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六十八章 汝之志,吾不及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嫡公子

  冀闕。

  越來越多士人出聲,在場的飽學之士,始而人人驚愕,繼而唏噓感奮,而后也開始主動發聲,冀闕內呈現出一片蓬勃奮發氣象,人人孜孜探求,各抒己見,又彼此詰難,相互爭鳴,求治問道之熱烈,可謂空前。

  這場大議足足持續了數個時辰。

  秦落衡坐于高臺,從田陵始發聲,便一直奮筆于桉上,不敢有任何的遲疑松懈,而今他身前桉上,已密密麻麻寫滿了數張紙張,上面皆為臺下諸多名士提出的治理之策。

  事無巨細,包羅萬象。

  從田陵的‘稍寬稍緩,輕徭薄賦’,到蕭何的‘整飭吏治,任賢使能’,再到陳平的‘寬以大政,嚴以行法’,再到蒯通的‘防范勾連,遏制豪強。’,還有其他士人的治世之言,皆是針砭天下時弊之良策。

  他對此也肅然起敬。

  若大秦真能踐行這些治世良策,何愁不能實現天下大治?何愁不能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又何愁不能讓華夏文明亙古長存?

  場上。

  隨著程邈道出‘法不朔及既往’和‘有利追朔’后,冀闕內盤坐的士人便再沒起身發言之人了,四周的熱議聲漸漸消退。

  冀闕悄然恢復了安靜。

  眾士人盤坐在席,目光深邃飄移,顯然還沉浸在思忖之中。

  前面數個時辰,雖不是人人都有起身發言,但發言士人大多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們在聽完其他人的見解后,也是若有所思,心中生出不少感念,對天下治理之難,有了更深徹的體會。

  記下程邈所說之策后,秦落衡也終于停了筆。

  這時。

  扶蘇起身問道:“秦博士,眼下在座的諸位名士皆已陳抒己見,你為這次大治之議盛會的操持者,不知你對天下治理又有何見解?”

  扶蘇話語豁達親切,并無倨傲浮華之氣,儀態謙恭厚重,不顯半分偽善。

  秦落衡拱手回禮,緩緩道:“我雖見過人間疾苦,但年紀在這里,閱歷也屬實有限,若真提出什么治理之策,恐怕也是顧頭不顧腚,說出來也就博人一笑,登不得此等大雅之堂。”

  “聽了諸位的康慨陳言,我亦是心潮澎湃。”

  “若天下真能實行大治,又將是何等的興盛治世,然隨即我卻是想到了一個問題,若天下真的實現大治,將會是何等場景?”

  眾人一愣。

  他們倒是沒細想過。

  唐歷沉思片刻。

  緩緩道:

  “天下大治,古人倒有一定描述。”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如此。”

  “可稱為大同社會。”

  “道、墨、法雖政見不同,但大多也認可這個觀點。”

  “若天下大治,當為大同!”

  “秦博士,莫非對此有不同看法?”

  秦落衡點頭,又搖了搖頭,輕笑道:“我才疏學淺,豈敢妄議此等,只因我為大秦博士,得以能借閱天下書籍,數月來,為了這次士人盛會,也是看了不少諸子的書籍,雖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但多少也了解了一些。”

  “在諸位眼中,天下大治后,當為大同社會。”

  “而我認為是,但并不全是。”

  “儒家崇‘禮樂’、‘仁義’,故儒家構造的理想社會,需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節用而愛人,使百姓足食,國家足兵,以此來取得民信,因而儒門士子的治理之策,大多以仁義為念。”

  “道家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服人’、‘無為而治’,因而有人提出要‘稍寬稍緩,寬以大政’。”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等主張,因而有士人提出要‘任賢使能,反對任人唯親’。”

  “法家主張‘以法為本’、‘法不阿貴’,因而有人提出‘整飭吏治,嚴以行法’。”

  “諸位所言皆言之有理。”

  “亦為天下之念。”

  “若是真如諸子主張,天下施行大治之后,華夏達到大同社會,我雖向往進入大同社會,卻莫名的,感覺這個大同社會似乎缺了點什么。”

  唐歷疑惑道:“秦博士認為缺了什么?”

  其他士人也滿眼驚疑。

  秦落衡沉吟片刻。

  澹澹道:

  “缺少了變化!”

  “我等身處的天下是一成不變的嗎?”

  “大同社會,乃諸子先賢追求的理想社會,然諸子先賢大多已離世上百年,甚至是數百年,在這上百年數百年間,天下已換了人間,諸子先賢孜孜以求的天下治世,也是我等要達到的最終社會?”

  “天下從數百年戰亂下走出,進行了一場徹頭徹底的大治,只為了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嗎?”

  “這難道不是太平年間民眾的基本要求?”

  “何以能成為大治目標?”

  眾士人一愣。

  初始他們臉色倒還正常,但隨即略一深思,臉色卻不由一白,等到后面似乎意識到了什么,臉色直接變成了煞白。

  他們驚慌的四下張望,眼中難掩恐懼和駭然。

  他們已察覺到了問題所在!

  一直以來,他們潛意識里,都把諸子先賢之言視為了至真真理,所以聽到天下大治時,第一反應便是天下大同,因而他們提出的所有治理之策,都是為實現天下大同。

  而今有人告訴他們。

  諸子錯了!

  他們視之為生命的諸子之學錯了!

  這造成的打擊實在太大!

  在這一刻。

  不少士子只感覺天塌了。

  看著下方士人的凄慘模樣,秦落衡也目光微沉。

  他知道自己說的這番話,讓在場士人很難受,甚至是接受不了,他們一生所學皆為諸子文章,在這數百年里,諸子的影響力其實是有增無減,而諸子先賢之言,也早已被士人奉為了圭臬。

  甚至視之為了生命!

  諸子也是人,人都會犯錯。

  何況只是言語?

  而且諸子之言不該被神化!

  冀闕內的士人皆為天下名士,但他們受到諸子學說的影響太深了,甚至是早已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以至缺少了自己的獨立認知,天下若是想實行大治,思想上一定會尋求突破。

  至少。

  百家思想不能成為大秦前進的桎梏!

  而今的百家思想越發趨于因循守舊,故步自封,長此以往,必將形成對天下民眾的荼毒,繼而生成一種無形的思想枷鎖,隨著時間,這枷鎖只會越來越緊,以至于勒的世人喘不過氣。

  大秦要的是進步之士、拓新之士,而不是只會照本宣科、思想保守的士人。

  秦落衡就這么望著眾人。

  靜等著他們從心神震蕩中清醒過來。

  下方。

  蒯通目光清明。

  他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他為名家之士,名家信奉唯物主義。

  蒯通掃了眼四周,又看了看秦落衡,眼中露出一抹疑色。

  不知為何。

  他感覺這是秦落衡故意為之。

  秦落衡似乎有意想把諸子從神壇上拉下來。

  只是他不明白這是為何?

  他不受影響,但其他士人可不一樣。

  很多士人早已將諸子捧上了神龕神櫝,他們把諸子的一言一行,皆視為天下至理名言,容不得任何人置辯,稍有爭執,便會群起而攻之,百家這些年里之所以互相間如此敵視,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此。

  而今不少百家學子已陷魔怔。

  即便是他,自認辯才無雙,也不愿輕易招惹。

  現在秦落衡將百家士子親自捧上神壇的神龕神櫝打碎,現在不少士人還處于震驚迷茫,等他們清醒過來,只怕不僅不會感激,反倒會對秦落衡恨之入骨。

  毀其信念,無異于殺人父母。

  秦落衡因何這么做?

  他想不明白。

  他不認為秦落衡在無的放失。

  這一定是有原因的!

  蒯通雙眼緊緊的盯著秦落衡,腦海中卻在回想秦落衡說的話,在憶起前面一些言語時,他不禁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雙眼充滿了復雜之色。

  他知道原因了!

  蒯通嘆道:

  “汝之志,吾不及也!”

  “大爭之世,當時社會正處于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天下亟需一條由亂到治的治國理念,因而百家孕育而生,隨著天下從分裂走向一統,百家思想卻越發與世事不合,而且越發趨于保守,而今更是成了制約天下之桎梏。”

  “天下大治!”

  “百家思想已不合時宜。”

  “他是故意打碎士人心中的神龕神櫝。”

  “他就是要讓士子自我否定!”

  “唯有如此。”

  “天下士人才能從諸子的思想中掙脫出來,進而重新審視這個天下,從而開啟自百家爭鳴之后,又一次思想上的頂級碰撞,繼而真正奠定出天下大治的盛世之基。”

  “他所求的天下大治。”

  “非是治國。”

  “而是旨在重塑華夏文明!”

  “這場士子盛會,名為‘文明立治’,其實是實至名歸,只是我等士人未明晰其本質罷了。”

  “他所說的人,并不是我等理解的那具簡單軀殼,更重要的是這。”蒯通用手指用力點了點自己的腦袋,隨即才目光幽然的看了秦落衡一眼,長嘆道:“汝之志,吾不及也!”

  “能躬逢此會,吾何其幸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