至江南士林的人都知曉。

  此舉的目的很明確,他就是想通過輿論的力量,逼迫某些人改變原本的決策。

  這一步走得極妙。

  若是眼下不退讓,堅持新規的推行,那么深受洪武舊制之苦的國子監監生乃至學官們,在集體利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定然會在隨著孔希路出山,而已經形成風潮的反變法輿論里出一份力。

  若是眼下退讓,那么這變法維新,連國子監的規矩都變不成,豈不是貽笑天下?

  至于剛剛調任祭酒的胡儼則更難辦。

  你胡儼是祭酒又如何?你敢真的跟全體監生、學官作對嗎?可若是不執行朝廷的新規,作為主官,可是要直接面臨丟官去職的壓力的,胡儼若是主動或被動辭官,誰能升上來?

  不管怎樣,這些都足夠讓胡儼喝一壺了。

  胡儼是一個謹慎的人,他不希望因為一件小事而鬧出什么風浪。

  所以,盡管新官上任,手頭堆了一堆事情了,他還是提著官袍下擺匆匆忙忙地跑到了北門口,遠遠地就看見了那張寫滿了字跡的紙粘在墻壁上。

  胡儼走過去,凝視了片刻,忽地嘆了口氣:“罷了,既然有人要鬧,那就交給上面處理吧。”

  書吏應諾,將這份文書放進袋子里,快馬送去。

  胡儼站在北門,望著遠處漸漸隱入街角的書吏,臉上浮現出淡淡無奈之色:“這是你們咎由自取。”

  他緩緩邁步離開,卻沒有發覺在距離他數丈之遙的窗縫里,一雙沉靜的目光正盯著他。

  國子監里的匿名壁報恍若一石激起千層浪。

  南京城內某處宅邸。

  這座大宅建在偏僻處,有假山、流水、亭臺、樓閣,頗具匠心巧妙,只是如今已經破敗凋敝,大門除了一塊巨大匾額之外,就是一扇緊閉的木質門戶,連個門檻都沒有了,看上去頗為蕭條凄涼。

  但在這座破敗的大宅內,依舊有幾間房舍保存完好,其中有一間屋子里,兩名穿著灰色儒服的男子正坐在桌案之后,神色凝重地翻閱手中一封密函。

  “你說,這事情是誰弄出來的?”

  左側的男子將信紙折疊好,遞給右側的男子問道。

  “應該不是尋常的國子監生員.”右側的男子沉吟道,“畢竟他們只是讀書人,應該不懂得如何拿捏時機,倒像是官員,借著輿論的力量,想達成自己的目的。”

  左側男子點頭稱贊,又疑惑道:“那他或者他們又是誰呢?”

  右側男子遲疑了一會兒,才道:“這就很值得玩味了,這些家伙這時候橫插一腳,究竟想干什么?”

  “會不會破壞我們的計劃?”

  “不會,正好可以試探一下姜星火的反應。”

  左邊的男子聞言,也覺得有理。

  于是他收起密函,對右側男子笑著說道:“既然還有幾個還沒回復消息,那咱們也別等了,先做自己的事吧!”

  右側男子頷首道:“嗯,我已經派人聯系到了一個人”

  “你猜姜星火會怎么反應?”

  “我猜他能沉得住氣,畢竟,孔希路就要進京了。”

  出乎胡儼等人意料的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并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翌日,天光微亮。

  一輛馬車行駛在官路之上。

  趕車的車夫和坐在車廂邊緣的小廝,此刻都顯得格外警惕,因為他們剛從江南鄉下過來,而眼前正是南京城最繁華熱鬧的大街。

  雖然現在是清早,但街道上已經有三教九流聚集。

  趕車的車夫是知道附近的規矩,所以特意繞遠道而行,避免與當地人接觸,更加不能被市井里青皮混混惹上,否則要是發生什么沖突,他一個人可扛不住。

  但即便如此,他也仍是感受到了周圍的氣氛變化。

  原本熙攘繁華的街道,此刻似乎有些冷清。

  偶爾有一兩支商隊行走,都是匆匆忙忙,似乎有急事要趕路。

  “這”

  車夫心頭有些疑慮,忍不住向小廝投去詢問的目光。

  小廝見狀立刻低聲道:“老爺吩咐過了,讓咱們小心謹慎一些,所以你盡管放慢速度,咱們不要招惹麻煩。”

  趕車的車夫聽了這話這才松了口氣,不急就好。

  車廂里的人,透過窗戶看著外面逐漸熱鬧喧囂起來的街景,心中不禁升起些許期待之感。

  終于,馬車抵達一棟占地廣闊的建筑物前。

  “老爺,到了。”

  趕車的車夫恭敬地稟報道。

  國子監門口,烏泱泱的人群靜靜地等待著孔希路的到來。

  孔希路沒有官職在身,乃是一介白身,所以理論上并不需要像北孔的衍圣公那樣,進入京城必須先覲見皇帝,而是只要有官府的路引,那便是想去哪就去哪。

  個子較矮或是身處后排的眾人紛紛努力將腦袋探出來,神色激動又充滿虔誠的模樣。

  一雙靴子從車夫放下的矮凳上邁步下來,然后停留在國子監門口的土地上。

  一名身穿儒袍的老者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他的年紀比較大,頭發略白,臉龐卻很飽滿紅潤,脊背挺直,聲音洪亮有力。

  “諸君久候了。”

  孔希路笑容燦爛地朝眾人拱了拱手,然后與胡儼、郇旃攀談了片刻,目光越過已經掛了好多年趙麟腦袋的旗桿,率先走進國子監。

  他身旁的侍童連忙緊跟著,而后面的生員們自覺排成長龍,緩緩跟在身后。

  “果真是風度翩翩啊!”

  “不愧是南孔傳人!”

  “聽說今日這位海內大儒要為我們講解《論語》.”

  眾人望著前方孔希路的背影,眼眸中閃爍著濃濃崇拜的火焰,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寶,而非學識淵博的學術大佬。

  而且,眾人的議論聲音壓制得很低,絲毫不敢喧嘩。

  畢竟,國子監乃是重地,也有禁止大聲喧嘩的條例,平時沒什么,但如今特殊時期,他們這些人若是吵嚷喧嘩被人抓了典型,絕對會吃不了兜著走。

  但不知為何,長長的隊伍卻忽然停了。

  原來是孔希路駐足在了一塊石碑前。

  這是朱元璋在趙麟事件后,頒行了《趙麟誹謗冊》和《警愚輔教》兩本冊子還不夠,還親自召集全體監生訓話,然后把講話稿刻在了這座石碑上。

  老朱都是大白話,但委實是聽著就能起到警示作用。

  “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宋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懷著異心,不肯教誨,把宋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他呵,好生壞事。

  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著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恁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

  今后學規嚴緊,若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貼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遷發煙瘴地面。欽此!”

  孔希路看著石碑笑了笑,并沒有發表任何觀點,他隨后繼續邁步前行。

  國子監內,眾人徑直朝講學堂而去。

  途中遇到幾個國子監的學生,看到孔希路后紛紛作揖示禮。

  這讓孔希路頗為享受,臉上始終掛著溫文爾雅的淡笑。

  而國子監的學子們也對孔希路頗為尊敬,甚至有些崇敬。

  這些國子監的學子雖然大多數是普通讀書人,但他們的父母有的卻是有見識的,而孔希路身為儒學泰斗,他們平日里也會從長輩嘴里得知,洪武年間孔希路代表儒家力壓佛道兩家的種種傳聞。

  因此,孔希路的名氣比起其他著名人物,也不遑多讓。

  不多時,眾人抵達正義堂的講學場所。

  已經有沒去門口迎接的人提前站好位置了,他們或坐在椅子上,或站在后面。

  這些人年齡各異,儒學水準也很不均衡。

  當然,即便他們的學問再高深,對于孔希路這位成名已經的儒學泰斗來說,也是小孩子過家家。

  孔希路只是輕掃了一圈,便在講臺前找了張桌案,坐在桌案后的椅子上,閉目養神。

  半晌過后,講學堂里的學生都陸續到齊,整個大廳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而后孔希路徐徐睜開眼睛。

  “子路曰:衛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語出《論語》子路第十三,滿堂啞然。

  非是這段話有什么特別的,而是只要稍稍對儒學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孔希路所講的東西,是在指什么!

  這已經不是暗指了,而是公然表態。

  這個故事便是說,子路問孔子,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

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

  當把“治理國家”、“名分”這些東西結合眼下大明的時局來看,孔希路講學的含義已然不言自明。

  郇旃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驚喜。

  沒想到,孔希路看著是醇儒模樣的老人,一開口,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不愧是贏了洪武朝三教論法的人物,這一次,姜星火可是遇到能治他的人了。”

  孔希路簡短地說了一句后,便開始提綱挈領地講述儒學的重點,以及一些學習的技巧。

  一開始,底下的學生都聽得聚精會神,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就有些昏昏欲睡了。

  這些人的學問并不算頂尖,最多也就是個秀才水準,能考舉人的一般不來國子監。

  這里便是說,在明代凡入國子監的學生都稱作監生,而監生大致分為六類,即舉監、貢監、蔭監、例監、夷生、俊秀生。

  后五個好理解,貢監就是地方每年給指標選派上來的;蔭監就是官員到三品后朝廷會給予子孫若干進國子監讀書的名額,如果品級不夠,死于忠諫者或守土死節者子孫也可以蔭監;例監,也就是捐錢進國子監,明初口子收的比較嚴格;夷生,就是藩國的留學生,其中還有王子王孫之類的;俊秀生,名義上民間有俊秀通文者也可以進國子監讀書,實際上是給大佬們走舉薦留的口子。

  為什么說一般能考舉人的不來國子監,就是因為舉人進京參加會試不中,從而進入國子監讀書的學生就是舉監,但國子監這種地方,進來容易出去難而且破事太多,一般沒人愿意來。

  而這些人他們今天來這兒,純粹是抱著蹭課的態度,看看孔希路是怎么授課的,畢竟能聆聽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儒學泰斗授課的機會,可是難得的機會,以后也能在吹噓的時候給自己臉上貼金。

  可惜即便是這樣的學習氛圍,沒能持續多久,就被一陣騷亂聲打破。

  一行二三十號人浩浩蕩蕩地闖了進來。

  飛魚服,繡春刀。

  沒人敢說話。

  孔希路的眉頭微皺,明知故問道:“閣下何人?為何擅闖講學堂!”

  帶頭的毀容了半邊臉的男子并未回答,反倒冷冰冰地吐出一句:“你就是孔希路嗎?”

  孔希路挑了挑眉毛,淡笑道:“正是在下,請問閣下高姓大名,如此貿然闖入此地,打擾講學。”

  “錦衣衛副千戶,曹松。”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