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青銅器命名中,最獨特的一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一件青銅器的命名,自然不會嚴格按照學術規定的來確定。

  就比如這大小盂鼎,就屬于陰差陽錯被確定的名字。

  而事實上,不管當時命名的對錯,學術界卻沿用了最初的定名。

  當然,這也是有規則的,因為后來用的規則就是:即用大小來區別同一個盂所做的兩尊青銅鼎。

  那么,這又是為什么?

  常見的說法是,“廿三年”盂鼎體量較“廿五年”盂鼎更大,正如大克鼎與小克鼎那樣。

  體量的大小,成為命名大小盂鼎的標準。

  但是,出土后不久,小盂鼎便在利欲熏心的獵奇者手中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劍來》

  現在有記錄的銘文,只是當時只留下了幾幅漫漶不清的銘文拓片。

  據陳夢家先生的研究,見于著錄的小盂鼎拓片,出自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

  私人原拓者有陳介祺、于省吾以及齊魯發現的兩拓。

  而最初的著錄者,也沒有記錄小盂鼎的尺寸和器型、紋樣,使得現代一些專家,無從比較大小盂鼎的體量。

  然而,就目前所能見到的兩器銘文拓片來看,大盂鼎銘文共計291字。

  小盂鼎因為銹蝕太重,人們僅能夠辨認釋讀100余字,但推測原銘有400余字。

  從來看,小盂鼎銘文遠多于大盂鼎。

  盡管前者字體較小,但其龐大的數量,必然需要更大的腹壁空間。

  因此不由得使我們對兩器大小,充滿疑惑。

  近來有學者發現,清末齊魯濰城家陳介祺,在一封寫給另一位著名藏家吳云的信札中,有這樣的語句:“大盂鼎容八石,小盂鼎容十二石。”

  如前所述,陳介祺藏有小盂鼎原拓,而作為海內聞名的藏家,陳氏應當見過原器,甚至可能親自測量過其容積。

  根據兩器容積可以想見,小盂鼎實際上要大于大盂鼎。

  因此,最接近事實的是,大盂鼎因銘文字體較大,而得名為“大”,小盂鼎則相反。

  這也成為青銅器命名中,最獨特的一例。

  當然,名字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東西在哪!

  可以說,大小盂鼎的經歷都十分坎坷。

  對于這樣的寶貝,是個人都想要,這也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當時的岐山縣令周賡盛仗勢欺人,他以借鼎欣賞的名義,將宋家的大盂鼎騙走,其實是悄悄地將其賣到京城。

  事情就是這么巧,在當時宋兆奎的孫子宋金鑒,就在京城做翰林。

  他在琉璃廠閑逛的時候,發現了這尊大盂鼎。

  自己家的東西,他焉有不認識的道理?

  他就用3000兩白銀,又將這尊大盂鼎贖回。

  然后不遠千里,又將其送回西陜郿縣的家中。

  我國有句諺語,叫做: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這句話的意思是,富裕的家庭,一般超不過五代,就會變得貧窮。

我的系統不正經  當時宋家的后代有個官迷,他花錢捐了一個后補知縣。

  為了將知縣落實,他就不惜將小盂鼎,送給了當時的西陜巡撫,那個巡撫就讓他成了東阿的知縣。

  大盂鼎被另一個抽福壽膏的宋家子弟賣掉,解放后,大盂鼎被大海一個大家獻給了國家。

  接著說小盂鼎的下落,根據史學家研究,這個宋家的官迷子弟,將小盂鼎送給的西陜巡撫應該名叫升允。

  隨著清政府在1912年滅亡,升允的好日子也到了盡頭。

  雖然他也折騰過,先后在津和島青聯絡宗社黨人,圖謀復辟,可最后只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飽受打擊,并于1931年病故于津城。

  升允手里握有一件西周的青銅重器,他始終是秘而不宣的。

  可是他去世后這個小盂鼎,又成了升允后人升官發財的敲門磚。

  這里是推測,因為當時社會環境混亂,只能按照世俗的處事方法,來推斷一下小盂鼎的下落。

  當然,這不是平白亂推測的。

  因為之后還有記載小盂鼎的著作,比如張扶萬曾經在1938年《西北史地》雜志發文,里面就有相關小盂鼎下落的記錄。

  《商周銅器多出于今西陜鳳翔岐山寶雞眉縣扶風各縣說》之中,曾經提到過這個西周的傳世重器。

  小盂鼎,或云亦宋金鑒家物,民國初年,陸建章為西陜督軍,得之。

  陸去陜時,為朝邑王飛虎(即王銀喜)截獲于省垣東關,載歸朝邑。

  王死后,為部下傅振甲所得,以后下落不明。

  如果將上面的記載通俗一下翻譯過來,就是小盂鼎在民國時代流傳的次序。

  西陜巡撫升允→西陜督軍陸建章→西陜軍閥王飛虎→王飛虎手下傅振甲→接下來小盂鼎就真正地不知所蹤了。

  但也有傳說,西周的重器小盂鼎,就藏在大荔西的柿子村。

  因為這里是王飛虎等,很多西陜軍閥的老家……

  其實看到這里,陳文哲已經差不多百分百確定,那件被推入江中,沉入江底的木箱之內,裝的應該就是小盂鼎。

  剛開始他就看到,那只箱子很大,而且內部就裝了一件青銅器。

  如果說小盂鼎,比大盂鼎要小,那么就對不上。

  可是,只是稍微熟悉小盂鼎的記載就清楚,這件小盂鼎只是因為內部銘文小,才被這么命名。

  要是真幣重量,他可是比大盂鼎重多了,最重要的是還要高差不多十厘米。

  這么大的青銅器,被推下船之后,很快就沉入江水之中了,根本連個浪花都沒有泛起。

  一般人哪里能夠知道,大盂鼎小于小盂鼎呢?

  更加巧合的是,大盂鼎可就藏在大海市。

  2021年6月19日,國家博物館與大海博物館,合作舉辦的“鼎盛千秋——大海博物館受贈青銅鼎”特展。

我的系統不正經  在大海博物館開幕之上,此次展覽最大亮點,無疑是“海內三寶”之二。

  “海內三寶”是晚清界,對于當時所見體量最大的三尊大鼎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的美稱。

  而大海市一次展出的兩件,就是大盂鼎和大克鼎。

  現在陳文哲又發現了小盂鼎的下落,那么國內五大寶鼎之三,不就全都落在了大海市之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