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痕很細,留下的痕跡也不是特別深。
  但是,能夠在骨頭上留下劃痕,說明兇手在捅刺的時候,用的力度非常大!
  在視覺基因鎖的加持下,肋骨上的劃痕在陳言眼中漸漸放大。
  首先是手掌持刀手法的判斷。
  兇手從背后捅刺死者的后心。
  利刃刺破后胸,穿透心臟,刀尖最終頂在肋骨內側,留下劃痕。
  造成這種貫穿傷,可見兇手當時的力度非常大。
  想要達到這么大的力度,一般的持刀方法是不行的。
  正手握刀從背后捅入胸腔的力度,沒有這么大。
  想要一刀貫穿,應該是反手握刀。
  從上而下,一揮而出!
  借助刀的慣性,一刀刺穿后胸,隨后穿透心臟,直抵肋骨。
  一邊觀察,陳言的右手輕微揮舞,在模仿當時兇手的捅刺動作。
  張曼看到陳言的動作,就知道陳言想要干什么。
  復原兇殺現場。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出案發現場案發過程。
  從而推斷出兇手的一些的特征。
  接下來是分析劃痕的方向。
  陳言趴在肋骨旁邊,仔細判斷。
  刀具劃到肋骨,從開始到最后,深淺痕跡是不同的。
  一般來說,任何刀具接觸到物體產生的劃痕,都是由淺入深。
  刀尖觸碰到肋骨也是如此。
  從一開始的接觸,到最后因為骨骼的阻斷,刀具停止運動。
  劃痕也是由淺入深的過程。
  仔細觀察,肋骨上的痕跡,深淺變化是從下往上開始。
  這就有意思了。
  兇手反手握刀,猛然刺向被害人。
  刀具的運動方向竟然是從下往上……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兇手抬手攻擊的位置,比被害人的胸膛要矮!
  站起身,陳言對著空氣揮動手臂。
  片刻后,陳言看向張曼:“張姐,麻煩你,跟我模擬下案發現場的情況。”
  張曼點點頭:“好!”
  張曼的身高是167,和被害人的身高差不多。
  站在張曼背后,陳言不斷的調整位置。
  右手反手握著一柄取自解剖臺上的手術刀。
  以陳言的身高,從張曼背后下刀,如果刀尖穿過心臟,頂住肋骨,那么刀尖造成的肋骨劃痕,方向應該是從上往下,由淺入深。
  陳言慢慢屈腿,降低著自己的身高。
  腦海中,張曼的身體似乎在慢慢淡化。
  只剩下一具骨架。
  第三根肋骨保護著心臟,手中的手術刀,在不斷的調整方位。
  噗嗤!
  刀尖下探,刺進后胸。
  隨后穿透跳動的心臟,頂在第三根肋骨上!
  咯吱!
  刺耳的摩擦聲,仿佛響徹在陳言腦海中。
  一切都在想象中發生。
  劃痕,由下而上,剛好和骸骨上的劃痕對應。
  而這個時候,陳言已經快要蹲在地上。
  一米二!
  這個時候,陳言的手臂高度在一米二,剛好在張曼腋下的位置。
  而陳言此刻的身高,一米四!
  “兇手身高,一米四左右!”
  “而且……他使用的作案工具……很特殊!”
  很特殊。
  是的。
  為什么特殊?
  因為人體的肋骨和一般動物的,尤其是人們經常食用的豬排、羊排或者是牛排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一般的爬行類哺乳動物,肋骨在保護內臟的部分,并不是全包裹的。
  在腹部,從上往下,是漸漸打開的。
  但是,人類,還有猴子、猩猩、狒狒等能夠直立行走的哺乳動物,肋骨是全包圍的。
  從胸骨開始,蔓延一圈,成籠子狀,將重要器官全部保護在肋骨里面。
  所以,兇手即便從背后下刀殺死被害人。
  如果對方使用的刀具只是我們平常使用的尖刀,那么一定會碰觸到背后的肋骨。
  也就是說,一般的刀具想要從人體背后穿透胸腔,刺穿心臟,傷害到第三根肋骨的內側,首先就一定會傷害到背后的肋骨。
  但是陳言并沒有發現這具骸骨的背后肋骨有任何傷痕。
  所以,兇手使用的刀具非常細,且長。
  寬度很窄,才能穿透背后肋骨,而不傷害肋骨。
  長度足夠,才能夠穿透整個胸腔,傷害到前面的肋骨內側。
  那么,兇手會不會專門為了造成這種傷勢,而專門去打造一種細長的刀具呢?
  除非對方是精湛的鐵匠,但是在現代社會,打鐵……
  不是說沒有這種可能,而是陳言認為這個可能性非常小。
  不要忘了,陳言曾經得到過系統獎勵的刀具認知圖譜。
  能造成這種傷勢的刀具,現成的就有。
  在現實中,使用最多,也是最常見的就是……火腿切片刀!
  西餐刀具的一種。
  細長而且鋒利。
  有了這樣的一個判斷,陳言將目光集中在骸骨口腔內發現的那枚紐扣上。
  一枚紐扣!
  趙括報警后,偵緝一份隊的現場勘察員,在墓地現場發現了一枚重要物證。
  一枚黑底鑲著金邊的紐扣。
  十年前,趙括下葬父親骨灰的時候,放了不少陪葬品。
  但是,里邊一定不會有紐扣。
  按照當地的習俗,趙括父親的墳墓內,隨葬了一套壽衣。
  但是壽衣上是不會有扣子的。
  這是習俗,壽衣是在人死后穿上的。
  因為人死亡后,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穿衣服,所以結構特殊。
  也就說,這枚紐扣只可能是死者帶進去的,而不是墓地中本來就有的。
  紐扣的質量顯然極好。
  根據張曼的判斷,死者死亡時間應該是在4年前。
  過去這么長時間,紐扣看上去竟然依然如新,可見紐扣的質量。
  “劉隊,紐扣的來源,查到沒有?”
  劉青山瑤瑤頭:“我讓幾個偵緝員去市場上問了,都說沒有見過這種紐扣。”
  既然這樣的話……
  “劉隊,這樣,這枚紐扣不可能無緣無故出現在墳墓里。”
  “所以,找到這枚紐扣的來源,很有可能是偵破案件的重要線索。”
  “到網上去對比,這枚紐扣的質量很好而且金邊的成分是鍍金的。”
  “一枚紐扣都鑲著金邊,它的主人一定不是普通人。”
  “到網絡上去對比,尤其是在一些國外的網站上,一些特殊的服飾上去對比。”
  華國,沒有這樣奢華的紐扣文化。
  反而在國外,一些遺留到現在的貴族,追求服飾的傳承,在紐扣、胸針等等這些服飾上的要求很高。
  畢竟,紐扣、西裝本來就是西方的服飾,近一百多年才傳入華國。
  “而且,兇手使用的刀具,很有可能是一種火腿切片刀,重點查一些廚師的配飾,是否有這樣的紐扣裝飾。”
  在上一個案子中,陳言獲得的奢飾品認知圖譜中,有不少這方面的信息。
  “好的,我這就安排。”
  案件調查正在推進。
  骸骨的DNA信息的比對結果,還在比對中。
  失蹤人口信息庫已經比對完成,沒有任何發現。
  現在,劉青山那邊的偵緝員正在對比DNA信息庫中的信息。
  預計下午就能出結果。
  但是,陳言對這個比對并不抱有希望。
  辦了這么多案子,還從來沒有在這DNA信息庫內比對成功過。
  另一個就是墓地內的有機物分析。
  這能判斷死者進入墓地的時候,究竟是尸體還是骸骨。
  這條線索和紐扣的線索有明顯關聯。
  如果死者進入墓地的時候本身就是骸骨,那紐扣就有可能是兇手遺落的。
  甚至,根本就是兇手在混淆視聽。
  而如果兇手進入墳墓的時候是尸體,之后才腐爛骨化。
  那么,死者口腔內的紐扣,就很有可能是死者故意留下的線索。
  三個小時后,所有的分析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