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站起身來,滿臉的不忍心,還有無盡的糾結,
說道:“你們這是干什么,孔訥畢竟是圣人之后,衍圣公的名號也多年了,如何能輕易處置……”
“殿下!”
楊靖看似反駁的說道:“幾位大人說的是,不忠不孝之家,不仁不義之徒,應當按照大明律法處以絞刑!
臣等請命,誅殺孔訥,廢黜衍圣公!求殿下成全!”
跪倒在地上的群臣一起說道:“臣等請命,誅殺孔訥,廢黜衍圣公!求殿下成全!”
“臣等請命,誅殺孔訥,廢黜衍圣公!求殿下成全!”
“唉……”
朱允熥重重的嘆息了一聲,“諸位愛情何苦如此堅持呢,唉……罷了罷了……
傳本王令旨,就按諸位愛卿所請的,廢黜衍圣公之爵位,
不過看在孔圣人的份上,孔訥殺不得!就讓他流放三千里吧……”
朝臣們抬起頭來,剛要開口說話,朱允熥似乎知道還要諫言,立即伸手將他們的話攔住,
“諸位愛卿,孤心已決,不必再勸!退朝!
說完邁步離去,態度非常堅決!
“臣等恭送殿下……”
朱允熥為什么沒有誅殺孔訥?
因為沒有必要!
只要費出了衍圣公的爵位,從此孔家再也無法生出任何風浪,自己的目的就達到了!
誅殺孔家三十一人,還有流放加上關押的,百姓的仇怨能夠報,暴昭的仇也能報了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孔家那么多的罪過,很多何衍圣公本人都沒有直接關系,也不用他本人親自下場做惡事。
當然,也可以把這些罪名歸到他的頭上,可無論怎么死,都不過是個死罷了。
古代階級思想嚴重,就算孔訥真該死,朝廷也要給他們留一些恩德,否則會顯得太冷血。
用一個被貶罪人的人,堵住一些人的口,既能夠彰顯自己的“仁慈”,也免得他們再提冊封衍圣公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況且孔訥,能活多久,是死是活,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嗎……
下朝以后,朱允熥讓人把刑部尚書楊靖,和大理寺卿周志清,留了下來。
在文華殿的西配殿,集義殿中,還有戶部郁新、傅友文、齊泰、鐵鉉、暴昭等人。
因為不是正式的朝會,所以沒有那么多規矩,每個人都坐在錦凳上,氣氛也比較融洽。
楊靖詢問說道:“殿下,不知召微臣前來有何吩咐?”
朱允熥道:“楊部堂,關于大明律法,你前些日子有所提議,今日再說說吧。”
楊靖點點頭,說道:“殿下,大明立國之后,陛下就非常重視律法的頒布,經常讓官員講解《唐律》,陛下聽過之后就去其精華,保留了一些。
后來又經過修訂,才有了現在律法的框架,所以在刑法上,《大明律》淵源于《唐律》,以笞、杖、徒、流、死為五刑,即所謂正刑。
其它如律例內的雜犯、斬、絞、遷徙、充軍、枷號、刺字、論贖、凌遲、梟首、戮尸等,有的承自前代,有的為明代所創。”
“其中“五刑”條規定刑有五種﹐即笞﹐杖﹑徒﹑流﹑死﹔在“六律”的具體條款中又有凌遲處死﹑邊遠充軍﹑遷徒﹑刺字等刑罰﹔
“十惡”條規定了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種所謂“常赦所不原”的重罪。”
“不過現在的大明律,還不完善,依然在補充的過程當中,臣想請加大完善的進度,以求能夠盡快刊印頒行。”
朱允熥道:“律法乃是治國之根本,楊部堂所言極是。”
“殿下客氣了……”
朱允熥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在現有的律法當中,有些過于嚴苛了,需要做些修改。”
楊靖不由得問道:“敢問殿下所說的,是哪些地方?”
朱允熥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大明建國之初,重新制定了律例,以適應當時的局面,本王對于律法,不知道楊大人準備如何完善。”
“殿下請看……”
楊靖就將一冊書卷遞到太監王忠,王忠放到朱允熥面前的書案上。
楊靖解釋說道:“殿下,微臣覺得完善律法,總括的來說,那就是寬刑律法,以嚴治民,內外公平。”
郁新并沒有參與制定這些律科,說具體的情況并不清楚,可是一聽到要以嚴治民,不由得就皺起了眉頭。
“楊部堂,不知道這以嚴治民是何意思?”
畢竟在這個時代,百姓生活已經很不易了,如果再按照律法非常嚴苛對待百姓,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楊靖看出來郁新并不認同,于是笑著解釋說道:“這以嚴治民,是建立在寬刑律法的前提之下。
按照大明的律法,人有了一些小的過錯,輕則杖責鞭打,留下滿身的傷痕,嚴重的還有可能因此送命,往往在這輕重之間,就有了給貪官污吏施展的機會。”
“十杖可以打死人,百杖也可以使人不傷皮肉,全看施刑者的心情,所以許多百姓若是觸犯了律法,就會買通官吏免受皮肉之苦。
而那些沒有錢的窮苦人家,官吏勒索不成沒有好處,往往就會重打,就算是致人死亡,也會推脫罪犯有疾病或者身體病弱,所以就留下了很大的漏洞。”
頓了一下,楊靖又說道:“所以微臣覺得,對于百姓犯了一些小過錯的,可以罰他們一些錢財或者糧食,也可以用勞動相抵,服幾天的勞役,
修一段路或者開墾幾畝土地,再或者疏通河道都可以,如此一來就減輕了百姓的苦楚,也能夠增加官府的收入和建設。”
“好!”朱允熥暗道了一聲。
正如楊靖所說的,打得輕打得重全在那些官吏一念之間,
這不是擺明了給人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的機會嗎。
而且按照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來講,人受了皮肉傷之后,一旦被感染很多人無藥可救!
輕則潰爛一片,很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病!重則會因為感染而死!
郁新點點頭,頗為認同的說道:“律法的制定本來的用意就是為了讓人向善,使人畏威而不敢作惡,
若是百姓犯了一些小錯,就鞭打杖責,只會讓人害怕而懷恨,使二者對立起來。”
“若是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倒還罷了,一旦流年不利,百姓困頓,就會演變成為土匪強盜攻擊官府,這使得百姓很難和官府朝廷同心同德。”
楊靖向朱允熥行了一禮說道:“殿下,朝廷若是能夠寬刑律法,實在是百姓之福。”
朱允熥點點頭,并沒有說話。
楊靖又接著說道:“至于以嚴治民,就是說的就是對于那些大奸大惡,觸犯律法之人,需要嚴格的執行,
絕不徇私舞弊,絕不任由歹人逍遙法外!該囚禁的就囚禁起來,該殺的就殺,絕不姑息!”
朱允熥點點頭說道:“對惡人寬容,就是對好人的懲罰!那些大奸大惡之徒,殺人放火之輩,百姓深惡痛疾!
若是不能夠將之繩之于法,大明的律法何在!官府的臉面何在!不能夠給百姓報仇,伸張正義,別人會指著朝廷的脊梁骨罵的!”
大理寺卿周志清也說道:“不錯,要想治理百姓贏得民心,就絕不能夠有法外狂徒!否則官府在百姓這種將毫無威嚴!所以對這些罪犯必須嚴懲不貸!”
他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后不由得已經頗為憤慨了!
朱允熥說道:“我加一條,各地縣衙大門口務必擺上一個大鼓,這就叫做登聞鼓,取“登時上聞”之意,凡是有冤屈的百姓都可以前去擂鼓鳴冤,
縣衙里面的官吏要立刻迅速處理百姓的案情,凡有懈怠不處理或者是故意壓下者,絕不姑息!”
“并且要允許百姓觀看官府審理案件!既然審判的公允,為什么要避著百姓?有什么是見不得人的?”
這是朱允熥在后世看過一些電視劇里面,一些有冤屈的人既不明冤,得了才得來的靈感。
來到這個世代之后,朱允熥又特地去查了查歷史資料,才發現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類似登聞鼓的東西,叫做肺石。
《周禮秋官大司寇》記載:“以肺石遠(達)窮民,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
又記載:”“肺石是古時設于朝廷門外的赤石,石形如肺,故名。”
姬苴認為家庭中產生了怨屈,可以申辯糾正,而國家產生了怨屈,特別是官員們背著君臣欺負了老百姓,老百姓該如何申辯?如何監督那些不仁義的官員呢?
于是他在宮闕前立起一塊紅色的石頭,并告示天下無權無勢的百姓,如有怨屈,或者是受到官員欺侮的,可站在紅石頭上申告,連站三日者,官府受理并上報。
這種制度被周朝廣泛推廣。史稱:“肺石之制。
楊靖問道:“殿下,是在各地官府衙門前面都設置登聞鼓嗎?”
朱允熥道:“不錯,只要是處理民政的衙門,全都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