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百零六章 朝堂之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神都,含元殿。

  這是第七日常朝了,自從麟德天子登基以來,第一次連續七日大朝。

  以戶部尚書趙鵬程為首的群臣日漸逼迫,在朝堂之上的聲勢越來越大,甚至國子監的監生、京中的舉人以及部分翰林院的編修都開始參與到此事之中。

  春秋大義,敬天法祖。

  此次金陵的疫病被人視為天子失德的表現,一眾書生舉子都請求天子下罪己詔,祭天以解江南之厄。

  麟德三年七月十九,大批的學子在有心人的鼓動之下聚集于宮城之外,請求天子下罪己詔,史稱“麟德學變”。

  但這場“學變”的收尾,卻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麟德三年七月十九,辰時之初,江南大疫之事已經傳遍了國子監之中。

  特別是楊清源的行為,在國子監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于這些忠君愛國的學生來說,楊清源的名聲本就不算好。

  熹宗厲皇帝,雖然有所過失,但畢竟是君父,你楊清源以臣弒君,這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亂。

  所以楊清源在朝堂之上威望雖高,但是在這些學生之中名聲就沒有那么好了。

  特別是之前的國子監祭酒乃是東閣大學士孔勤禮,這老頭對于楊清源的形象一直妖魔化。

  楊清源在這些學生的心中算是董卓、爾朱榮之流的人物。

  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獨攬大權,架空天子。

  最后是在一眾忠直大臣的努力之下,才將楊清源這逆臣趕出了京城。

  所以當今日有人帶楊清源節奏之時,群情激奮。

  雖然也有小部分的清醒的學子,在極力勸阻,讓眾人理性克制,但是卻少有人理會。

  “爾等不過在這里捧楊清源這奸賊的臭腳,他知道嗎?!”

  “我等讀書人當有骨氣,看看爾等這諂媚的樣子!?”

  國子監中,一人常年激進的憤青突然站上了石臺,振臂高呼,“國朝養士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

  只此一言,就讓大批的學子對其佩服不已,振臂高呼,追隨其于身后,浩浩蕩蕩地向著皇城而去。

  上一次如此規模的學生聚集,還是在上一次……也就是于延益被囚禁之時。

  “陛下!臣請誅殺楊清源以慰天下,下罪己詔以安黎民。”

  在戶部尚書趙鵬程的帶領下,近五十位大臣紛紛出列。

  “臣附議!”

  “臣附議!”

  出列之人大部分都是朝廷的六七品的官員。

  如今的天子不像太祖那般酷烈霸道、又不像太宗那般恩威并濟。其對于朝局,明面上的掌控力甚至還不如熹宗厲皇帝。

  楊清源削弱皇權的計劃,自然會讓皇權不再肆無忌憚,在一定程度上為文臣主導的相權和武將主導的軍權所限制。

  但也同樣讓麟德天子的權威不如之前的帝王。

  這也就給了那些臣子挑戰天子底線的膽量。

  “若是朕不答應呢?!”

  麟德天子面色難看,看著下方的這些跪地的臣子。

  這是天子和群臣的博弈,現在雙方的力量尚在一個階層之上,甚至是以趙鵬程為首的群臣更占上風。

  究其原因,是因為天子的行政之權被內閣所削弱,而執掌內閣的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錢牧謙事不關己。

  主理內閣事務的文華殿學士王華,一反常態,一直保持沉默。

  這就導致了麟德天子場面上有些勢單力薄。

  “陛下可知,此刻的大明宮外,已經有學子聚集,眾學生均要求嚴懲逆賊楊清源。臣請陛下傾聽民聲,為天下蒼生計,有所作為!”

  麟德天子眼神微瞇,“若是朕不允呢?!”

  “臣,乞骸骨!”

  趙鵬程伏于含元殿的地面之上。

  他當然不是真心辭官,好不容易爬上了戶部尚書的位置,怎么可能舍得放棄呢?!

  乞骸骨,不過是用來表達自己態度,逼迫天子讓步的手段。

  大九卿,哪一個不是參天大樹,牽一發而動全身!

  當然這個道理也適用于雖無大九卿之名,卻有大九卿之實的楊清源。

  但現在趙鵬程借疫病之勢壓楊清源,才在場面取得不小的優勢。

  楊清源是新黨的根基,更是天子背后最大的支持力量。

  若是能擊潰楊清源的政治力量,那麟德天子離成為傀儡也就不遠了!

  大勢在我,一擊即中!

  “臣乞骸骨!”

  “臣乞骸骨!”

  趙鵬程的話讓原本跪地的大臣紛紛應聲。

  若是麟德天子今日真的敢無憑無據罷免這么多的官吏,即便只是六七品的中下層官吏,也會引起軒然大波。

  可惜十三等的就是這一刻,這位少年天子冷笑道,“今日朕心中既喜又憂。喜的是有楊卿這樣,為國效力,力挽狂瀾的能臣。憂的就是看見了你們這些人。看著你們,朕就覺得朕用了百姓的血汗,養了一群無知無能的蛀蟲廢物!”

  趙鵬程心中頓時大驚,他從麟德天子的話中聽出了巨大的危險。

  未等這些人開口辯駁,十三便說道,“王卿,念!”

  一直沒有動靜的王華遵旨出列,站到了跪地的趙鵬程的邊上。

  雖然王華還未曾開口,但是趙鵬程的一顆心已經沉到了海底。

  只見王華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展開之后朗聲讀道,

  “臣楊清源頓首拜上,前蒙圣恩,擢為揚州黜陟使、揚州鎮撫使,主理揚州突發之疫情,如今疫情已平、真相已明,大案結陳。金陵之疫,發于四月三日,結于七月十八日,歷時三月有余。

  血河宗逆渠周仁、胡永城、吳風、馬六奎及一眾血河宗逆賊合計六十五人,皆已成擒伏誅,不日押送神都,由大理寺審判定罪、明正典刑、以正國法。匪首周仁研制毒種,播撒于水井河畔,使得金陵十日之內,數十萬百姓感染疫毒、民生凋檄、群黎受瘡,實為惡中之首,已押送金陵。胡永成、吳風等助紂為孽,情殊可惡,就地正法。

  至七月十八日,金陵疫情已平,再無疫毒病患。此次大疫,金陵共染病九十四萬兩千三百零七人,死于疫病之黎庶合計六千六百七十五人。余下人等均已康復。

  太醫院供奉孫十常、太醫院丞李瀕湖、蜀中醫者唐慎微……為制解藥嘔心瀝血……臨海侯次女、六扇門追風捕快陳丹琳身先士卒力擒逆犯,以身試藥,忠勇可嘉……

  今金陵始定,大案結陳,此乃陛下圣服教化,育民之德也。……前表已具,今不再詳陳。臣身在揚州,仰望朝闕,冀能面圣,幸甚之至,上陳諸事,煩請圣閱,臣楊清源再拜頓首。”

  隨著王華清晰地吐字,讀完奏折,滿朝文武幾乎人人震動,更有呆若木雞,不知所措者。

  便是像吏部尚書趙艋軻這等早就已經猜到一二的老臣,也是震驚不已。

  他相信以楊清源的能力可以控制金陵的疫情,但卻想不到成績是如此的斐然。

  王華為首的一眾永安一三系的新黨,再也不掩飾自己的表情。

  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至于其他人便沒有如此好心情了,尤其是那些說天災不可抗的那些大臣,有面如土色者、有不知所措者、有兩股戰戰者。

  “不知趙卿、賈卿伱們聽到這則消息,慚不慚愧。至少朕為你們感到慚愧,為你們的無能無知感到慚愧。”

  麟德天子此刻絲毫不顧及趙鵬程等人的顏面,直接當面大罵。

  這些人在金陵大疫之時不僅不想著如何去治理疫情,反而將其視為政治上進攻的一次良機,以金陵之意攻訐楊清源、逼迫天子,絲毫沒有將金陵兩百萬黎庶的性命看在眼中。

  十三再怎么裝作沉穩,也就是個少年天子,此時能夠痛快地出口惡氣,實在覺得心底舒坦,越說越是激動,指著趙鵬程等人痛罵道,

  “楊侯,今年不過二十有九,未至而立之年,尚未有子嗣。他本是朝廷勛爵,有大功于社稷,可榮養于朝中。可當金陵大疫爆發之時,他主動前往金陵,攬下了金陵防疫之藥物。當他帶著金陵的官吏百姓對抗疫病之時,你們這些蠅營狗茍、勾心斗角之輩,還在這里勸朕罪己祭天,還想要懲處楊侯。這種話你們也說得出口?!若是朕聽你們的話,罪己祭天嚴懲楊卿,還指不定金陵會死多少人?!”

  群臣默然,特別是趙鵬程等人,完全找不到什么話來反駁麟德天子。

  這一局是他們敗了,敗得一塌糊涂,再無翻身的余地。

  究其根本,還是楊清源辦的事情實在是太漂亮了!疫病之害不下于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古今哪一場疫病不是死難無數,令人背脊發涼?!但楊清源在三月之內,絕盡金陵之疫毒,死難不過六千余人,這是做夢都沒想過的功績。

  楊清源的治疫的功績就像是一巴掌抽在了這些人的臉上,這一巴掌三十年的功力,他們根本接不住。

  趙鵬程此時俯身于含元殿中,一句話沒有。

  在早就想明白了,在王華讀的楊清源的奏表之中聽到了,“前表已具”之時,趙鵬程就知道這是一場由麟德天子和王華等奸佞設下的一個請君入甕之局,沒想到自己還真的傻傻地跳了進。

  終究還是讓權勢迷了雙眼,看不清局勢。

  趙鵬程、賈評等人俱是俯首不言,

  麟德天子冷哼一聲道:“疫病發生,國難當頭,你們不思報國,不思解救百姓,勾心斗角、排除異己,視百姓生死于無物,作何居心,難道非要金陵百姓死傷慘重,才再行救助不成?”

  趙鵬程俯首不言、賈評被嚇得癱軟在地。

  他們的仕途,到此為止了!

  麟德天子冷聲說道:“我大周官吏收的是百姓的俸祿,不養你們這樣無視百姓的朝堂蛀蟲!你們不是想要乞骸骨嗎?!朕成全你們!傳旨,革去趙鵬程、賈評……等人職務,交吏部、都察院核查!”

  十三和王華原先也沒有想過能一次性將這些中堅反對力量全部清除,只不過是想要奪回幾個重要的位置。

  但因楊清源干得太出色了,這不僅僅是在扇那些叫囂著祭天罪己的大臣耳光了,而是在他們胸口刺上了一刀:

  因此麟德天子臨時改變了決定,來一次狠的,快刀斬亂麻!

  十三一頂高帽子扣下去,直指趙鵬程、賈評等人迷信亂政,無視金陵的二百萬百姓的生死。

  這句話一出,這些人在民間士林的名聲便已經臭了。

  當官可不僅僅是能力和資歷,官聲、功績、威望一樣很重要。

  此事傳揚開后,這些為首之人將被千夫所指。

  所以,雖然今日只是將他們交都察院和吏部處置,但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被逐出朝廷、永不敘用。

  就在崔旭、盧俊、鄭宏被逐出朝堂以后,蘇州疫病一事,也正式在長安,在大唐盛傳開來。

  儒家最重視仁政,仁政愛民,以民為本是孔孟之道的核心關鍵。

  大周雖然不是儒門一家獨大,但是儒家依舊是當世兩大顯學之一,占據著朝廷中最重要的位置。

  假使楊清源治疫失敗,世人都會下意識地認為趙鵬程、賈評等人才是對的,敬天法祖的思想從來不缺市場,而對于與天爭,不遠祭天罪己的麟德天子、楊清源都會暗生不滿。

  屆時,作為皇帝的麟德天子不會如何,但楊清源必將受到萬千筆墨的誅伐。

  但如今楊清源成功了,他的成功也就反證趙鵬程、賈評一黨的荒謬。

  此事傳開,不僅使天下百姓對于趙鵬程、賈評等人痛恨不已,連士林中人也不齒他們的行徑,紛紛上書斥責趙鵬程、賈評等人愚昧無知,對于麟德天子的英明睿智表示仰慕。

  而那些國子監的學生此時大都也冷靜了下來。

  能夠在國子監讀書的人不能說個個聰明絕頂,但絕對都是帶腦子的。

  當得知金陵防疫的結果之時便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一腔報國熱忱被人利用了,紛紛大罵。

  只有少數幾人依舊是嘴硬,言:楊清源這奸賊不過是運氣好而已;楊清源辦事不力竟然讓六千余百姓罹難,若是他去絕對不止于此……

  嘴強王者,從來不是藍星后信息時代的產物,而是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物種。

  無論如何,這神都和金陵的風波還是漸漸平息下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