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不死,修昆侖?!!”
洪康重復了一句。
他看過不少道家典籍,明白這“昆侖”可不是指昆侖山,而是指人的頭腦。
按照現代科學原理,腦為人之神經中樞。
道家有修昆侖的法訣,為不傳之秘,以現代語言來說,即為頭腦鍛煉法或腦神經鍛煉法。
洪康目光灼灼的看向宋忠謙。
“《黃庭經》里說:“三關之中精氣深,子欲不死修昆侖。”相傳是還精補腦的秘法。”
宋忠謙略有自得說道:“洪先生說的沒錯。”
“發宜多櫛,面宜有工,齒宜常叩,津宜常咽,氣宜朝元,精宜還頂,三關宜透,任督宜通,靈珠宜固。此九者,所謂修昆侖法也。”
洪康說道:“莫非……”
宋忠謙說道:“我門中的《上元功》,主修督脈之氣,結合圓滿的《中元功》,貫通任督,即可還精補腦是也!”
洪康正色拱手道:“還請宋道長不吝賜教。”
宋忠謙朗聲吟來:“第一段,神宜隨手,心不外馳……第二段…………”
“……第八段,兩手結三昧印,澄心默坐,存神泥丸……”
“第九段,默坐澄心,凝神寂照氣穴,片時便覺氣透尾閭,上夾脊,循玉枕而達泥丸,使元氣氤氳滿頂……”
寥寥不過千余字,但其中涉及到的精奧竅訣讓洪康喜不自禁。
同時,洪康心里也頗為感動。
雖然宋忠謙說了,自己現在沒有能傳衣缽的徒弟,這是怕自家的傳承斷在自己手里,還不如碰到合適的人多交流,多傳播。
這放到以前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是當今世界急劇發展,各種新興思想不斷交流碰撞,許多接受快的人紛紛意識到需要打破以往的樊籠,以新眼光去看待各種事物。
有些行業不能再死守著老舊的規矩不放,只有以開放的心態和眼光,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對于宋忠謙來說,就是不再嚴防死守著自家的傳承。
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會拿出來探討交流。
看到宋忠謙如此高風亮節,洪康也不是小氣的人。
當下拿出了《洗髓經》說與宋忠謙聽,還附帶了自己多年修行的心得體會。
“這洗髓經的“洗髓”,主要指的不是肉身上的伐毛洗髓,而是一門修行精神的奇功。”
“結禪定印,通過“入靜凝神”不斷的淬煉精神,使自己的精神達到嬰兒時期的純凈無暇的狀態;”
“再進行精神質變升華,達到“內視己身”的地步,精神入微甚至可見身中之神。”
宋忠謙沒想到洪康還有這種壓箱底的奇功。
見得他也愿意交流分享,自然也是認真聽講起來。
洪康述說精奧:“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氣。幻出諸形相…………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
這次交流談玄,兩人都大有收獲。
宋忠謙得到了開發肉身潛能的秘法,可以大大增強他的氣血,保持肉身活力;還得到了凝練精神的奇功,隱隱間和他的《上元功》似乎可以相輔相成。
而洪康看起來貌似有點吃虧。
因為《中元功》對他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是《上元功》。
也就是說他用兩門秘法才換到一門對自己有用的。
可就是這一門,洪康就覺得不虧了!
原因就是,洪康心里有種感覺,這宋道長《上元功》的“還精補腦”部分,應該能夠有益于自己的《洗髓經》進展。
從上一世到現在,洪康的精神力量一直卡在了“見神”層次,始終無法凝聚出“明鏡臺”。
他猜測,要么是少了某種竅門,要么是世界缺少某種神秘物質。
為了方便,
洪康決定暫住在常道觀這里,把兩徒弟也從許府接了出來。
有的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還好,兩徒弟都不是那種耽于享受之人。
到了常道觀,洪康讓兩人在練功之余,也幫著做些簡單的農活。
靜室。
洪康雙手相對,仰放在膝上至臍下一帶,兩拇指指端相接,右手置于左上之上。
這是禪定印。
能夠以清凈壓制不凈。
收攝精神,攝心拂塵。
然后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內,食指直向地面,指尖觸地。
這是以觸地印去除雜念,降服外魔。
待到自己的精神變得極微敏銳時,洪康開始了《上元功》的修行。
他的內氣的運行線路頓時改變了,不再是按照《太和功》的運功路線。
這乍一改,頓時變得有點生澀。
不過,以洪康對內氣的極微控制力,幾息功夫就適應了新的運功路線。
內氣行走督脈,自小腹而起。
出于曲骨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過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諸穴位,到脖頸后部至風府穴。
按照《上元功》記載,接下來就是運行內氣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過腦戶、強間、后頂諸穴位、上行至巔頂百會穴;
經前頂、囟會、上星、神庭、印堂諸穴位,沿著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水溝、兌端、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可是,
在內氣入腦的時候,洪康就遇到了問題。
之前的《太和功》可沒有“還精補腦”的部分。
先前交流的時候,宋忠謙就說過對于這門功夫,要慎之又慎。
自己修行十幾年,才敢讓內氣運行到強間穴,連百會穴都沒到。
“怪不得,宋道長對于這門功夫也只是止于小成!”洪康自語道。
人的大腦,是何等重要的部位。
乃是“六陽魁首”的位置。
自然要小心再小心。
“以自己的精神境界,入微級別的控制力,應該可以加快這個進程。”
“就是不知道完成這個“還精補腦”的修行后,會產生什么變化?!!”
洪康由衷遐想著。
八個月后。
秋季的青城山,滿山蔥翠之間漸漸摻雜了一絲亮黃。
更深處的山林里,那抹黃色衍生出更多的色彩,黃綠、嫩黃、金黃、亮紅。
一道小小的身影,在山間快速的奔跑著。
正是王巧婷。
宛若山間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