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八十七章 子襄的野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嫡公子

  鮑白令之突然開口問道:“若是被發現了呢?”

  孔鮒目光一沉。

  沉聲道:

  “這件事早晚會被朝廷發現,只不過時間早晚罷了。”

  “但現在被發現,跟數年后被發現,性質截然不同,若是現在被發現,我們儒家恐怕將再難有翻身機會,若是數年后發現,儒家卻是已然立于不敗之地。”

  “天下學子皆頌圣賢文章。”

  “秦廷就算想治理,也根本無計可施,而這一切其實是秦廷咎由自取,秦廷若是放低學室準入標準,天下貴族豪強的子弟又豈會落入到儒家門第?”

  “只要秦廷不改。”

  “私學便注定會泛濫成災。”

  “沒有我儒家,也會有道家、墨家等其他學派,就算諸子百家不敢生出異心,但六國貴族跟豪強,他們又豈會真的不在意?此舉不僅能培養自家子弟,還能培養忠于自己的勢力。”

  “他們定然會走上私學這條路的。”

  “只不過我儒家自先祖授學以來,就一直講究有教無類,因而開授私學更有優勢,所以六國貴族選擇了相助我等,眼下山東六地的入學標準,從秦廷有一定爵位已降到了只需幾條肉脯。”

  “這也是儒家私學能快速發展的主因。”

  “現在我儒家私學的確還不能跟學室相提并論,但等到受到儒家學說洗禮的士子進入官府,到時定然會讓天下耳目一新,到時也定會有越來越多貴族豪強將自家子弟送到私學。”

  “久而久之。”

  “儒家私學的質量只會越發的高。”

  “相對的,出入地方為官為吏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等名聲傳出之后,我儒家的私學甚至會越于官府學室之上,畢竟我們儒家學室耗費的錢財并沒那么大。”

  “但大多數地方官吏其實年秩都不高,他們其實很難供應出一名學室史子,若是儒家私學的子弟同樣能進入到官府,他們定然會很容易做出選擇。”

  “此消彼長。”

  “用不了多久,地方貴族豪強,甚至是官吏子弟,都會主動送到儒家私學,優勝劣汰,官府的學室只會越發衰敗,甚至于在官官相護之下,學室出身的子弟,還比不過我儒家私學出身。”

  聽著聽著。

  眾儒士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嵴背一陣發涼。

  他們屬實沒有想到,孔鮒的膽子這么大,這是要動搖國本,甚至是要從地方上反客為主,將法家的學室徹底廢止。

  孔鮒冷聲道:

  “儒法相爭數百年。”

  “兩者早就勢如水火,根本就沒有緩和的可能,一味的忍讓只會讓法家越發得寸進尺,在士人盛會結束后,我便明白了其中道理,因而開始主動出擊。”

  “為的就是一改頹勢!”

  “當年我儒家就不曾輸過法家,這一次我儒家同樣不會輸,因為相比其他百家,我儒家更加接地氣,也更加來者不拒,有教無類,眼下的確是法家占優,但秦之嚴刑峻法早已世人皆知,唯我儒家之仁禮才是治理天下之正道。”

  “天下早晚會明白這個道理。”

  “我孔鮒便是要讓世人早日明白這個道理!”

  鮑白令之蹙眉道:

  “來者不拒?”

  “我儒家不曾有過這個理念。”

  “我儒家推崇的是士!”

  “是‘貴’!”

  “若是讓那些黔首也習文識字,天下豈非亂套了?天下沒有了尊卑之分,也沒了貴賤有別,這如何能行?我等能習文識字,蓋是因為我等都是有家世的人,那些黔首憑什么能這樣?”

  “若如文通君所言。”

  “等數年之后,天下恐多出上萬,甚至更多會習文識字的黔首,他們原本是身份低賤之人,而今卻一躍成了‘寒門’之士,此舉若是讓天下其他士人知曉,我儒家恐成天下士人公敵。”

  “我非是反對儒家開辦私學,只是收取學子當有所篩選。”

  “不能應收盡收!”

  “至少不能給人落下口舌。”

  子襄看了鮑白令之一樣,點頭附和道:“鮑白兄所言甚是,但此一時非彼一時,當下儒家首要考慮的是活下去,當年先祖授學,同樣主張有教無類,眼下只是重走先祖之路。”

  “而且。”

  “應收盡收只是暫時的。”

  “我知道諸位的想法,諸位追求的是上品無寒門,而這其實很容易解決,在儒家能夠安身立命之后,定然會逐步提高入學資格,將底層的黔首徹底排除在外。”

  “眼下的確會形成不少寒門,但這些‘寒門’家中大多無藏書,僅靠私學教授的那點內容,又能明白多少道理?又憑什么能晉升到高位?”

  “這一切自在考量之中。”

  “方才我看了諸位的反應,諸位對開辦私學并無太大意見,僅有的意見便是擔心‘私學勃興’,導致文化學術向底層擴散,徹底的下移于民間。”

  “而這其實也算是故意而為。”

  “秦廷一統天下以來,一直主導‘化私為公’,但要求卻是格外的高,因而底層民眾多有怨念,若是我儒家有教無類,定能在民間攢取大量的名聲。”

  “左傳有言: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我儒家此舉,卻是在謀取名望,當年田氏代齊,正是靠著大斗出小斗進,一步步攢取到了民心,繼而成功的鳩占鵲巢,我儒家卻是可以依葫蘆畫瓢,借著底層民心,一步步取代法家。”

  “讓天下成外法內儒!”

  “等我儒家真的成為天下顯學,到時我儒家上可操控朝廷,下可影響天下治理,那時,無論天下是秦,還是其他,無一例外都要看我儒家臉色。”

  “眼下私學只是剛起步,還沒有被朝廷發覺,但只要過了這段最危險的時間,我儒家的發展定將勢不可擋,再也無人能阻止,就算后面被發現,但木已成舟,朝廷為之奈何?”

  “就算朝廷有心整治,但六國貴族尚存,土地兼并依舊橫行,我儒家又在地方廣結民心,到時稍微蠱惑一下,便能讓地方生亂,朝廷只能將精力放到平亂上。”

  “而這又給了儒家發展的時間。”

  “隨著時間推移,我儒家只會愈發強盛。”

  “到時就算秦廷想針對,也當然不敢對我儒家再動手。”

  “我曾聽聞上古時期,曾有巫覡跟三皇五帝共治天下,等到我儒家發展起來,未必不能重新當年之景,讓我儒家跟皇帝共治天下,甚至是直接分庭抗禮。”

  夜已深。

  孔宅內的眾人,卻是不由瞠目。

  他們也是被子襄所言嚇住了,他們以往就是有再大的膽子,也沒想過跟皇帝共治天下,更沒有想過跟皇帝分庭抗禮,子襄這番話,是讓外人得知,用不了一刻鐘,他們全都要人頭落地。

  望著眾人瞠目結舌,子襄眼中閃過一抹不屑。

  這的確是他的野心。

  他在博士學宮,并非整日無所事事,而是借著身份之便,去御史府借閱了不少書籍,其中不乏有上古流傳下來的古籍,雖然很多都晦澀難懂,但他靠著各種書籍比對,也是多少有所心得。

  上古時期。

  巫覡自稱能跟上天的仙神溝通,故而被很多人尊敬,而巫覡便借著民眾的畏懼,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甚至借著仙神之口一步步染指權力,直至實現了架空帝皇。

  而在上古巫覡最鼎盛時,更是直接凌駕于帝皇之上。

  他對此是深受啟發。

  他儒家在這數百年間幾經沉浮,面臨過不知多少次的滅頂之災。

  而今法家獨大,他儒家越來越危險,在他看來,想要保全儒家,便只能學巫覡之法,借著民眾的名望,一步步發展壯大,爭奪本屬于皇帝的‘器與名’,而等到他們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算是皇帝也必須要忌憚。

  而發展到頂峰。

  他們也將如巫覡一般能換掉帝皇。

  雖然這個過程必定十分緩慢,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數百年、上千年,但在子襄看來,這是儒家必然要走的道路,唯有如此,儒家才能做到經久不衰,也才能始終屹立于華夏大地,亙古長存。

  現在天下已經一統。

  子襄早就看出,百家已到了末路。

  但他不愿見到儒家消亡,也不想看到儒家消亡,儒家不當是百家中的一家,而當是如巫覡一般的存在,巫覡自詡為仙神化身,而他儒家則是圣賢門徒。

  兩者何其相像?

  巫覡能在上古年間,跟帝皇共治天下上千年,他儒家為何不能做到?巫覡自詡的仙神是假的,但他儒家尊崇的圣賢卻是真的。

  他儒家不會當‘巫覡’第二。

  而是要超越巫覡!

  這是他第一次吐露自己的野心。

  士人盛會,秦落衡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社會,當時秦落衡是以天下未來的百年、千年計,而他的儒家大計,同樣是百年、千年謀,他沒有秦落衡那么立意高遠,他目光所及,只有儒家。

  也唯有儒家!

  他是孔丘的八世孫。

  他唯一能做的,也唯一要做的,便是將先祖建立的儒家,繼續傳承下去,讓先祖之學,繼續在天下流傳。

  這也是他此生唯一的志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