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紅地綠釉纏枝蓮碂式蓋瓶,造型極為獨特。
  就完美符合建文的特點,反而不像是洪武和永樂的瓷器。
  像是這樣的瓷器,數量其實并不少,只不過身份很難確定。
  但是,只要是留下建文款識的,還是古瓷,那么就值得研究。
  比如一件藍地綠釉五爪龍紋彩瓷天球瓶,就做的十分精細。
  特別是精細的剔刻綠彩五爪龍,氣勢磅礴。
  這只龍紋天球瓶高42公分,五爪官龍刻畫的極為生動。
  龍首就像建文皇帝溫文儒弱,而龍爪剛勁有力。
  明朝社會盛行佛、道教,其宗教味盛濃的萬字云紋飾布遍器身。
  瓶腹下端的《福山壽海》,是明朝社會表現國泰民安的常見紋飾。
  刻工更是細膩,瓶肩上用白釉青花落《大明建文年制》長方款。
  這個款識,字體楷書清秀端莊。
  在加上白釉如白玉般溫潤,青料自然渾散深沉,要說它是普通瓷器,還真說不過去。
  至于說是贗品,那就更不對,因為這件瓷器實在是太過精致。
  特別是瓶身的那種美如藍寶石的藍釉,溫潤含蓄,碧波蕩漾。
  這樣的釉色,就算是現代的高手,也難以彷制出來。
  特別是這種瓷器的氣質,跟洪武和永樂都很難相合。
  不說其他,只是那溫文儒雅的綠龍,跟那獨特的釉色相映成趣,就表現的十分雅致。
  而洪武和永樂是什么氣質?豪邁、大器磅礴?
  這一點上,建文帝明顯就弱了太多。
  當然,作為一位皇帝,其官窯器是不缺氣勢的。
  比如這件瓷器,整器造型氣勢宏偉,宮廷御用器韻味十足。
  這樣的瓷器,肯定是研究大明建文歷史文化的難得有力的左證。
  如果能夠確定其身份,肯定也是今天不可多見的稀有明代建文珍瓷。
  這些建文官瓷,從器特性與資料來推斷,極有可能是當時建文皇帝對功臣的賞賜品。
  并且在「靖難之役」戰爭結束前藏匿,從而躲過了一場劫難!
  數百年之后的今天,我們有幸賞見,也是難得的緣分。
  只不過十分可惜,這一時期的瓷器,太過難以確定身份。
  所以,就算是行內人,十分認可的一些瓷器,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被所有人認可。
  這就是古玩江湖,有江湖就有爭分,這很正常。
  而在陳文哲看來,真正的好東西,其光彩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
  考古在于挖掘,在于取證,在于尋找前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哪里尋?哪里找?尋找自然是找實物。
  研究哪里一方水土,取實地水土研究才有價值。
  而研究建文瓷,自然要找相關的瓷器。
  不研究不知道,真正研究起來,跟建文帝相關,或者說可能有關的瓷器,還真不少。
  比如現在陳文哲手中的一件瓷器,這肯定是一件明初的青花瓷器。
  首先這是一件古董,而且還能跟建文或者朱元章牽扯上,這就不簡單。
  這么一件精美的瓷器,而且是明初官窯作品,那么其上的任何線索,都是很重要的。
  這是一件青花瓷盤,盤上有一詩句曰:「有無非乃授三徑,曾否新霜剪一離」。
  并且底有落款,曰:「長立」。
  如果從考古的方向研究,那么考古應該是百家爭鳴、各抒已見。
  而在這件瓷器之上,明初的瓷器,再加上詩句,
  也許就會有所得。
  此詩句及落款,只要肯分析,就能得到一些收獲。
  對于詩句:「有無非乃授三徑,曾否新霜剪一離」,這應該是洪武帝朱元章對皇室子孫們的祖訓。
  落款:「長立」,應該是建文帝的年號。
  為什么?因為在漢語之中,長立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長大自立。
  而出現在一件明初的瓷器之上,那會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長大自立嘛?
  詩句:「有無非乃授三徑」,又是什么意思?
  由于青花瓷盤年代為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的實際情況,可以分析理解出一些意思。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根據明朝洪武年,劉伯溫的預言推測,朱元章認為:[有無非]。
  將來就是有、還是沒有、將來燕王朱棣造反篡奪取皇位,這件是非之事,[乃授三徑]。
  他仍然將皇位傳授給朱家的嫡系第三枝,也就是第三代孫子輩的朱允炆為皇孫太子,為儲君,為將來的皇帝。
  詩句:「曾否新霜剪一離」,這句應該是,朱元章告戒子孫,不要互相殘殺的意思。
  [曾否新霜]也就是曾經、是否、因為明天預測有新霜。
  也就是聽說,將來燕王朱棣要造反這件事。
  剪一離,就是將樹的一枝剪掉。
  也就是將燕王朱棣這一同宗旁系滅族,從朱氏族譜上消失。
  詩句整體大意為:告戒朱氏子孫,將來你叔燕王有無造反,都將皇帝的位傳授給孫字輩的朱允炆。
  你也就是朱允炆,不能因為預測的事,而將你叔燕王,從朱氏宗姓中滅族鏟除。
  故此按明史書記載,建文帝曾有多次機會殺掉燕王朱棣。
  而且早期還放回了,在京城為人質的熙宗朱高熾。
  這一切都使得燕王行事無禁忌,造反事發之后婁婁得以逃生,而這應該與此祖訓不無關系。
  落款:「長立」,仔細分析應該是,建文帝朱允文的落款。
  因為明朝早期的官窯落款,都未有明確的記款,多為大意。
  故[長立]意思為長大立為太子、儲君、皇帝,長孫立為皇孫太子、皇孫儲君、皇帝。
  明確指出,自己是正宗的正統的世襲的皇帝。
  由此側面喻意,燕王朱棣為篡位的、是逆賊。
  永樂帝是朱元章第四子,其帝位不是正統朱元章傳位得來的。
  由于明朝初期官窯瓷器,未有明確的落款,規范的年號,只能結合明史記載,及實物青花瓷盤上的詩歌,予以推測得出的結論。
  當然,一句詩,怎么解釋都可以。
  如果不認可,也可以認為是牽強附會。
  但是,結合明初的燒制時間,結合瓷器的官窯身份,就不能太過放肆的解讀。
  皇家的東西,怎么可能隨意?
  請:wap.99m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