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零二章 困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今天開始做藩王

  “周小二,你是家里獨子,好好干,孝敬你爹娘。”趙煦出門的時候,拍了拍周小二的肩膀。

  周小二整個人都傻掉了。

  他今天去織布坊的時候忘記拿工牌了。

  沒想一回來就見到這個陣仗。

  他還以為家里出了事,有人找他娘麻煩。

  正要拼命,沒想到卻是燕王到了他家查訪民情。

  “噯。”周小二呆呆回了一句。

  趙煦笑了笑,同侍衛們出了巷子,又輾轉去了其他民坊。

  “燕王真是一個隨和的人,有他守著大頌,真是大頌人修來的福分。”周氏望向巷口,還回味著剛才與燕王閑聊的時光。

  這足夠他向四鄰吹上一輩子了。

  周小二聞言,摸著自己的肩膀再次傻笑起來。

  從周小二家離去。

  趙煦隨便挑了個村子,同徐烈等人縱馬而去。

  長居燕城的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資源都首先富集于城市。

  這是自然規律,即便是趙煦也無法避免。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想把人數占大頌最多的鄉民拋下。

  大頌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終依靠的還是發展和科技進步。

  “殿下,這是馬場村。”向西行了二十里,趙煦和徐烈到了一個村子。

  這村子只有一百戶人家。

  由于村子里都相熟,一隊陌生人出現自然驚動了里正和保長。

  不過里正和保長顯然認識趙煦。

  吃了一驚,他們立刻迎了上來。

  寒暄了一陣,趙煦表明自己前來查訪民情。

  于是讓里正和保長跟著自己一家家了解鄉民。

  免得他們偷偷去和其他鄉民打招呼,遮掩一些問題。

  不過,他想的似乎有些多余。

  無論是里正還是保長似乎都坦坦蕩蕩。

  “這是誰家,日子不錯,竟然蓋起了大紅瓦房。”趙煦笑道,一進村子,他便注意到了。

  里正孫東旭滿臉笑容,“這是王橋,王恩兄弟的家,他們家姐弟五個,以前是村子里最窮的一家,現在可是村子里最氣派的。”

  “王橋?”趙煦不禁笑了笑。

  這個名字他聽秦山說過,這兄弟兩個都是打仗不要命的家伙。

  了解到這點,他了然了。

  當兵的軍餉本就豐厚,這段時間,他們又拿到了不少戰利品分紅。

  能蓋起闊氣的紅瓦磚房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他也樂于見到將士家里的日子蒸蒸日上。

  否則,如何對得起在前線沖殺的他們。

  不過現在王橋家大門緊閉,他就去了下一家。

  里正在旁解釋。

  王橋父母去探望自己嫁到城里的女兒了。

  “這是誰家?紅瓦房也很氣派嘛。”與王橋家相隔不到十米,又是一家新蓋的紅瓦房。

  和王橋家一樣,在紅瓦房前有塊籬笆圍起來的菜園子。

  院子里正面是一排紅瓦房,東西兩側則是兩間紅瓦廂房,院子里鋪設了水泥地。

  “回殿下,這是房玉龍家。”里正說道,“王橋家和他家蓋的房子都附和府衙的規劃,樣式也是參照府衙給的圖蓋的。”

  趙煦露出滿意地笑容。

  這是他給劉福的提的要求。

  無論是村子里的建設還是城里的建設都要有規劃。

  房子不能任性蓋,這邊一個,那邊一個。

  這樣既沒有美感,將來也會影響到其他設施入村。

  所以,他親自繪制了規劃圖,令府衙執行。

  在他的規劃里,村子里要預留出寬敞主的道路。

  房子依道路而建,橫平豎直,人家與人家之間至少留出十米間距。

  至于宅院,前面必留一塊籬笆圍的菜園,菜園邊上建豬舍,雞舍等。

  每戶人家都要負責自己宅院附近的衛生。

  如此,整個村子都這樣建起來,便顯得整齊劃一,且干凈美觀。

  不過,以當前大頌的發展程度。

  百姓們還只能建紅瓦房。

  但隨著大頌越來越富裕,將來這批紅瓦房打倒,便能建其一個個小別墅了。

  “這個房玉龍也了不得,膽子大得很,今年向銀行借了錢,購買了染料專利,之后就發財了,在燕城還買了一處宅院,這里的房子是他爹娘和弟弟,妹妹住的。”里正道。

  趙煦同眾人走了進去。

  院子里一個老丈,一個阿婆正在劈柴。

  里正立刻向二人介紹了趙煦的身份。

  二人頓時驚訝不已,忙給趙煦讓座。

  趙煦打量一番,發現房玉龍家果然很富裕。

  家里置辦的東西很多,瓷器,紅木桌椅等樣樣具備。

  在屋里還掛著些字畫。

  “玉牛和玉淑都去公孰念書了,玉龍說他過了讀書的年紀,不能再讓弟弟和妹妹錯過。”了解趙煦前來的目的,房玉龍爹娘介紹起自家的情況來,滿臉驕傲。

  趙煦頻頻點頭,這就是當下燕州發展的一個縮影。

  有人當兵贏得了榮譽,也贏得了金錢。

  有人借著商貿這股東風而一夜暴富。

  公孰的出現,讓家有余錢的人家紛紛將子弟送去讀書。

  盡管這段時間,江南戰火紛飛。

  但江北的變化卻日新月異。

  同二人聊了一會兒,趙煦又去了其他人家。

  當前,村子里的一百戶人家,有半數蓋了紅瓦房,還有半數依舊住著茅草房。

  這些人家里,有當兵的,有通過官考當官的,更多的是家里種一份田,又去城里工坊做活的。

  至于剩下的,則原因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則燕城找不到活計,又不會經營生意,只能依靠家里的薄田。

  雖然,他們的日子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吃穿不愁。

  但比起其他人,就被拉下很多了。

  而這也趙煦此番下鄉,想要了解的真正情況。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創造更多的崗位。”趙煦道,這個問題通過工業的自然發展,就會解決。

  但是,即便是當代,也只解決了部分,而不是全部。

  他認為,想要讓鄉下不再陷入歷史的輪回,就得讓農民僅僅憑種地也能富裕起來。

  而要實現這個目的,就得毀滅小農經濟,催生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中型農莊。

  實現從農民向農商的轉變。

  現在,大頌人口只有八千萬,可謂人多地廣,這完全沒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這么多田僅憑人力是不行的,需要機械化生產。

  所以,他需要內燃機為動力的機械。

  如此,這個藍圖就不遠了。

  請:m.vipxs.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