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81章 今天星期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火車走走停停,雪也是停了又下。

  等第二天呂律和陳秀玉回到伊春,天卻是又放晴了,地上多了不到十厘米的一層積雪。

  雪沒有多大,只需連續晴上三五天,就能化掉。

  但也正是這樣的變化,讓兩口子都有些措不及防,在車上還好,下了火車就冷得直哆嗦。這讓兩人不得不在城里一人買上一套軍綠色的棉大衣和大捂耳帽子穿戴上。

  城里墻上的標語依舊,路上行人匆匆,悶著頭,都不讓人多看上一眼,也不多看別人一眼。

  經過一整年的折騰,城里冷清了很多,和京城的熱鬧決然不同。

  還有兩年時間啊!

  呂律微微嘆息,真希望早點結束這人人自危的情形,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他沒法改變什么,兩口子也跟別人一樣,陳秀玉將孩子捂在大衣里悶頭走路,呂律則是找了根木棒,將雜七雜八的行李和電視機各捆一頭,挑著緊隨其后。

  一直到上了小火車,再到響水溪林場下車,兩人才稍稍松了口氣。

  呂律又想起了自己這輩子第一次來秀山屯的情形,扒的小火車到達響水溪林場,走的山林盡可能避開可能遇到的人,然后悄悄在草甸子搭了仙人柱,挖了地窨子……一步步走得也是艱難。

  現在卻是可以順著大路,一路堂堂正正地走過去了。

  一路上遇到不少進山打柈子的人,屯里的人已經大都認識了,也打了一路招呼,問起干啥去了,只說進城去辦了點事兒。

  有好心的村民,見他們一家子走得有些艱難,直接調轉自家的爬犁,讓一家子坐上去,幫忙送到草甸子。

  看著草甸子上自家的木刻楞,哪怕到處是雪,也覺得溫暖。

  剛一出林間大路,元寶它們早已經嗅到氣息,飛跑著迎了出來,在爬犁兩側歡快地撲騰,緊隨在后邊的是趙永柯。

  “事情辦得咋樣?”趙永柯更關心呂律往京城跑一趟的戰果:“房子買成了沒有?”

  “成了……咱們回屋說!”呂律微微一笑。

  爬犁直接趕進院子里,幫忙的村民忙著進山打柈子,在呂律一家子下車后,謝絕了呂律讓進屋喝水的邀請,掉頭就走。

  王大龍親自領著人五個人在院子一角,建造著呂律設計的芬蘭浴室,已經在準備浴室頂部的梁椽,鋪上木瓦后,再將內壁用拋光后進行烤蠟的木板裝修出來,把水池子用磚頭砌好粉刷出來,再把燒火山石的爐灶、地板弄好,事情就算完工了。

  幾人見到呂律回來,也紛紛停下手頭的活計,過來打招呼。

  陳秀玉第一時間將孩子抱進家里,然后出來往炕灶里加了些煤炭,將屋里溫度提升一些。

  呂律招呼一幫子人進屋喝茶水吃了些糕點,嘮了一陣嗑,呂律也簡單說了在京城看到的一切,讓他們看了在京城的各種照片,說了段大娘留在京城幫著劉浩照顧孩子的事兒,買房的事兒也隨便提了兩嘴。

  把一幫子人羨慕得不得了。

  他更關心的是,農場莊稼的事情。

  一問才知道,大豆是早早收割起來的,之所以種大豆,是為了避免一直種苞米重茬導致產量降低,也是為了提肥。

  至于苞米,則是剛剛收了一半。

  農場和去年一樣,是幫忙著先將幾家農戶的莊稼收起來才開始進行農場的收割,被這場雪給耽擱了。

  不過問題不大,只要再晴上幾天,用機器的話,很快就能完成。放上幾天大雁,把土地一翻,就只剩下養殖場的事情了。

  主要的也就是大雁、飛龍的出售,當然,還有留種的問題。

  他不想再在這些事情上每年花大把時間去捕捉,留種是最好的選擇,方便省事兒,也能持續發展,而且更好進行管理。

  其它各方面有雷蒙坐鎮,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包括林蛙養殖場越冬池的準備都已經處理好了。

  呂律暫時閑著沒事兒,他叫上趙永柯幫忙,上山砍了棵紅松和一棵筆直的樺樹回來,砍掉枝椏,拖回屋里,將紅松粗大的一端用火進行表層炭化后,在倉房旁邊栽了個兩米多高的木樁,然后將較細的樺樹尖端綁上天線,合力豎起來用八號鐵絲和釘子進行固定,還特意請王大龍做了門包,保證這棵樺樹桿子能夠轉動進行信號調整。

  回到屋里,他將買來的彩電在放在炕琴上,駝鹿鹿角的下邊,然后接電插座、信號線。

  忙活了大半個小時,事情終于搞定,打開電視,不出意外地滿屏雪花夾雜著刺啦刺啦的聲響。

  陳秀玉和趙永柯都不懂這東西,只能在一旁看著,滿臉好奇。

  就連王大龍等人也時不時地鉆進來看上一眼。

  呂律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灰塵:“你們在這看著,我出去轉天線,電視屏幕上出現人物圖像就叫我!”

  “嗯吶!”陳秀玉點點頭,無比期待和激動。

  呂律出了屋子,開始一點點轉動樺樹桿子,并隨時發聲詢問:“有了沒有!”

  可是都已經將電線桿子轉了一圈,屋里陳秀玉的回應始終是沒有,偶爾驚乍一聲在呂律以為有信號的時候,很快又改口說不是。

  這就讓呂律有些郁悶了,難道是在這里接收不到信號?

  那樣的話,這電視買回來,就妥妥地成了擺設了,屁用沒有,還占地方。

  這樺樹桿子可是有五米多高,就這么抱著轉,可不輕松。

  他有些不甘心地繼續轉動,當再次出現陳秀玉驚乍聲的時候,呂律有些不信邪地湊到窗口邊看了一下,嘴角忍不住一陣抽搐。

  不是沒信號,而是彩電屏幕上出現了那個經典的標志著休息的圖標。

  這年頭的電視,可不像后世,電視只要打開就能選著頻道沒日沒夜地隨便看,隨時都有節目,在這種時候,一到晚上十二點就停播,一到周二就停播。

  晚上十二點停播是轉播臺的工作人員下班了,周二停播,這年頭的人認為是電視臺的員工會在周二的時候選擇休息。

  事實上,背后真正的原因是這年頭的電視通訊技術落后,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對電視轉播臺進行維修,這樣才能保證后續可以正常通信。

  出現這種圖標,就是工作人員在進行檢測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信號罷了。

  他回屋看了看那本掛在墻壁上每天撕掉一頁,現在已經變得很薄的日歷,將出去這幾天的日歷撕掉,他看著上面顯示的星期二,微微嘆了口氣。

  “有信號能放,但今天看不了,得等明天才行!”呂律搖頭苦笑道。

  一直想著電視上沒人就不算有信號的陳秀玉一臉懵:“為啥啊?”

  “因為電視轉播臺的工作人員,也需要休息,電視轉播臺也需要維修,每周二都這樣……到明天就好了!”呂律耐心解釋。

  今天看不到,陳秀玉有些失落,趴在窗口看著的王大龍也忙著回去干活,趙永柯也是失望地笑笑:“那我回去了,倉房里有我打來的一些跳貓子、野雞,這段時間,元寶它們還是不怎么吃我喂的東西,只是實在餓了才會吃上一點,三只猞猁倒是吃得不少,你趕緊弄點喂喂元寶。

  你這草甸子,這幾天也沒什么人來過,我一直幫忙守著,幫燕子和嬸子喂一下獐子,都挺好!”

  “忙著回去干啥啊,今天在這吃了晚飯再回去。”

  “伱們剛大老遠地回來,就別忙活了,明天過來,還想著看看你這電視呢。”

  趙永柯說完,轉身出了屋子,到草甸子上將自家鄂倫春馬牽上,騎著回家去了。

  呂律回到屋里,也長長舒了口氣,到屋子里轉了一圈,發現走的時候是啥樣,回來的時候還是啥樣,趙永柯幫忙照管草甸子的事情,估計大部分時間的活動范圍,也只限于客廳中。

  呂律到炕上,四仰八叉地躺在狼獾皮上,小屁孩倒是活力無限地翻爬在呂律身上,一屁股坐在他腹部,一下一下地往下墩撞,玩得不亦樂乎,時不時還要過來揪一下他的胡子。

  孩子還小,呂律也由著他折騰。

  陳秀玉則是到臥室里翻箱倒柜地找來些布,準備將電視蓋上遮灰,可換來換去,始終覺得不好看,最后只能用枕巾簡單蓋著:“我得好好銹一塊布,給電視機做個布套。”

  “這個應該的,但是在看的時候,可得把布拿掉,不然熱氣散不出去,電視容易壞,對了,這東西只能用軟和的干毛巾擦,可千萬不能沾水,還有,冬天沒事兒,但是到了春夏季,打雷的時候,千萬不能放,不然,一個雷下來,電視很有可能被燒掉……”

  呂律一樣一樣地交代著注意事項。

  上輩子的時候,家里的第一臺電視,就是被陳秀玉用濕毛巾擦屏幕給弄報廢的。希望這輩子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然后,陳秀玉顧不得休息,到廚房燒了熱水,端著水盆,將屋里好好擦了一遍,清掃干凈。

  臨近傍晚的時候,接著做了晚飯,招呼王大龍等人吃了一頓。

  第二天早上,呂律還在睡夢中,就被屋里突然傳來的國歌聲驚醒,到臥室門一看,好家伙,陳秀玉起的夠早啊,還梳著頭發,就先把電視給打開了,趕上了最早的升起。

  看到電視里播放的畫面,她驚喜得不得了,也被驚了一跳,聲音太大了,一時間手忙腳亂,看著上面的按鍵,有些不知所措。

  呂律看得又好氣又好笑,出去教她怎么使用,怎么換臺和調節音量,看看外面的雪,回屋里摟著孩子繼續睡覺。

  然后他就悲哀的發現,陳秀玉像是被定住了一樣,盤坐在炕上看了一早上的電視,就連到廚房去做飯,瞅著機會,提著鍋鏟,都要在門口瞟上兩眼。

  果然,這新鮮事物的吸引力大過一切。

  還好,這年頭西游記還沒拍出幾集,偶爾播放,不然的話,除了早間新聞、午間新聞和晚上的新聞聯播,電視劇一集接一集的連播,能讓人憋著尿都舍不得離開。

  消息傳得很快,估計是趙永柯去了農場,遇到了張韶峰等人,到了下午點的時候,哥幾個全都過來了。

  一幫子大老爺們也是眼巴巴地看著電視,嘮嗑的時候,通常的應答都變成了“啊,你說啥!”

  注意力全都在電視上去了,看得津津有味。

  呂律都說不清楚,這電視買來,究竟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就連自己的萌娃,也是眼巴巴地看著,直到睡著都懶得挪個窩。

  隨后,這人來得一天比一天多,呆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長,很多時候等到電視沒節目了才離開。

  對于呂律來說,那些電視劇節目已經沒有多大興趣,關注的重點還是在新聞上。

  但,看電視是看不飽的!

  他多少有些后悔!

  好在都還有點理智,陳秀玉、王燕和馬金蘭沒有忘記養殖場里的獐子,也沒忘記段大娘屋里的養著的兩頭豬和那二三十只雞。

  雪融化得差不多了,一幫子大老爺們,一個個也沒忘記農場的活計,開始運作起來。

  不過,談話的內容就大都在電視節目上了,那叫一個熱烈。

  一個個口才都變得極好,爭論不休,不時還要帶上點肢體動作。

  然后,在苞米收起來以后,好幾家人應該是事先約好過,一起去城里買了電視,不過抱回來的,全是黑白電視,至于彩電,也就是大城市里有配額。

  呂律不得不幫著轉了三天的天線桿子,教人怎么使用電視和調節信號方位,與此同時,呂律屋里壓力大減,不用每天塞滿了人,清凈了很多。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