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精巧器物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打撈結束,陳文哲乘坐的那艘四千噸的大型打撈船之上,特別整理出來一座水池。

  先前出水的511塊船板,只要離開水面,就立即運進船艙,被浸泡在水池里。

  這些輪船部件,大部分船板長5米到6米,寬度超過30厘米,用松木或杉木制造。

  底層船體基本保存完好,出水的龍骨殘長16.7米。

  龍骨是船身體量最大、最長的構件,就像船的嵴椎骨貫穿整個船身。

  由此陳文哲推測,這艘船的長度超過20米,寬約6米,深3到4米,排水量超過60噸,是我國宋代比較大的商船。

  在水下發掘的時候,隊員發現船體還保留了11個殘存的水密艙,說明它采用了先進的水密隔艙設計。

  水密隔艙是我國古代造船工藝的一項偉大發明,最遲在唐代我國就發明了水密隔艙。

  水密隔艙的主要優點是,第一它加強了船的橫向強度,使船更加堅固。

  第二有了水密隔艙,即使一兩個船艙破損進水,船也不會沉沒,修補后照樣可以航行。

  種種跡象表明,這艘船很可能是我國南宋時期胡建省南部建造的一艘優質福船。

  我國明代大航海家鄭和,曾經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福船就是船隊的主要船型。

  而鄭和乘坐的寶船就是尖底福船,長126米,是世界上第一艘萬噸遠洋船。

  我國早在漢代就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是沿著海岸線行駛。

  這條航線安全,但要花費很多時間。

  到了宋代,隨著航海羅盤、水密隔艙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我國遠洋航海技術飛躍發展。

  船只穿過我國南海深海區,到達東南亞、中亞。

  一艘艘遠洋帆船乘風破浪,在這條航線上行駛。

  這一艘南宋福船,就是其中之一。

  它雖然在航海中沉沒了,可令人奇怪的是,沉船遺址不是在海底,而是在那塊水下暗礁的礁盤上。

  陳文哲反復研究后,得出一個出人意料的結論。

  這艘船的遺址,并不是當年船只出事的地點。

  在帆船時代,我國南海海上航行,主要依靠季風。

  對于帆船來說,季風是一把雙刃劍,既是船的動力,又是造成海難的禍首。

  這里明顯是這條航道上的危險水域之一,這里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暗礁。

  隨著潮漲潮落,礁石時隱時現,時刻威脅著過往船只。

  當這艘船滿載瓷器等航行到這里時,突然海風驟起,狂風推著巨浪翻江倒海壓來。

  這艘船本來打算駛入礁盤內,躲避風浪。

  可失去控制撞在礁石上,觸礁的船,被海浪推到礁盤上在那里擱淺。

  隨著潮漲潮落,甲板上的建筑被完全毀壞,船體部分解體,逐漸被珊瑚沙掩埋。

  這一次陳文哲他們利用六艘大型打撈船,總共派出上百人,加上無數機械設備,才能把這艘船整體打撈出水。

  最后統計,他們每天下水上百人,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歷時兩個月,才完成這次打撈。

  他在這里這么長時間,船上打撈人員已經換了好幾批。

  這時陳文哲十分慶幸,他幸虧雇傭了高啟靜等當地的關系戶,要不然,現在這片海域,肯定不會像現在這么風平浪靜。

  看著不少從來沒見過,但是行走坐立都板板正正,規規矩矩的潛水員,陳文哲差點笑的把嘴巴裂開了。

  就是有著這么一批高素質隊員,加上他耗費巨資打造的豪華設備,最后才能在短時間內,出水了近萬件瓷器,還有五百多塊殘損的船板。

  本來陳文哲乘船是打算回過過年的,他真沒想到,居然直接在這片海域待了四個多月。

  如果不是不遠處就有一座荒島,他是絕對撐不住的。

  當然,也幸虧他們的都是大船,并且還跟著一艘大型補給船。

  這也就是他們這支艦隊實力強悍,要不然,從第一批瓷器出水,這里肯定就亂了。

  沒辦法不亂,因為這艘船裝載的貨物,還是很珍貴的。

  主要還是數量太多,這是我國南宋的外銷瓷器,有上萬件瓷器,以青白瓷青瓷為主。

  還有醬釉陶瓷,品種有瓷碗、瓷盤、瓷碟、瓷瓶,還有瓷粉盒和瓷罐、軍持等盛水器。

  瓷器采用宋代常用的刻劃、模印、貼塑等方法裝飾。

  紋飾以花卉為主,有荷花、牡丹花、菊花等,還有人物紋飾和吉祥文字。

  在出水的瓷器中,許多瓷器釉色純正,圖桉精細,制作的非常精美。

  比如一件花口八棱執壺,出水時已經殘破,這些天陳文哲有空的時候,就修補了一下。

  能夠在船上修補,主要是有小型電窯,還有他所有想要運輸會國內的專業工具。

  等修復好了,這就是一件精品執壺。

  這件執壺薄胎,釉色清白,腹部呈八棱形。

  它束腰、長頸、細長的曲流,彎曲的壺把,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冰肌玉骨,清麗高雅。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精品瓷器,像是一件盒子。

  那應該是一件粉盒,這是裝胭脂之類化妝品的器皿,是婦女的最愛。

  這艘沉船之上的粉盒大多為圓形,橘瓣形狀,盒蓋上模印各種花卉圖桉。

  有六星花卉紋,十二朵團菊紋、折枝牡丹紋、針葉紋。

  其他還有折枝荷花紋,草葉紋,十分美麗。

  類似的粉盒在胡建德化窯,宋代遺址也出土了不少。

  把它們進行對比,兩者非常相似。

  當然,沉船上的瓷器,最多的還是一些青瓷碗盤碟,而稍微特殊一些的,就是青瓷小瓶。

  這些青瓷小瓶,也是沉船上為數眾多的精巧器物之一。

  這種瓷瓶釉色白中閃黃,足底露胎。

  看樣式,與胡建德化窯宋代遺址發現的青瓷瓶,也相差無幾。

  從此可以看出,這些瓷器也許就是出自同一座窯口。

  除了這些特殊的瓷器,這艘船上還裝載了不少吉字瓷碗。

  這種碗的內壁壁畫草葉紋,碗心有一個“吉”字。

  無獨有偶,在胡建羅東窯遺址,也發現許多吉字瓷碗殘片。

  由此可以認為這艘船上的瓷器,大部分都是胡建德化窯、南安窯、磁灶窯等民窯燒制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