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微一臉鄙視的說道:“這個玩笑真的很好笑。”
趙珂當然不是真心這么說的,只不過是想到剛剛李清微看她的眼神逗逗他而已,她可不是那么不自愛的女人。
即便她已經把自己當成李清微的女人了,但要把她自己完全交給李清微,也要等她穿上嫁衣,坐著花車,拜過天地,入洞房的時候才行。
趙珂穿好了自己的衣服,兩個人從練功房內走了出來。
一直站在門口的趙玦,不知道為什么,她有些不太高興。
不過趙珂看出來了,這個小丫頭吃自己和李清微的醋了。
不過她也并沒有在意,畢竟這是青春期小姑娘都會經歷的階段。包括她當初也是這樣的。
就不說其他時候了,就三年前李清微得了紫蘊龍王參,回返中原的之時,她就無比的焦慮,整天是坐立不安,她很害怕李清微一去不回。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這種“不成熟”的想法也淡了。
不然總是這么小心眼的話,未來可能會氣死。
而趙玦比自己那時的年齡還要小,而她十二三歲就嫁為“人婦”,更是放大了這種想法。
畢竟哪個女人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赤身相對。
趙珂知道自己的這個妹妹也喜歡李清微,“小老虎”現在對自己有些敵意這很正常。
畢竟她是李清微的“妻子”。
李清微在幫助趙珂打通任督二脈之后,他們三個人就在榮王府住了下來。
畢竟比起衛王府處處受監視的感覺,還是這里更輕松一些,而且榮王并不在府中,趙珂打探之后才知道老叔公親自前往邊境巡查宋軍的防務。
雖然宋蒙之間和約尚未打破,但忽必烈已經卷土重來了。
如果不是洛陽方面的脫里赤將軍與李慶隆從一定程度上鉗制了忽必烈,忽必烈的南侵計劃或許早已開始了。
而現在忽必烈也已經從其他與他同盟的蒙古王爺的手里,調來了一些兵馬,與他的部隊換防。
他也借機換掉了不少的漢人地主武裝,既然這些人不聽話,那么就換一個聽話的上來就好了。現在他大致已經穩固了自己控制范圍內的局勢。
如今他現在就住在汴梁城內的舊皇宮之中虎視著眼前的南宋。
他調集軍隊對宋軍擺開了戰斗姿態,整個邊境上彌漫著濃郁的“火藥味”。
只是洛陽的李慶隆與脫里赤對他來說“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不然和約已經被撕毀了。
畢竟這個和約與其說是蒙古朝廷與南宋簽訂的,倒不如說是他忽必烈與南宋簽訂的。
畢竟退還的領土,還有賠償的銀子都是他忽必烈出的,沒有拿金頂大帳一文錢。
而忽必烈之前簽訂和約,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為了免除自己北還爭奪汗位的后顧之憂而已。如今汗位爭奪塵埃落定,他自然急于拿回自己“失去的”。
李清微這一個月來,一直在榮王府內指點趙珂兩個人的武功,而他也開始和趙珂共同修煉“玉女素心劍法”。
李清微施展全真劍法,而趙珂施展玉女劍法。兩種劍法雙劍合璧便是“玉女素心劍法”。
只不過李清微覺得有些尷尬,他與趙珂共同施展這門劍法的時候,甚至有些分不清自己是李清微還是楊過了。
畢竟趙珂的相貌與小龍女完全相似,李清微甚至有些好奇未來小龍女與趙珂相遇相見之時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距離李清微的“刑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榮王終于趕回來了。
但是他帶回來了一個不是太好的消息,那便是宋蒙開戰了!
忽必烈單方面撕毀了和約,然后不宣而戰大舉進攻,此時除了西部阿里不哥控制的關隴地區外,其他地區的蒙古軍已經全線出擊。
雖然提前做了預案,但蒙古軍的進攻勢頭很猛,宋軍如今是疲于應對,只是短短七日,之前李清微討回來的那些土地便盡數重回到了蒙古的手里。
而目前宋軍正在如以前一般,依托地勢與歷年來修筑的防御工事節節抗擊。如今戰事依舊如以往那般陷入到了膠著的狀態。
不過阿里不哥并沒有進攻,宋軍的防御壓力還算比以往小一些,現在宋軍正在收縮主力,然后避免與蒙古軍野戰。
榮王匆匆趕回來是為了向朝廷催派糧餉的,現在前線打的很急,正是需要軍餉和糧草穩定軍心的時候。
榮王在府中憂心如焚,李清微與趙珂姍姍而來,榮王見到了李清微。
他向李清微說明了現在的情況,想聽聽李清微的意見。雖然李清微是蒙古萬戶侯的世子,但在榮王的心里,李清微同樣也是大宋勛貴當中的一員。
跟他們一樣都是大宋利益共同體的一員,不管是未來他選擇做大宋的駙馬,還是繼續做他的王爺,名利地位都比做一個“漢奸侯爺”要好得多。
李清微聽完之后,望著桌上的宋蒙態勢圖回答道:“無妨,我軍應該盡量避免與蒙古軍的接觸,堅守城池。”
“蒙古軍之長不過是他們的鐵騎,還有野外作戰的能力,對于攻堅戰他們雖然有征伐花拉子模等國的經驗,但是我們的城墻要比那些西域國家要高得多。如今我大宋應該揚長避短,然后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
趙珂此時問道:“我們的優勢?我們有什么優勢?”
李清微回答道:“自然是地利優勢,我軍可以如往常一般據漢水淮河而守,蒙古軍多為北人,北人不習水戰,而水戰又是我的宋軍的一個優勢。我的策略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揚長避短’,不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殊不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榮王聽完之后贊賞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此論甚高!”
李清微繼續說道:“如今蒙古人若想攻我大宋,那么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道屏障便是淮河漢水,其次便是長江,而我大宋拱衛住這些江河防線的重要手段就是‘水師’。我們需要訓練一直特殊的‘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