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63章、戊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蜀臣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大漢疆域外燒當種羌盤踞的西海(青海)東北側,一支百余人的商隊正緩緩而行。

  與其他商隊護衛在護送時插科打諢、談笑風生不同,這百余騎士皆沉默不語,隨時警惕著未知的危險。令人見之,便能猜到此必是久在行伍的軍卒。

  此是漢大鴻臚、領西域戊己校尉游楚的車隊。

  至于身為朝廷僚佐,為何作商賈裝扮且出現在燒當種羌的棲息地,那是丞相諸葛亮源于巴蜀疲敝而針對敦煌張家的調度。

  在籌謀出兵涼州之前,丞相表請游楚轉遷調來隴右,本是打算將他當成河西人備受朝廷禮遇的“馬骨”,減少涼州豪右對重新歸漢的抵觸心理。

  后,隨著敦煌張家的表態,讓丞相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雖說,敦煌張家已然與鄭璞達成協議,愿意再度站在大漢旌旗下。

  但這是有前提的。

  若是漢軍征伐涼州不利,或是因天災等因數,無法在逆魏關中主力出兵前抵達敦煌郡,那么張家必然會將此協議作廢。

  對此,大漢是無法指責什么的。

  畢竟如今的張家,乃是魏國的臣子。

  故而,丞相便想為最壞的結果做些打算。

  讓游楚佯作商賈,攜帶蜀錦、茶葉等絲路貿易緊俏物資繞道前往敦煌郡。

  一來,貿易有助于朝廷積累征戰的錢糧,亦能讓西域各小國轉為親善大漢——在絲路斷絕的如今,唯有大漢能將貿易物資送來,此便可令他們覺得大漢比魏國更值得信賴與依靠了。

  另一,則是想讓張家從此再不能為魏國征伐出力。

  游楚至敦煌后,將會以西域戊己校尉的身份出關設都護府。

  借著貿易物資的分配,將那些小國整合,待到魏國要求敦煌郡出兵助戰時,便帶著西域小國兵馬往玉門關、陽關等地游蕩一番。

  讓張家以西域動蕩、留兵馬守備郡民為理由推脫掉魏國的征兵。

  亦是減少了漢軍的阻力。

  如此行為,敦煌張家是否會心惱嘛........

  這倒無需顧慮。

  抑或者說,張家對此喜聞樂見。

  他們從遣使私會鄭璞伊始,心中就不愿意為魏國而戰了。

  而且貿易必然要從敦煌郡經過,僅是沿途繳納的關稅就是一大筆收入,更莫說貿易繁榮了亦能令郡內士庶民生富足。

  唯一的需要考慮的,便是絲路西線需要從張掖郡一帶穿越祁連山脈進入河西走廊。

  時下,張掖郡與化外羌地聯通的谷道,有三個。

  分別為扁都口(民樂縣)、白石崖(山丹縣)與平羌口(西大河源頭)。

  如前些年,馬岱與燒當種羌合兵襲擊魏國山丹馬場時,就是走了平羌口這段谷道。

  有此過往,魏屬太守倉慈必然會嚴加防范、屯兵戍守。

  是故,丞相的本意,乃是讓魏西海郡(張掖居延屬國)太守張華,調度一兩千兵馬,以協助防御為由前來扼守一處谷道。

  隨后,利用每月轉運駐軍所需軍械糧秣的時機,將大漢的絲路物資護送去西域。

  至于張華如何說服倉慈,此不在丞相考慮的范疇之內。

  事成之后,張家也會分潤絲路的利益,何須擔心他們不盡心盡力?

  再者,敦煌張家在西川稱雄多年,且是一門兩太守的權柄,若是如此小事都無法辦得妥當,那么,他們對大漢的價值也將下降。

  至少,當大漢收復河西走廊后,先前鄭璞代為許諾的條件,會被很多人覺得過于豐厚。

  張家不想被卸磨殺驢,或是朝廷僚佐聯合排斥,就要先將歸漢的根基夯實。

  權與利嘛,皆不是一成不變的。

  事實上,果不出丞相所料,張家得使者告知游楚已然出隴右后,就迅速做出了反應。

  在敦煌的張就,用先父張恭久任職西域的余威,聯系各小國的商隊;而張華所遣的兩千步騎,已然進發到張掖郡的屋蘭縣了!

  之所以行動如此迅捷,乃是因為知會張掖太守倉慈的信使在前,兵馬躡足在后。

  兩者行程相差不過一日,令倉慈連阻止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倉慈也無法阻止。

  督兵而來的,乃是張華的長子。

  其身份就決定了,若是雙方有了流血沖突,張掖郡必將迎來敦煌與西海兩郡的復仇之師。

  另一緣由,則是倉慈將大部分戍守兵馬,都調遣去武威郡歸河西督將賈栩調度迎戰漢軍來襲。留下的郡兵散落各縣,倉促之間根本無法聚集,亦不能遏止這支兵馬入境。

  還有一隱晦的原因,令倉慈不欲與張家鬧僵。

  他不是河西人。

  魏國“邊人治邊”的政策推行后,張掖郡但凡有實力的豪右或羌胡部落首領,都暗中對他這個外地太守虎視眈眈。

  冀望著有朝一日,能尋到機會取而代之。

  如今,張華遣兵馬入境,就是良機。

  一旦倉慈與張華長子起沖突,那些豪右就帶著私兵部曲,以“外人欺凌”為理由鼓噪起士庶,將倉慈誅殺。

  隨后,再聯合各縣豪右聯名上書,構陷罪名將此事變之過皆推諉到倉慈身上。

  無需質疑,郡內士庶是否從亂。

  比起任職數年太守的倉慈,他們更愿意信任稱譽西川數十年的張家。

  更無須質疑,雒陽廟堂、雍涼都督司馬懿或楊阜與賈栩等人是否相信。

  正值漢魏大戰啟幕之際,沒有人會為了一個被郡內士庶群起誅殺的太守,讓后方陷入動蕩而導致戰事勝負的天平傾斜。

  是故,倉慈哪怕是恚怒難當、手指甲深深刺入了掌心,但終究還是默許了張華這種不留顏面的恣睢之舉。

  彼張家愿意守備谷道,那便守去吧!

  我張掖郡不會出一顆糧食供給!

  倉慈憤憤不平。

  迅即,又心念一轉。

  張家此來,乃是先前楊使君與賈將軍讓張家共同出兵抵御,他們以郡內動蕩與西域胡騎叩關等托辭不來,擔憂被人詬病受國隆恩而不忠君報國,故而此番尋了清閑之地守備,權當遮羞乎?

  嗯,或許吧。

  思至此,倉慈心中方平復了些許。

  亦執筆點墨,讓信使往武威郡姑臧,將張家的舉動告知楊阜與賈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