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鳶落在盾牌上,秦劍斬在人潮里。
千名秦軍落在臨濟西城墻,就像是千頭老虎入羊群。
他們先是趁魏軍沒反應過來的空檔奮力廝殺,砍瓜切菜。等魏軍想要圍殺以量彌補質時,秦軍大多依然五、十成群的背靠背站在一起,結好了軍陣。
單打獨斗已是勇猛的秦軍,團隊合作力量更是呈倍提升。只需要專注眼前敵人,而不需要考慮四方的他們立刻便站穩了腳跟。
云梯又架上了城墻。
他們只需要爭取片刻時間,城下秦軍就會一窩蜂沖上高墻,臨濟這座魏國耗費半數國力以上打造的城池就將失陷。
周市反應極快,紅了眼睛的他拔出長劍,率著自己的親兵衛隊發起攻擊,上將軍親兵作戰素質要比尋常魏兵高出一大截。
同時立刻命令當下魏國僅剩的三百魏武卒出擊,這是魏國最后的家底。周市本打算隱藏下來,在一年半載后給予秦軍痛擊,沒想到第一日就用上了。
臨濟失守,一切皆無。
三百所穿甲胄與尋常魏兵明顯不同的魏武卒進入西城墻。他們手執長劍,腰負犀面大櫓,身穿三重重甲。
戰場在他們進入后,夯土墩實的高墻都在接連顫抖,金汁波紋不斷,順邊流淌散落。
重量如此,可魏武卒行動間卻靈活自如,絲毫不顯笨重,力量敏捷全部拉滿,在魏軍特意讓開的道路中撲向秦軍。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精銳重裝步兵。
在戰車為王,以戰車數量來區分國力的年代。吳起率領以魏武卒為主體組成的重裝步兵軍隊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偉績。
這些大戰多是對秦。
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時隔一百多年,在魏國復興的危機時刻。
魏國上將軍兼相邦的周市,再一次將希望寄托在使魏國稱霸天下的魏武卒身上,他希冀從鼎盛時期五萬落到當下三百的魏武卒,能夠再一次守護大魏!
短兵相接,魏武卒攻,秦軍守。
打的普通魏兵難進一步,只能死在秦劍之下的秦軍,在魏武卒沖擊下依然堅挺,就像是佇立在海浪中千百年的大礁。任爾風浪多大,我自巋然不動。
胸前甲胄有一道長劍痕,被親兵死命拉向后方,遠離戰場中心的周市眼神渙散。
“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啊……”
昔年縱橫天下的魏武卒,在最擅長的近身戰中竟然占據了下風!
這還是在秦軍意圖防守的情況下,若是對攻……
被擋下來的三百魏武卒咬著牙,膂力拉到極致,在周圍魏兵輔助下不顧一切地進攻。
他們訓練完全按照吳起的苛刻標準,沒有打一絲折扣,怎么會攻不破這千名秦軍!
陰晉之戰,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可是大破五十萬秦軍!
“放箭!放箭!”
周市下令,魏國弓箭手如夢方醒。
如此近的距離,劣箭雖然沒有鋒利箭尖和箭羽,但依然致命!
只是一輪瞄準齊射,防御滴水不漏的秦軍就出現了減員,兩個面門中箭身死,七個擋箭被魏劍豁開了胸膛,割破了咽喉。
明劍劈砍,暗箭不斷,迅速調整,一組又一組背靠著背的秦軍。在三百魏武卒和上萬魏兵的攻擊下苦苦支撐,每一秒都有人受傷,每三秒就有人身死,被打的連連敗退。
可目睹戰法奏效的周市卻毫無喜色,太慢了……
他已然動用了手上的所有底牌,這是魏軍在城墻上能發揮的最高戰力,若是能一口氣斬殺這些秦軍,奪回城墻陣地,臨濟還有希望,可眼下,這些秦狗退而不敗,不潰!
步步后退,章法有度,退的太慢了……
一把抓過楚人,周市在其耳邊吼道:
“將臨濟的事告訴項梁!六國分而必亡,合有一線生機!”
滿臉震驚的楚人反應極快,沉聲應諾。
見楚人答應得這么快,心神緊繃,已經斷裂一半的周市霎時起疑。
“你要降秦乎!”
便是他這個魏國上將軍,面對如此秦軍,心中也生了膽怯之意。
“吾季布所應之事,此身不死,諾必踐也!”
“季……布……爾等五十人,送季布歸楚!季布所言,如我親令!”
周市急調五十魏武卒。
在這等嚴峻形勢下,只有三百的魏武卒被抽調走五十,護送楚使回國,離開臨濟。
沒有了五十名魏武卒,不斷減員的秦軍防守態勢好轉了一些。
很快,一把寬大屠刀亮于城頭!
隨后,一個猛士翻身而上,輕松將這把夸張的屠刀提在手中。
鐵鷹劍士,十萬秦軍最多出八百!
每一個鐵鷹劍士,在魏武卒的選拔標準之上,還要加上馬戰,熟悉各種兵器,以及,能操控木鳶翔于天!
提著屠狗刀的樊噲猙獰一笑,像是一頭遠古兇獸般沖向魏軍,眸中盡是興奮。
先登之功沒拿到,就用殺敵之功來湊上來!
破軍,縱橫天下之將!
“殺!”
這一句喊殺聲就是開關,鐵鷹劍士轉守為攻,迎著暗箭,向著面前的上萬魏軍發起進攻。
面對鐵鷹劍士的攻擊,一個交手間,魏武卒節節敗退,魏兵拋下尸體超過百具!
過去了一百年,五十萬秦軍打不過五萬魏武卒的時代,徹底過去了。
樊噲屠狗刀在前開路,鐵鷹劍士緊跟相隨,城墻上,身穿黑甲的秦兵一個接一個冒頭,加入這場城頭掩殺戰。
沒有了三丈高墻,真刀真槍的硬碰硬,魏軍如決堤江水,一潰千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秦風再次飄蕩在臨濟城墻,不多時,臨濟西城門大開,秦軍大軍開入。
臨濟之戰,是自魏國滅亡后,時隔數年不曾現世的魏武卒第一戰,也是最后一戰。
此役過后,亞圣吳起發明的魏武卒成為絕響,世間再無魏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