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32 帝國之殤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成了大明勛戚

  親征軍營地中嘴唇干裂的明軍將士,看著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率領著他的怯薛軍親衛,用著勝利者的姿態趾高氣昂的踏入大明軍營,心中情緒可謂是復雜無比。

  換做是洪武、永樂年間,根本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畫面,那時候的蒙古人算什么東西,大元皇帝都被追擊的倉惶逃竄,捕魚兒海一戰連皇室后宮女人都保不住。

  從此大元皇帝成為了北元皇帝,再到后來事實上去除帝號,降為了蒙古大汗。

  誰能想到短短幾十年后,看似如日中天的大明,遭遇到了類似于強漢的白登山之圍。

  可漢高帝劉邦能賄賂匈奴閼氏,讓冒頓單于留出一條突圍的生路,大明皇帝做得到嗎?

  沒有人知道這個答案,與之一同失去的話,還有大明將士對蒙古人的心理優勢,對方再也不是可以肆意討伐的蠻夷韃虜。

  御帳內,朱祁鎮正襟危坐在龍椅之上,維持著中原皇帝的威儀跟尊貴。同時隨軍出征的文武重臣們,基本上此刻都齊聚御帳之中,等待著與蒙古可汗的議和談判。

  脫脫不花的怯薛軍親衛被擋在了御帳之外,他只率領著兩個親信步入其中,然后高昂著自己的頭顱,直視著御座之上的朱祁鎮。

  這可能是明帝國皇帝跟蒙古大汗,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近距離會面。

  “面見天下共主大明皇帝,番邦君王當行五拜三叩大禮!”

  掌管禮儀的鴻臚寺員外郎姚政,站在御臺之上,朝著蒙古大汗脫脫不花高呼了一句。

  自古中原皇帝的法統就是天下共主,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有個“天可汗”的稱呼,甚至認為這是一個超越了皇帝的厲害稱號。

  事實上對于唐太宗而言,不是天可汗的稱號厲害,而是用這個稱號的人,為天可汗這個名稱賦予了無上的榮光。

  唐太宗曾說過:“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

  這里用的是“下行”,意味著大唐皇帝的頭銜,在天可汗之上。

  只有獲得中原皇帝的尊號,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

  哪怕脫脫不花并沒有向大明稱臣,朱祁鎮依舊可以用著中原皇帝的尊號,來迫使對方行臣子禮。

  當然,對方愿不愿意稱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明顯掌控絕對優勢的脫脫不花,又有著黃金家族的尊貴血脈,怎么可能向明國皇帝行五拜三叩大禮?

  只見他輕蔑的大笑道:“當你們成為階下囚的時候,就該向我蒙古大汗行跪拜禮了!”

  “放肆!”

  王振聽到后,立馬怒不可遏的怒斥一聲,可這種舉動更像是無能狂怒,對于脫脫不花沒有絲毫的威懾力。

  望著議和談判往口舌之爭的方向發展,英國公張輔默默搖了搖頭,然后站出來說道:“脫脫不花,既然你們主動請求議和,那還是言歸正傳吧。”

  張輔一筆帶過了是否該行“臣子禮”的糾結,直接把話題引到議和上面。

  雖然這次議和是蒙古主要請求的,但局勢如何心知肚明,現在就等著對方盡快開價,否則極度缺水之下,親征軍堅持不了多久。

  “英國公寶刀未老,依舊直爽。”

  脫脫不花朝張輔點了點頭,身為當年跟隨朱棣北伐的老將,在尊重實力的蒙古人眼中,還是有些地位的。

  “那本汗就直說了,為了蒙古跟明國的和平以及友誼,我們可以留出一條道路讓你們前往桑干河飲水,不過必須得拿出足夠的誠意跟價碼。”

  “你們想要什么?”

  “開放邊境互市,每年允許兩次朝貢,同時撤掉大同、宣府之間的烽燧邊堡,賠償蒙古兩百萬斤鐵器,五十萬兩白銀,絹布絲帛十萬匹。”

  俗話說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逮著這個機會了脫脫不花直接獅子大開口。

  明朝一年的鐵產量根據洪武年間記載,還不到兩千萬市斤,這一下就直接要去的十分之一,相當于朝廷整整一年的鐵課稅。

  白銀、絹布什么的要價都還能接受,畢竟這種東西放在蒙古苦寒之地實則意義不大,更多是滿足高層的需求。

  真正讓明朝無法接受的,是撤掉大同、宣府的烽燧堡壘,這相當于直接把九邊防線給洞穿一個大口子,以后蒙古鐵騎來去自由,大明北疆將永無寧日!

  “得寸進尺!”

  朱祁鎮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徹底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見皇帝不拜也就算了,確實現在形勢比人強,朱祁鎮只是心高氣傲并不傻。

  但這種議和條件要是答應,那跟趙宋靖康求和有什么區別,往后就等著蒙古大軍南下打草谷?

  “岱總汗,此等要求我們不可能答應,既然要談就展現點誠意。”

  英國公張輔大風大浪見多了,他明白這不過是蒙古人的挑釁舉動,想要皇帝跟朝廷大臣喪失冷靜,做出錯誤的判斷。

  “誠意?那得看看明國有沒有這個本事。”

  脫脫不花說完之后,轉頭用著玩味的眼神看向朱祁鎮,舉止充斥著一種輕浮。

  這種動作讓朱祁鎮下意識握緊了拳頭,他登基十三年來從未遭受過如此的羞辱,天子威儀不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

  就在朱祁鎮準備繼續呵斥的時候,王振卻輕輕碰了一下他的手臂,然后動作很不明顯的搖搖頭制止。

  臣子可以怒斥,皇帝卻不能在番邦外臣面前,丟失掉九五至尊的穩重,這樣只會讓敵人看穿自己的軟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才是帝王應該的儀容!

  明白了王振的意思后,朱祁鎮深深吸了一口氣壓制住內心澎湃情緒,然后把目光看向了英國公張輔。

  常言道老成謀國,此刻他能依靠的重臣,也只有張輔了。

  “既然岱總汗信心滿滿,把本公也不妨透個底。各地勤王班軍已經開赴京師,不日將馳援土木堡,相信蒙古大軍沒這個能短時間內擊敗十幾萬親征軍。”

  “另外成國公已經修整完畢,我們手上依然還有著數萬可以匹敵的騎兵,你們真的就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了嗎?”

  英國公張輔半真半假的彰顯著明軍力量,讓脫脫不花明白親征軍并不是敗局已定,鹿死誰手未可知。

  真要是把明軍給逼急了,魚死網破之下完全可以給予蒙古人極大的殺傷。相比較僅僅只有數百萬的蒙古人,明國人口千千萬萬,對方承擔不起同歸于盡的傷亡。

  聽聞英國公這話,脫脫不花沒有了之前的張狂,臉上流露出一種將信將疑的神情。

  這并不是說蒙古人傻,隨便說說就能輕易上當。恰恰是明朝開國七十余年的不斷北伐,讓他們骨子里面有著一種處于弱者的畏懼,對自己能剿滅明國大軍,拿下明朝皇帝沒有信心。

  別說是脫脫不花,哪怕雄才大略的太師也先,從始至終制定戰略計劃,都沒有想過能徹底擊敗明國親征軍。

  這種骨子里的畏懼,直到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被俘獲,才徹底的打破。

  并且攻守之勢異也,明軍開始跟蒙古人野戰,出現了一種膽怯。

  “那英國公能開出怎樣的籌碼?”

  對于明國的羞辱差不多了,再得寸進尺下去,恐怕就如英國公張輔說的那樣,對方將魚死網破。

  到了這一刻,脫脫不花才正式展開“議和”。

  “岱總汗令蒙古大軍讓出一條前往桑干河的通道,朝廷可以接受每年一次的朝貢,同時開放一處關口進行貿易互市。”

  “至于撤掉大同、宣府之間的烽燧邊堡,賠償蒙古鐵器、銀錢,錦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大明祖訓不賠款,不納貢!”

  趙宋的靖康之恥,對于后來的漢家王朝造成了極大的警示,同時向異族稱臣納貢,也成為了士大夫跟萬民共同抵制的底線。

  后世著名的那句“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某種意義上并不是朱明自己骨氣如此,而是達成了一種天下共識,哪怕皇帝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朱祁鎮敢答應這樣的條件,等同于挑戰朱明坐穩天下的法理根基,哪怕能安安穩穩的回到京師,接下來也將要面對萬眾聲討的局面。

  聽到英國公居然答應貿易互市,脫脫不花心中生出一股暗自狂喜,可他表面上依舊不動聲色道:“想要讓出一條通道可以,不過貿易互市的關口必須放在遼東!”

  能成為一方首領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傻子。

  脫脫不花之所以會輕易答應也先來明軍營地議和,自然有著屬于自己的算盤。

  韃靼部雖然在遼東獲得了地盤跟人口,實力在茁壯增長中,但蒙古對明帝國的朝貢體系跟貿易,依舊在瓦刺部的掌控中,其中差距不是地盤跟人口可以彌補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蒙古草原不產鐵器,更別說冶鐵這種工業技術。韃靼部想要增強兵馬實力,總不可能靠著獸皮做鎧甲,用木頭做箭頭吧?

  瓦刺這些年能稱霸蒙古三部,靠的就是跟朝貢跟賄賂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從而獲得了明國的盔甲兵器,裝備上徹底碾壓了其他蒙古兩部。

  脫脫不花身為蒙古大汗,不可能甘愿成為一個臣子的傀儡,他需要打造一支屬于韃靼部的精兵,這樣才能真正光復成吉思汗的榮耀!

  “可以,但明軍出動過程中,必須保證蒙古大軍后撤十五里!”

  英國公張輔不在乎貿易互市的關口開在哪里,更不在乎脫脫不花的小算盤。

  相反脫脫不花有野心成為真正的蒙古大汗,這對于大明王朝來說是一件好事,說不定能徹底引發蒙古人的內亂,復現當年強漢分化匈奴的過程。

  多年的戰爭經驗,讓張輔明白取水是一條生路,同樣也可能成為一條死路。

  如果蒙古大軍抓住這個空隙朝明軍發動進攻,沒有土木堡的城墻跟陣型防守,廣闊的河畔平原是抵擋不住鐵蹄的沖鋒。XxBiqUGe

  十五里,就是留給明軍列陣防守的時間!

  “英國公爽快,我蒙古兒郎同樣豪爽,就十五里!”

  脫脫不花直接就答應了下來,也先的計劃中只要明軍愿意走出土木堡,十幾里地根本就不成問題。

  歷史上同樣的十五里地,并沒有阻擋住蒙古鐵騎的殺戮!

  各方盤算之下,議和比想象中要更加快速跟高效。目送著脫脫不花率領著怯薛軍離去,英國公張輔立馬朝著朱祁鎮稟告道:“陛下,取水過程兇險萬分,請務必下令各軍將領約束部下,保持著戰備隊形!”

  “朕知道了!”

  朱祁鎮很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脫脫不花的羞辱讓他此刻憋屈不已,更多是想著在取水之后,如何能讓對方追悔莫及。

  “傳令下去,全軍移營桑干河,保持戰備隊形!”

  親征軍前往桑干河取水的圣諭,終究還是被下達了,太師也先終于等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時機。

  正統十三年八月十六日,按照議和的約定,明軍探子發現包圍土木堡的蒙古大軍全面撤退,留出了一條通往桑干河的道路。

  這對于已經在烈日炎炎下,炙烤三日無比缺水的明軍而言,堪稱是一條救命通道。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在面對匈奴留出來的撤退通道,始終沒有放棄警惕。漢軍“弩皆持滿外向”,做好了戰斗準備,防止匈奴的突然襲擊,不給敵軍任何可趁之機。

  以史為鑒,這就是為什么英國公要著重強調戰備防守,漢高祖劉邦已經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只是很可惜,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漢高祖劉邦,土木堡的十幾萬大明軍,也不是當年白登山的數十萬開國漢軍。

  剛走出土木堡營地的時候,明軍還能保持著基本戰備姿態跟隊形。但隨著行進路程的推移,明軍中層軍官的無能,加之底層士兵對于水源的渴望,隊形已然出現了混亂。

  如果說這個時候親征軍還能保持著一戰之力,那么當太師也先出爾反爾,答應撤離的蒙古鐵騎折返進攻的時候,崩潰就從朱祁鎮的隨行人員和役夫群體開始。

  要知道這次朱祁鎮親征,別的準備那是匆匆忙忙,伺候自己的隨從人員可不少,單單做飯的廚師史書上記載就高達兩千人之多。

  可能這里面有夸大的因素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過多隨從人員,加上毫無軍事訓練基礎的役夫,在面對折返的蒙古大軍進攻時候,缺乏足夠的紀律性跟組織性。

  他們的恐懼,直接導致了明軍陣營的混亂,甚至是沖散了一些想要布陣的明軍隊列。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大戰,大軍倒戈,自相蹂踐。兵士爭先奔逸,勢不能止。”

  “列陣,戰備!”

  望著近在咫尺的蒙古大軍,望著兵荒馬亂的親征軍將士,英國公張輔聲嘶力竭的呼喊著,期望能組織起來一波士兵防守。

  與此同時,隨軍的明朝勛戚武將,比如泰寧侯陳瀛,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都督梁成、王貴等人,做著跟英國公一樣的舉動。

  戰爭經驗告訴他們,茫茫塞北草原上,慌亂逃命跑永遠是跑不過追擊的蒙古鐵蹄,只有破釜沉舟抱著殊死一搏的決心,說不定能死里求生!

  緊急的組織還是有用的,一批明朝精銳將士不愿意白白等死,拿起自己的武器,朝著奔襲而來的瓦刺大軍殺去。

  用自己的生命,捍衛著明軍的勇武!

  瓦刺方面的記錄曾這樣描述:“攻營之時,下面有明軍人馬迎戰,疑是勇士。”

  沒錯,這就是土木堡最后的明軍勇士,只可惜他們的人數太少,決定不了戰爭的走向,瞬間就被淹沒在蒙古大軍的洪流之中。

  紙一般的防線被攻破,瓦刺鐵騎殺入了明軍陣中,肆意的屠殺著四散逃竄的明軍士兵。

  同時蒙古士兵還用漢話高呼著:“解甲投刃者不殺!”

  聽到這聲呼喊,求生的本能讓親征軍士兵放下武器,慌忙的脫下身上甲胄,甚至就連軍袍都不敢穿,赤身LUO體的站在荒涼的塞北荒地,成為了蒙古鐵騎刀下待宰的羔羊。

  “竟無一人與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營中,積疊如山。”

  這段話就是土木堡之戰的明軍真實寫照,當沒有了戰斗意志乞求敵人饒命,那么等待他們的便是慢性死亡。

  很快死于屠刀下的明軍士兵尸體,堆積如山!

  “護駕!護駕!掩護陛下突圍出去!”

  見到事不可為,英國公張輔此刻腦海中只剩下一個想法,那就是務必掩護朱祁鎮突圍。

  只要大明皇帝沒事,那么這僅僅就是一場戰爭的慘敗,不會影響到王朝的國運!

  可是英國公張輔的呼喊聲戛然而止,一支不知道從哪里飛來的利箭,直接洞穿了他的胸甲,肺部損傷讓血沫堵住了喉嚨。

  “公爺!”

  守護在張輔身旁的親衛,看著這位曾經永樂大帝麾下的名將,攻下了交趾、安南的大明軍神,如今的四朝托孤重臣,卻緩緩倒在了土木堡的戰場上。

  一時聲淚俱下,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幕是現實!

  但戰場的局勢敗壞,已經由不得他們哀思英國公張輔的陣亡,明英宗朱祁鎮此刻也陷入了重圍之中,他才是大明王朝的核心!

  泰寧侯陳瀛、內閣首府曹鼐、兵部尚書鄺埜、駙馬都督井源,能叫的上名字的勛戚大臣們,都拼死朝著明英宗朱祁鎮方向奔赴而去。

  大明帝國的皇帝,不能駕崩在土木堡,更不能成為蒙古人的階下囚!

  可事到如今,再怎么拼死馳援都改變不了大局,隨著一個個勛戚重臣的倒下,朱祁鎮很快就成為了最后的孤軍。

  “先生,朕要死在這里了嗎?”

  看著大勢已去,明英宗有些茫然的朝著王振問了一句,就如同他孩童時期,遇到無法解決的麻煩,會下意識詢問王振該如何做一樣。

  “不,萬歲爺乃真命天子,天命所歸豈會被賊人加害!”

  王振滿臉淚痕的回了一句,他心中明白這不過是安慰朱祁鎮的話語。

  數十萬親征軍完了,皇帝即將被俘,大明危矣!

  “是朕做錯了嗎?”

  朱祁鎮又問了一句,他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意氣風發的御駕親征,卻遭逢歷朝歷代以來最慘重的失敗之一。

  日后如何向天下萬民交待,死后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

  “萬歲爺沒錯,是奴婢力主親征誤國,對不起先帝,對不起大明!”

  王振說到這里的時候聲淚俱下,他可能是一個權閹奸臣,可他對朱祁鎮的忠心跟情誼并不是假的。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黑白,同樣人性也沒有絕對的好壞。

  對于外界而言王振是個奸佞,可對于明英宗,他是個忠心耿耿的臣子。

  就在這個時候,明英宗身旁最后的親衛,被一小隊沖過來的蒙古士兵給斬殺于刀下,飛濺的鮮血甚至滴落到了朱祁鎮的臉頰上。

  看著眼前這一幕,王振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決絕,他緊握住一把地上掉落的鋼刀,朝著朱祁鎮最后磕了一個頭道:“奴婢無顏再面對萬歲爺,只能以死恕罪,期望來生做牛做馬回報陛下的恩情!”

  說罷,王振舉起刀往自己脖子上一抹,自刎在了朱祁鎮的面前。

  “先生!”

  王振的自刎仿佛喚醒了“迷茫”的朱祁鎮,他死死抱著尸身痛哭流涕。

  從朱祁鎮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童時候,王振就陪伴在他的身旁。

  教導著他如何學習,教導著他如何主政,教導著他如何御下,成為一名真正的皇帝。

  最是無情帝王家,可王振的出現給予了朱祁鎮缺失的“父愛”,陪伴著他的成長。

  這就是為什么,無論外界如何評價王振,朱祁鎮始終把他當做自己最為信任依靠的“先生”。

  兩人之間已經不僅僅是君臣關系,更像是一種親情。

  但王振的自刎改變不了任何東西,那隊殺過來的蒙古士兵,很快就發現坐在地上的朱祁鎮。

  蒙古兵并不知朱祁鎮的皇帝身份,可他身上那套金光閃閃的御用戰甲,是個人都能意識到價值不菲,穿戴者更是身份尊崇。

  于是乎一名蒙古士兵,直接用腰刀抵在朱祁鎮的面前,逼迫他脫下這身價值連城的御用戰甲。

  曾經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現在卻成為了蒙古小兵的刀下俘虜,不得不說這一幕是天大的諷刺!

由于各種問題xxbiquge地址更改為mida.cc新地址避免迷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