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03章、定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蜀臣

  彼蠻夷者,寡文學少禮儀,皆畏威而不懷德也。

  這是昔日鄭璞從牂牁郡募兵歸來時,丞相諸葛亮以當愛惜羽毛勸之時其自申的理由,而后來南中復叛也證明了這點。但如今鄭璞戮俘筑京觀威懾不臣,雖丞相出言維護,但骨子里卻是不認可的。

  蓋因丞相從來都不是殘暴之人。

  譬如將那些俘虜貶入鐵礦、鹽井當奴隸,亦不失為與國裨益之策。

  而竟暢懷加餐的緣由,乃是歷經河西之戰后,他終于可以對“此身已老、后當有繼”的思慮有決斷了。

  對,后繼。

  無一人知道,現今令丞相夙夜思慮的問題,乃是定論后繼者。

  因為大漢如今潛龍出淵了、后輩將率亦歷練成長了,只需要抵御住魏國的反撲、安然休養生息數年便可以發起“還于舊都”的關中之戰了。丞相自忖,覺得只要大漢國力能恢復、募兵演武罷,魏國應是無人能擋自身兵鋒所向的。

  且自從將一些事務下放僚佐后,丞相也覺得自己身體狀況還能多熬幾年。

  不出意外,應是能看到入主長安的那一天吧?

  是故,縈繞丞相心頭上的,乃是昔日趙云臨終前那句“先帝愿未全,一切丞相勞之”。

  還于舊都,僅僅是興復漢室的啟端。

  將漢旌遍布天下十三州、打通西域,再度宣昭“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的雄烈豪言,方是終點。

  故而,后當有繼。

  如今鄭璞再度彰顯剛戾的性情,便是丞相對他做出定論的時候。

  非是打算將他定為可繼“事無巨細咸決之”的權柄。

  若是還于舊都,大漢便不需要再多一位丞相了。臣秉君權,乃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不可循例,不可為后世之表。

  天子劉禪終究是要親政的。

  且天子資質不差,如今已然隱隱有先帝之風了。若是日后再繼一丞相,只會引發君權與相權的沖突。前漢便有了無數不好的例子,何苦再重蹈覆轍?

  丞相乃是打算以蔣琬、費祎以及董允等秉性純良之人守中樞,以寬和施政、以德牧民,而鄭璞則是作為破局之刃。

  不僅是軍爭時以奇謀策算破局,亦有施政時不循規蹈矩的除時弊破局。

  昔日鄭璞上表“固本三策”時,丞相心中便知道了,其總能思及他人不能及,看待事物與處理問題時從不拘泥于禮法或世俗之念。

  最重要的,乃是鄭璞不惜名、不吝身,且無有鄉黨之私或友朋之徇。

  如“推恩”之策與蕭關道回絕馬謖,就很好證明了這點。

  至于他人言鄭璞類法正睚眥必報且行事太過于狠戾嘛.......

  天道有常,晝夜尚且交替輪回,大漢諸如蔣琬、費祎等不乏守德者,正好與之裨補。比如一件對朝廷裨益但有悖于禮制的事情,權柄在握的鄭璞大刀闊斧推行了,后續會有蔣琬與費祎等人出面平復各方情緒,讓朝廷既得利又不損譽。

  昔日先帝尊天子號時,立宗廟,乃祫祭高皇帝以下,并非是祭光武。

  前漢之政,乃以霸王道雜之,朝廷安能無有推行霸道者!

  自然,歷朝歷代若將兵馬與秉政之權皆在握,多會引發恣睢不臣等不好的事情,但倒不需要擔憂鄭璞步入后塵。

  因為不可能步入后塵。

  霍弋很早之前便前去南中任職了,關興如今轉在漢中,姜維留在河西,此三人日后乃是為國征伐督將或鎮邊的國之藩籬。而張苞與趙廣如今被召在中軍,一旦戰事罷了,便會歸去戍衛京師,如南北兩軍故事。

  他們乃大漢現今的中堅、未來的砥柱,兵權在握,何須擔憂會有董卓之事重蹈?

  再者,鄭璞為人亦不類董卓。

  天子劉禪亦不是年幼無權的弘農王或獻帝。

  故而,丞相上表成都中,乃是表請鄭璞后軍師。

  職權可參詳國事,可督軍征伐,臨事時可被授假節,乃是大漢如今唯一的軍師號僚佐。蓋因魏延與向朗兼領的前后軍師之職,在領州刺史的時候便卸任了。

  不過,并不是現今就授予,而是出使吳國歸來之后。

  對,丞相遣鄭璞使吳。

  涼州盡復,與孫吳的戰馬交易之事也再度提及。

  先前便是鄭璞與吳使諸葛恪商議的,權當是一事不煩二主了。

  而且魏國得悉涼州易主后,必然會頻頻遣來攻,試圖擾亂大漢安民蓄力的時機,孫吳既然想要戰馬,那便踐行共伐魏國的盟約,為大漢減緩些許壓力吧。

  至于戰事逼近而讓鄭璞離去,倒也沒有什么失策。

  剛復涼州的大漢,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定綱申紀、安撫黎庶,且巴蜀豪族的遷戶逐利絲路之事的調度,還有騎卒的招募演武以及戰馬繁衍等諸多事務,皆非一時之功。

  至少三五載內,大漢都會采取守勢御敵。

  因為下一次兵出,便是畢舉國之力還于舊都的國運之戰了。

  而鄭璞所學之長乃是籌畫策算,善奇謀,好詭道。若以論堂正之戰或堅守城池,他在大漢諸多將率里還算不上翹楚,參不參與守御戰亦無所謂。

  此些年鄭璞軍爭時必爭先、積功無數,便讓其他將率也有機會多歷練下吧。

  再者,既然已將其定為大漢的未來砥柱、可決策國事的重臣,焉能不令其去看看孫吳這位“盟友”的風采,以備日后心中有數?

  如此之類的心思,便是促成丞相歡欣暢懷的緣由。

  自然,他人并不知,鄭璞亦然。

  從河西歸來冀縣雒門聚的別院已有半月了,他除了當日前往丞相別署述職后,便沒有出過門。

  沒辦法,來訪的人太多了。

  許多巴蜀豪族或世家,不管先前有無交情,都紛紛備禮攜家中才學尚可的子侄后輩來訪。

  意圖很明顯,他們想著鄭璞以中護軍的職權,將他們家中后輩子侄推舉給費祎或在涼州各郡太守當僚佐。名義是冀望著為國效力,實際上更多的是為了保障家族的絲路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亦不算奇怪吧。

  再者,在蜀科制約與丞相執法甚嚴下,他們愿意讓家中子侄出仕,求利家或利國,兩者亦沒有多大區別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