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神奇的牧野之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三星堆文化形成以后,以川都平原為核心向東方擴展。

  在江漢平原與擴張至此的早商文化勢力相遇,后在接受早商文化及其他外來文化影響的基礎上,于晚商時期達到了其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

  這里面值得研究的地方有很多,對于陳文哲來說,他可以通過一些真實的畫面,反推當時古人的活動范圍,甚至直接找出類似三星堆一樣的遺址。

  這樣一來,那收獲可就大了。

  當然,這一切需要等到他的博物館,發展壯大之后再做。

  到時候,他參與考古,而且做出了主要貢獻,是不是也可以分配一些古董,放入他的博物館中保存、修復、展出?

  而想要做到這一切,其實并不難。

  畢竟國家的轉變已經開始,像是原來絕對沒有人能夠做成的私人博物館,現在已經遍地都是。

  拿著手中的一件蜀戈,不說其他,只是通過研究三星堆外圍發現的這兩件蜀戈,就可以讓陳文哲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蜀戈首先發源于蜀,年代大約在商代前期。

  到了商代中后期,古蜀文明的北緣與商文化影響范圍重疊之處——陜南漢中,也出現了蜀戈。

  到了商代晚期,這種蜀戈一路向北,出現在了殷墟。

  這個時期還出現了一種柳葉形青銅劍,最早出現在川都的十二橋遺址和廣漢三星堆遺址。

  隨后到了商末周初,陜南、肅省開始出現這種形狀的劍。

  這就是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文明交互作用的體現。

  而這種交互,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比如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張戰斗。

  能夠看到古代的戰斗場面,陳文哲一點也不感覺奇怪,因為他看的是一件兵器的歷史。

  只不過,這場戰斗在剛開始看到的時候,陳文哲并沒有太過重視。

  不過,在看完之后,他卻突然發現,這場戰斗好像很不簡單。

  只不過,這只是一場小戰斗,跟他印象當中的大戰,幾乎不沾邊啊!

  現在陳文哲很懷疑,他看到的這場戰斗,是不是真的就是武王伐紂中的一場“小規模”戰斗?

  原來就有人懷疑,三星堆文明到底參戰了沒有,現在不用懷疑了,肯定參戰了,就是不是我們想象當中的戰斗。

  講真,最近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蘋果均可。

  三千多年前的一天,恰逢甲子日,在今天南河淇縣附近,爆發了一場戰斗。

  這場戰斗,并無奇謀縱橫,只持續了不到一天。

  世人不知道的雙方軍隊,究竟有多少兵力。

  也不知道戰斗中,到底運用了什么陣法。

  甚至不知道戰斗具體的經過和情景,但這并不妨礙這場戰斗,成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戰斗之一。

  這些撲朔迷離的疑團也吸引了從古至今的人們了解、思索、研究這場戰斗。

  這就是牧野之戰,這是一場決定我國歷史走向的“小規模”戰斗。

  這場戰斗在各種典籍史料中,都留下了蛛絲馬跡,甚至引發了更多的疑問和爭議。

  就像是現在,雖然陳文哲看到了整個戰爭過程,他依然感覺疑竇叢生。

  說牧野之戰是一場“小規模”戰斗,是與后世戰爭的規模相較而論;

  但如果回到商周之際,未免不符合當時的實際。

  商王朝出動了多少軍隊,可靠的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載。

  所謂70萬刑徒之說,恐怕出于后人的夸大與附會。

  當時商王朝的軍隊主力都在東方,能夠到牧野抵御周人進攻的軍隊,應當不會非常多。

  而周武王率領的伐殷之師,則是貨真價實的國際聯軍。

  除了姬周部族的軍隊,還有長期與姬周部族聯姻的姜姓部族的軍隊,更有在此前已臣服于周的周邊小國的軍隊。

  但是,某些史料表明,牧野之戰或許不只是西陜兵打敗了南河兵那么簡單,這一仗中似乎還出現了“川軍”的身影。

  《尚書·牧誓》記載,周武王歷數與他一同征伐殷商的國族。

  其中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排在第二的就是“蜀”。

  我們所熟悉的“蜀”,就是今天的川。

  東晉時常璩著《華陽國志》也記載:“周武王伐封,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

  常璩所說的《尚書》,應當就是指《牧誓》這一篇。

  如果說到三千年前的川省,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著名的三星堆文明。

  當時的“川軍”,自然就是三星堆文明的軍隊。

  歷史上極為著名的周武王,和考古上極為著名的三星堆文明,竟然有可能在牧野之戰中產生過如此緊密的聯系,不得不說讓人心生遐想。

  但是,遐想不能代替歷史。

  如果我們仔細地考索,就會發現很多不合理之處。

  其一,武王伐紂的時間。

  “夏商周斷代工程”之中,這個時間定在公元前1046年。

  這個時間雖然沒有得到所有學者的一致贊同,但距離歷史真實應當也是非常近的,至多不過一二年的差距。

  而三星堆文明在商朝末年,就已經衰落,至武王伐紂之時已經基本消亡,二者在時間上很難產生關聯。

  其二,一直到春秋時期,諸多史料都沒有出現過任何關于蜀地的記載。

  只有零星關于巴的記載,但這個“巴”也與川渝相去甚遠,應當在今北湖省西部。

  經過分封制數百年的發展和擴張,到春秋時期,華夏文化圈都基本沒能和蜀地發生聯系。

  在商周之際,遠未及全盛的周族,怎么可能已經與蜀地的文明,組成聯軍了呢?

  其三,蜀地納入華夏文化圈,是在戰國后期秦將司馬錯入蜀以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蜀地與中原雖有種種間接聯系,但缺乏直接的溝通基本條件。

  早期的蜀文化,基本是獨立于中原文化而自行發生的一種文明。

  其文字、語言、習俗、政體均與中原迥異。

  加之崇山隔絕,基本無法相互聯系。

  巴蜀文字至今沒有破解,三星堆文明的那些青銅重器,有何文化內涵,至今也是紛爭不休。

  兩種文化間的隔閡與差異,可見一斑。

  所謂周“三分天下有其二”,固然是得到了當時認識中的“天下”的大多數邦國的支持。

  但當時的“天下”,好像并不包括真正的蜀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