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衛弟兄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本將這些年待你們不薄。”
“現如今前方的袍澤浴血奮戰,卻始終無法打垮韃虜的斗志,那只有本將率領你們拿下納哈勒的人頭,才能讓這群韃虜認清楚失敗的事實了!”
身為都司親衛,自然待遇要比普通士兵高上一等,同時由于保護統帥的特殊使命,他們往往不會沖鋒在戰場的一線,除非是到了局勢萬分危急的時候。
提高了地位,享受了待遇,那么當主將決定親自上場的時候,他們就得誓死跟隨。
沖擊納哈勒的中軍,就意味著他們將陷入重圍,戰場并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很有可能這一去就不復還。馮正說這句話就是提前告訴自己的親衛,到了該以死報國的時候,并且包括他自己在內。
“大明必勝!”
親衛們僅僅用簡單的四個字,就表明了他們的態度,不管職業身份如何,身為一名大明的將士,那就注定要做好馬革裹尸還的心理準備,同時這也是最高的榮譽。
“沖啊!”
馮正揮劍向前,然后瘋狂的催動胯下的戰馬疾馳。
“沖啊!”
數百親衛跟隨在馮正的身后,猶如一把利刃直插納哈勒所處的中軍位置。混戰在一起的遼東三萬戶跟女真三部士兵,根本沒有想到明軍還有一股這么強大的沖擊力量,瞬間就被撞的人仰馬翻。
與此同時血戰的福建衛將士,看到了那面飄揚的帥旗正在戰場上迅速移動,他們立刻就明白了是統帥率部加入了戰場,瞬間爆發出狂熱的歡呼聲士氣大振。
畢竟將是兵的膽,統帥可以做到生死與共,毫無疑問是對浴血奮戰的底層士卒最大的告慰!
雷鳴般的歡呼聲跟那面移動的帥旗,讓納哈勒意識到明軍主將是朝著自己沖了過來,準備實施“斬首”行動。說實話仗打到這個份上,畏懼跟退縮的情緒已經顯得毫無意義,輸了就得死!
“蒙古的勇士們,明軍統帥正朝著我們沖過來,到了證明你們是羔羊還是狼群的時候了。本濟農永遠不會忘記自己長生天子孫的身份,永遠不會忘記成思吉汗帶來的榮耀跟輝煌,那就讓漢人再度品嘗一下百年前的痛楚!”
“長生天保佑!”
不得不說,納哈勒還是有著幾分血性存在,他喊出這句蒙古的傳統戰號之后,就一馬當先朝著馮正的方向沖去,準備來一個“將對將”。
跟隨在納哈勒身旁的核心護衛,永遠都是來自于杜爾伯特部的族人,他們的命運早就已經跟部族首領綁定在了一起。納哈勒要是戰死在葉尼塞河上游,那么整個杜爾伯特部都將淪為蒙古部落的最底層,就如同曾經高高在上韃靼部一樣。
“長生天保佑!”
上千名杜爾伯特部護衛,追隨在納哈勒的身后,狠狠朝著福建親衛對撞了過去。戰爭打到了這個份上,已經完全成為了一種肉搏,就看誰的意志能夠堅持到最后。
馮正不斷揮舞著自己的佩劍,狠狠的砍在眼前韃虜騎兵的甲胄薄弱處,他本身就是武將世家出身,騎術跟劍術上面的造詣不是普通士兵能比擬的。
不過很快馮正就感受到眼前這批士兵,跟之前斬殺的韃虜戰兵不同,借助著微弱的火光跟星光,他看到那面代表著蒙古統帥的大纛。
“來得好,納哈勒終究不是一個沒有卵蛋的懦夫,只知道逃竄跟躲在最后。那就讓本將看看,天圣汗也先的長子,有沒有繼承他的衣缽!”
馮正此刻情緒愈發的興奮,這一路仗打下來,基本上都是博羅茂洛海頂在前面,納哈勒身為大濟農坐鎮后方。不管博羅茂洛海有多么勇猛,擔任萬戶跟隨了天圣汗也先多少年,地位終究還是比不上納哈勒這種親兒子。
斬殺蒙古的大濟農,放在明朝任何一代都稱得上是驚天功勞,馮正不再精致利己,不意味著他對于戰功沒有追求,大好男兒誰不想晉爵封侯,完成封狼居胥之功!
兩方兵馬瘋狂在戰場上對沖著,都是為了捍衛各自的榮譽跟尊嚴,最激烈的情況下馮正跟納哈勒甚至出現了短兵相接。要知道自從三國兩晉之后,基本上不會出現武將單挑的情況,石亨那種是屬于個例。
結果馮正跟納哈勒,卻出現了另一種情形下的“單挑”場景,意味著雙方的兵馬都已經消耗到了極致,讓統帥出現了直接交手的場景。
東方的晨曦逐漸鋪灑著大地,驅散了黑夜的陰霾,葉尼塞河上游的草地上,倒著無數雙方將士的尸體,曾經響徹云霄的喊殺聲音也逐漸變得有些低沉。
馮正依舊坐在戰馬上面,他的甲胄已經被染成了鮮紅色,上面流淌著不知道是敵人還是自己的血液。長劍上面布滿了缺口,甚至能隱約看到劍鋒在微微顫抖,唯一沒變的是那股兇狠的眼神,依舊死死盯著前方的納哈勒。
至于另外一邊的納哈勒,處境跟馮正基本上是處于差不多的狀態,完全可以稱之為強弩之末。雙方都有著低估了對方的頑強跟斗志,以至于旗鼓相當的戰了一夜,還是沒有出現一方倒下的場景。
馮正率領的接近萬人的福建衛兵馬,此刻滿打滿算僅僅還有兩三千坐在戰馬上,傷亡率達到了七成。放在古代這已經是崩潰的數據,如今卻在紀律跟勇氣的支持下,依舊保持著沖鋒的隊形打算戰至最后一刻。
當然,這里面也可能有背水一戰的因素存在,茫茫萬里漠北疆域,如果你不能戰勝敵人,那么就必然會被敵人趕盡殺絕,轉身逃跑把后背給露出來就相當于等死!
這也就是為什么,納哈勒部在明軍即將要追上來之際,選擇停下腳步轉身迎戰,他們同樣沒得選擇。
不過如果再讓馮正選擇一次,他可能不會給納哈勒“困獸猶斗”的機會,而是會選擇更為穩妥的“圍師必闕”。確實當一個人走到了絕境,就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潛力,以至于讓實力偏弱的遼東三萬戶跟女真三部,亡命跟明軍鏖戰到了這一刻。
也許這份“后悔”不僅僅是馮正一人,時間如果能回到幾日之前,那么納哈勒會毫不猶豫拋棄跟隨的族人還有牧群,盡可能用最快的速度甩掉追擊明軍,避免這場大戰的來臨。
要知道他麾下可是差不多兩萬人,還有著破釜沉舟的決然,卻依舊只能跟勞師遠征的明軍打一個五五開。并且按照目前雙方戰場上差不多的兵力,己方落敗只剩下時間問題,大元末代皇帝為了活命都能倉惶北竄,自己為何要逞英雄?
“納哈勒,你已經窮途末路了,投降吧!”
隨著陣型的收縮,雙方主將直線距離不足百米,馮正已經可以扯著嗓子向納哈勒勸降。
“投降?哈哈哈哈。”
聽到馮正的話語,納哈勒發出夸張的笑容,然后猖狂的回道:“我堂堂蒙古兒郎,怎會向你們這群懦弱的漢人投降,別忘了在不久之前你們還是一群任人宰割兩腳羊!”
這種嘲諷換作在土木堡時期,估計明軍聽到之后大多會破防,可如今已經到了明良五年,大明已經形成了對于蒙古的戰略優勢,哪怕戰術上同樣步步蠶食。
嘲諷是需要實力作為依托的,沒有實力的嘲諷只會淪為笑柄。
“不久是多久?前幾日你們瓦剌祖地被我大明鐵騎踐踏的時候嗎?”
馮正面帶輕松的笑容,確實追殺到瓦剌祖地,能萌生出一股類似于封狼居胥的快感。當年蒙古鐵騎能打出京師之圍,現在大明鐵騎在草原上肆意縱橫,才真正踐行了漢武帝的那句話。
寇可往,吾亦可往!
“馮正,我會讓你們給瓦剌族人陪葬的!”
一提到瓦剌祖地,納哈勒瞬間就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開始朝明軍放狠話。
見到勸降毫無效果,馮正也懶得多費口舌,既然對方不想茍活,那就痛痛快快的送這群韃虜去見長生天吧!
就在馮正高舉著手中的佩劍,準備再度號召福建衛的將士們,朝眼前的敵軍發動最后一擊的時候。從遠處突然傳來了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同時大地出現了微微的顫抖。
雙方都是騎兵部隊,對于這種聲音跟顫動是再熟悉不過,意味著遠方正有著大批騎兵部隊,正朝著戰場方向趕來。
來的是明軍還是蒙古兵?
馮正跟納哈勒兩人都愣在原地沒有動作,畢竟兩方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援軍”在外圍。大明這邊是停留在八河地區休整的三千營,蒙古那邊便是天圣汗從西域帶回來的主力。
如果誰的援軍先到,將毫無懸念的宣判了這場戰爭的結局。
很快地平線方向出現了“黑潮”,見到這一幕的時候,馮正的心境瞬間就涼了半截。要知道大明五行尚火德,于是乎各種建筑服裝基本上偏向于紅色,雖然軍服甲胄等等受限于染色成本的考慮,基本上以“青甲”為主色調。
但是在旌旗、外罩、布面等等能裝飾的地方,明軍都會盡可能使用紅色,不會出現黑壓壓的一片。相反蒙古兵馬會為了區分敵我,特地把繳獲的甲胄上面紅色元素給抹除,“青甲”從遠處看就偏向于黑色。
天圣汗也先率領的蒙古主力,在這種關鍵時刻趕到了戰場嗎?
馮正的疑問,很快就得到了解答,一面純白色的大纛出現在視野之中,這是蒙古人才會使用并且崇尚的軍旗顏色。
見到這面白色大纛,納哈勒部剩余的這兩三千人馬,仿佛是絕處逢生一般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音,他們終于撐到了最后,撐到了大汗的回師!
浩浩蕩蕩蒙古騎兵主力部隊,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天圣汗也先更是首當其沖的走在了最前面。此刻他的臉色鐵青無比,從鋪滿整個草原的尸體就能看出來,遼東三萬戶跟女真三部的兵力基本上損失殆盡。
如果再算上博羅茂洛海一部的覆滅,就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面,整個蒙古汗國損失了四萬左右的兵馬,堪稱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數字。
并且這還僅僅是算戰兵,八河地區的瓦剌祖地族人,這一戰下來不知道死傷了多少。雖說明軍并沒有刻意對牧民下手,但是蒙古部族往往全民皆兵,你要是心慈手軟,對方的彎刀就將收割你的性命,讓圣母行為付出代價。
沈憶宸的狠辣跟果斷,真是聞所未聞,哪怕也先擁有著極其敏銳的戰略嗅覺,依舊還是回師晚了一步。
事已至此,也先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屠殺眼前的這支明軍,為陣亡的蒙古將士,為瓦剌祖地的族人復仇!
見到一望無際的蒙古騎兵朝著自己涌來,哪怕久經風浪的福建衛士兵,此刻很多人臉上都下意識的流露出一抹驚慌。畢竟戰斗到了這一刻,可以說體力跟意志都已經消耗到了極限,連撤退逃跑恐怕都難以做到。
沒有誰能想到,付出慘重傷亡之后近在咫尺的勝利,會最終演變為敵人的援軍更早到達。
不過話說回來,此刻就算是三千營的兵馬在此,估計也改變不了任何結果。要知道三千營在瓦剌祖地的一戰,同樣精疲力竭不得不休整,再加上又追了一兩百里地,根本不可能是蒙古主力的對手。
意識到已經注定的命運結局,馮正長呼出一口氣臉上流露出一抹苦笑,戰死沙場就是一名戰士最好的歸宿,能與福建衛的弟兄們長眠于此,也算是沒有辜負同生共死的諾言。
唯一稍顯遺憾的便是,曾經答應過這群弟兄們的父母妻兒,盡可能把他們給活著帶回家去團聚,恐怕是要食言了。
但哪怕就是戰死,馮正也不可能放棄身為一名大明將士的尊嚴,就在他準備號召兵馬再度集結,發動最后一波亡命沖鋒的時候,遠處的東方草原上同樣傳來了“轟隆隆”的萬馬奔騰聲音。
一抹火紅的旗幟迎著朝陽,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這是屬于大明的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