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十四章 升格之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開局把系統借給洪武帝

  現如今的須彌幻界早已經不是一片荒蕪,這里被老朱打造成了自己日常的辦公地點,甚至在老朱的構想中,未來陸續的整個朝廷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等所有中樞管理機構都會搬進來。

  畢竟在這里一天可以當做三天來用,老朱一定覺得,一天當三天,而且還只用發一天的工資,相當劃算。

  當然,隨著現在朝廷越來越有錢,老朱應該也不會再那么摳門,只盯著那仨核桃倆棗了。

  但多出來的時間卻是實打實的,對于朝廷這些事務繁雜的中樞機構來說,有時候時間就代表了生命。

  有些奏報,若是能早一天處理,就有可能挽救無數人的性命。

  當然這些機構的搬遷還只是在計劃中,并沒有實施,現在真正和朱元璋一起進駐須彌幻界的一共只有兩個部門。

  翰林院和科學院。

  翰林院現如今被老朱當做秘書機構來用,大明朝后來形成定制的內閣制度,老朱雖然暫時還沒有照搬過來,但已經有意識的用出來限制丞相權利了。

  能進翰林院的都是全國范圍內選出來的冒尖人才,都是新人,全部都是意氣風發之輩。

  這些人官職都不高,充其量就是個六七品小官,也沒有獨斷政務的權利。

  但他們卻有反駁之權。

  現在朝廷所有的奏報右丞相李善長處理之后,都要匯總到翰林院,由其內朱元璋親自點選的三名翰林帶著眾人進行匯總、討論、復批。

  這既是學習,也是歷練。

  重要文件,或者翰林院和丞相意見有異的奏報還要交給皇帝御覽。

  這樣以來,丞相的權利就被大大的削弱,而翰林院因為更新換代極快,展露出才華的會在歷練幾年之后外放出去做官,也不會尾大不掉。

  朱標就覺得,這一套制度相當不錯。

  而相比起翰林院的秘術性質,科學院則顯得更加純粹。

  這是一個研究各種技術的機構。

  在明末,朱元璋親眼見到了科技的力量,火炮、槍械、鋼鐵冶煉,制糖、制鹽,這些技術在引入現如今的大明初年之后,發揮出了巨大作用,讓這個被游牧民族鐵蹄踐踏的千瘡百孔的河山快速的恢復了過來。

  而且明末先進的武器在之前幾年對邊疆的持續用兵過程中也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在原本的歷史上,無論是甘肅還是四川,亦或者北方的蒙古,南方的云南現如今還都有戰事,有些地方甚至用兵極重。

  正是因為使用了火繩槍以及紅夷大炮,這才能提前幾年時間內推平四方,徹底天下太平。

  老朱把這一切看在眼里,特別是現如今進入清末位面,親眼見到洋人的堅船利炮之后,更是對科學技術越來越重視。

  科學院能夠和翰林院一起作為顧問機構進駐須彌幻界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今日朱標進入須彌幻界之后,第一時間同樣拐進了科學院。

  在侍從的引領下,他很快就進入了一片農田,一個老農打扮的老者正在田里忙活著,甚至連朱標進來都沒發現。

  “咳咳!”侍從咳嗽了兩聲,這才引起那老者的注意。

  “平安見過殿下!”等這老農起身,朱標才看清楚,這位竟然是閣皂山的平安道長。

  現如今脫掉道服,換上農人衣服,他差點沒認出來。

  “平安道長,你這是……!”朱標有些納悶問道。

  他記得朱元璋雖然強迫三山道門的人加入科學院,還定下了三年制約,但研究的可是靈力方向,這位怎么跑這里干起農活來了。

  “殿下,我精通煉丹,自然懂得侍弄草藥,對農事也曾深入學習過。”

  “年輕時還曾跟著王禎王老先生學習過幾年。”平安看出朱標的疑惑,不由笑著解釋道。

  王禎朱標自然知道,這位是元朝著名的農業學專家,所書的農書更是廣為流傳,對后世農業發展起到過巨大作用。

  可惜這位老先生雖然高壽,差點活到一百歲,但在洪武初年就去世了。

  對此朱標一直覺得很可惜,如果這位老先生能再堅持兩年等來靈氣復蘇,那說不定還能煥發第二春。

  朱標心中感慨一番這才道:“你讓人匯報說有了重大發現,我今日特地為此事而來!”

  “殿下請跟我來!”

  平安帶著朱標進入后院,這里同樣種植的是水稻。

  不過這里的水稻被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片區,每一片還都做了標記!

  “殿下請看,這是老道所做的實驗田。”

  “這里的每一塊田均都是同一土質之下,不同靈力環境下水稻的生長環境。”

  朱標掃了一眼,自然能看的出來,這些水稻的確有著一些細微差距。

  但現在靈氣終究太過稀薄,所以差距看起來并不大。

  “直接說結論吧!”朱標道。

  “結論就是靈氣越濃郁的環境下水稻成熟所需要的時間越長,產量越低,但品質卻越好!”

  “甚至有極少數的水稻還會出現升格現象!”平安道。

  “什么叫升格?”朱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就如同人類中有些天賦之人會自然而然開辟氣海一樣,有些水稻同樣會自然而然的轉化變成靈稻。

  我把這種改變生命層次的現象叫做升格。

  “你的意思是弄出了靈米?”朱標眼睛一亮道。

  “可惜,并不是!”

  平安眼中也閃過一絲遺憾:“自然環境下升格的水稻,根系會變得發達,壽命會變長,但卻很少再結穗。”

  “就像這些!”

  平安指了指旁邊一塊試驗田里的水稻繼續道:“看起來和尋常水稻一模一樣,但其實它們都已經活四五年了,如果我所料不錯,它們還能繼續活下去,恐怕老道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他們結出谷穗來了。”

  “那特么還是水稻嗎?”朱標有些無語。

  “你的意思,如果靈氣持續復蘇下去,大明帝國不但不會迎來大豐收,甚至還有可能出現糧荒?”朱標有種顛覆三觀的感覺。

  “不至于這么嚴重!”

  “因為想要所有水稻全部轉化為靈稻,理論上來說需要的靈氣環境太苛刻了,幾乎不可能達到。”

  “不過稻米減產是一定的。”

  “殿下,此事是臣偶然發現的規律,關乎國計民生,老道覺得事關重大,這才第一時間匯報上去的!”平安恭敬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