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零九章 掘世家的根,純粹的孔穎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在大唐,打造神話王朝

  有了李世民的應聲,李明很快離開了皇宮。

  而第一站,自然就是前往孔府。

  如今的孔家還沒有到達后世那一種人盡可敗的地步。

  特別是此時的孔穎達,更是有著一份讀書人的傲氣。

  最為如今最出名的經學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其從小勤奮好學,師從大儒劉焯,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于詞章。隋朝大業初年,選為“明經”進士,授河內郡博士,候補太學助教。唐朝建立后,成為秦王府學士。貞觀年間,歷任國子博士、給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騎常侍,參與修訂五禮,編纂《隋書》。

  如今已經開始了修訂五禮。

  并且已經逐漸成型。

  進入孔府。

  李明很快就見到了孔穎達。

  面對著這一位,李明還是表示了尊重,畢竟這一位可是當過自己老師的。

  “老師,學生叨擾了。”

  話語開口,身影躬身。

  “衛王殿下,有何事?”

  孔穎達帶著好奇的聲音開口,目光則是看向了眼前的李明。

  自從李世民撤下了他,和李明這三年來還是第一次見面。

  “老師,少府需要一些識字的工人,我想在長安內開設一百所識字學堂,可人手缺少,父皇說讓本王找您。”

  聽著孔穎達的話語,李明沉吟了一下,將話語微微的轉變隨后才開口。

  相比于和自己老爹說的,和孔穎達說的更加內斂一些。

  畢竟孔穎達再怎么說也同樣是世家。

  雖說實際上不如七宗五姓,可孔家名義上還是老大呢,這一點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這樣啊!”

  “衛王殿下,需要多少人?”

  聽著這簡化的內容,孔穎達倒是沒有覺得有什么問題,沉吟了一下詢問道。

  “一千人吧,若是老師能夠給予更多就更好了。”

  “老師應該知道,現在少府緊缺人手。”

  李明趕緊開口。

  “好,十天左右,我會調集一些學生過來。”

  孔穎達點頭,直接應承了下來。

  一千多人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作為天下大儒,他的學生何止千人,再加上孔家,調動個千人問題不大,甚至萬人都有可能。

  “多謝老師!”

  聽到孔穎達的聲音,李明的神情不由一喜,趕緊道謝。

  雖說他最壞的打算是讓少府人員教導,可少府人員教導哪有這一種讀書人教導來得更好。

  “無妨,這是小事。”

  “不過衛王殿下,還是需要多讀讀五經。”

  孔穎達擺了擺手,沒有太過在意,似乎想到了什么,看了看李明,隨后叮囑了一下。

  “是,學生明白!”

  李明應聲。

  隨后再度坐了一會,聆聽了一下孔穎達的“教導”之后,李明才告辭離開了孔府。

  接下來幾天。

  李明開始了忙碌了起來。

  學堂開設自然不僅僅只需要人,還需要場地,需要教材。

  不過這些問題倒是不大。

  以少府目前的資本,直接就可以買地建樓。

  有著鋼筋水泥,外加工程隊,建設起來并不會太過花時間。

  畢竟如今的學校也不需要像后世那么復雜,一棟兩三層的樓,十幾個房間就可以作為一個學堂,建造起來自然就要容易很多。

  哪怕是教材問題。

  也很好解決。

  簽到之中,什么都有。

  啟蒙讀物自然也有。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最好的啟蒙讀書。

  這三本作為華夏最為傳統啟蒙教材,在古代經典當中,更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其中取材典范,包括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兩宋以后,這三本就已經成為了華夏啟蒙讀物。

  如今拿出來自然可以。

  雖說百家姓拿出來也許有點問題,可三字經和千字文問題卻并不大。

  再加上有著紙張的生產,教科書自然不會是什么問題。

  而且李明可沒有忘了,還有四大發明之中的另外一樣。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在歷史上直到北宋慶歷間的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在這個連雕版印刷都還沒有出現的時代,活字印刷的存在甚至足以讓整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

  只是這一刻并沒有人知道。

  少府之中。

  在李明的指揮之下,第一個活字印刷的活字逐漸成型。

  相比于歷史上最先出現的泥活字不一樣,這一次李明直接跳到了鉛活字。

  幾天的時間,以少府頂級的工匠水平,這一點并不會太過困難。

  雕刻最難的問題在于反雕,可華夏的工匠別說反雕了,就算是在大米之上雕刻都能夠做到,這一點自然不是什么問題。

  不過三天左右,五百個常用漢字就已經弄出來了。

  接下來只需要補充漢字就行。

  而活字印刷也隨即開始了。

  一個個的漢字被找出。

  隨后開始了拼湊。

  李明首先印刷的就是三字經,和千字文。

  油墨被沾上,按下,上好的竹紙之上開始有著一行行的文字呈現了出來。

  三字經一千一百四十五個字第一次印刷的時間差不多用了大半天時間。

  當第二次印刷開始,卻僅僅只需幾分鐘就夠了。

  在這一種高效之下,僅僅在當天,三字經印刷出的數量就超過了數十本,第二天更是直接到達幾百本之多,一連印刷了三天,三字經的數量就超過千本。

  隨后千字文。

  很快,一本本的書籍都被印刷了出來。

  隨后開始裝訂。

  如今線裝書還沒有出現,李明自然不用多說直接改進了過來。

  畢竟相比于卷書,線裝書的確要方便很多。

  而在李明忙碌之中。

  孔穎達幫他準備的一千多人也陸續來到了少府之中。

  這些人都是年輕人。

  大多是寒門弟子。

  這倒不是孔穎達不愿意喊貴族弟子,而是貴族弟子壓根就沒有人愿意。

  “早聽說少府匯集天下錢糧。”

  “果然如此!”

  有人聲音開口,帶著一份感慨。

  “少府之富,天下不足也!”

  也有人嘆息開口。

  雖說看到的少府只是冰山一角,可他們依舊對少府的財富為之震撼。

  當然這一個時代也沒有多少人仇富。

  特別少府這些天,不斷修路,造橋,修建水庫,贈送雞鴨,豬,名聲可以說是刷的杠杠的。

  哪怕有些東西讓人詬病。

  比如過路費。

  可那和他們又沒有啥關系。

  能夠來到少府的就沒有幾個是做得起馬車的。

  而在他們感慨之中,李明的身影也到來了。

  “見過衛王殿下!”

  一道道的身影行禮。

  “諸位不必多禮!”

  “諸位能到來本王感激不盡,日后學堂之事有勞諸位了。”

  李明笑著開口,來之前他已經知道情況了,這一次孔穎達直接給他帶來了一千二百多人,哪怕是李明都不由有些意外。

  而意外之后就是欣喜了。

  一千二百多人,這代表著他能夠開設的學堂能夠更多。

  同時招收的學員也可以更多。

  而且這一千二百多人他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都是寒門。

  這無疑更是機會。

  “殿下言重了,能為殿下效勞是我等榮幸。”

  聽到李明話語,在場眾人不由激動,一些人更是拜服。

  對于大唐的寒門,晉升之階是極為艱難的。

  如今雖然有科考,可科考試內容主要考驗對經典的記憶,不僅要背誦還要熟悉儒家等思想經典,這樣以經學傳家的世家子弟幾乎占據了所有機會,再加上主考官是世家,又不糊名,幾年也就那么幾個,寒門根本沒有機會。

  這一次跟隨著衛王殿下,也許就是他們機會。

  君不見昔年跟隨著當今陛下的那些寒門,如今卻已經飛黃騰達了。

  這也是孔穎達一說,他們就來的主要原因。

  哪怕是教導蒙童識字,可這也是在衛王殿下面前展示的機會。

  “多謝諸位的支持。”

  “學堂的話,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大家先看看本王準備的《教書》。”

  看著眾人的反應李明滿意點頭,隨后想到了什么,一揮手。

  下一刻,一名名下人將書籍分發了下去。

  “教書?”

  聽到李明話語,所有人不由一愣。

  不過還是下意識的接過書籍。

  看著這完全不同于這個時代的書籍,眾人都不由愣了一下。

  “三字經,千字文!”

  張柬之自語的聲音開口,右手則是下意識的翻開了眼前的線裝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書籍一翻開,文字瞬間就是沖入了他的雙眼當中,剎那間張柬之身軀就不由頓住了。

  先是書籍的材質,以及其上工程無比的字體。

  隨后就是其中的內容。

  那一瞬間的沖擊,讓張柬之身軀都不由顫抖了一下。

  視線不知覺的下移。

  當更多的文字映入眼簾。

  這一刻他不由口干舌燥了起來。

  三字經一共一千一百五十個字,很快就被張柬之翻完了。

  可這一刻他的動作卻沒有停下。

  很快拿起來了第二本《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同樣簡單的文字,同樣簡單的內容,甚至看著看著,張柬之不由讀了出來。

  這一刻有著一樣反應的不僅僅是他,還有著其他人。

  所有人雙眸逐漸放亮。

  這兩本神書,很顯然哪怕是放在西游,放在大唐,依舊是神書,雖說千字文已經出現了,可這東西到達大唐都還沒有普及,在場寒門讀過的那是一個都沒有。

  直到片刻之后。

  翻動書頁的聲音才停了下來。

  張柬之此時處于最前排,他抬頭正好看到了李明。

  “殿下,此書是何人所作!”

  “這乃驚世之作!”

  張柬之開口,話語帶著難掩的震撼。

  作為學識比較高的他,幾乎瞬間察覺到了這兩本書的巨大作用。

  而伴隨著他開口,一道道的目光也不由在這一刻匯聚到了李明身上。

  “諸位,這只是教書而已,并無重要的。”

  “諸位若是愿意,此書可每人贈送三套。”

  李明淡笑著開口,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而聽到李明的話語,在場眾人神情不由一喜。

  這樣精致的書籍本就價值不菲,若是放在市面上少說兩三貫,甚至可能七八貫,十來貫都有可能,李明竟然直接一口氣贈送了他們三套。

  “謝殿下!”

  “謝殿下!”

  一道道身影拜服,臉上喜色怎么也掩飾不住。

  直到眾人激動了片刻之后,李明按了按手。

  “好了,諸位這段時間好好休息一下,也好好準備一下,五月應該會正式開始。”

  話語開口。

  朝著眾人吩咐。

  “喏!”

  一道道的身影應聲,這一刻明顯越發的激情了起來。

  而接見了一下這些寒門之子之后。

  李明很快再度陷入了忙碌當中。

  如今少府事情各種繁雜都需要他的處理。

  自然不可能有太多時間陪著這些寒門之子。

  而且作為初期的教學,他們所需要承擔的角色并不是太多。

  僅僅只是識字而已。

  這些學堂的子弟,當識字之后,將會被接送到少府來進一步的培養。

  這些培養之后的學生也將成為下一批學堂的導師。

  以此類推,只要能夠積累下來,無疑就能夠完成他的計劃。

  只是這時間可能需要久一點。

  不過對此李明并不在意,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玩意本就是長久之計,是他的一種補充。

  為的是后續國力還能夠提升。

  而李明離開。

  這些寒門子弟則是每一個人開始抱著三字經,和千字文細細讀了起來。

  而工程隊那邊,則是開始在長安,以及長安附近開始建設起來了學堂。

  相比于原本預計的一百所,這一次直接建設了一百二十所。

  畢竟在李明的預計當中,學堂老師的人數每一處十人左右,一千二百人,自然可以建設一百二十所。

  為此,工程隊這邊直接分出來了三千多人開始建設了起來。

  進展也是極為迅速。

  而另一邊,有一天的大朝議之上,房玄齡提議重設太學。

  一時間激起千層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