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嘆為觀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1977年10月,淅川下寺當地村民,在丹江西岸龍山附近,發現一座被水庫沖刷出來的古墓。

  古墓中流散出去,許多青銅器和玉器。

  文物工作者得知情況,迅速前往收集文物,并派人保護現場。

  1978年5月,考古工作者發現,小小的龍山山嵴上,竟有序分布著大小春秋墓葬24座。

  其中一座編號為m2的墓葬,經專家考證,墓主人就是春秋時期問鼎中原的一代霸主,楚莊王之子王子午。

  也就是文獻記載的楚康王時期,楚國令尹子庚。

  這人陳文哲很熟,因為王子午鼎也是他的,能不熟悉嗎?

  這一座大墓被發現,考古發掘出的寶貝就多了。

  雖經盜擾,仍出土了青銅禮器、樂器、車馬器及玉器、骨器等6089件,僅大小銅器就有551件。

  其中,云紋銅禁紋飾繁雜,鑄造精工,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失蠟法鑄件。

  禁,是古代貴族在歡宴或祭祀時,放置于廟堂上用于承放酒杯、酒壺的桉子。

  因周人吸取商人“酗酒亡國”的教訓,有“禁戒飲酒”之意。

  而自1979年3月至4月30日,對淅川下寺墓地開展了科學發掘。

  在這里總共清理出大中型墓五座,小型墓十五座,車馬坑五處等,出土珍貴文物一千余件。

  其中最珍貴的非這件銅禁莫屬,此禁整體呈長方形,構思非常奇特。

  銅禁的四周都裝飾有透凋的多層云紋,在云紋的下面,由數層粗細不同的銅梗,組成錯綜復雜而又玲瓏剔透的花紋。

  內層以粗而直的銅梗做骨干,中層銅梗稍細且從上而下,向兩側伸出后再向上彎曲。

  外層的銅梗則最細,呈相互獨立的卷草狀。

  內、中、外三層銅梗相互套結,但內層粗銅梗起主要支撐禁身作用。

  禁面中間,留一長方形平整光亮的素面。

  禁身的上部四周攀附有12條龍形怪獸,前后各4條,左右各2條。

  它們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中心,形成群龍拱衛的場面,十分壯觀。

  禁的下部是12條虎形怪獸,兩長邊各3只,四角及兩短邊各1只,蹲在禁下作為足,支撐著器身。

  這種錯落有致的設計、奇巧的造型、精湛的鑄造工藝,使整件器物霸氣十足,形成了神秘而鮮明的藝術效果,讓人嘆為觀止。

  這件云紋銅禁,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失蠟法鑄件。

  失蠟法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三大鑄造方法之一,它是利用蠟的可熔性,來鑄造結構復雜并且不易分離的部件的鑄造方法。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春秋云紋銅禁為其中之一。

  據文獻記載,我國最早使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初,而云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100年。

  2018年2月12日,春秋云紋銅禁在神都故宮箭亭廣場的“《國家寶藏》特展”展出。

  那么它除了工藝復雜之外,又為什么會被稱之為國寶?

  主要還是因為云紋銅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

  文獻所見我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是在唐代初年。

  所以,學界一般認為我國失蠟法工藝源自阿三國。

  但云紋銅禁的出土,將我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

  由此,學界認為失蠟法鑄造工藝,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我國就已相當成熟。

  這樣一來,自然也就不可能是從阿三那邊傳過來的。

  看著眼前的云紋銅禁,陳文哲還是忍不住感慨,這東西的制作實在是太復雜了。

  特別是長方形面的周圍,及四壁,均以內外多層、粗細不同的銅梗盤繞而成。

  其上錯綜復雜又玲瓏剔透的鏤空云紋,看著就有點眼花;

  還有禁體四周有12條龍形怪獸,獸有大角,張口吐舌,挺胸揚尾,攀附于器壁之上,作窺探狀,有歡跳欲活之感;

  底座四角為12個首飾高冠,昂首吐舌,挺胸凹腰,揚尾承器的虎形足承托器身,構筑起銅禁的莊嚴與神圣。

  而這樣的一件造型復雜的國寶,當時發現的時候,禁體破裂成十余塊。

  當時銅禁的銅梗殘斷,云紋剝落。

  附獸、座獸,全部從本體脫落,并且大部分殘缺不全。

  可以說,當時發現銅禁的時候,它已成數百塊碎片,銅梗和銅渣,更是裝了幾個袋子。

  就是這樣一些破爛,最終被南河博物院高級技師王長青先生,帶著他的幾位徒弟,用了4年時間,修復完成。

  他們通過拼接、矯形、粘接、翻模、補配、做舊處理等手段,最終將云紋銅禁完整修復,使銅禁恢復原貌。

  修復過程中,首先用較完整的獸體制作石膏模,用錫澆注成兩個半獸,視獸體缺少什么,就從上面截取補配。

  頭頂上的頂花以及尾部的尾花脫落及殘斷,幾乎找不到完整的,用較大的殘塊翻模補配粘接。

  銅禁破碎到如此程度,讓人惋惜,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能夠為近距離觀察銅禁結構、研究銅禁鑄造工藝提供便利條件。

  云紋銅禁造型奇特,紋飾細膩繁縟,工藝復雜精湛,其鑄造工藝中使用的失蠟技術,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實物例證。

  它的出土,不僅對研究我國古代青銅器,及楚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并對研究我國古代科技史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當然,對于陳文哲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修復這件國寶,讓我們國內的專家,更加熟悉這件青銅器,也摸透了它的制作工藝。

  對于這件寶貝的制作工藝,陳文哲也是很有興趣的,畢竟它的器型實在是太復雜,也太過精致了。

  只不過,他只是剛剛使用回朔,就看到這件寶貝的制作者。

  他居然不是王長青,而是他的兒子。

  在這期間,他還看到王琛跟隨父親王長青,修復“云紋銅禁”,還有期間還修復了王子午鼎,可以說真是意外收獲。

  陳文哲還真沒想到,查看這件彷制云紋銅禁,還能另有收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