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綠松石釉,從清代乾隆時期開始燒造,直到清末仍然有燒造。
也屬于低溫釉瓷器,造型多見翎管。
這些都是在奇特釉色基礎上,打造出來的珍品瓷器。
當然,國內生產的釉料很多,特殊的更多。
之前說的青花、釉里紅什么的,都是耳熟能詳的釉料。
如果說比較特殊的,還有跟多,只不過這些釉料有點小眾。
小眾,并不意味這不珍貴,特別是在瓷器當中,小眾的精品更顯珍貴。
比如雨點釉,就是一種燒制難度較大的瓷器。
因釉中布滿金屬光澤的結晶,形似雨點濺落而得名。
雨點釉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齊魯博山雨點釉最為著名。
雨點釉以其沉靜、優雅、凝重、高貴的藝術風格被國內外賓客稱為“華夏之奇、陶瓷之謎”。
上等的雨點釉深重,釉底烏黑亞亮,釉面平整。
銀色的星點飽滿勻稱,晶體圓大閃亮發光,結晶點大如豆粒,小如小米,酷似雨點墜入水中迸進的水圈花斑,古又名“油滴釉”。
所制作的產品典雅別致、情趣昂然,制作技術達到空前的水平,被國內外家視為珍品。
其實這種釉色是黑釉特殊品種,屬結晶釉。
創于宋代,有典型建窯特色。
一般用石灰石配釉,鐵為呈色劑。
生坯掛釉,入窯焙燒到一定溫度,釉料中的鐵形成結晶體,并聚合成黑色油滴新狀。
降溫熄滅后,結晶顆粒保留在釉層中,有獨特的裝飾效果。
對于雨點釉陳文哲在兩年前就有所關注,他還讓李金鯉幫他收集過相關材料。
不是制作雨點釉的相關原材料,而是一切跟雨點釉,或者是跟雨點釉瓷器制作相關的一切東西。
比如,他手中就有一件,會制作雨點釉瓷器的工藝美術大師的隨身鼻煙壺。
這位大師是一位隱藏在民間,并不出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就過世。
六七十年代,是他的藝術生涯巔峰。
在這一時期,他留下的那件紅色的鼻煙壺,可是給陳文哲帶來了極大的驚喜。
這件鼻煙壺,剛開始他還以為是一件玉器,而且是十分少見的紅玉,或者說是血玉。
可是他仔細看過之后,卻發現,它好像是琉璃,是人工燒制出來的,這就讓人感覺十分的不可思議了。
陳文哲知道“博山琉璃”,也知道他的老家這種產品十分出名。
這是以博山當地豐富的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煤炭等為原料,燒制出來的。
當然,肯定是采用本地區獨有的傳統工藝生產的。
這種琉璃極具華夏特色,是以雞油黃、雞肝石、亮紅、洋青等為代表的名貴色料及采用琉璃套料雕刻、內畫、燈工、鋪絲等傳統技藝制作的琉璃制品。
博山琉璃主要有琉璃花瓶、陳設品花球、齊魯畫派內畫煙壺。
其他還有“雞肝石”、“雞油黃”、金紅、松石綠、套料雕刻、料珠飾品、仿玉、仿瑪瑙琉璃和燈工琉璃。
其制作技藝,現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陳文哲手中的那件琉璃鼻煙壺,可不是簡單的博山琉璃刻繪制品。
而博山琉璃刻繪開業不簡單,這種工藝是用博山琉璃料器的坯料,以傳統線刻、浮雕和彩繪等傳統技藝制作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琉璃制品。
元明清至民國,琉璃刻繪技藝以作坊形式傳承。
1951年后成立了合作社和美術琉璃廠,匯集了琉璃行業各類工藝門類的老藝人。
這一代人各自身懷絕技,是琉璃的重要傳承人。
如今,在老藝人的培養下,新一代琉璃藝人逐漸掌握了琉璃刻繪的傳統技藝,涌現出以信德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全國、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琉璃藝術家。
陳文哲手中這件血紅琉璃鼻煙壺,就是老一輩的手藝人。
通過這件鼻煙壺,陳文哲查看過他的一生。
這一位老藝人可真不簡單,他會的東西很多。
比如廚藝,因為陳文哲看到,他更多的時間居然是一位大廚。
或者說,手工藝并不是他養家糊口的主要工作。
這位老藝人的主要工作是廚師,像是琉璃燒制、刻繪、剪紙,甚至還有鑼鼓都是他的興趣愛好。
通過回溯這位大師的生平,陳文哲還真學到了不少大師級技藝。
比如博山胭脂紅琉璃燒制技藝,他的那件鼻煙壺,就屬于胭脂紅琉璃燒制工藝的產品。
胭脂紅最早出現在瓷器上,興于清朝。
由于這種紅料是從歐洲傳入,故稱為“洋金紅”或“西洋紅”。
西方多稱為“薔薇紅”,“玫瑰紅”。
這種顏色頗如婦女化妝的胭脂之色,故又稱為“胭脂紅”。
“胭脂紅”因為既難熔煉且配料昂貴,自明清時期就被稱為“名貴色料”。
令人驚喜的是巧奪天工的博山琉璃匠人,把美輪美奐的胭脂紅運用到琉璃上,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歷史上,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還屬乾隆時期;
胭脂紅琉璃正是乾隆時期普及范圍廣,數量多,同時博山琉璃作為“御窯”向宮廷運輸琉璃制品。
現在博山胭脂紅琉璃燒制技藝,也被列入齊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同時博山鑼鼓,也是非物質遺產之一。
博山鑼鼓,氣勢磅礴、節奏多變、音色明亮、歡快起伏,頗具特色。
它源于我國江淮地區的鄉間鑼鼓,明清時代,盛興于蘇、杭二州和蘇北廣大農村。
清朝初期引進,初稱“李家窯鑼鼓”。
時至清朝中期,博山城成為工商重鎮,商貿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
此時,李家窯鑼鼓進入了發展的高峰期,眾多新鼓點應運而生。
同時,它的流傳范圍擴大到齊魯中北部等地區,并被廣泛應用于鬧元宵、慶豐收、集會、祈雨、祭奠和婚喪嫁娶等活動中。
后又用于重大節慶,和開業慶典之中。
從此“李家窯鑼鼓”的名字被“博山鑼鼓”所代替。
這不認真研究也就算了,真的研究一下,陳文哲才發現,這位大師簡直是非物質文化的不二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